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清凉的佛国(散文)

精品 【宁静】清凉的佛国(散文) ——五台山行记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39发表时间:2020-02-01 14:27:37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释迦牟尼佛所言“五顶”,就是中国山西五台山。
  
   一
   第一次去五台山,已是十五年前。从鲁西北的家乡出发,进河北西部山区,先感叹窄且多急弯的盘山路,那时还不是高速公路,路两边的山陡峭少绿,被运煤大车碾压的坑坑洼洼。在一次次急转弯和令人心颤的会车中蜿蜒上行,我提心吊胆地进了山西。
   车进山西,马上就感觉到了不同。峭拔的山变得缓和,山上的植被也多起来,从山脚到山头,一片片高大的白桦连着一丛丛绿色的松柏,山和树浑然一体,给人宁静安详的感觉。
   路边的牌子提示,前边已是五台山景区。
   一条河,从南北两岸青山的夹峙中向东流来,水浅而清,旁边的河道里是一带挺拔的白桦林。在北岸的山脚下,我们沿河边路逆流而上。南边的山离河远一点,树木葱郁,连绵的山高墙一样向西边延伸,和远处幽黛的绿山连成一体。人说山西好地方,真是的。不是江南的山清水秀,五台山的山水,骨子里自带了一股超凡脱俗、不慌不忙的神韵。
   路边平地上已有古朴的寺庙。修在路和南山之间河边空地的寺庙,院子不大,显眼的是青砖青瓦殿宇的高大。再向里去,路转到了河的南边,转为在南山的山脚下行进了。路边山上的寺庙规模渐大,河北边山上崖壁上还能看到古庙的残垣断壁。临溪而建的小庙,早已遗弃不用,人去楼空,但寺庙的古朴气息仍存,让人感受到曾经的修行者对佛的执着。
   梵音让人安静,寺庙和山水也有同样的力量。看着越来越多的寺庙,感受着山水的平静大气,因一路颠簸而烦躁的心,也逐渐安静了下来。
   河流随山势转而向北,路也跟着拐弯,在陡峭的山崖下向台怀镇的中心行进。路东边清水河的流水被收缩进人工砌成的河道,不只是寺庙,路边的店铺也多了起来。
   车过殊像寺,路西边,一座巍峨的大白塔出现在眼前。比周围高大的寺庙还高出很多,七十多米的佛塔被红墙青瓦的殿宇包围着,直插头上湛蓝的天空。西、北两边,低缓连绵的山上,长满了树木;东边,清水河东,黛螺顶山色青黛。三面是山,塔前的平地相对开阔,大白塔被环拱在怀台镇青山的臂弯里。
   山外有山。围住大白塔的三面低山,又被远处的东台望海、北台叶斗、西台挂月、中台翠岩四台环绕,山脊连成一体,与远处的南台锦绣峰遥遥相对。“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此诸台环列之概也”,这里正是徐霞客笔下的台怀镇。
   停好车,我们直奔不远处的释迦牟尼舍利宝塔。
   释迦牟尼佛灭度,其尸骨被阿育王炼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十九颗流传至中国,其中一颗就供奉在大白塔内。塔是佛陀生存和保护能力的体现,覆钵式圆形宝塔,以圆满的圆形存在,把佛陀的能量向周过辐射。在佛教徒心中,佛舍利弥足珍贵,五台山大白塔也成了佛教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佛教和五台山因佛舍利结缘,以大白塔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纵横两千年,跨越五百里的文殊菩萨佛教圈。
  
