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萌芽作文 >> 短篇 >> 萌芽作文 >> 【萌芽】鉴冤录(小说)

编辑推荐 【萌芽】鉴冤录(小说)


作者:银凌闪电 童生,64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5发表时间:2020-02-02 19:38:15

(一)巧审黄狗
   北魏拓跋氏时期,有一捕快,名曰:范鸿。十五岁时进了衙门,二十岁时就做了黄州刺史眼前的大红人,他做捕快五年,没有一例案子没有捉到犯人。就算是在别的捕快们眼中毫无头绪的案子,在他眼中也只可谓是小菜一碟,当地百姓皆称他为“范神捕”。但是,树大招风,他的名头既然已经打了出去,自然生活也不会安宁。隔三差五便会有琐碎的小案子来叨扰他,这与他想要干成几桩大案子的内心并不符,他心中也是郁郁不得志。
   但是,有一天他的机缘就随天而降,庚子年八月初五日衙门外迎来了一位30多岁的民妇,这个民妇衣衫褴褛、面黄憔悴。衙门外看门的几个士卒看见这民妇的模样就准备要将她轰走,还好范鸿刚好从此处路过,一把拦住了那几个士卒并且狠狠的训斥了他们,帮他们的父母教了一教他们的儿子怎么样做人。
   范鸿自打看见这个民妇后,就觉得在她身上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便将这看起来丝毫不起眼的民妇作为自己的贵人请到了衙门的大堂内。一一问道这个民妇的相关消息,包括这个民妇的身世、家世以及来这儿报官的缘由,民妇道出了自己的名讳,她说她叫刘月娥,在城郊居住, 说毕,刘月娥哭诉道:"我的公婆去世早,丈夫长年在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我和小姑相伴生活。昨晚,我去邻家推碾,小姑在家缝补,我推碾回来刚进门,听着小姑喊救命,我赶忙向屋里跑,在屋门口撞上个男人,厮打起来,抓了他几下,但我不是他的对手,让他跑掉了。进屋掌灯一看,小姑胸口扎着一把剪刀,早就已经断气。"
   范鸿问道:"那人长的什么样子?"
   刘月娥说:"天很黑,没看清模样,只知他身高力大,上身光着。"
   "当时你家院里还有别人吗?"范鸿又问。
   "除了黄狗,家里没有可以喘气的了。"刘月娥答道。
   "你家养的狗?"范鸿问道。
   "已经养3年了。"刘月娥说起来这条大黄狗,心情似乎已经是稍稍缓和了一下了。
   "那天晚上回家,你没听见狗叫?"“没有。”这句话刘月娥倒是喊得利落清脆。范鸿感到非常疑惑,按理说,狗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除非见到熟人,否则的话怎么可能任由一个不相识的汉子进门而且还杀了狗的半个主人。就从这点来看,这个案子有着很大的疑点。
   范鸿又问了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之后就让刘月娥回去了。到了第二天下午,刺史衙差役在各城贴出告示,范神捕明天要在城隍庙审黄狗。
   第二天,好奇的人们蜂拥而来,将庙里挤了个水泄不通。范鸿见人进得差不多了,喝令关上庙门,然后命差役先后把小孩、妇女、老头轰出庙去。庙里只剩百多现在还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仅仅年过中年的中年男人。范鸿命令他们脱掉上衣,面对着墙站好。然后逐一查看,发现一个人的脊背上有两道红印子,经讯问,是刘月娥的街坊李二狗,正是他行凶杀人。
   范鸿这次破案与审狗有什么关系呢?
   范鸿听到刘月娥说家里有条黄狗,晚上又没叫,从而断定凶手必是她家熟人;听了刘月娥所说与凶手厮打的经过,进一步肯定凶手是个高个子,背上一定有抓痕。
   又过了一天,范鸿宣布了李二狗的行凶罪责,又向街坊邻居们叙述了自己破案的经过。这桩凶杀案就被这么简单的化解开来了,于是,范神捕的名头便愈加响亮。
   (二)巧破诬陷
   在范鸿所在州里有一富翁叫做马宝儿,家财殷富,富甲一方,可是却吝啬异常。他的老婆于氏,娘家比较困难,经常想要接济娘家,马宝儿都不同意,他嫌老婆娘家太过于贫穷,害怕自己接济老婆娘家的钱全部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完全不会收到一点反馈,所以连一文钱也不愿放出。于氏因此偷偷派家里的长工马连送点粮食油盐之类的东西到娘家去。想不到这马连倒过来以这件事威逼于氏替他骗过马宝儿,夺得马宝儿的所有财产。于氏也没有见识,不敢对丈夫去说。快到冬天了,马宝儿带了马连到各个佃农家里去收租,一天在佃户支秩家里收租,这支秩是马连的姑表兄弟,因此格外招待,还替他准备了酒席。大家都喝得半醉。这个时候马宝儿就开始嘴里边胡嚼了,“你们知道我有多少财产吗?什么家财万贯都是屁,我的财产你用桶子装可以装满一整个屋子,我的粮食可以保证我们国家的军队一年不会饿着,我的土地可以建造一座皇宫,你们说,如果你们跟着我混,难道还会差吗?”说完便是一通长笑。
