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文字的精神(随笔)
一
人类互相沟通的方式就是利用选定的象征符号来完成的,其中包括声音、动作、图画、文字……最早的文字就是一种刻画符号,叫做象形文字,它的功能就是记录、描述、形容以及暗示和明示。
符号的组合就传递出符号的精神。
人和人之间最早传递信息的方式,就和目前人们已知的动物之间的沟通一样——叫声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表述象征,就是一种重要的交流符号表达。最早的“巫”做法事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天沟通,用离奇古怪的叫声和手舞足蹈的狂颠向天暗示自己的诉求,这种魂不附体的表达符号是人类音乐舞蹈的前身。人类不断丰富的声音特指逐步转化成了语言符号,再通过图画语言符号的发明将其固定下来传播记忆,这就产生了文字和文字的精神内涵。
人们发现,把文字精心组合就能传递出文字想表达的内在精神,这种现象是自然而然天赋的人类精神的进步,其意义就是能够自觉地运用文字中的精神,达到释放个体精神倾向的目的。文字的精神就是书写符号固定化后的思想,应该神圣而不容亵渎,因为这是人类内心沉寂已久的心弦,具有超验性。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匍匐于强势的文字是屈辱的,威逼利诱文字也是卑鄙的,都是违背文字天赋的内在崇高精神,是一种来自本源性焦虑的反人类行为,但这种现象还是如过江之鲫,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因此,广义文字精神的范畴很宽泛,从时间轴上来观察,文字的精神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完整性,成了各自看家护院无处诉说也无需诉说的奴才。
通过语言和文字,记录、描述、形容、暗示和明示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矢量关系,在这个复杂的传递过程中,信息会走样变形,因为这里添加了各级传达人不同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使文字的表达有了相应的情感纠葛,有了文字之间人为的感情关系——原始的信息产生了变形。这种变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文字艺术的雏形,这里有创作的成分,但缺乏向善的契约精神。
当人类成长发育的过程有了闲暇时间后,其文字的功能就由实用主义转化为特意的精神明志,用于感化、教化部落群体,也用于自身的意志宣泄,这也是人的天性。从中国文化的源头看,诗经里的文字都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明志,后来的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精神明志,明志就是文字的精神。
二
为了这种精神,人们赋予了文字情感,色彩、温度、韵律、节奏、声音、音乐,包括神秘感和神圣感,使其充满了人类远大抱负的精神理想,这种精神特征的意义就是人类可以利用最新的传播手段,来达到各种目的——高尚的、卑鄙的,或者其它平庸的,使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吊诡。梭罗因此说:人类已经成为他们工具的工具了……因于此,重塑文字的精神是一种任重道远的负重前行。
文字中的精神最早、最根本的功能是体现个人的生存意志,从部落开始,首领的根本任务就是统一所有个人的意志,来完成部落的整体意志制定。历代帝王都会选定一种特殊的管理模式,用以控制文字中的个体精神,使其成为国家文化来塑造所谓的民族精神。但这往往是一个难解的悖论,这里的诡异之处就是各种利益的关系和比例问题: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用集体的愚昧精神来规范个体的天赋异禀才能,还是采纳个体意志里的先进精神,成为本部落的集体意志,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昌盛。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一个难解的命题,就像患有斯德哥尔摩候群症的人类,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成了现代文明的人质。
事实证明,个性的精神表达尤为珍贵,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为爱思考的人不多。从人类的生存体验来观察,除部落首领和祭司外,芸芸个体毕竟是弱者,很难进行有效的个人精神表述。反映在个性文字的精神层面上,文字精神虽然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文字的精神合理表达情景堪忧,我们的内心世界依然是充满希望的远望,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大地……回归精神是文字精神的冥想。
三
