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贴春联(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世间】贴春联(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58发表时间:2020-01-12 17:32:09

现在已是腊月过半了,看看年就要到了。腊月里,雨水还真不少,下了几场雨,天整天阴漠漠的,很少见到阳光,让人心里感到了年前的寒气。在人们的期盼中,几天前还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给年的到来渲染了一下气氛。雪一下,好像才真的有了年味。雪是天地间的精灵,最具深情而灵动的色彩。
   年,年年过,不管即将过去的一年过得好不好,我们都要迎接它。年一到,我的思绪常常很繁乱,像乱麻;心里五味杂陈,是喜是悲,真是无从说起,抑或无喜无悲,很平淡,甚至起了冷漠。唉,年的到来,我早已失去了欣喜。父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几年,我和妻子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再是那个热衷于过年的年龄。孩子忙于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越到往后,我们会越孤独,年越来越冷清。
   不知怎么的,现在生活好了,年的气氛越来越淡,年的味道越来越浅,所以,一到过年的时候,我还是会常常回忆起过去那艰苦岁月里的年,那是浓浓的令人愉快而期待的一个一个的年。亲人团圆,在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杀猪,杀鸡,宰鹅宰鸭,磨豆腐,熬糖稀,蒸饭干,炒米糖,蒸包子,炸圆子,炸馃子,买炮仗,做新衣,穿新鞋,母亲办各种年货,买拜年的礼品……把个年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家里姊妹又多,好像每个人都在为年兴奋的准备着,快乐和幸福那是从心底里涌出的,在我们身边环绕,尽管那时家家都穷,日子并不是很好过。
   最期待的是拜年走亲戚了,带上薄礼,到几个主要的亲戚家走走,像舅舅家,姨娘家,叔伯婶子家,反正是走了一大圈,天天有酒席,天天有玩乐的。那时拜年真叫拜年,人们心底很真诚。拜年时,同龄相仿的表兄表弟表姐表妹们在一起,热闹极了,好像亲姊妹一样,特别亲热。不像现在,拜年让人觉得像走程序,敷衍的成分多,来去匆匆,跟点火似的,到了饭点来了,吃饭,下午走人,没有多少话语,没有多少亲近。
   对于以前的年,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你说念旧也好,你说世故也罢,你说不能与时俱进、思想落伍也行,反正我对过去的年充满了怀念,有好感,而对现在的年越来越冷淡,没有多少喜悦感。
   今天在这儿,我就说说过年贴春联吧。贴春联,我们农村人叫贴门对子,对,门对子听起来格外亲切。
   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老早就流传下来的风俗。关于为什么贴春联,这里面的文化深奥,书上说了很多,却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知道的、想去了解的东西,他们只晓得,过年了要贴门对子,红堂堂的,喜庆,吉利,好看,而且是必须的。至于其它的讲究,就不去想的。
   这么多年,贴了很多次的对联,也曾有几年家中没有贴春联,那是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后的几年里。按照我们这儿(江淮之间)的习俗,家里老了人以后,连续三年不贴红纸春联,可以贴黄纸、绿纸春联,也可以不贴。从2013年至2016年连续几年春节,我家都没贴春联,因为,母亲和父亲在此期间相继去世了。不贴春联的年就显得冷清甚至悲情了,而没有了母亲父亲的年就格外冷清和悲伤了。近三年,我生了病,不能亲自贴春联了,都是孩子和他妈忙活着,而我对此看得很淡,漠不关心了。
   记得我读三四年级时,就开始为家里写门对子了。那时,没有练过毛笔字,连拿毛笔的姿势都不对,因此,写出来的门对子不好看。即使如此,母亲也很高兴,毕竟家里有个“秀才”,过年的门对子自家能写,用不着再去央求别人了。以前,庄户人家识文断字的不多,能写好毛笔字的就更少。像我们村里,字写得好的,算我的舅老爹(父亲的亲舅舅)杨永宁了,他是过去的老私塾,曾当过私塾老师,古文功底特别深厚,能诗能文,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楷书,毛笔字功夫深,着笔有力,到年老时,曾参加安徽省书法比赛,还获过奖呢。我父亲也写得一手好字,据他说,小时候跟他舅舅学习过,得真传,楷书、行书都写得好,尤擅长魏碑体。父亲的字在当地民间小有名气,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直至父亲去世前,他几乎没离开过笔墨。为了贴补家用,他多年摆地摊卖字画,出售自己写的中堂和春联,卖春联主要是过年前的一个月——腊月里,直到年三十,还有来买门对子的。
