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八一】家乡,瞭望外界的一隅窗口(赏析)

编辑推荐 【八一】家乡,瞭望外界的一隅窗口(赏析) ——读安黎长篇散文集《石头发光的地方——回望耀州》有感


作者:心路 布衣,36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05发表时间:2020-01-07 20:29:51

【八一】家乡,瞭望外界的一隅窗口(赏析) 与安黎老师见面之后,带回两本书。一本是老师的精短散文汇集《别样的发现》,另一本是老师今年新近出版发表的长篇散文《石头发光的地方——回望耀州》。
   我对这两本书的感觉可用爱情的两种情态来形容:前者属于一见钟情,后者则属于慢慢浸润,日久情生。
   当印有几株深褐色的草随意地斜倚在白色封面左下方,上面衬着几朵素洁的小红花的封面,第一次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的心为之一动。旋即翻开书本,迅速浏览起目录来。不得不说,《别样的发现》是令我钟情的,是那种看一眼就忘不了的书;而对《石头发光的地方——回望耀州》我就没那么热烈的感觉了,总觉得它应该不属于我们女性十分感兴趣的那种类型。当被搁置了数月之后的它再次被我重新翻开的时候,我竟不自觉地被一点点吸引了进去。才知道我当初的判断显得多么的荒唐。
   它对我最初的吸引源自于它的语言及作者虔诚的写作态度。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极其认真、带有感情且极能表达作者心理和对家乡那份特别情愫的。恰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但凡涉及家乡的写作,我一以贯之是很谨慎的,如履薄冰,尽可能的小心翼翼……”当我一点点深入,进入阅读境界时,竟被老师对故乡的深情所打动!他哪里是在单纯写作呀!他分明是在一笔一笔给故乡画像呀!他笔下故乡这座州城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鲜活灵动的,而且是富有人性感情色彩的。他走近它们的身体,触摸它们的肌肤,贴近它们的心脏,倾听它们来自心灵的声音,追溯它们带有迷幻色彩的旧梦,挖掘这座被他尊为生命圣城,又誉为精神迷宫的古城的人文、历史价值。因为它希望借助手中的笔还原一个真实、丰盈、立体、形象的故乡图景,并通过这个小窗口去瞭望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
   他是那么地认真而仔细,从故乡的河流(石川河与漆河)落笔,到城墙、城壕、衙门、私塾、戏坊、作坊(杀坊、铁匠铺、瓷坊)和烟馆。再到山川(宝鉴山、香山、药王山,锦阳川)到文化名圣:药王孙思邈及书法翘楚柳公权……一点一点把故乡——耀州城来描摹。从外到内,从表象到实质,从一座城延伸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样貌及精神所在,甚至更深远……它把我们的目光从逼仄的现实境状引向更加久远的未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的引导,它会促使人觉醒,引发人深思,拓宽人的思维形式,形成更加开阔的精神视野。
   这是一本倾情之作。作者以家乡耀州的山川地理、民间历史、民俗风情为取材和解剖对象,致力于对中国历史的横断面进行观照和扫描,又对华夏民族的精神样态和人性密码,予以解析和呈现。它尽管取材于小小的一隅耀州城,却极目于古今,纵横于东西,有着辽远的视野和宽阔的格局,既极富思想的容量,又弥漫人性的暖光。透过此书,我才真正窥探到了一个作家背后鲜为人知的知识储备量和艰辛付出。光靠才情和天赋,没有深厚的学养积蓄是断然难以完成这样宏大的厚重之作的。那一篇篇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的篇章,把我们一步步引向远古的历史深处,去揭秘它们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有幸了解事物的实质和本相。特别是那些形象、拟人化的语言更是生动地给我们讲述着一座华夏小城的发展、未来和过往。
   “这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城,端坐于一个瓢状的盆地里。本书开篇之作《传说州城像艘船》中作者这样写到。
   “盛在缸里的水,或聚在杯中的水,是柔软的,是沉静的,是谦卑的……但置身于荒野之中的水,可就没有那么乖巧和羞涩了。它时而腼腆,时而张扬;时而温顺,时而狂躁;时而低眉羞眼,时而暴跳如雷……
   “水并非总是在河床里流淌,它时不时地会大发脾气……
   “石川河从遥远的峡谷里扭捏着腰身,一路南下。”(《传说州城像艘船》)
   读到这些语句时,我好像看见了一位美丽的水姑娘,时而沉静自若;时而豪情奔放的样态。看似自由随性的她其实并非真正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作家笔锋一转:“水的表情与姿态,有很大程度上,并非取决于水,而是取决于环境。”这让我在欣赏生活美好一面的同时,不由得又对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巨大无奈感和无法真正达到身心自由的落寞心理而心生悲叹!