   马连一听,这不得了啊,自己还是低估了马宝儿的财富,既然马宝儿这么有钱,那么自己就算是偷一些又有何妨。于是,便更得意了。于是便伙同于氏杀死了马宝儿并且纵火烧毁了房屋,然后便报了官,恰好是范鸿接待了他们。于是范鸿询问于氏和马连,其实范鸿心中早就已经认定于氏和马连就是凶手。于氏和马连坚决不承认。范鸿就要人买了两头活猪,先杀一头,然后把这一死一活两头猪关在一个堆满柴火的棚屋里,放火烧屋。等到那头猪也死了,一起拖出来检验。那头先杀死的猪,嘴里没有烟灰;而那头活活烧死的猪,嘴里可以查到烟灰。于是范鸿再对马宝儿的尸体进行检验,发现他的嘴里确实没有烟灰,说明是死了以后才遭到火烧的。于是于氏和马连这才认罪。
   这个案子在以前范鸿名气的基础上再一次给范鸿增加了许多名气。现在的范鸿可谓是家喻户晓了。
   (三)巧赦和尚
   过了几日,黄州刺史派范鸿微服私访,并且将皇帝亲自赐予刺史的尚方宝剑赋给范鸿,告诉了范鸿,如果遇到按北魏律法当斩的罪犯,可先斩后奏。范鸿领命前去。走了一路,没有见到一桩特别败坏社会风气的案子,范鸿甚至还有一点沾沾自喜,毕竟是他所管辖的城镇,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是他在走到最后一个要私访的村庄里,却从村子里的一些老人口中听说了一桩很是离奇的案子,因为县官昏庸无能,所以这个案子只得留中。说到这儿,一位老人似乎有些哽咽,原来死的妇人便是他的女儿,这怎能不让人寒心。接下来范鸿便听丧女的老人慢慢叙述这件事情的真实经过:“前几天有一个过往和尚夜里向我家借宿,我刚开始并不同意,所以他只好睡在门外车厢里。半夜时分,有强盗到我家行窃,把我的女儿连同财物一起偷了出来。和尚此时没有睡着,看个清楚。他心想:主人没有让自己留宿,现在主人丢了财物及妇人的性命,天明以后肯定要拿洒家见官,到那个时候自己虽百口莫辩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想到这里急急似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离开倒霉的嫌疑之地。黑灯瞎火,深一脚、浅一脚走在荒草中,和尚一个不慎掉入一口枯井。巧的是我女儿已被强盗杀死,尸首也被扔在枯井中,和尚连声叫苦。第二天,我四处寻找,在井中发现了和尚和妇人尸首,不由分说,扭送见官。和尚被屈打成招:“洒家念财,故杀之投井中,暮夜不觉失足,也坠井中,赃在井旁,亡失,不知何人所取。”于是和尚被问成死罪。一审结案后,送到二审,二审也看不出什么破绽。于是县官便拍案,当斩,于秋后问斩。” 听了这些,范鸿以赃不获为疑,再一次审问和尚,和尚也许早已万念俱灰,只说一句:“洒家或恐前世欠这个妇人的,当以死相报。”最后被范鸿问急了,和尚才说实话。
   范鸿暗地里让随行的下属四处查访真凶。过了一天,一个下属到一个村头小饭店吃饭,饭店老太太听说他从府中来,问他说:“和尚那个案子怎么样了?”属吏骗她说:“昨天已打死了。”老太太又说:“那如果抓到真凶怎么办呢?”属吏说: “案子已结,只好将错就错,就是抓到真凶也不能再问了。”老太太说:“那我就可以说了,那个妇人实际上乃是此村少年李三所杀。”属吏说:“这个少年在什么地方?”老太太指示其舍。属吏约会同僚将少年抓获归案,一经审讯,少年全部承认,赃物也全部拿到了。和尚之冤终于洗雪,也只有这样,范鸿的办案才真正使刺史惊服。
   范鸿连办三案,已然在黄州引起来了不小的轰动,但是这与范鸿以前心中所想并不符,他想的是要名动京城,而不是仅仅的在黄州出名。尽管黄州是最大的州,但是尽管再大,也终究不是京城,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的话无论多么厉害也终究只是虚无。
   但是范鸿不知道的是,皇帝也已经在黄州刺史的口中听说了范鸿,期待着他能干出真的能够轰动天地的大事。而虽然范鸿什么也不知道,但是 ,范鸿仍然感觉有一种共鸣激励他去做更大的事,成就一番功名。
   (四)巧断命案
