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天堂(小说)

精品 【丹枫】天堂(小说)


作者:自在 布衣,263.5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05发表时间:2020-01-15 09:26:14

【丹枫】天堂(小说)
   那时候,人人都有一个梦。梦里有天堂。
   ——题记
  
  
   若在四十年前,走进石板头,你问大食堂在哪,三岁小孩都会指着老街的方向告诉你:“大队部,北大院。”
   其实,那时的北大院也不是食堂,而是用机器加工米面的地方。一风吹,小钢磨,从早到晚轰隆隆隆,几个身穿蓝大褂、头戴白帽子的女社员在机器旁忙碌着,鼻孔、眉毛白花花的沾满了粉尘。
   大袋的麦子、玉米,小篮的谷子、黄豆,在院里排成歪歪斜斜的长队。
   唠着闲话的小媳妇、老太太,满院疯跑的孩子。
   也不知谁起的头,明明是碾米磨面的地方,偏偏叫大食堂。
   老村主任吴连才坐在墙根晒太阳,他已经九十一岁,却耳不聋眼不花,牙齿还留着几个,慢腾腾地说:“五八年大跃进时,这里是个食堂。”
   “那时村里有三个食堂,这个最大,七八百号人吃饭!”坐在旁边的退休干部张有富七十二岁了,补充说。
   他们身后的土墙上,白色的灰皮大部剥落,上半截有标语,红漆书写,斗大的宋体字依稀可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陈玉开的笔迹,那年,陈凤吉当村主任。”老吴说。
  