   一座城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离不开众多的人物。作者笔下的这些鲜活的人物都是汲养了故乡石川河和漆水河的奶水滋润,慢慢成长起来的,无论是普通平凡的脚夫、轿夫及挑夫,还是在人们心中颇有地位的药王孙思邈和书法翘楚柳公权,他们都是耀州城得以繁衍昌盛,经久不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了他们,耀州城的历史才显得那么有骨有形,丰满充盈。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回望,耀州城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它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锋芒初绽,历经辉煌荣盛,到渐次萧条,最后逐渐走向衰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旧更替,日月更新,旧貌换新颜。古老的州城褪去了旧装,一座崭新的耀州城正在崛起!
   对于故乡,作者无疑是深爱的,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对它加以褒扬赞美,而是实事求是地去解析,还原它的真面目,让人们在接受它的美好的同时,也同样接纳它的失误和不足,给予人间最温情的理解和包容。这恰恰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胸怀。
   作者不仅拥有豁达的胸怀,还有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在《发光的石头与断裂的山脊》一文中,作者这样写到:“我不是现代文明的排斥者,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环保主义者。环保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远大于制造的价值。制造带来的是生产工具的丰富或更新,而环保,却直接与人生命的质量及生命的长度休戚相关。我之所以要发出以上的慨叹,源于我对耀州生态,乃至于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异质化的忧虑。”是啊,对于与自己的血脉发生过关联的这座故乡小城,作者是有感情的。这座城市里任何一件东西的毁灭都会让作者的心不自觉地产生震痛。它就像作者身上的骨肉一样,缺失了那一块都会感觉不自在。更别说与耀州城名称的诞生有着直接关联的宝鉴山了。山上那些能发光的石头,被当成制作水泥的原料,抛进火炉烧烤,最终化为一袋袋的水泥。而正是这一个个水泥厂的创立导致了一座山的死亡。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事情呀!但作者的思维并没有仅仅停留于此,而是由此产生了对全球生态系统异化的忧虑!不得不说,作者的目光与眼界是宽阔的,他关心的不仅仅是一座小城的命运,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前途。这样的写作无疑是与众不同的。它首先是有益的,把人们的写作起点慢慢抬高,然后把人的眼界引向高远,让人的思维变得宽阔。相较于大多圈在狭隘的思维视觉里写作的人们,这实在是一个好的引导和指引方向。
   透过一方小窗去观更大的世界,这本书是具有大格局的。
   2019年12月31日(原创首发)
  

共 26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篇文章,赏析的是著名作家安黎的最新长篇散文的《石头发光的地方——回望耀州》。著名作家贾平凹称安黎是“非常优秀的作家,而且属于哲理性的作家”。作者简要介绍对安黎老师的两部作品的感受,一本是看一眼就忘不了的书,而这本书则是在岁月的慢慢浸润之中日久情生。继而展开话题,对这部倾情之作摘其几个精华篇章,解读自己的心得,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作品的初始吸引力,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认同和共鸣;二是赞其为倾情之作,这源于作品对故乡的山、水、城、人的深度解剖,透视着故乡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情的厚重。三是对故乡现代文明的思考,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思考未来的发展,以小城之命运展示出了大格局。文章通俗流畅,赏析言简意赅,令人先睹为快。问候作者,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墨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林        2020-01-07 20:31:16
   问候老师,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2 楼        文友:心路        2020-01-08 07:34:27
  感谢墨林社长的辛苦编按!敬茶问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楼        文友:闲妹        2020-01-08 16:23:44
  这篇赏析不错,让读者了解了这本书。为作者点个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4 楼        文友:心路        2020-01-08 21:57:34
  谢谢闲妹老师鼓励!安黎老师这本书真得值得一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