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陪读家长(三)

编辑推荐 陪读家长(三)


作者:花满楼 秀才,278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62发表时间:2010-01-27 14:14:58

第三章教育场也成了战场
  
   夜渐渐深了,王晓东夫妇领着儿子已经睡下。王晓玲却依然在灯下批改学生的作文,她女儿谢迪在旁边捧着一本英语书若有所思。
   王晓玲一连批改了二十几本作文,感到有些疲惫,停下笔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她这才发现女儿目光凝滞,半天都没有将书翻页。王晓玲叹了口气,轻轻的呼唤:“小迪”。
   谢迪依旧出神,根本没有听到。王晓玲不由心头火起,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她,女儿已经大了,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教育。她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提高了声音又叫了一声:“小迪”。
   谢迪这才回过神来,应了声,“妈,啥事儿啊”?
   王晓玲苦笑,道:“小迪呀,我已经看到你半个多小时都没有翻书页了”。
   “人家背单词呢吗?用不着翻页!”谢迪嘟囔着,把书页翻的哗哗作响。
   “你是不是对妈妈来陪读有意见啊?”王晓玲耐心地问。
   “我能有什么意见啊!”谢迪继续嘟囔着说:“知道人家美国校园里面管你们这些人叫什么吗?叫中国妈妈!是贬义词,说你们管得太多太死,不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任何自我发挥的余地,这甚至可能比责骂、羞辱孩子效果更坏”!
   王晓玲还真是头一次听到“中国妈妈”这个词,摇头苦笑。谢迪继续说:“在人家美国,孩子说自己喜欢做面包,长大了要做个面包师,父母是高兴的、鼓励的;如果换作你们,你们要是听到自己孩子的志向是做个厨子,肯定会不高兴,认为我们没出息,甚至还可能抡起巴掌掴过去”。
   看到女儿满口道理的样子,王晓玲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道:“如果你要是那么让我们放心,我会每天坐两个多小时车通勤来陪你,我不知道累吗”?
   “我知道你累,我又没让你来啊。”谢迪满不在乎地说。
   “那不是因为你在学校不让人省心吗。上次月考你考多少,一下子下降了五六名!”王晓玲严肃地说:“你也不想想,现在还有多长时间就高考了,满打满算也就十个月时间”。
   说到成绩,谢迪更不高兴了,辩驳道:“一次没考好,就是总也考不好啦。你就能保证我下次不前进个五名六名的”?
   “我是愿意相信你能进步,可是看看你现在的状态。背英语单词还能出神,这样的状态能学好习吗?”王晓玲决定跟女儿摊牌。
   谢迪把脸一扭,嘴一翘摆出一幅不再理会母亲的样子。王晓玲叹了口气,把语气缓和下来,问:“你知道今天张玉书老师怎么跟我说的吗”?
   “他愿怎么说就怎么说呗。”谢迪满不在乎地回答。
   “他说你在早恋!”王晓玲果断地说:“说你和那个李勇出了校门就手拉手的招摇过市!你说说你才多大啊,才十八岁,你们知道什么是恋爱吗”?
   说到女儿的痛处,谢迪恼火了,涨红了脸,声音也提高了几度,辩驳道:“什么早恋啊!男女同学在一起研究研究问题,拉拉手就是早恋啦”?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一起研究研究问题我不反对。可是你们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王晓玲说。
   “好,就算我们是早恋怎么了?我们又没做什么见不的人的事!”谢迪说:“我已经十八岁了,在国外已经成人了。我有自己选择的全力,你没权干涉”!
   “我是你母亲!”王晓玲激动地说。
   “你是我母亲,是我的中国妈妈!”王晓玲针锋相对,毫不退让,道:“我承认我和李勇是早恋了,我喜欢他怎么样。他正直、热心、善良,团结同学,一点儿都不象镇长家的孩子,我们班很多人都喜欢他”!
