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望水(散文)

精品 【时光】望水(散文)


作者:郑榆臻 布衣,20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0发表时间:2020-02-04 21:31:16

【时光】望水(散文) “双树坝,双树坝,红苕汤包儿酸菜下!”双树坝,是我的家乡——正安县土坪镇与绥阳县温泉镇接壤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因盛产红苕而闻名,可人们每顿端着大碗红苕,却向往香喷喷的白米饭。但是,要每顿吃上白米饭却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盛夏至孟秋,烈日当空,酷热难熬,稻田里的水迅速蒸发,望水灌田,便成为家乡人每天必干的活儿。之所以叫“望水”不叫“放水”,是因为“望水”没有“放水”那么直截和容易,要经历许多曲折。
   我们老家的稻田分为水田和干田两种,水田四季不缺水,哪怕寒冬枯水季节,也有足够的水源,因此也叫冬水田;夏秋持续干旱,连续几十天不下雨,干死山坡上的老青冈,也依然有水,甚至无论怎样挖也挖不干,所以还叫老烂田。这类田水源丰富土质肥沃,常用作秧地育秧苗儿。干田分为无水源的和有水源的两类。无水源的干田完全依赖下大雨发洪水打田栽秧,打田时精心地反复地犁、耙(bà),把泥巴犁得又细又柔又糯,几乎滴水不漏。一季谷子一坵水,不用放水灌溉,靠上天的恩赐吃大米,遇到持续干旱就颗粒无收,因此也叫山水田。有水源的干田,虽有水源灌溉,但冬季水量小,无法泡成冬水田。谷穗低头后就把水挖干,秋收后把田犁了抨碎,就可以栽油菜或者种小麦,一年有大小两季收成,很受欢迎。
   冬水田无需放水灌溉,山水田无水灌溉,秧苗成长的时节,只需薅秧、除毛稗、撒肥料等管护到位就行。可是,数量较多的有水源的干田就不一样了,只要连续晴三五天,家家户户都会派出劳力望水灌田。我们几个生产队在干溪沟两岸有几百亩稻田。有的稻田里有龙洞水,因为水很冰凉,秧苗承受不了,所以主人一般都要用稀泥垒起一条窄窄的堰沟,把凉水排除田外。天干时就顾不了水冰不冰了,先灌溉自家稻田;有的稻田在溪流两岸,在水沟里扎堰坎就能把溪水引到田里。三四公里长的干溪沟,上上下下有几十道堰坎。这些稻田,近水楼台先得月,主人无须过于操心。可是,有些稻田远离水源,放水灌溉需要经过很多家人的稻田,流过很多沟沟坎坎,有的甚至还要架枧(jiǎn,引水木槽)才能到达自家稻田。放水经过的稻田,叫做过水坵。望水也有许多规矩,水经过水坵时,要保证有水进有水出,出水不能大于进水,不然就有偷水之嫌。若过水坵面积大,为了避嫌,望水的人就在紧靠田埂的一边用稀泥砌成一条两窝秧苗宽的堰沟。过水坵如果面积小呈狭长型,就无需多此一举,直接过就是了。若过水坵已经干涸,不能在田里在踩小沟,不然就显得过于自私不道德了,是要遭受谴责的。
   望水要未雨绸缪,不能等稻田干涸甚至裂口了才去望水,这样会丧失灌溉的最佳时间。田里的水最好有三至五公分深,水过深了不利于秧苗生长,低于两公分,田里稍高的地方就“水落泥出”,现出的泥巴被称为“泥饼子”,这是干旱的第一道警戒线。若置之不理,不灌水,五六天烈日烤晒后,就只剩下稀稀拉拉的脚迹窝儿里有点儿水了,这算干旱的第二道警戒线。太阳再烤三五天,柔软的泥巴就开始裂口。这时,望水已经无济于事了,只能祈祷天下大雨了。倘若持续放晴,裂口越绷越大,泥巴逐渐变硬发白,秧苗开始发黄,最后枯萎,就会颗粒无收。这时的秧苗,一根火柴就可化为灰烬。
   白天,大家都把望水当成主要活儿,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在望水,大家分好水,相互监督。水量充足、离田不远、灌溉农田不多的地方,就用打轮子的办法放水,大家约定每户放两小时或者三小时,无须蹲守,放水时间一到就在水渠处把水引到自家田里。还可以根据稻田面积的大小,酌情增加或者减少放水时间,保证每户的稻田都能灌溉。但是,水量有限、堰沟离田远、灌溉农田多时,打轮子放水就行不通了。有的人家需要长时间的蹲守,不然,丝线大小的水仅仅流经堰沟、过水坵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自家稻田就很困难了。
