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老东屋轶事(散文)

精品 【八一】老东屋轶事(散文)


作者:普通公民 布衣,22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46发表时间:2020-01-08 10:46:25

【八一】老东屋轶事(散文) 英庄位于南阳,白河中游以东,与风景秀丽的独山隔河相望。那儿没有奇特的风景名胜,也没有名人的趣闻轶事。虽然它和千万个中国乡村一样普普通通,但在我心中却是最亲的故乡。
  
   一
   我的老屋我的家,三间老东屋,破旧的老瓦房,犹如家族陈列馆,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变迁。
   三间破旧的老东屋,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只是孤零零三间老瓦房,后来用旧砖块垒砌起不规则的院墙,用木棍钉做了栅栏柴门,这就是我的家。它挤在几家共有的大杂院内,砖是青灰色,瓦是淡青色。即使天气晴朗,天空湛蓝,院子的光线也很黯淡。
   历经风雨沧桑的东屋,见证了几代人的酸甜苦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我,是否降生于老东屋,无从考究。我没见过爷爷和奶奶,关于他们的事情,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就连父辈们也无从知道老东屋建于何年何月。
   据说解放前,我老李家有十八亩地,是自给自足的富农破落户。划成分时,被划为仅次于地主的小土地出租户。祖上留下的三间老东屋被充公,成了合作社的养牛屋。
   打记事起,就经历过几次搬家。曾住过古营夹路东边露天的两间旧草房,也住过叫绝户头二十四的两间门朝南的破草房。这时的我,稍已记事,小北屋两间,从外边看还像房子。若站在屋内往上看,房顶三分之一露着天。天阴下雨,外头大下,屋里小下,一家人总是搬箱倒柜,挪了这头挪那头。
   几岁搬回老东屋,我也记不清楚。模糊记得三间老东屋没有界墙,从这堵墙扔根棍子,准能砸到那头的墙。由于做过多年养牛屋,地下经常铲牛埔,屋内地面严重塌陷,门口用碎砖头垒接脚台便于出入。多年的烟熏火燎,四面墙壁和屋顶像涂了黑漆一样,真叫昏暗一锭墨黑色。
   伯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经常不在家。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工作,我不记得。对姐姐和大哥也没有印象,只知道妈妈、二哥和我住在老东屋。
   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飘着鹅毛大雪,二哥和我在北稍间坐地烤火。妈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抖落身上的雪,从怀里掏出旧报纸包着的三块儿指头大小的猪心肺,我弟兄俩各一块,二哥一把塞进口里吃起来。我不知是什么东西,只感觉闻起来好香!我轻声问妈:“这是啥好吃的?好香啊!”妈温和地说:“是猪心肺,是肉。”我从没吃过肉,更不知猪心肺是什么,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拿在手里把玩,一不小心掉在灰窝里。
   妈捡起来用旧报纸擦去灰尘递给我,我轻轻咬了一口,真香!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肉,在以后的十几年间,我只知道猪心肺最香,猪心肺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二
   我七岁上小学那年,在城里当干部的伯回来了,伯、妈、俩哥、姐姐和我六口人住在三间老东屋里。南间外靠窗户角垒了一小灶。伯妈和姐住南间,哥住放粮食杂物的北间,正间一坯凳床是二哥和我的住处。1966年,伯妈老年喜得双千金,我有了双胞胎妹妹,读小学三年级的我,不得不辍学在家,帮妈照看两个妹妹。
   随着我兄妹们长大,八个人住在三间屋子里着实很拥挤。哥和二哥只能白天在家吃饭干活,晚上自找住处,哥俩是牛屋院、场房屋和菜园的常客。
   两个妹妹上小学了,十六岁的我刚初中毕业,成了生产队的六分社员。伯是一家之主,不知怎么的,他整天板着老阴天样的脸,好像全家人都对不起他似的。我比较淘气,稍犯错儿就一打到底。贪吃菜园葱苗蒜苗挨打,打麦场里盘腾麦秸垛挨打,吃过午饭不睡觉挨打,寨河沟里洗澡挨打。俩哥晚上出去随随便找一个地方住宿,躲过多少次伯的无休止叨唠甚至皮肉之苦。
   这时的我也寻思着,能出去找个地方住,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起码有一半时间不在伯妈眼皮子底下,那才自由洒脱。
   一九七四年,南阳县扩种棉花,政府说要再建一个天门县,各生产队都要大面积种植棉花,成立棉花专业队。小小年纪的我,有幸成为棉花专业队成员。生产队在棉田里盖了一间简易房,放置农药农具,晚上需要一个看护人员。期盼“自由”的我,自告奋勇,当了看护农药农具的值班员。每晚去棉田里睡觉,多挣两个工分,自由自在,真是太好了!
   岁月漫长,日子总得过,随着时代的步伐向前推进,这个穷家破舍也在发生着变化。哥和姐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家经济贫穷,常言道:“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因为贫穷,众叛亲离。谁愿管的咱家事?伯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除了唉声叹气,真是一筹莫展啊。天无绝人之道,顽强与命抗争,人生绝处逢生,梦想总会成真。
  