   女儿竟然如此大胆,着实让王晓玲大吃一惊。她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仍然试图在道理上说服女儿。她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小迪啊,李勇那孩子我也教过,我知道他是个好孩子。你也是个好孩子。如果上了大学,你们处朋友我不反对。可是,你们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离高考不到一年时间了,你们现在这样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吗?考不上好大学,你们的将来怎么办?这些你都考虑过吗”?
   谢迪见母亲语气缓和下来,自己也降低了声调,说:“我们已经约定好了,只要有一个人考不上大学,我们就都不念了,一起打工做买卖”。
   “糊涂!”王晓玲呵斥着说:“你们把事情考虑得太简单了。你们只想着自己,有没有想想我们!我们把你们养这么大,陪养你们读书,把你们培养成优秀的孩子,不是为了让你们去打工做买卖的”!
   “打工做买卖怎么啦?能自食其力不是挺好的吗。”谢迪说:“现在不是提倡素质教育吗?国家的教育政策都改变了,不提倡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你们搞教育的怎么还是老脑筋啊。难怪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混乱,都是你们这些人给闹的”。
   “你还挺能说大道理的!”王晓玲气极而笑,道:“国家的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出现点混乱也是在所难免。我不管国家的政策怎么样,你必须要考上重点大学!十八拜都拜过来了,就差这最后一哆嗦,你就想给我放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考不考大学那是我的自由,你无权干涉!”谢迪较上了劲儿。
   “你不好好学习,我跟你父亲宁可不上班,工作不要了,也全天二十四小时陪着你。坚决不让你跟李勇有任何来往!”王晓玲严厉地说。
   看到母亲动了真格的,谢迪也有些心虚,但仍不肯服软,叫道:“你们要真敢那样,我就跟李勇去私奔,再不我就……我就去自杀”!
   “你……你……”王晓玲万万没有料到一向乖巧的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下意识扬起手。
   手举到半空,又犹豫了,女儿从小到大,自己从来没有打过一下,不但没打过女儿,就连班级里最调皮的孩子她都从来没打过一下。王晓玲最反对粗暴的教育方式。为师二十多年,从来没打过学生,单凭这一点她就是最优秀的教师。可是最优秀的教师在对待自己子女的时候也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
   谢迪见母亲举起手,逆反的情绪也达到了极点,她迎着母亲的手把脸凑过去,嘴里还叫着:“你打呀,你打呀,你就是把我打死我也不考大学”!
   “啪”一声脆响回荡在房间中。打完女儿,王晓玲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谢迪没有想到母亲会真的打自己,愤怒,委屈,伤心,一下子涌上心头。她用力将书摔到地板上,捂着脸扑到床头,抓过被子将自己捂了个严严实实,痛哭起来。
   王晓玲呆坐着,双手掩面任泪水流淌。房间里一下子变的异常宁静。
   第一次与女儿的正式交流就这样以惨败而告终。王晓玲心乱如麻,必须得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女儿已经大了,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从前简单说教的方法已经彻底过时!
   呆坐许久,王晓玲忽然想到自己还有一大堆作文没有修改,而明天上课就要使用。她重重地叹口气,擦了把脸,继续埋头批改作文。
   对于隔壁房间中母女的冲突,王晓东和肖云听得真真切切。那声脆响传来,肖云吃了一惊,悄声对丈夫说:“姐姐好象把谢迪打了?姐姐可是从来不动手打人的啊”!
   她说着就要起身去劝。王晓东一把拉住她,说道:“你也听到了,谢迪那孩子也该管管啦。姐姐班主任工作本身就累,现在还要为她跑来跑去的,这孩子也太不懂事啦”!
   “看来教育孩子真不是个简单的事!”肖云重新躺好,感慨着,“今天我见到郝老师和阳光外语课堂的周梅老师,她们俩年纪轻轻的对教育都很在行。看来,以后我也得多学学怎么教育孩子”。
   王晓东爱怜地抚摩着熟睡中的儿子,说道:“我是个粗人,只能在外面多赚点钱回来。这教育儿子可就全靠你啦”!
  