   小时候父亲不在家,过年的春联就由我写了。村里人知道我会写门对子,就买来红纸和笔墨,纷纷来我家请我写。都是乡邻,我也不好拒绝,我对他们说::“我的毛笔字写得不好看。”他们会说:“不管什么好看不好看,写上字就行,总比只贴红纸强多了,你就写吧。”那时,集市上还没有卖春联的,书店里倒有,但人们不愿意花那个冤枉钱。
   所以,每年过年前的几日里,我会花一些时间帮人家写春联。母亲也说:“这样也好,你正好能练练毛笔字。”为了写门对子,在年前,母亲早早的在街上商店里买了红纸、毛笔和墨汁。村里人请我写门对子,也会带来纸和墨。刚学写门对子时,往往浪费了很多纸,因为,写过了自己感到不满意,就废掉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当时,我的钢笔字写得工整,还算好看,写毛笔字就不行了,没有练习过,执笔的手发抖,而且握笔的姿势也不对,好在我写字工整,所以,写门对子还能应付过去,况且,农村人识字的很少,对此也不大讲究,看不出好赖来。
   写春联,先要想好内容。那时,新华书店里卖的历书上就有不少新春联,又加上我学习了一些古诗,对联的内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农村当时还是草屋子,有堂屋、房里(卧室)、厨房等,还有猪圈、鸡笼、牛屋等,因此,除了门上贴对子,其它地方也要贴,像粮瓮、家堂、猪圈、鸡笼、牛角、窗户等,有的只贴“福”字。
   大屋、卧室、厨房的门上,对联的内容要有区别,这样就要选择内容适合的对子,不然会闹笑话,每次我写好对子交给人家时,就告诉他,哪个是贴大门的,哪个是贴房门的,哪个是贴厨房的,哪个是贴猪圈、鸡笼的……都交待的一清二楚,不敢马虎。
   写门对子要裁纸,根据门的大小,先叠后裁。折叠的要齐整,不偏不斜,上下一样宽,长度一样长。裁纸可以用刀,也可以用细线。裁的好的,切边不会起毛。这方面,我很佩服父亲,他裁纸特别讲究,裁过的纸的边缘光滑,没有多少“瑕疵”而且,上下宽一致,左右长一样。
   写字时要先设计,根据字数,叠方格,这样写出来的字排列横竖整齐,好看。字的大小也依据方格大小。
   贴对联是在年三十除夕这一天。我们这儿有中午过年吃年饭的,也有晚上过年吃年饭的,像我家,就是晚上过年,多年如此。
   贴门对子时,姐妹们很热心的帮助我。她们用开水烫一碗面浆子,就是浆糊,用来贴门对子的。她们经常做布鞋,用浆糊糊布疙巴,所以,调的浆糊就有经验,很匀称,很黏糊。
   贴门对子时,可忙坏了两个妹妹了。我给门对子反面刷浆糊,指挥她们贴在门上及其它地方。贴对子时,要在门中间,一定不能歪,不然会很难看。
   门楣上还要贴五福子,五福子是从街上买来的。有两三年,我买来刻纸刀,照着人家五福子的样子学刻五福子,也像模像样的,有的还加上了自己设计的图案。姐姐们夸我聪明,说:“我家老弟不错唉,刻的五福子能拿去卖了。”那时,集市上小地摊,没有卖春联的,不像后来,每到年前一两个月时,大街小巷到处有卖春联的,有手写的,有印刷品,而且,有墨字,有“贴金”的黄字,花样多。
   农村人讲吉利。牲畜、家禽的圈上贴“六畜兴旺”,牛角上贴“牛头兴旺”,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窗户、家堂上贴“福”字,还倒着贴,说是“福到”了,后来有了自行车、平板车,有的家里有了耕田机,就在上面贴“出入平安”“一路顺风”字样,这都是讨个吉利,即过年“讨口彩”,就像拜年时相互说“新年好”“恭喜发财”一样。比如,不小心摔碎了酒杯碗碟,人们会马上说“碎碎(岁岁)平安”,缓解了场面上的尴尬气氛。
   过年,贴上了春联,立马感觉就不一样了,到处红堂堂的,很喜庆。年的味道就有了,浓了。吃年饭时,放了炮仗和烟花,才觉得有过年的样儿,因为气氛热闹了起来。
   后来,父亲回家了,家里的对子都由他写,我打下手,帮他裁纸,有时也写一两张门对子,跟父亲的字比起来,真可谓天壤之别了。村子里很多家也来找父亲为他们写春联。
   我家从农村搬到镇上后,没有了土地,父亲就决定卖字画,主要是中堂及春联。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的1995年。那时,市场经济正活跃,个体私营越来越多,大到办厂,小到开店,做买卖的很多,像摆地摊卖字画是本小利微的小生意。
   对父亲卖字画,开始我是不认同的,反对过。我在镇上中学当教师,总觉得父亲卖字画有损于脸面,会给人家说三道四。我对他说:“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不需要你挣那几个钱,我有工作,能够养活你们,你卖字画会给人家笑话的。”听了我的话,父亲很生气,就批评了我,说:“卖字画也是劳动,靠自己双手挣来的钱,不偷不抢,干干净净,有什么难为情的,再说,写字也是我的爱好。”父亲一席话说得我满脸通红,哑口无言。