   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向前,事情总会慢慢好转。
   妈和哥的执着,全家的支持,经多方筹措,在老东屋南边的空地上,盖起两间草房,我弟兄三个有了安身之处。此时姐已出嫁,哥早已超过谈婚论嫁的年龄。不识时务的我和二哥,只要看见村里的热闹场面,听见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跑东窜西看别的人家娶亲嫁女。羡慕人家鼓乐声响,贴大红喜字,待客的喜庆氛围。
   回到家里,思绪万千,心想起李家前后院叔伯弟兄几个,谁也不可能娶不到媳妇,再这样下去,注定光棍一生。因为那年月,因穷娶不起媳妇的人很多,到了成婚年纪找不到对象的人,大都会去四川领人。那时乡下流传的顺口溜:“红薯干红薯面,收拾收拾下四川,又坐火车又乘船,三百斤粮票二百块钱,万县姑娘任你选。”伯妈心急如焚,想方设法花钱托人,给二哥也介绍了一个四川姑娘。
   三间老东屋,用捻子泥巴修补内外墙壁。北稍间四面墙壁贴上报纸,糊上顶棚,简单拾掇一番,成了二哥二嫂的新房。从此,破落院子里有了生机。二年后二哥嫂另立灶户,搬进南边两间草房。二哥和二嫂踏实肯干,勤劳简朴,几经辗转在外面建新房院。
   一年过后,北稍间再做新房,迎娶了大嫂。三十多岁的大哥,窄棱撇坡结了婚。时隔不久,哥嫂分家另过活,哥嫂辛勤劳作,精打细算过日子。除种好责任田外,还开小作坊磨豆腐,里里外外,日子和和美美。三个侄娃儿,生机满院。穷日子盈满幸福,欢笑声其乐融融。
   我不算聪明,也算不上木囊人。在生产队砖瓦窑场三年,一边下苦力挣工分,一边学手艺。拎瓦桶,站瓦盘,扣砖坯,积大架,码窑,看火候。二年光景,我成为砖瓦窑场技术骨干。七六年春天,生产队长看中我老实肯干,既吃苦耐劳,又有基本的窑场操作技能,商议合伙烧窑。我看中他们所谓的权利优势,双方一拍即合。合伙烧得砖瓦一窑,分得青砖六千,蓝瓦八千。这些建筑材料,折款给了大哥,算是老东屋哥哪一间房的补赏。大哥用这些砖瓦建新房三间,老东屋所有权归属我所有。
   风雨之后见彩虹,1977年伯平反昭雪,并恢复工作,分配在公社教育办公室工作。七九年底,我接班参加了工作,苦水里泡大的乡里娃儿,一转身成了吃商品粮的公家人。组织上安排我到教师进修学校带薪学习,从此,开始了养家糊口的教师生涯。
   又是那三间老东屋,再做新房,成全了我和爱人的姻缘。那三间祖上留下的老东屋,不起眼的旧瓦房,先后圆了我弟兄三个成家梦,为我老李家人丁兴旺铺下坚实基础。
  