   一.陈凤吉和他的“互助”时代
  
   早年间,村里有家铁匠铺,主人名叫陈凤吉。
   铺子在村南,迎路的山墙挂张白铁皮,用黄漆涂着一个斗大的“吉”字,两间铺面,向阳,屋正中砌个火炉,齐腰高,旁边架台风箱,呼嗒呼嗒,炉堂内呼呼声起,火苗飞窜。老陈用长火钳将烧得通红的铁块从炉中夹出,放在铁砧上,小铁锤叮当一敲,儿子久长便抡起大锤,咚咚铛铛,狠劲击打,小锤子就像指挥棒,前后左右不停地变换着敲击的方向,大铁锤便随之改变着敲打的位置,一边锻打,小锤还不停地穿插进去,修改着关键部位,很快,在铁块由红变黄由黄变灰逐渐暗淡的时候,方铁块变成了圆铁棒,大铁坨变成了薄铁片,任何坚硬的铁件在他们手里,就像玩泥巴一样随意揉捏,变方,变圆,变短,变薄,变尖,变长……
   门口经常有一堆孩子,尤其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一个个小脑袋挤在一起争着朝门里探望,看那火炉里像蛇信一般喷出金黄的焰火,看铁砧上那红艳艳的铁泥巴怎样从铁匠的手下一会儿变成一张锨头,一会儿变成一把镰刀,一会儿变成一条索链,一会儿变成一根细长细长的大铁钩,然后被钳子夹着落到墙角的水桶里,随着嘶啦啦咕噜噜的滚沸声,白雾便笼罩了整间屋子。于是,“呜哇”一声,毛头们惊呼起来。铁匠不耐烦,朝门外跺下脚,“一边玩去!”小孩子们又“啊”地一声,散了。
   陈凤吉主要打制一些小型物件,锨镢锄镰、斧头剪刀之类,换小米养家,几乎天天有活干,加上四五亩山地,冬种麦,夏种谷,在正常年景,倒也过得去。
   民国三十年,林虑大旱,本来就贫瘠的山区,夏麦枯,秋谷死,颗粒无收。家家关门闭户,三五成群地踏上了逃荒的山道。有歌谣唱道:
   咱林虑,真苦寒,
   光秃山坡旱河滩。
   雨大冲得粮不收,
   雨少旱得籽不见。
   一年四季忙到头,
   吃了上碗没下碗。
   也就是在此时,陈凤吉的铁匠铺停了工。
   正是秋冬之季,万物萧疏,山野已经没有什么可填肚子的食物,石板头的村民遇到了真正的荒年。铁匠把仅有的几升麦种洒到了地里,企望来年有成,又将十二岁的大闺女香儿童养给观台村一家姓秦的,以减少负担。然后锁了铺门,挑起风箱、铁砧,领着一家老少十口人,向山西方向乞讨。每到一处,就支起小火炉,他拉风箱,久长操锤,给人家打制针锥,修补铁锅,换几口剩饭或两碗玉米。就这样有一顿没一顿地逃到了山西武乡。
   武乡也是山区,高坡低岗连绵不断,满山遍野长满了蚂蚱腿子、荆条、酸枣、山羊草,这里地多人少,当地人靠山吃山,生活不算富裕,但也未闹过大的饥荒。由于地势高寒,秋分刚过,西北风就嗖嗖地来了,昼夜不停,吹得人透心凉。铁匠一家靠给人打短工,换点米面,或者土豆,勉强度日。
   冬至那天,香儿突然从老家赶来,哭得死去活来,说是在婆家备受虐待,说啥也要跟爹娘死在一起。老伴见女儿可怜,想留,铁匠摇头:“多张嘴不好养活,还是让她回去吧。”他和久长连夜赶工打制了十几个针锥子,“拿着吧闺女,路上能换碗饭吃。”女儿抹着眼泪走了,铁匠心如刀绞,对久长说:“儿啊,这要饭的路,可不能走啊。”
   这年春节,他们住在一座破庙里,初夕之夜,寒风呼啸,大雪封门,远方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全家人围在一起,冻得睡不着觉。大年初一,乞讨无门,一家人连顿稀饭都没有喝上。
   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好不容易熬到夏天。其间,陈凤吉的父母因水土不服相继去世,一个孙子也病死了。剩下七口人,个个皮包骨头。一天,陈凤吉听说老家去年秋播下的小麦长势不赖,赶忙带家人往回返。又是一路乞讨,走了七八天,回到了石板头。
   此时,麦子刚刚泛黄。陈凤吉等不及熟透,便割下搓麦籽,推成“碾转子”(麦片)接济生活。因怕把饥肚子撑坏,每顿还不敢多吃。就这样,一家人熬过了荒年。
   民国三十二年,林虑山地面已是共产党的天下。当时,区政府在二十里外的秦家岗设有“修枪所”,专门为八路军修理枪支。陈凤吉闻知,喊上羊洼村的铁匠周二,跑去参加。两人很快建起一座烘炉,叮叮当当干起来。修理的东西大都是前线淘汰下来的武器,长枪有“土金钩”“汉阳造”“大盖板”,短枪有“驳壳枪”“撅把子”,但无论哪种,都难不住这哥俩。他们用铁架支着一个石磨盘,人工摇着就可以给一根铁棍钻眼当枪筒,装出的枪结实耐用,射程还远。由于不惜力气,活又做得好,两人受到区长粱永德的赞赏,完工后,都做了本村村委会主任。
