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古镇冬夜(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古镇冬夜(散文)


作者:沈若尘 白丁,2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72发表时间:2020-01-18 13:37:05

心里还在默念“秋水共长天一色”。
   荷池里枯瘦的残荷透出的韵味却表明,冬天的清冷已经笼罩大地,凌冽的寒风,已经削去树叶仅存的残绿,不论你是否喜欢,寒冬终究来了。
   故乡丰惠古镇的冬夜,在不经意的回眸之中,留下的依然是萦绕一世的牵挂。
   五、六十年代。
   古镇冬天的夜,降临的特别早。青石板长街上,几乎与微弱的残阳同步,行色匆匆的人群与街边的商店门楼,在暮色的漫漶下,变得朦朦胧胧,冬天漫漫长夜的帘幕开始撒向小城的每一角落。
   灯笼、油灯盏、煤油灯,闪烁着微弱的泛黄的光亮,渐次在街路两旁的店家里,零零落落的亮起。时而,有饭菜的热气在街边冒出,在寒冷中凝聚成一团团雾气,向街路上空飘拂、扩散;街上的行人,这时再无情绪四顾街景、张三李四地兜呼说笑,都加快了脚下的步子,街路上只留下他们一串“踢踢踏踏”的脚步声。
   古镇的冬夜,清冷、宁静。偶尔有人顾不得吃饭,这时还在继续忙碌的,便有旁人会说:“这个时候还不歇手,吃夜饭要起更了啊!”
   在钟表计时没有普及全社会时,古镇上施行的是分片包干的更鼓计时的方法。下午七点开始起更(戌时)、报更,下午七点开始就是“头更”天了。
   延续千年的更夫打更故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因为计时工具的普及,才逐渐离开了人们的生活。
   起更时间一到,更夫一手提着灯笼和梆子,在暗黑中沿着大街小巷高声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关好门窗,慎防贼偷!”。
   起更时,报更用小罗,敲一声,二更到五更报更用绑子,分别按更时“笃,--笃笃!”敲出点数,每两小时为一更。直到五更寅时,晨曦初曙,将染墨成卷的城廓徐徐打开,展露出小城清新的姿容。
   古镇,宁静、恬淡、安逸。如果没有曹娥江江潮的肆意泛滥,没有时代伟力的剧烈推送,她或许依然还只是一个乡野小镇。看江枫渔火,看落霞孤鹜。
   起更以后的大街上,如没有月光的照射,便黑黝黝伸手不见五指。偶而有人提着灯笼过路,照见几个影影绰绰的人群,随着灯笼的走远,拖着长长的影子,在黑暗中移动。同时留下踩着石板路发出来的“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嬉笑怒骂声,在狭长的街道里回响。
   古镇冬天的夜里,因为有老城隍庙古戏台和后来新建的大会堂,于是有了小城百姓消磨晚间时光的最好去处。
   隔三差五,总会有大戏或电影在上演。即便是霜雪漫天,朔风凌冽,最冷的最坏的天气都抵挡不了人们追求喜乐的热情。
   昏黄的灯盏在街路转角处闪烁移动着,不时传来一声声叫卖:“香烟,香烟!双鹿、飞马、大红鹰。”“又香又脆的香瓜子,花生、五香豆,五分洋钿买一包!”
   卖担担馄饨、粽子等小吃的也在朦胧的夜色中,兜揽招呼着生意。一团团水蒸气化作雾霭,弥漫在担担周围,使本来已经昏暗的灯光,消弥在雾气当中,幻化成一圈淡淡的光晕。
   戏文或电影散场,潮水般的人流蜂拥着走出庙弄,一下子把冷清的街道炒得沸沸扬扬,间或有余兴未尽的戏迷,一边走一边兴冲冲地还在大声哼唱戏中精彩的唱段,或者讨论着戏文片段、结局的各种高见与遗憾。三更时分寒冷的天气,把他们呵出的热气,凝成一团团白雾,然后,跟随着他们一起离去。
   古镇的冬夜,夜戏散场以后,已是三更前后。清冷、暗黑的街路上,只有几家等候散场客人的小酒店、馆子店还透出昏黄的光,照亮着店面前的一段街路,厨头勺子敲打炒锅的叮咚声和烹炒菜肴的诱人香味,在清冷的夜空里慢慢扩散。过后,小城才开始渐渐陷入沉寂、寒冷的冬夜里。
   古镇的冬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落在房顶上,街路里,河岸边,小城变得出奇的宁静。
   都说道:“雪落无声”。果真是。
   纷飞的大雪可以在人们的睡梦之中,无声无息地在一夜之间把小城装扮成一个银装素裹、冰雕玉砌的瑰丽世界。
   冬夜虽然寒凉、清净。静静地守候着眼前的暗黑天空,看着那一片片洁白的雪花,袅袅婷婷地飘舞着、翻飞飘洒到地面上并且慢慢堆高的时候,燥动的心情会立时澄明起来。心里明白,三九严寒,不必抱怨它的寒冷,只需包裹好自己心中的炙热,同时也不要忘记温暖更多的人。
   古镇的冬夜,稍稍年长以后的记忆中,我和年、南等同学好友,常会聚集在城隍河边,年家的那间带玻璃窗的小房间里。小房间只是一排高大的二层中式楼房下面的一间,窗外是青石板铺成的硕大天井,高高的粉墙在把天井与外界隔离开来的同时,冬天的冷风和寒流,也被挡去了不少。因此很暖和。
   冬夜里,我们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面,聊着天文地理、奇趣轶闻。从武侠小说的锦毛鼠白玉堂、南侠展昭到飞镖、剑气、武功;从爱因斯坦到十大世界科学难题。完完全全是一批懵懂少年的海聊胡侃,且又充满着对于未来世界的探索和期待。
   清楚记得一则世界科学难题,说的是在前苏联的高加索高原上,探险发现了一条,用三米高,六米宽,三十米长的块石铺砌而成的,六十公里长的大道。这里面有三个问题,一是这样大的石块是怎么移动到高原上去的?二是为什么要铺成六十公里长?三是这条路有什么用处?
   因为这一则则难题,让我们在一个冬天的每一个夜晚,都沉浸在思索之中。
   古镇的冬夜,寒冷的笼罩下面,在孕育的是勃勃生机;古城悠悠岁月里所珍藏的人文底蕴,正在焕发出绮丽的光彩。