   四
   现伯已过世多年,妈也年迈,老东屋再也没人居住。进院的小道及院内,杂草丛生,野桑树野灌木郁葱蔽日。院墙倒塌过半,门窗蜘蛛网密布。唯独那三间老东屋,虽伤痕累累却还依然挺立。后坡雨水浇檐,瓦退地下,墙壁大片脱落,看到此景让我心酸。
   老东屋还能支持够久?我必须用心盘算。修补被雨水淋塌陷的墙壁,用石棉瓦替补脱落烂掉的瓦片。铁皮握成“v”字型扣在被槐树枝磨坏的屋脊上,砍到野桑树,锯掉老槐树等。所做这些努力,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回到老院,目睹老东屋,总有说不出的情怀。
   随着新农村改造,乡下兴起建房热,其目的是赚拆迁费。家人几度商议拆掉老东屋,重建新房。可思来想去,没有必要再为建房费神。六十岁的我,几经建房伤透脑筋。回家的路我依然那么熟悉,每每回家,总要去老东屋看看,静静地站在院子里,久久不愿离去。那三间老东屋虽然破烂不堪,尘灰满面,可在是我兄妹们心中,是座永远屹立的家庭历史博物馆。
   光阴如梭,岁月如流,日子在平淡中继续。2004年春夏之交,生活简朴操劳的老妈,积劳成疾,因感冒引起了并发症,辗转多家医院,万幸捡回了性命,但可怜的老妈从此丧失了自理能力。我兄妹六人齐心合力,十多年如一日,在不影响各自工作生活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照顾好老妈,给她更多安慰。
   转眼间,到了2014年春天。老妈跟我住在学校,生活起居由我和老婆照顾。有一次,哥来学校接走了妈,由于走的仓促,妈的药品忘记带了,下班后我赶快把药送回家。
   妈坐在轮椅上晒太阳,哥去离家不远学校接孙女。妈坐久了不舒服,我抱着她挪动身体。陪妈说了一会儿话,哥哥回来了。然后,我跟妈说去老东屋看看。
  
   五
   穿过野草丛生的小路,老东屋呈现眼前。院墙倒塌所剩无几,院内野枸树虬枝交错,叶茂蔽日,蒿草齐腰,我手拿小树枝,拨开交错的树懋子,猫着腰走近门口。
   破旧窗户外蜘蛛网层层密布,经几代人出出进进的门框下檐早已朽去,过门石被几代人踩踏,已失去棱角,门墩花纹依稀可见。三环鎖锈迹斑斑,依旧忠实地守护着老屋。墙下面的砖缝里,一溜一溜的青苔清晰可见,上面的土坯墙凹凸不平,伤痕累累。
   我驻足院中,突然间对这个残破老朽的家充满依恋。几经反复才能打开的三环鎖,用树枝抖擞掉门内的蜘蛛网,走进屋子。我睁大双眼,仔细找寻我们不经意遗落在岁月里的生活情景。正屋紧靠后墙的木质条几,紫红色油漆已褪去。铺满细尘的桌面上,老鼠嬉闹留下的爪迹清晰可见。正间北墙上,当年伯书写的全国各省,直辖市简称与省会名称图表,由白变黄,苍劲的字迹依然可辨。正间南墙上昔日的世界与中国地图,暗淡的黄绿色,依然保持疆土的尊严。
   走进南边一间屋,灶台铁锅上面木锅盖落满灰垢,台面上几十年生活烟熏火燎的粉尘,掺杂着水蒸气油渍,像刻意涂抹了厚厚一层黑色胶漆,柔韧而滑腻,若用刀子刮开,可以嗅到我家以前每顿饭原汁原味,体会到日子的苦甜酸辣。
   今我兄妹六人皆已成家,互相帮扶都建起新房。内外算起几十口人,过上了平平淡淡的幸福生活。风箱拉杆几十年的来回抽拉,被磨成细细的凹凸不平的木条。
   空空的黑色水缸发着微光,想起以前和二哥摇着辘辘井汲水。这口水缸曾经几十年如一日盛满了清冽甘甜的水,滋润了几代人的生命。
   靠着后墙,用土坯垒砌的床上放着为老妈准备的寿材,坯床坚守着,坚守站完最后一班岗。
   北边那间屋,用报纸裱糊的顶棚破烂不堪,当年的大红双喜字早已退色,陈旧的照明线路早已凌乱,电灯泡与墙壁布满了蜘蛛网。窗户上的塑料膜脱落,窗台下的泥巴桌上笔墨纸砚成了古董,屋内的一切摆设,还是原来的模样。
   三间老东屋,在破败陈旧的院落,浓缩了过去的点点滴滴。无论何时何地,我永远不会忘记那里清新的空气,可口的饭菜,父亲严厉的目光,母亲繁忙的身影。我不敢懈怠,把往昔刻录在灵魂深处,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我不是一个消极悲望的人,只是感慨那些消失在岁月长河中的故事篇章。感恩一切经历,敬畏一切给予。那些经历过的前尘往事,促使我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
  