   此时,土地改革开始了。
   对于石板头村的农民来说,土改的最大好处就是手中有了土地,像放羊工田锁、张文艺,像长工老邦、二木愣,除了几间破房,哪里有过一抷土?现在平展展的几亩地出现在面前,那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千年铁树开了花。也许这好利来得太快太突然,像做梦似的,许多人面对属于自己的这些田地,竟有点不知所措。
   过去给财主扛长工打短工,除了干活,每天三个饱一个倒,像农具种子问题根本不用操心,东家的库房里一应俱全。现在问题来了,不是缺耧犁,就是少锄耙,要么就是没牛短驴,人手不足。眼瞧着那一片片土地要撂荒,老陈急了。
   他带领全村人组织了拨工队,我帮你耕一天地,你帮我拉一天耧;我借你用一天牛,你帮我撒一天粪。人工换人工,牛工换牛工,人工换牛工,女工换男工,自愿结合,等价交换。这办法还真灵,很快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张文艺高兴极了,编了段顺口溜,很快流传开来:
   拨工队,自由碰,心合眼,居住近。
   你来干,我还工,驴啃脖子工拨工。
   不记工,心里明,两三天,就兑清。
   学技术,增感情,强弱户,都称心。
   石板头村的拨工队解决了农耕大问题,被梁区长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区推广,有人还编成了歌谣:
   换工呀,互助呀,
   快来呀,参加吧,
   一块做活多热闹,
   多做活来不疲劳。
   ……
   随着歌谣的传唱,陈凤吉也出了名,方圆百十里都知道,陈铁匠是个有办法的能人。
   接着,陈凤吉又在村里成立了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按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共同劳动,换工互助,集体劳动的规模更大了。到1956年,在政府的倡导下,他将互助组扩大成初级社,又由初级社发展到高级社,成为全区的先进典型。
   陈凤吉能干,敢干,却有个毛病,就是炮筒子脾气,直肠子说话,容易得罪人。得罪个别群众是小事,得罪领导就麻烦了。
   这年冬天,他去城里开会。会场在县委对面的招待所里,期间,主抓宣传的武县长说:
   “领导想听听同志们的意见,大家座谈一下,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尽管提,言者无罪。”
   陈凤吉第一个站起来说:
   “百灵鸟叫的好听,但不解决实际问题,老叫驴叫的难听,但又能拉犁,又能拉磨,农民都喜欢。我不会学百灵鸟叫,愿做老叫驴和政府讲几句知心话。”
   说到这儿,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年抗旱种麦,因旱的厉害,种下的麦子出的七齐八不齐,县里张书记过来检查,见此情景,马上指示,犁掉重新播种。他赶紧照办,组织社员又犁又铲,正干得欢,刘县长也来检查,看到铲苗,火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怼他一顿,让立即停工,改为保苗补苗。“你们领导不一致,叫俺们群众咋整?”陈凤吉说话风趣幽默,又十分中肯,在会议上引起轰动。但武县长的脸却顿时黑了下来。
   没过多久,整风运动开始了。石板头中学校长陈玉开被批斗,牵扯到了陈凤吉。有人揭发说,当年土改时陈玉开逃避斗争,是陈凤吉通风报的信。于是,新账老账一起算,他在县里的发言也被说成是恶毒分裂党的领导,在村里进行批斗,并把他内定为右派分子。好在当时梁永德是专区委员,听说了此事,极力从中协调,才算把他从右派名单中划掉了。但村主任是干不成了,副主任吴连才接替了他的位置。
   石板头村的“陈凤吉时代”到此结束。
  
