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古淦的辉煌(散文)

精品 【暗香】古淦的辉煌(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20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47发表时间:2020-01-10 18:12:37
摘要:在三千年前的商朝,南方也有以虎方国为代表的发达文明。虎方国位于江右的鄱阳湖以西、洞庭湖以东的广阔区域,据长江天险,独立发展为南土青铜文化。

【暗香】古淦的辉煌(散文) 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富饶的赣中大地。站在崎岖的田埂上,在泥土的芬芳中,望着眼前的空旷与枯黄。那旱地里,残存的棉花秸秆,枯枝败叶,默默地凋零。那水田里,一簇簇的稻蔸,一排排地阵列,还是尚存生机。
   一条长长的土堆,表面和侧面都较为平整。一个跃步上去,另一侧却是个陡坡,高五六米,坡面也是平如刀削。坡下的沟溪,浅浅的细流,清冽与澄净。在沟溪前方,依稀还能看出一条曾经宽阔河道的轮廓,只是如今成为了稻田的一部分。东南方不远处的中堎水库,因为今年的干旱,在这枯水季露出了大片的湖底。薄雾中,隔着水库,那若隐若现的东山,峰峦起伏。新装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山顶,晃着悠悠的岁月。
   中堎水库是新的,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河道是古老的,在有水库之前,其实一直在潺潺流淌,几千年?几万年?肯定不止三千年。
   三千多年前,是中国的商朝,一个中华民族的辉煌时期。这时的中原大地,有“盘庚中兴”和“武丁盛世”,社会繁荣,国力强大,尤其是武丁时期。《史记·殷本纪》:“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商王朝势力达于极盛,不断“征战四方”,其中有个南方的虎方国,也被征伐。有“卜辞”记载“令望乘暨举途虎方”,意思是命令望、乘二个氏族辅助王师,一同征伐虎方国。
   远古的商代,南方因为远离中央集权,被史书指为“荒蛮服地”。不过,如果南方真是荒蛮的,那虎方国也强大不了,何劳王师上千公里远征?
   虎方国位于江右的鄱阳湖以西、洞庭湖以东的广阔区域,据长江天险,独立发展为南土青铜文化。
   时光的冲刷,历史的激荡,不知何时、不知何因虎方国消隐了,随着一层层的烟尘飘落,把曾经的辉煌掩盖。这个古国的文明程度到底如何?她的都邑今又何在?直到1973年吴城遗址的发现,1976年牛头成遗址的发掘。
   1976年初冬,一支浩荡的队伍,为整修中堎水库,挖土筑坝,挥汗如雨。一天,在南坝头的小山坡上,一个青壮,一锹下去,一块黑乎乎的“铁块”被挖出,“破铜烂铁”被扔在一边。继续挖,却不料有一大堆,后被当“废品”卖给了国营收购站。
   物之珍贵,在其稀有,在其文化。一件物品,若没有文化意蕴,缺少文化内涵,难说珍贵。识别物件的珍贵,最根本的是其文化价值的含量。可是,并不是任何物品的文化价值容易识别,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识别。就像这些“破铜烂铁”,普通人识其为“废品”,却不知自己挖出了一个惊天的发现。这些“废品”修复后,竟是一批古时的青铜器,整整七件,大小有序的列鼎。《公羊传·桓公二年》:“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发现七鼎,至少说明是一方诸侯。由此开始的考古,发现这里三千多年前的牛头城遗址,所站立土堆即为它的城墙。那条隐约可见的古河道,其实就是曾经的护城河。
   据考证,牛头城是吴城文化部落衰退后,虎方国后期兴起的新聚落中心,出土的众多青铜器等文物,展示了牛头城曾经的高度文明。牛头城古城占地面积达三十八万平方米,分内城外城,现存外城墙两千五百多米,内城墙一千四百多米。表明远在3000年前的赣江、鄱阳湖流域就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
   现在,遗址被保护性填埋,除了古城墙能看出遗址的端倪,在缓缓的丘坡上,有的种上了庄稼,有的空为荒丘,犹如平常,毫无异特。几株乌桕树,摇晃着不多的几片心形红叶,高立于城垣上,似是城头的旌帜,亦似是遗址的守护。
   在这乡野,若不是有解说,谁能看出这个土里土气的小地方,却埋藏有远古璀璨的文明?文化是最吸引人的。因为文化的底蕴,牛头城遗址吸引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吸引人们纷至沓来访古。
   遗址的西南角,一丛茂盛,多株细高的枫、樟,满地的枯草与落叶,有的枫红还顽强地挂在树梢,有的树木露出根系,有意展示它的盘根错节?这里也是古城墙的部分。
   对牛头城遗址的瞻观,只能如此。若要进一步了解古国的辉煌,还是要去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
   1989年,又是个偶然,一项重大的发现,震惊了中国考古界。
   赣江东岸距牛头城三公里的大洋洲程家村,有个涝背大沙丘,多年的挖沙取土,已夷为平地。这年的9月20日,一群村民正为加固赣江大堤取土,一锄头下去,“咣当”一件金属,扒拉一看,竟是一件布满繁缛纹饰的青铜器,类似东西越挖越多,最后考古发现是一个商代大墓。这一发现,把江南的文明史向前推了千年,一个江南青铜王国被定位。
   大墓出土的文物,真是琳琅满目。475件青铜器,754件玉件,139件陶器,其中5件国宝级,如此的丰富,实属奇迹,何况还有不少是至今发现之最或独有,如国宝双尾伏鸟虎世间独有,国宝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为全国之最,巨型大钺是“中华钺王”,青铜犁铧全国仅此一件,青铜瓒国内独一无二。有谁能不期盼一睹为快、一饱眼福?