共 44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怀旧散文。“三间老东屋,破旧的老瓦房,犹如家族陈列馆,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兴衰变迁。”因为老屋承载着难以忘怀的悲欢,积淀着几代人的难以割舍的亲情。刻骨铭心,细细咀嚼,慢慢体味。因为父母、兄妹和我在那里生活过,两个哥哥和我先后在老屋成家立业。在老屋和亲人同甘共苦,度过了那段艰难困苦岁月,对老屋有着深厚的难以割舍的感情。“每每回家,总要去老东屋看看,静静站在院子里,久久不愿离去。”回到老屋转悠一圈,就像一只恋巢的鸟儿充满了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看见老屋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往日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老屋就像一位孱弱的老人,艰难地承受着风霜雪雨,诉说着那些苍凉的前尘往事。本文叙述流畅,生动感人。选取了过去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例如妹妹的降生、伯的命运多舛、两个哥哥和我先后在老屋成家,关于老屋的记忆是深刻的,是苦涩的,也是幸福的。文字质朴,情深意浓。接地气的文字,总能引起读者共鸣。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社团,祝老师创作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11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01-08 11:09:48
  人越长大越孤单,越发怀旧,想起很多人和事,总会与故乡相连。无论何时何地,记住老屋也就记住了乡愁,也就记住了根和本,明白了自己来自何处,归往何处。好文字,再次欣赏。祝老师再接再厉,精品多多,收获多多!
淡淡的云彩
回复1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1-08 14:26:34
  谢谢文友留墨,怀旧是人的共性,不同的是念旧成度有异。我不是太怀旧的人,但老东屋的将来,不论是拆迁或翻修重建,在我兄妹们心中永存。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01-08 11:16:40
  年轻时,总向往外边的世界,感觉远方的世界很精彩。到了一定年纪,人会想着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即使那儿贫穷落后。或许叶落归根,饮水思源是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看了老师的文字,有几丝感慨。祝老师工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回复2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1-08 23:09:58
  云彩朋友,谢你鼓励。退休的我,回家总在心里,落叶归根,暮年怀旧也是人之常情,每每路过、见闻与老屋有关联的人或事,心情既是酸楚又有慰藉。老东屋何去何从,交于儿
3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1-08 14:43:17
  谢老师推荐,落叶归根脉,老年思乡惰,百年老东屋风雨苍桑,已经陈旧残衰陈,旧几代人经尽艰难抗挣,日子逐渐好起来。对老东屋情结,将会再向下影响几代人。
4 楼        文友:闲妹        2020-01-08 16:08:55
  老屋一个时代的记忆,好文,为作者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4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1-09 23:16:32
  谢谢老师支持鼓励。
回复4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1-09 23:19:35
  谢谢闲妹支持鼓励。
5 楼        文友:心有小砚        2020-01-08 21:13:34
  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那里有老父母,老房子,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欣赏老师佳作,冬安!
心有小砚
6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1-08 22:49:51
  乡愁乡音乡情,是心中抹不去忆,根脉原本出处,老东屋里寻。
7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1-08 23:19:36
  云彩朋友,谢你鼓励。落叶归根,暮年怀旧,是人之长情。每每路过或想起、看见与老屋有关联的人与事时,不免有酸楚感受,老东屋的将来交付给儿女,相信会有好的结局。
8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1-11 13:27:28
  老屋里,有儿时的回忆,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那老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深情。好文章,珊瑚欣赏学习了。
   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冬祺,并祝2020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幸福安康,开心永远。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9 楼        文友:绿池朱华        2020-01-16 17:35:00
  老师的散文文笔厚重,描写细腻。写老东屋轶事,写了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一个时代的发展变迁。其中的场景,似曾相识,引起同龄人的共鸣。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人生很短,活好这一世,做真诚的自己。
10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2-20 10:26:54
  回珊瑚老师,春安!
   有句话“你陪我一程,我记你一生”,我对老东屋初始没有印象,可在儿时至长大成人的二十几年间,都是老东屋依靠和见证者。对老东屋情感怀念终生。
   回复见晚,抱歉!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