   二.吴连才办食堂,粮食没了
  
   论资历,吴连才也算是解放初期的老村干,四十多岁,矮胖的个子,小眼,扁鼻,大嘴巴,能说会道,用村里人话,叫彭城的夜壶——好嘴!无论干什么,眼睛都好盯着上边,只要领导中意,他什么事都能干出来。土改时斗争陈玉开,他本来想立个头功,带着民兵去抓人,谁知天不遂人愿,陈玉开跑了。后来得知,是陈凤吉走露了风声,反右时,便偷偷奏了一本,结果,陈凤吉下台,他上位,也算达到了目的。
   那是一九五八年八月,林虑山发生了一件大事,全县五十多万人,五百多个初级社,一夜之间合并成九十六个高级社,十天之后,又一跃成为十五个人民公社。变化之快,让善于察颜观色的吴连才都感觉跟不上趟。
   数十年后,谈起此事,吴连才依然满脸兴奋:“啥叫跑步进步共产主义?那就是!”说着他又补充说,“财产归公社,全民所有制,一天等于二十年,那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
   没几天,他参加了县、公社、大队三级干部会,县长亲自作报告:
   “全县实行供给制,按照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农民的吃饭要包下来,今年包吃,明年包穿。”
   台下沸腾了,台上的县长也热情洋溢,他列举了人民公社的十大优势:
   “第一,每人每年发布料十三点五尺,棉布一斤,社员穿衣达到一年一单,两年一棉,实现人人有衣穿。
   第二,吃饭不要钱,全民公费医疗。
   第三,男女婚娶,每人补助二至三元,休假两天。
   第四,每个大队建有妇产院,产妇享受四十五天产假。
   第五,街道小队建立托儿所。
   第六,建立幼儿园。
   第七,建立敬老院。
   第八,各大队小队成立文工团俱乐部。
   第九,各生产小队建立理发室和澡堂,每个社员都能免费洗澡理发。
   第十,社员死亡由公社包葬,学生上学不出钱。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
   这该是一幅多么幸福美好的生活蓝图啊!
   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有无数的事情要做。首先第一步就是吃饭问题。
   吴连才回到村里,连夜召开群众大会,宣讲政策,提出办食堂,“合锅吃饭”。当场有人反对:“还是自家做饭随意。”
   “是啊,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能吃好吗?”
   吴连才瞪大眼睛,高声说:“为啥办食堂?解放妇女啊。”他指着台下正在议论的一群妇女,接着说:“你们不用在家烧火做饭了,和男人一样参加大生产,一样挣工分。”
   他是这么想的,上面领导也是这么说的。食堂就像心脏一样,有了它,人民公社才有生命。
   张有富当时才二十出头,许多细节自然记忆犹新。
   他刚调到县委会,机关已实行供给制,在机关吃饭不掏钱,下乡到村里的公共食堂,就需要“顿饭证”。证上印着“县内有效”,“只要不出县界,到任何地方都饿不着。”他笑着说。“那时机关还设有‘无人售货处’呢,里面有牙膏、牙刷、香皂,让自己取东西,自觉往箱内放钱,结果许多人把东西取走了,箱内却不见钱。后来,箱子也不见了。”
   石板头村的食堂以小队为单位,九个生产队,办了九个小食堂。
   一小队食堂在大队部的北大院,离老邦家最近。很快,他家的街门被摘去了,做了切菜的案板;两口大缸也被抬走了,和其它户的十几个水缸一起,排列在食堂大院;社员们献出蒸笼、马勺、水桶、大锅、大盆、大笊篱,最重要的是,还有常年积攒下来的粮食……
   粮食,对山里的农民来说,比命都金贵。
   过去的林虑山区,十年九旱,灾荒频仍,百姓历来就有“耕三余一”的说法,农户每年都会省下三分之一的粮食以备灾年。刚解放那几年,耕者有其田,生活安定,家家户户都积攒下不少粮食,如谷子、麦子、大豆等等。一九五三年,政府搞“统购统销”,要求农民卖余粮,卖出去后,多数人家剩下的粮食依然够过一年半载。这一次,搞公共食堂,很彻底,各家各户必须把粮食全部“共产”,老邦是贡献最多的一家,他献出了三千斤小麦,两千斤谷子。

共 25185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反映大跃进年代的小说,小说真实地记载着那个年代所发生的故事,特别是办大食堂,吃大食堂的故事。因为年代太久远了,这些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故事,所以大家读起来会感到很陌生的,但是,历史却像一面镜子,真实地记录下当年所发生的一切。小说写得比较真实,力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编辑:黄江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11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20-01-15 09:30:49
  小说写得比较真实,推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白常学        2020-01-16 08:51:39
  陈教授的作品,真实自然,如亲历其境,这就是当年穷苦百姓的真实写照。可惜我神经衰弱,不能细看。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言辞准确深刻,属精品无疑。点赞!
3 楼        文友:黄江山        2020-01-16 09:59:44
  恭喜自在老师的小说获得精品的荣誉称号,恭喜!恭喜!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4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01-16 20:08:59
  描写细致,时代背景清晰明了。好文大赞!
5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01-16 20:10:07
  恭喜老师获精,期待看到您更多的好作品!
6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1-27 14:57:40
  这是用心记录那个时代的真实历史资料,具有永远保存下来的文史价值。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向作者致敬!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