   商代青铜博物馆就建在发现大墓之地,今年升级改造后新开放。步入博物馆前厅,浓郁的青铜色,渲染了氛围,满圆的造型,四柱擎天。厅中央放置的是5.5倍放大的双尾伏鸟虎,虎霸气威猛,鸟却安详伏于虎背,有何深意?虎是虎方国的图腾,小鸟代表着商朝的中央集权。《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为商族人的图腾。玄鸟安详于虎背之上,自有上下相谐之意。上方的馆顶,是深邃蔚蓝的苍穹,星茫浩渺,是寓意对寰宇神秘的敬畏,还是对那遥远中央集权的敬仰?
   从生活的陶器,到各种用途的青铜器,图文并茂的展示,为观者推开了一扇大门,一扇神秘的大门,让人们与那消失已久的古国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尤其是那众多的青铜器,既有农具,又有武器,还有乐器和礼器,类型丰富,纹饰华美,铸造精致,物形精巧,一个古国的文明和昌盛,令人啧啧赞叹。正如林清玄《在云上·永以为好》所说:“看博物馆时,最令人震惊的一点是:古代人可能有比现代人更文化、更细致的生活,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与细腻,不可能有那么精美的器物”。
   回廊形的布展,让人感觉是在跌宕曲折的历史中巡礼,是在岁月悠悠的长河中徜徉。陶器农器,散发着古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农耕文明富甲一方;乐器礼器,展示着先人雅厚的教化水平,文明之光辉耀南国;质地优良的玉器,古人的崇玉尚美,真是情有独钟。
   那乳白色的陶罐,造型优美,罐面圆润。锸、铲、耒、铚、犁铧等青铜农具,铸造精良华美,彰显了这块土地自古的丰饶,农之为本。铜铙和铜镈是乐器,还能奏出亘古的韶和之音。一只仅一厘米多大的绿松石蛙,腹鼓丰润,伏而欲跳,似乎还在鸣唱远古的夏夜之歌。枣红色的青田玉,羽人顶冠高耸,曲臂蹲坐,精巧灵动,这也是国宝,叫侧身羽人玉佩饰。那青铜甗,因形体之大,称为“甗王”,双耳各立一鹿,回头相望,活灵活现。甗在商代原为炊器,类似当今的蒸锅,上为甑下为鬲。这青铜甗四脚粗壮而短,实际是礼器,恰如鼎一样,演化成了国之重器。
   新干古属淦地,牛头城和商代大墓的发现,说明这个“荒蛮之地”,其实三千年前也是文明辉耀、富足昌盛。
   新的博物馆增加了古墓景观,从展馆穿过一段长长的廊道,到达古墓馆。蔚蓝的顶,昏暗的廊,像是时光隧道,穿越其中,似乎是在远古与现实中行走。
   走出博物馆,宽敞的步道上,一串串的七彩小风车,在微风中悠悠地转着,搅动着来自1.5亿公里处发来的光束。晃悠中,我仿佛觉得那稻田里的稻兜,如一束束的清香,静静地矗立在那,是为消失的古国做着祭奠。
   青铜王国江南韵,辉耀中华亘古光;赣水长流风雨淡,千帆逐浪气悠扬。赣水清凌凌地流淌,历史悠久的古淦,人杰地灵,俊采星驰。新时代的新干大地,日新月异,生机蓬勃,这就是文明的优良传承与延续,颂扬曾经的辉煌,更对今天的欣欣向荣,充满自豪。

共 30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淦,从三千多年前说起,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淀着,在“蛮荒”之处的南方,在青铜出世的地界里,在文献的记载里,慢慢呈现出它曾经的辉煌。在修整队修建“中堎水库”逐渐挖出“废品”,殊不知那可是距今三千多年的珍贵文物,是一个朝代诸侯的象征,原来如今的牛头城,是曾经古代遗址,是历史遗留下来最珍贵的青铜文化基地,那是中国文明古国历史的沉淀,象征着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那件件出土的青铜器具,还能演奏出上千年前的声韵来,真叫人绝啊!一篇描绘曾经历史的画面,读来让人不禁感叹祖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也许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存在着这种沉淀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应当得以保存,让后人们有所敬仰,让世界各处都为之震感!问好求静老师,品读佳作,文章娓娓道来,耐人寻味,品读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呈现!佳作力推欣赏!【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1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0-01-10 21:48:54
  品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佳作力荐文友共赏~~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0-01-10 22:37:48
  感谢易辞老师的辛勤编辑!
2 楼        文友:易辞        2020-01-12 16:30:06
  祝贺老师,荣获精品文,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0-01-12 22:06:11
  谢谢易辞老师,谢谢暗香推荐。祝愿我们暗香更上一层楼!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