   整整一夜,王晓玲都在思考如何与女儿沟通而未能入睡。早上起来,神情颇为憔悴。谢迪的眼睛也是红红的,见了母亲把头扭到一边。
   王晓玲轻轻叹了口气,双手抚着女儿的肩膀,把她的身体扭过来,和自己面对面。
   谢迪不情愿地低着头。王晓玲微笑着说:“小迪大了,比妈妈都高啦”!
   谢迪看着母亲,她这才发现自己果然比母亲高了一大截,母亲神情疲倦,眼角的皱纹更加明显,头上也多了许多白发——妈妈老了。她不由得一阵心酸,泪水在眼圈里直打转。
   “昨天的事,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那么粗暴地对待你。妈妈给你道歉。”王晓玲诚恳地说。
   一听妈妈这么说,谢迪再也忍不住了,眼泪一双一对地往下滚,低头不语。王晓玲一面给女儿擦眼泪,一面语重心长地说:“女儿长大了,漂亮啦,也有了自己的思想,而妈妈却没有意识到,这是妈妈的不对。可是女而也应该常跟妈妈聊聊天啊。以后再有什么事儿跟妈妈说,比如哪个小男生给我女儿写情书啦,或者我女儿喜欢上哪个小男生啦,这些事儿都可以跟妈妈说,让妈妈帮你参谋参谋好不好”?
   一句话说得谢迪噗嗤一笑。王晓玲笑道:“改天有时间把李勇那孩子叫家来,妈妈也有一年多时间没看到这个学生了。我要看看这孩子长什么样了?他到底值不值得我女儿喜欢”。
   说到李勇,谢迪的脸羞得绯红,说:“李勇现在长得又高又帅。前两天,他还说你是他遇到过最好的老师呢”。
   “是吗?那我更得见见这个小帅哥了。”王晓玲笑着说:“好啦!就让我们都忘了昨天的不愉快吧。去吃饭吧,舅妈都把饭做好啦。一会儿,妈妈要坐车去单位上班,你也要去上学啊”。
   “恩。”谢迪点了点头,说:“妈,你昨天没睡好,坐车时眯一会儿吧。要是累了,晚上就别过来啦,还有舅妈照顾我呢。我保证今天放学后按时回来”。
   听到女儿这么说,王晓玲欣慰地笑了,爱怜地摸了摸女儿的脸。
   吃过早饭,王晓玲就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毕竟是初三了,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
   清水镇中学是去年新建的教学楼,虽然不能跟市里的三中、八中两个重点初中相比,但比起过去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的教学条件来也算是天壤之别。在农村中学中,办学规模、办公条件和教学质量清水中学都位居前列。
   王晓玲一走进办公室就发现今天的气氛有点不对劲。往日办公室里早是人声喧嚷,有批评学生的,有聊天的,有写教案的,热热闹闹,轻松活泼,今天却是鸦雀无声。所有的老师不都在埋头备课,一丝不苟的架势。
   很快,王晓玲就找到了原因,一把校长孟思远背着手,神情庄严站在地中央。主管初三的教导主任杨明低着头象犯了什么错误似的跟在旁边。
   王晓玲悄悄走到自己的位置,一面从包里掏出厚厚的作文本,一面悄声问对面的语文老师韩志平:“是不是出什么事啦”?
   韩老师翻起教案挡住脸,微微摇了摇头,用手偷指孟校长,压低了声音说:“估计是吃错药了”。
   王晓玲噗嗤一笑,继续整理作文本。
   “人都到齐了,我有几句话要跟大家说。”孟校长咳嗽一声来了个开场白。
   “大家都把手头的工作停一停吧。”杨主任急忙维持秩序。
   大家都抬起头,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孟校长。孟思远再次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昨天我去局里开会,无意中听到这样一件事儿。市里拿出30万专项资金,准备奖励教学质量好的中学,用于微机室的建设”!
   “那敢情好啦,咱们学校的微机早都成死机了,连课都上不了!”刹时,大家都对这个好消息兴奋异常,议论纷纷。
   “我要说的不是这件事!这事儿跟咱们没关系,我连想都没敢想。”孟校长急忙纠正自己刚才犯下的错误。自己中间的语气停顿得有些过长。
   大家又安静下来。孟思远继续说道:“市里让教育局推荐一所初中,咱们松水的初中情况我不说大家都清楚,就那么两个重点,一个是松水三中,一个是松水八中。这两个学校年年中考都不分胜负,而且这两个学校都对这笔资金虎视眈眈。局领导犯难啦,不知道谁想出个主意——以明年中考考入两所重点高中的人数分高低。总人数多的得到这笔钱,总人数少的没戏”!
   “这不也挺好嘛!公平合理。”大家又议论起来。孟思远环视了一下众人,说道:“这个主意是出的没错,错在这两个学校的人太聪明啦!也不知道谁先挑的头,上其它学校拉学习好的学生,转学过去!介绍成功一个,就奖励介绍人五百块钱,如果介绍过去的学生来年真考上松水一中或育成高中了再奖励一千元!
   一千五百元呐!各位老师都好好想想,咱们一个月也就挣那么多!多大的诱惑啊”!
   办公室内顿时象炸了锅一样,大家七嘴八舌,主要是声讨这种小人行为。孟校长的情绪也有些激动,他停顿了一会儿继续说道:“我昨天遇到赵家乡中学的李校长了。他们学校已经连着两年中考剃光头,没有学生考进重点啦。今年,他们学生素质不错,有三个保准进重点的,还有两个很有希望的。李校长本来想借今年这个机会打个翻身仗,可是没想到摊上这个事儿。现在好啦,他们学校三个保准了两个被三中拉走了,一个被八中拉走了。两个有希望的一个去了八中,另一个在去三中途中被老李亲自率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截了回来。这要是没有内奸能出现这种情况吗?
   现在赵家中学已经把一个办公室挪出来,改成学生宿舍,让那个希望生住宿,一天二十四小时由任课老师轮流陪护,辅导。吃住都是学校包啦!就为了不被连剃三年光头啊!李校长跟我说这个事时眼瞅着就要哭啦,咬牙切齿的发誓要把内奸找出来”!
  

共 79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和所有行业一样,真正的错误不可能靠大家喊几句就能解决,何况喊的人并不能负责什么东西。而那些真正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往往对错误起着助推作用。学校里孟校长的发言就像是一团黑泥扔进了池塘,搅和着池塘里的水和淤泥一起翻了出来。而反映到个体家庭时,显示出的也只能是无奈。——【编辑:健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儿常圆        2010-01-28 11:26:05
  小说很有现实意义,可以看出作者不是教师都是个对教育很熟悉的人,我是教师,读后深有同感。不知新课改的春风何时才能吹遍神州大地。
痴情于文学,向文友学习 在纸媒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万字
2 楼        文友:花满楼        2010-01-28 16:16:05
  教师写这样的小说,自揭黑幕,总感觉有点不太地道。但教育界的问题却又让人不吐不快。愿中国教育月儿常圆吧!
   问好同行!希望您能多提宝贵意见。我将根据您的意见调整好写作思路,争取把这一题材写成一个有内涵,能让人思考的东西。
而今不复少年痴,花与剑,换作酒和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