   又过了几天范鸿再次出城,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坟堆前有一个盛装女子在哭丧。范鸿以为自己看错了,于是再定睛细看,却是穿着丧服,于是范鸿问随从,随从都说老爷看错了,那是个服丧的妇女在哭坟。范鸿就要随从将这个妇女带回衙门调查。到了衙门里,范鸿亲自审问这个妇女,那个妇女哽咽着说:“我丈夫患了绝症病死,邻居们都知道。今日正在烧心灵纸,便到坟前奠祭,哪里会穿艳服?”范鸿便派随从传街坊四邻来问话,街坊四邻都说这个妇女的丈夫确实是病死的。但是范鸿仍然不释放这妇女,范鸿总觉得这件事里面有隐情。这妇女的夫家没有其他人,邻居见范鸿如此固执,就帮这个妇女出面求情,到刺史前申诉,告发范鸿“无故拘押寡妇”。刺史被街坊四邻施压的喘不过来气来,便不得不发下文件,要求李知县在一个月内放人,如果查不出这个妇女的犯罪情节,便停职反省。
   范鸿慌了手脚,便亲自化装潜出,到附近一带查访,连着几天,毫无收获。有一天傍晚,正好遭遇小雨,范鸿又没有带随从,只得自己独自查访。走着走着看见山脚下一户草房,便走近请求能躲避一时。那草屋里有个中年村妇,让他进了屋。范鸿自称是路过的外地的路人,请求能否借宿一晚。这时那村妇的儿子恰好回家,范鸿取出一点银钱,请村妇准备饭菜,那村妇笑道:“我家又不开饭店,只有粗茶淡饭,怎么可以让客人破费!”一来两去,彼此热络。范鸿和那儿子喝着老酒,说些闲话,那村妇的儿子很快有了醉意,于是便问范鸿:“你从城里过来,知道范鸿吗?”李知县说:“知道,听说抓了个寡妇。”那儿子说:“你不知道那范大人很快就要因为那个女人的案件罢官了。这事哪怕是包青天再世也搞不清了,可是偏偏只有我才搞得清。”讲到得意处,那儿子拍着桌子说:“老实告诉你,我实际上是靠做小偷来养活母亲的。那户人家我也去打探过,我去的那晚看见他屋门虚掩,闪进门去想拿点东西,这时就见本地的一位武举人老爷进来,我只好躲到暗处。这位武举老爷好像和那女人很熟,那妇女生病的丈夫躺在里间床上呻吟,那女人说药已经煎好了,就端着一个铜勺走进去,把勺里的东西倒进去那丈夫的嘴里,那丈夫惨叫一声就死了。我看见那铜勺里的是熔化的锡液。我实在害怕被发现也将我涂毒,就乘机溜走了。这种事情官府如何能知道?”范鸿听了心中大喜,问那儿子:“你为什么不去告发?”那儿子说:“俗话说‘深夜入人家,非奸即盗’,我去告发不是自投罗网吗?”范鸿便劝告那儿子:“小偷不可以做长久的。我和你一见如故,明天跟我进城,我的行李里有点银子,送给你做个买卖本钱吧。也可以靠正当的手段养活你母亲。”那儿子听了范鸿这样说当然也很高兴。
   第二天范鸿带了那个小偷回到县城,要他先等一下。自己先回衙门,派出衙役把那小偷也带进来,后堂相见。那小偷大惊失色,叩头不止。范鸿交代他在审讯那女人和武举人时出庭作证,又派出衙役抓武举人来衙门。两人在堂前相见,他们自认为做的天衣无缝可能到死都不会想到却是因为一个小偷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自然已是吃惊不小,待到那小偷出来一番证词,即使两人百般抵赖也说不通。范鸿便下令叫衙役们吊棺检验,果然发现死者喉咙里面被锡块堵塞。这是那个武举人出的主意,武举人想要害死妇人那病恹恹的丈夫,他害怕用毒药会被人看出来,就想到用锡就不会被发现。那个向府衙申诉的邻居,也是武举人威逼利诱指使的。范鸿按照法律判处了这对男女,给那个作证的小偷一大笔钱,让他去做生意,不要在做小偷这个行当了。
   皇上早就被范鸿所破的案子折服了,便将范鸿升为黄州刺史,从三品。而又因前黄州刺史荐人有功,官会京师。
  
  
  
  
  
  

共 47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四桩高悬的命案,成就了神捕范鸿。巧审黄狗,巧破诬陷、巧赦和尚、巧断命案,习作紧扣一个“巧”字做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引出四桩命案,提纲挈领,条分缕晰。娓娓叙说,疏密有致,环环相扣,入情入理,张驰有度,耐读耐品,脍炙人口。【编辑:心花一瓣】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花一瓣        2020-02-04 14:53:01
  范鸿巧断命案,妙笔精彩演绎。鲜活人物形象,谱写经典传奇。
但愿意绽放成一瓣心花,长成一棵小草,愉悦心境,点缀江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