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粹的文学,只有文学家的思想和写作态度。这种关系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价值来营造艺术直觉,使生活的表象发生了由个人意志解释的内在形式变形,从而让生活的艺术里体现了个体的伦理精神,在文学艺术中我们谓之为文字中的个体精神。
怎么体现这种精神呢?首先就是在文字中注入特殊的人为情感,将自己理解的生活意义,生命过程,人生和社会价值,用特别营造的文字组合,创造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人生理念,并力图使人们接受,至少让人们部分的理解和不理解。这种文字的组合就是文字之间的美丽关系,它常常让人们为此乐此不疲,心旷神怡,因为写作是一种个人天然意志的倾情表达,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伴的更深层的道德焦虑。
不断地写作让人们明白,通过文字的组合关系可以制造出整体或段落之间的情感色彩和温度、韵律、节奏、声音、音乐,还包括神秘感和神圣感。写作就像是制造一种心灵幻觉,这种幻觉就像是梦境,体现的是个体生命中的童话世界,体现的是作者独立精神的激情表述,体现的是人类创造文字时的初衷。因此,写作是一门令人尊重的手艺,它的根基来自于不断完善的公共理性。
其实各民族遗存的文字都是适者生存的模板,包括中国的《史记》及历代皇家典籍,因为这些文字中的精神都经过彻底梳理,偶尔有些漏网之鱼的文字才让我们诧异——这是真的吗?在寻找文字中的真实精神时,我们深感疲惫和困惑,许多事情很难在常识意义上讲通,就像是中国的夏朝概念。我们在书写自己的文字情结时,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成为一个诡谋的复述人,成为一名精致谎言的文字包装者。这类事情的出现,是故意所为还是不明事理,是傻还是坏,分界线还是有的,就是看其荒诞程度是否超过了正常人的思维能力,当然科学的探索精神除外。能在自己的文字里体现真实的个人意志是特别的难能可贵,文字的坚韧精神,就是专指这类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向善文学作品。
四
人类最早的叙事记忆是靠音律来完成的,音律的流畅性适合人类先天的记忆基因。古代的几部史诗如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长篇史诗《荷马史诗》……这些宏篇巨著般的文学史诗并不是由一代人所创作,它们最早是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传唱的民间艺术,历经几个世纪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吟游诗人手里才被定型成文学作品的雏形。这些文学史诗是人类记忆中的历史,是人类精神的讴歌,它们都曾作为诗歌由歌手们演唱,后经多次整理加工,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它们不仅是集古代口述文学之大成,同时也是古代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整理加工这些口述历史就是一种文学的艺术化,是将历史中粗粝的原始记录艺术变形,不断添加了个人和集体意志,从而形成了特定版本的文字精神。
文字中的音律具有先天的合理性,是由吟游诗人制定的传唱法则。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平仄格律就是音韵,它们提供了诗歌的形式美,也是传达意象和内涵的统一,音律不仅便于吟咏记忆,更是情绪经营功能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人也是用吟唱背诵文字,现在这种方式已经部分失传,一些人的吟诵表演有点怪怪的,但有“巫”的表演成分,有其合理性。
文字从一开始就是情绪的符号概括,比如太阳、月亮、白天、黑夜,高山、大海、平原、溪流……这许多字词都会让人产生情感对接,在一段文字的描写里,恰当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组合排列就会制造一种情绪,在影像学里叫情感镜头的情感调度。文字是情感画面的阐述载体,而人是生活画面里的活动主体,也是文字精神里的衣食父母,反映人的存在价值就是反映精神的意志,文字的精神就来源于此。
情绪是有温度的,或热烈或低沉,或呈暖色调或呈冷色调。自然界的色相是这样呈现的,暖色提供了一种张扬和温暖的情绪,冷色让人感到低沉和收缩,中性色系一般是复色,其象征意义复杂多义,就像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文字精神的塑造,就其温度的敏感度来说,还是以复杂的色系为主。在不断的中性色系的铺垫中,完成了对响亮色系的呼唤,让一种文字色彩的真实表白出现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需要对文字中色彩意义的辨别和理解能力。
五