   二
   北边的大山离的要远些,大白塔后边,是一座山独特的小山——灵鹫峰。五台山佛教的兴盛,与它有莫大的关系。
   东汉时,西域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到中国传播佛教,不知是遵循了华严经的记载,还是受了佛祖的点化,建完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他们来到了当时还没有名字的灵鹫峰前。山峰像极了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说法的灵鹫峰,听说文殊菩萨还曾在峰顶显灵说法。供奉着佛舍利的宝塔已经让人动心,塔后的山峰,更坚定了二人在此处建庙的决心。
   然而当时的五台山还是道家的道场,于是就有了道佛的斗法。两家把各自的经卷一起点燃,看谁坚持到最后。结果可想而知,道家除《道德经》外,成文的经卷少,很快就烧完了;佛教经卷多,更经得起火炼,坚持到了最后。获得了在五台山建寺的权利,摄摩腾和竺法兰就在灵鹫峰下建了灵鹫寺,也就是现在的显通寺,供奉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药师佛和以文殊为首的四大菩萨。
   东晋时,华严经被翻译传播,《六十华严》明确记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清凉山是否就是五台山?一直都在争论中。不过,南北朝兴起了建寺的热潮,五台山泽惠颇多,自北魏大修寺庙,至北齐时,五台山已有寺庙二百余座。
   隋文帝建立了统一国家,坚信五台山就是佛祖所说的清凉山,在五台山五座台顶修建了五座寺庙,专供文殊菩萨。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锦绣峰供智慧文殊,西台挂月峰供狮子文殊,北台叶斗峰供无垢文殊,中峰翠岩峰供孺童文殊,五台之名盛极一时。“南朝四百八十寺”,那是遍布南朝各地的存在,多以供奉佛祖为主,而以大白塔为中心的五台,建立的则是以文珠苦萨为供奉佛的文殊道场。
   准备在山西太原起兵反隋,唐朝的创立者李渊向佛祈愿,如自己当了皇帝,一定弘扬佛教。如愿以偿,李渊夺取了天下,也落实了重佛的誓愿。不知是否受了父亲的影响,唐太宗更笃信佛教,除派玄奘去印度取经,更在各地旧战场建造寺院。还专为五台山下了诏书:“五台山者,文殊必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一年内,派人在五台山建庙刹十座,后又有增加。武则天也是如此,敬僧修庙,使五台山寺庙增至三百多座。
   武则天还让人新译了《华严经》,对五台山的文殊菩萨,经书是这样记述的:“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气候炎热,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能力低下,生、老、病、死,诸般皆苦,人活世间,烦恼不断,佛教因此把世间比为火宅。如果有个不再闷热,诸苦皆消的世界就好了,那个美好的愿景,佛教称之为清凉世界。佛祖先知先觉,知道大震那的东方大国,确有此处美好世界,那就是“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日清凉。”的五台山。
   武则天敕命重建清凉寺,至此,融合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五台山文殊菩萨佛教文化,取得了大唐佛教界的统治地位。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朝成了亚州各国的中心。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到中国,更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既包括了建筑文化,还包含着尊重山岳的道家信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唐朝五台山文殊菩萨佛教文化,已具有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三
   我们先到大白塔东边的五爷庙许愿,然后去了五爷庙北边不远处的菩萨顶。
   水浒是一百单八将,山西原有一百零八县,佛教认为人间存在一百零八种烦恼。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从菩萨顶大照壁向上去,也是一百零八阶台阶。台阶修建在陡峻的山壁上,层层铺到高处,像一架登天的天梯。
   菩萨顶原来叫大文殊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唐、宋、明,各朝均有新建或重修。明永乐后,藏传佛教进入五台山,满族信众称大文殊院为菩萨顶。都是马上民族,满清皇帝崇信藏传佛教。为了拉拢蒙藏人民,顺治皇帝把原为青庙的菩萨顶改为喇嘛庙,康熙更是把山内十个青庙罗侯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寺、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改为黄庙,让此十寺的僧人随之转变为黄衣僧,五台山自此有了汉喇嘛。
   康熙还大修菩萨顶寺院。依山就势,建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两旁,对称修建了钟楼、鼓楼、禅院。大小房屋一百余间,布局结构紧凑而富于变化。为突出菩萨顶的崇高地位,又把菩萨顶寺庙大殿琉璃瓦全改为黄色,彻底让菩萨顶成了皇室的寺庙。殿宇外观似皇宫,内部布置却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大雄宝殿内,前面供俸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后边才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毗卢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也按藏传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扭腰侧头,披发挂珞,多了些活泼生动,少了许庄严肃穆,完全与一般青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发展,除了大量的民间信众外,靠的还是统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佛教世俗化,本土化或政治化,到了清代,连文殊菩萨也有了自己的新面貌。
   站在灵鹫峰上南望。显通寺寺院庄严,寺内铜殿金碧辉煌;塔院寺,在院内高大的白塔的映照下,显得就有点小了;显眼的,是五爷庙前小广场上祈愿的烟火,夹杂着闪烁的火星,袅绕不绝,给这台怀腹地的佛教宗教群增加了浓厚的香火气息。
   1948年,从延安转向河北西柏坡途中,天降大雪,党中央机关毛主席等人,在五台山塔院寺留宿一晚。陈毅本不欲游五台,但因时间充足,灵鹫峰就在眼前,还是登上了菩萨顶。“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望着眼前的玉宇琼宫,不知老帅作何感想。清朝前期也是勇于进取,奋发有为的,只是到了后期,得了自闭症,才闭关锁国,被别国赶超。泱泱大国,失去了汉唐风姿,换来的是失去的、落后的、耻辱的百年。现在好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正大步走向胜利,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国家要建立了。
   佛祖释迦牟尼,早已在印度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他的教义却在中国传播,与传统的儒道文化共同发展。就像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没能在西方安家落户,却在东方涣发了生机。海纳百川的中国,以博大的胸怀吸纳着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包容开放,其实一直是中国历史的常态。
   上上下下,游人们络绎不绝,纷纷感叹着菩萨顶的壮丽;岁月静好,大白塔遗世独立,静静观望天边的云舒云卷。远处,不知哪座寺庙的钟声传来,沉着、悠远,嘹亮的声音不断向远处的五台传去。
  
