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采】有的时候,应该逼自己一把(随笔)

编辑推荐 【文采】有的时候,应该逼自己一把(随笔)


作者:许丽玲晋江 白丁,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05发表时间:2020-01-17 09:40:29
摘要:逼自己一把,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优秀

人最先认识到的人是自己,但最难认识到的人也同样是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陷入到一种自我设定的区域,自我先天地去肯定自我,行还是不行,能或是不能。却常常都忘了,一个人的突破跟长进,往往就是从否定开始,或者也可以说是从逼自己一把开始。就好像量力而为,适可而止是我们常用来安慰自己的一段话。可是我们也常常都忘了若是事事量力而为,适可而止又如何能得到真正的长进呢!又如何能突破原有境界,登高一层呢?
   忆及,学期中,面对校领导满满的信任,我硬着头皮接下了到兄弟学校做一个关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讲座任务,唉,内心压力山大啊!
   当班主任工作二十来年,从来没有在“管理”方面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也深知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拿什么给人以引领?犯难,胆怯,退缩:我能行吗?
   “我能行吗?”这样的声音时常会在我内心徘徊。
   我清晰地记得,那个阶段,脑袋瓜里除了日常的教务工作外,全部都被讲座之事挤得满满的,单单选题方面就困扰了好久,因为我不清楚老师们存在哪方面的困惑,他们的需要学习的“点”在何处。
   偶然的时机,聆听了身边的老师对班级学生的一些唠嗑。唠嗑,对那位教师而言,仅仅是一种不良情绪的宣泄,可言辞之间却不时爆出一些刺耳的用词,这样的用词似乎不应该出现在老师对学生评判的语言中。我不知道老师对孩子的爱意有多深,但我从言辞中听不出一丝善意,那时,我心陡然“咯噔”一下,内心深处有种难以言喻的痛感。在浮躁的社会里,老师们似乎也受到了感染,也同样浮躁,他们在不断重复的教学日常中渐渐迷失了自己,渐渐淡忘了教育最本真的东西。孩子的成长教育慢慢被“成绩”所替代,惟“成绩”说话俨然成了教师教育的重中之重。
   思于此,讲座的主题便有了眉目——《教育,应是一种善举》。
   主题有了,紧接着便是布局谋篇——从主题的源起,教育的认识,教育的举措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因为所谈内容大多是对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所以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三天之后,初稿诞生。
   现在回想当初接到讲座任务时,内心时多么拒绝,但是当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是自己把未知的东西想得太复杂了,是内心畏难的情绪禁锢了自己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那次的讲座引起了与座老师的共鸣,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假如当初我选择了拒绝,我是可以避免一时的困扰,避免一时的恐惧,但却会错失成长的时机。确实,有的时候,逼自己一把,你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有的时候,逼自己一把,你会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有的时候,逼自己一把,你会体会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愉悦之感。
   人这一辈子,将就也是一生,讲究也是一生。不管你选用哪一种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人生,你都可以找到慰藉自己的言辞。我很清楚,自己已经将就了很长时间,总以儿子重要,家庭第一为借口拒绝公开课,拒绝参赛,拒绝一切需要扛的重担。拒绝的背后不是因为自己醉心于安逸,而是缺少了逼迫自己成长的勇气和决心。
   想来要感谢那位“唠嗑”的老师,虽然她负面的情绪没有感染我,但让我看到一个没有毅力去改变自己,没有勇气去拼搏,去坚持,安于现状的“我”,最终埋没自己的无限潜能,也影响孩子们的发展。
   身为班主任,日常事务繁杂,“迷茫”自己前行的道路,“迷失”成长中的“自我”,都是常态。这时候,需要有人点醒自己,那个点亮心灯的人,可能是“唠嗑”的同事,可能是把自己推到公众场合去“讲座”的领导,但不能忽视的一种力量是“逼自己”的那个“我”。确实,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心灵唤醒,都必须经过磨练。这是我接受并圆满按成讲座任务的最大的体会。
   逼自己一把,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优秀的。
  
  

共 15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自我”的成长叙事。作者运用深描的方法,讲述了自己接受并完成一个关于班主任管理工作“讲座”任务的心路历程。作者着重写了“相遇”,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唠嗑”的老师“言辞中听不出一丝善意”,让作者内心陡然“咯噔”一下。由此我们看出作者是敏锐的,她联想在浮躁的社会里,孩子的成长教育慢慢被“成绩”所替代,“讲座的主题便有了眉目——《教育,应是一种善举》”这是文章潜在的主题。但文章没有至此收束,作者敏锐的视角再次延伸,内观“自我”,并与“唠嗑”的同事和推自己“讲座”的领导勾连,一同放在认知的原点,发现不能忽视的一种力量是“逼自己”的那个“我”。这一发现不是无水之源,是故事铺陈背后的潜意识叙事带来的“水到渠成”。看似潜意识叙事,实则有一条暗线牵着:布置任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反思任务,这样的结构布局是时间性的,当完成重要的与“自我”的相遇,与“唠嗑”的老师相遇就成为了关键事件,也就使“我”的内心有了一种对立的张力,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唠嗑”老师的象征意义也因此凸显出来。“逼自己一把,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优秀的”才有了支点。作者的思想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自我的心灵觉醒。我想,这是讲座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吧。推荐阅读!问候作者!【编辑:孙彩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郑昌军        2020-02-11 22:21:41
  丽玲老师的优秀是一贯的,是众所周知的,但有时候她的优秀隐藏在淡泊之中,不争名不夺利,所以有时候会回避。一旦奋起,必定惊喜!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即使身陷沼泽泥潭,我依然爬行着找寻真正的教育。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