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采】呼唤教师心灵觉醒(杂文)

编辑推荐 【文采】呼唤教师心灵觉醒(杂文)


作者:马永清三小 白丁,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64发表时间:2020-01-10 08:11:02

啊,别分离,亲密无间,与繁星相聚在天际,何为心,若非与繁星聚一起?与众鸟齐飞,乘风,驾云,奇归。——里尔克,《别分离》
   这句小诗引自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在帕尔默此书的启示下,我们读书叙事,呼唤教师心灵觉醒。
   一
   教师对话。
   西安晓斌:很多老师们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会让学生们大量做题,重复做题,至于为何这样做,不关注,只是做就行,做对就行,思维没有很好参与。
   北京国珍:应试练题:聪明的变苯,笨的变傻!
   西安艳超:是啊,昨天模拟考试,那个论述文阅读,出题出的简直为陷阱而陷阱,完全不去考虑内容理解的实质之目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纯粹技术型的真是害人啊。
   北京小鹿:我组里一同事擅长出此类题,说:我给娃挖了好几个坑,你们讲卷子时别被迷惑了。
   河北文佳:我觉得我们新建如此美丽的学校其实是一个屠宰场,每一个道貌岸然的老师都是一个野蛮的屠夫,孩子们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残忍血腥的场面充斥我的大脑。我的头脑里满是老师愤怒的嚎叫,孩子拿着不及格的卷子默默地垂泪,好恐怖。老师真的亲手把他们推向了地狱!其中也包括我的孩子,他刚上一年级,却每天被卷子包围,每天因为考不了100分儿哭泣、因为作业太多耍闹。有一天晚上临睡觉,他竟大声地哭了起来,说老师不让他们上体育课,可他的爸爸就是体育老师啊!我不能再写了,我的嗓子肿了,我在哭。
   福州丽玲:读过,觉得愧疚,好自责!在成绩面前,失去了自我,失去本该坚守的……一学期下来,最痛苦,最纠结,最无奈的就是复习阶段!时间短,内容多,孩子苦呀,累呀,我觉得自己好狠!想放,又没有勇气,内心煎熬呀!度日如年!
  
   二
   我的反思。
   如果以帕克·帕尔默的观点来看,参与对话的教师是有教学勇气的,他们的心灵已经不愿与自己的社会角色、与学生、与教育事业分离。然而,在“考试”背后,应试教育这个“紧箍咒”,生成一种分离状态下的恐惧文化,教师心灵破碎。
   然而,我能感受到,这些勇气教师对话中发自心灵的自我认同和完整在呼唤,在寻找教育的出口。到底,出口在哪呢?
   帕克·帕尔默认为,共同体能唤醒教师重拾教学勇气,心灵觉醒。
   “共同体”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他认为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我认为,这是共同体作为教师所属价值的内在支撑,侧面揭示出“考试恐惧”和“考试过度”作为教育生活的价值完整性被支离,也能更好说明“共同体”是教师心灵整合的依托,“教师心灵破碎”正是因为共同体有了缺口,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心灵成长都不可能用“分数”来衡量。教师害怕的,是学生的心灵破碎,比如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是更大范围的恐惧。
   心灵在杜威哲学里不仅属于个人,也是属于社会。他认为心灵高于个人又为个人所拥有,他说“心灵其实就是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意义系统,这个意义系统受制于文化传统、文化习俗,是一个流动着的、制约着个体视界的地平线。”由此看来,人是社会性的个体,这是理解共同体的重要窗口。可以这样说,人生长在共同体中,心灵在共同体中,共同体是心灵作为意义系统生长的原始沃土,即心灵是作为意义系统在共同体中生长的。
   无疑,对话中的教师是处于共同体之中的,作为共同体的存在个体,他们渴求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他们不想用“试题”难为学生,因为心里没有学生的教师本身就不是一个教师。
   对于期末复习来说,“题海战术”切断了师生关系,造成心灵意义的断裂,教师自我分离,教育不再完整,教师不再完整。这是恐惧文化的根源。
   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召唤教师心灵的自我认同与完整。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可以从共同体视角强调教师通过认知、教学、学习于教育共同体来达到教师心灵的完整性。我们共读《教学勇气》,通过交流、对话,使经验或价值共享成为可能,在此过程中,改变个人生活与习惯,特别是那些受社会习俗影响而根深蒂固的认知习惯、思维定势,这是共同体建立的另一方面的价值所在。这样的共同体有两点标准:一是内在标准,大家有意识地共享,站在“故事”背后觉知内心;二是共同体外在标准,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激活,然自己内心充实和自由,不被“体制”束缚。共同体不同于一般的群体,以读书叙事为引领的共同体,其根本价值在于“道德”。这种道德价值是共读书目中内有的,而共同体成员的自身体验可以“通过共同的探究活动而解决他们共同的苦难”,这就是“共享经验”,其目的是“保存、传递、修正、扩展我们收到的价值遗产,使得我们的后代可以获得更牢固、更可信、更广泛接近和普遍分享的价值”,这是教育向良善发展的集中展现。
   由此可知,共同体成员密不可分,共同体是实现共同成长的载体和手段,这是帕尔默“教学于共同体”的集中体现。意识到心灵分离的教师,对于共同体含义的理解会更深刻,能更加谦卑地认识到教师心灵生长是在共同体中完成的,这样的认知将带领我们进入教师心灵蓝图,实现专业发展。

共 20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啊,不分离”开头,引述了一组关于“考试”的对话,然后进行自我反思,剖析“一种分离状态下的恐惧文化”,自觉“寻找教育的出口”,明确“共同体能唤醒教师重拾教学勇气,心灵觉醒”。作者以帕尔默、杜威哲学理论做支撑,结合教育现状进行“申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来受益:一是要读书,二是要实践,三是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四是要学会“反思”;五是要建立“共同体”。共同体安全无恐惧氛围,是作者给出的成长蓝图:“对话中的教师是处于共同体之中的,作为共同体的存在个体,他们渴求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这是一条捷径,也是一条必由之路。简而言之,教育就是“对话”。推荐阅读!问候作者!【编辑:孙彩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