  
   四
   随着钟声,我们赶往翠岩峰。
   正赶上中台演教寺的法事活动。院子当中,过道上,坐满了僧人和信众,还有一群来自马来西亚的信徒,排成整齐的队伍,随众人一起念诵。嗡、阿、咪、惹、吽、嘎、恰、罗……不分国籍,文殊菩萨的八字真言是通用的,整齐划一的颂佛音,响彻了台顶。宽大的演教寺,阔大的翠岩峰顶,无垠的宇宙空间,都沉浸在庄严的佛号声中。心地澄澈,一丝神圣的感动自内心生出,我不禁随声跟唱起来。
   台怀镇的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已经比泰山还要高,翠岩峰更是近三千米的高度。海拔每增加一千米,温度就下降六度,五台山的温度,比平原的家乡低了十几度。从家乡出发时,家中还很闷热,我们是穿着短袖来的。一路上行到台怀镇,感觉到凉意,已加了长袖。现在到了台顶,更加感到凉爽。
   十几米高的露天文殊菩萨像,头顶蓝天白云,坐下金莲绽放,在围塔座转经僧人的诵经声中,悲悯冷静地观望远方。“五台山色本清凉,种出金莲满上方。宝相千层围法界,琼蕤四照散天香?”云天澄澈,梵音静心,真是绝美五台山色,一片清凉界中。
   游客中心露天广场的温度,更是适宜。随众人走出《又见五台山》演播大厅,我的心还沉醉在如梦如幻的情景剧中。行吟山水,一梦千年,我们,我们的所有,不过是沧海一粟,宇宙微尘。如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静、美满、和谐的生活一生呢?
   心底的疑问,一时难以释惑,我慢步行思。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星汉灿然;远山幽深,五台山一片宁静。
   停车场上,一辆辆汽车整齐排放,明亮的月光下,天南地北的游人正在闲适地喝酒、用餐;商场的霓虹灯闪烁,街道上,活泼的孩子们正踏着滑板快速穿梭;一辆例行巡逻的警车,闪烁着警灯缓缓驶过街头。环境优美、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身心自在,人们正惬意地享受生活。
   万物化生,随喜赞叹,正沉醉于五台迷人夜色中的我,望着远去的警灯,恍然开悟:拜文殊,拜释迦牟尼,仪式性的顶礼固然可以让人心安,但只有生活在强盛的国度,和平的年代,才能真正让人做到尊敬时间、尊敬生命、尊敬他人、尊敬自己,获得心底的清凉吧。
   诸苦皆消,我知道释迦牟尼为什么把五台山称为清凉山了。

共 47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作者不仅带我们领略了五台山的多处景观,重温了文明古国的历史事件及与佛教、道教的渊源。五台山一片宁静,梵音悠远,欣赏此文,如人身临其境,不禁令人心旷神怡,除此之外,更能颐养心性,陶冶情操,令人气定神宁,心底一片清凉。欣赏美文,推荐共赏!【编辑:步步清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2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步步清莲        2020-02-01 14:28:17
  问候作者,欣赏精彩文字。感谢投稿淡泊宁静!
我是一朵清莲,绽放浊世,只为清芳。
2 楼        文友:鸿鲲        2020-02-01 15:00:57
  感谢清莲老师精心编按。祝春节愉快!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3 楼        文友:岚亮        2020-02-01 15:20:11
  去年暑假,我曾到山西转了一圈,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五台山、悬空寺、云冈石窟、晋祠等等,一路下来,走马观花。拜读了鸿鲲君的大作,汗颜不已。君在十五年之后,信手拈来,仿佛就在昨天。我刚去过,回想起来,除了梵音如诉,香火缭绕,僧人如云,一片迷茫。记得当时我的心思全系在花和尚鲁智深身上,怪不得一无所获。看来要重走一趟,用心地来一次文化之旅。欣赏老师的文笔,佩服老师的底蕴,愿五台的晨钟暮鼓,能带给人间福音。祝君吉祥!
回复3 楼        文友:鸿鲲        2020-02-01 15:43:26
   感谢岚亮老师关注留评。十五年前,是第一次,后来又去过五次,每一次都有不同感受,所以体会颇多。这是第一篇,后续还有云上的佛缘、五爷庙的香火等篇,请老师多提意见。春节愉快!
4 楼        文友:岚亮        2020-02-01 15:49:06
  非常期待!
5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2-02 08:44:44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6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20-02-05 22:26:16
  恭喜老师作品成精,问候,祝开心快乐每一天!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