仅有色彩是不够的,还需要声音。文字是有声音的,就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声音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建议大家重读一下韩愈的《送孟东野序》,韩愈以古今万物为例,试图说明一个极普通却很重要的道理,即为人不能不发出声音,为文人更不可不善于发出声音……此文较长,主要阐述了“不平则鸣”的原委及道理,这里不再累述。另一方面,文字本身就能发出声音,创造文字的初衷就有记录声音的功能。声音有抽象具象之分,抽象的声音就是思想,具象的声音就是自然声音效果。
我们一般是用形容词来表达具象声音的,如:“潺潺”的流水声,“轰隆隆”的打雷声,还有各种声音的塑造。然而这是不够的,在文字精神的表达中,高明的手法不是直观地呼喊出声音,而是用隐晦的手法,将不同响度的声音释放出来,以期实现一种情绪铺垫或是情感扩张。山中蛙鸣不见蛙,林中鸟叫不见鸟,这才是高明的写作手法。许多著名文学作品中的声音是靠环境的营造、心理的刻画,将声音通过读者的阅读感受,在读者脑海中完成的,这可以叫做“于无声处听惊雷”。
也许有人说举个例子吧,其实例子太多了,比比皆是,自己在阅读中意会吧。写作就是情感声音的文字舞台设计,在背景画面的叙事中,声音无处不在,声音处处现身,就在意会的理解中。关键一点,有关具象声音的形容词少用,只有初学者才连篇累牍用形容词描述自己内心的声音世界。什么:瓮声瓮气、如泣如诉、龙吟虎啸、鸮啼鬼啸、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少用。
六
文学作品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文字精神中应该这样理解,节奏是阐述文字精神的总设计师,节奏就是风格,节奏就是韵律,节奏是各种情绪的总合。
在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中,节奏是精心设计的,反映了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思想高度,这种设计理念非同小可,令人赞叹之余,也可以想象作者非一日之功的天赋审视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有情感节奏、色彩节奏、声音节奏、韵律节奏、环境节奏、轻音节奏、重音节奏等等。这些节奏是为各种情绪而存在的,也是为全篇的情感叙事设计的,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高明的节奏设计会让读者落入作者设置的情感陷阱而不能自拔。
有必要时,可以设计一条曲线,就是在全篇各段落之间设计几条曲线图,根据整体的写作理念,研究一下各段落之间的各种节奏的曲线高度和宽度,以此来设计情节内容的各种节奏顺序、强度、长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重音节奏必须要有,必须是只有一个,必须要安排在恰当的时候。必须要明白:所有的节奏都是为重音节奏的出现而铺垫安排的。
写作的框架结构是文字节奏的总纲,是叙事方法的总体情感设计。叙事方法从理论上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然而在具体实践上却因人而异,这就让读者读到差别的意义。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般的文学作品在各方面都太同质化,互相模仿,基因同组,生吞活剥,似曾相识。就各类文学网站的许多优秀作者而言,其作品在其个人的写作手法上千篇一律的痕迹太浓,就是在长短句和修辞上下功夫,思想性和逻辑性很不统一,其节奏感混乱,缺乏较好的阅读体验。
一篇文章计划说些什么要有规划,要心中有数,要有知识储备,要视野宽阔,但怎样说才是最重要的,讲故事的方法很重要。文本设计不要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也不要让其承载过度的文字和思想的重量。我倾向于一种写作方法,被称之为“强力写作”,就是尽量把一件事情上天入地、追根问底地讲清楚,尽量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有这种写作态度,否则不写。当然,这需要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知道什么是“前无古人”,怎样写才能尽量做到“后无来者”。有这种写作理念,就在追寻文字精神的路上开始行走了。
七
写作在框架结构中预埋的节奏是艺术形式的展示,是阐述作者思想艺术观的重要手段,说白了,就是讲故事的方法。故事人人会讲,但讲好不容易,尤其是上升到文学价值的高度,不精心安排设计一下讲故事的方式,就是羞辱了文学价值的意义。文学就是精心打造的文字艺术品,它的精神结构就是小众化的心灵揣摩与欣赏,为大众化而写作是宣传品,是另一种“文字精神”的虚胖概念,是套上了“枷锁”的文字精神,“大众化”只是一个幌子,最终它还是为“小众”服务。
在文字精神的塑造中,从来没有单纯的美丽文字,只有文字之间的美丽关系。搭建各种文字的关系,使其能够展示个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个人的思想生活理念、个人的美学生活实践,炫耀自己的文字精神,就是纯粹的写作,写作就是表达文字的性格。
生活,人又何尝不是类似
喜欢纯粹的写写,表格文字的模样,已记记曾走过的脚印
……
欣赏老师佳作,受益非浅,偶后再慢慢品读。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