共 21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沈若尘的散文《冬夜》,给我们展现了五六十年代古镇丰惠的冬夜景象。灯笼、油灯盏、煤油灯,更夫一手提着灯笼和梆子,卖担担馄饨、粽子等小吃的,戏文或电影散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不一样的感受,风俗随年代而变化。文章叙事形散神不散,由现在的冬夜想起儿时的故乡,在平静的文字下隐藏着乡愁。那一份无奈和心底的眷恋都随思绪飘荡在冬夜的空中。推荐欣赏!【编辑 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0-01-18 13:38:54
  故乡是刻在心里的,一辈子无论在哪,都不会忘记。欣赏佳作,遥祝新年快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0-01-18 15:06:10
  五六十年代的故乡的冬夜,至今让作者记忆犹新;一更至五更的打更声仍萦绕在耳。雪花轻盈,同学夜聊,探索科学难题,抒发人生理想。作者描述故乡寒冷冬夜里的勃勃生机,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天气虽冷人心暖,严冬过后是春天。作品充溢着光明向上的精神,读后让人心头一振。这也许是那个年代留给作者的最好礼物吧!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1-18 16:28:01
  欣赏!散文冬夜!写得好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沈若尘        2020-01-19 13:24:33
  谢谢远近老师的辛苦编辑、推送!谢谢老师的热情评论、肯定!
5 楼        文友:沈若尘        2020-01-19 13:29:59
  文末可能我在投稿时粗心了,漏下了部分。应该是:勤劳、朴实的古镇人们是最懂得古城、适应古城的四季更替的。冬夜已在眼前,明媚的春天也不远了。特补正。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