   他也是个谈书人,算有学问的。在他五十多岁的年纪里,他又重新拿起毛笔写字,写字画卖。卖字画很辛苦,到处赶集,天不亮就起床。而且,他是骑自行车,风里雨里也不耽搁,特别是秋冬之季,天气十分寒冷,可他很执着,从不休息,不放弃机会。
   父亲写字也是兴趣。他是读书人,喜欢舞文弄墨,平时喜欢看报、写字。他自己制作中堂,有时还用镂刻喷墨的办法,制作空心字,需要制字模,很麻烦;写字,装裱,也耗时间。他起早贪晚,常常忙到深夜。由于他的坚持,我就不再说什么,但还是在心里不能接受。就这样,他坚持了十几年。
   父亲因脑梗,留下了后遗症,腿脚不灵便,步履蹒跚。有时,看到他头发花白,胡须花白,老态龙钟的样子,我心里很难过,不是滋味。想想他的辛苦,他的执着,他的爱好,我觉得我以前的想法很自私。他写字是兴趣,是精神寄托,晚年,他就是靠写字来打发无聊的时光的。他的字在民间留下了很多,至今还能看到有的人家挂着他写的中堂,可他已经离世近六个年头了。那时,春节拜年时,我在舅家的村子里会看到人家门上贴着父亲写的春联,就觉得很自豪。
   父亲生前写了很多春联,有不少对联内容是他自己编的。他汇集在一个本子上,过世前留给了我。他有很多支毛笔,一方砚台,两枚印章,现在,我收藏着,这也是个念想吧。
   父亲写春联很讲究,内容适合于家庭以及各行业,大小尺寸不一样。我家吃年饭时,等父亲从街上回来,然后贴对联,放鞭炮,吃年饭。自父亲在镇上住以后,我就很少写对联了,但除夕年饭前会和他一道忙着贴对联。他贴对联太讲究了,浆糊刷的均匀,对子贴在门上平平整整,不偏不斜,在门的正中央,看不出一点歪斜,就像用尺子量过一般。他有时不愿让我直接贴对子,埋怨我马虎。也有邻居买了纸笔要他写对联的,他虽然忙,但还是欣然接受下来,不收人家一分钱。亲戚也常从我家拿门对子。
   我们每年在父母那里过年,学校的房子以及在林场的住处都要贴对联,于是,年三十的上午,我的任务就是和儿子一道去这两处贴对联,连续多年。学校离街近,不打紧。林场的房子在朗峰水库跟前,来回约12里路,只能骑自行车去,来回一个小时的样子,后来有了电动车,就快多了。
   现在印刷业发达得很,手写对联很少了,就连地摊上卖的春联,很多也是印刷品。不知是人懒了,图省事,还是对年看得淡了,几乎家家贴的对联都是买来的,且印刷品居多,千篇一律,没有特点。
   快要过年了,家家要贴对联。红红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年的味道就浓了。你会写一手好字,就不要偷懒,自己去写门对子,过个快乐年,不是更有意思吗?亲朋为你拜年时,会对你写的门对子啧啧称赞的,那时,你的心里会不会像吃了蜂蜜一样的甜,喝了美酒一样的醉呢!
   2020.1.12

共 46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说到临近的过年,作者难免有自己的触动和感怀。最触动和能引起小编的是作者这么一句话“现在生活好了,年的气氛越来越淡,年的味道越来越浅”。所以,小编也有了与作者一样的情愫,那就是怀念曾经在生活贫困的岁月,却年味浓浓的过去。正如作者提到的,那时候的过年亲人团圆,愉快而期待,杀猪,杀鸡,宰鹅宰鸭,磨豆腐,熬糖稀,蒸饭干,炒米糖,蒸包子,炸圆子,炸果子,买炮仗,做新衣,穿新鞋,办各种年货,买拜年的礼品……把个年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在这样一个欢天喜地的节日里,贴春联是很多地方的习俗,也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传统。于是,作者娓娓道来了关于自家写春联贴春联的的那些往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贴春联的习俗,更多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作者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父亲,他是作者的骄傲,父亲与春联的故事已然渐行渐远,但是相信这一幕永远清晰在作者的记忆中,如此让人回味和怀念。精彩的作品,有血有肉情感饱满,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01-12 17:34:12
  贴春联是一种传统习俗,可具体到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又有了具体而温暖的感知。贴春联对于作者来说,感受到的是家的记忆,父亲的记忆,如此令人回味悠长,难忘!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