   水分好后,各自顶着火球一样的太阳到自家稻田里薅秧,脚板浸泡在秧水里,还不算热,偶尔也会泛起丝丝凉风。双脚轮换在秧苗周围不停地搅动,弯下腰扯杂草、拔毛稗,手脚并用。在简单机械的重复动作中,双脚一步步地向前缓缓挪动……望水又薅秧,一举两得,只是齐腰深的毛刺刺的秧苗把手脚割出道道血痕,火辣辣的疼。其他望水的人一来,打了招呼后,就一起到渠口分水。
   不过,也有望“过路”水的。水分好后便悄悄回家或者做其他事去了。可望水的人个个都鬼精灵,见人走了没了踪影,立马就把他的水给断了。
   天擦黑,吃过夜饭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各自背着大蓑衣,披着麻布口袋,扛着薅锄,打着手电筒迎着满天星斗,向干溪奔去。沿途四五里的路上都很热闹,一路亮光闪闪,有电筒的光亮,有坐在水渠旁的老农吧嗒吧嗒的烟斗闪烁着的火光,有满天飞舞的亮火虫(萤火虫),朦胧的夜色被烧成了万千金黄色的窟窿。
   望水,不能走拢就分水,要看水经过多少道堰,如果堰多,就得从源头逐一把水分出来,才可以在最后一道堰分水。不管水多少,来者有份。当然,有的人看到望水的人多水小,离他的田远,担心通宵达旦都进不了他家稻田,就悻悻地放弃了,或者到其他稻田望水去了。当然,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都不会放弃的。在争水的过程中,打嘴仗是免不了的,许多人都会叫苦连天。“我家田远,这点水连堰沟都浸不湿;我家田里一滴水都没有了,快炸口了,再不放水的话,秧苗都可以点燃了;你这里坡度陡,水飚得快,我这堰沟长,路平水缓,不知要猴年马月才进得了田……”争取放水的天平朝自己倾斜,能放更多的水。
   晚上,大家都不愿早睡,打着电筒巡查水渠和水流经的地方,查看水进田没有,淹了多少面积;田坎边有无黄鳝出没,因为那家伙是打洞高手,一坵田只要有一两根黄鳝就装不住水,有点水就消了,或者漏到下一坵田了。一旦发现它的踪迹就要想方设法逮住,还在泄愤似的咒骂中用薅锄把腰斩击毙。
   夜深人静了,大家铺着蓑衣,盖着麻布口袋,仰望着湛蓝的星空难以入眠。每动一下,都能感受到小草上凉悠悠的露水。睡不着,是担心有人深更半夜悄悄前来分水,有的人也会分好水后不声不响地潜回家,或者到另一地方望水去。所以,稍不留意,情况就会发生变化,瞌睡大睡过了头,就可能白白地帮助别人望了一晚上的水。只要察觉有人离去,便毫不留情地把他的水给断了。当然,也当心别人搞名堂,一有响动就醒了,起来查看,看看被人动了手脚没有。
   有的几个人凑在一起整晚不睡觉,他们一边聊天气、聊收成,一边裹叶子烟,驱除疲惫和瞌睡。当然,人少的时候有的人就耍心计,琢磨对方胆小,就老是摆一些鬼怪血腥的龙门阵吓唬人,并且分好水后以各种理由,哄大伙一同回家。然后,他再杀一个回马枪,回来放独水。
   在一个叫响水洞的地方,曾有年轻人在这里“凶”中死去,每到天黑行人稀少就阴风惨惨的。开始,在这里有几个人一起放水,分好水拉了一阵家常后,大家信誓旦旦,用断子绝孙来诅咒谁也不能动水,约定各自到自家的田坎上睡觉,谁都不提回家的事。可是,有的悄悄潜回家了。一个姓张的觉得放水的人可能回去了,但又不敢断定全都回去了,他就摸到一个空壳的梭罐坟里学鬼叫,声音尖利凄惨,让人毛骨悚然,心胆俱裂!他想,胆小的人一定会被吓跑,他就可以独放这一晚上的水。没想到,一个姓李的更牛,他寻声摸到梭罐坟附近,抱起一砣石头,一边高喊:“妈的,老子今天就要看看究竟是什么鬼,是你厉害还是老子的石头厉害!”石头正就要从坟口投进去。梭罐坟里的人吓惨了,卷缩在角落大声求饶说:“是我!是我!不要乱来!”真是“强盗遇悍匪”,一条诡计被识破了,一场悲剧也避免了。
   望水,吵架骂架是难免的,有时还会大打出手,甚至还有闹出人命的。毕竟,民以食为天,每一坵田的收成,每一晚上的蹲守,都关系着他们的生计。有了望水的经历,你才知道“一滴汗水一粒粮!”“粒粒皆辛苦!”是多么的真实!多么的厚重!
   天亮后,望水的人陆续赶来,越来越多,在山坡过夜的人有的继续望水,有的忙其他活儿去了。人口多劳力少的当家人,连续几个通宵不睡觉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只要屁股一粘凳子或者地面,就会拽出长长的沉闷而疲惫的鼾声,有的甚至走路也在打瞌睡。
   处暑过后,谷穗慢慢地低了头,望水就逐渐停止了。家家户户稻田里的水渠,都挖出了老底,把水全部排出,以待割谷后翻田种上小季。

共 3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望水,是贵州农村的农作习俗,通俗理解就是给田地灌溉。作者描写的望水习俗源自于上世纪,当时的灌溉条件有限,稻田缺水时,只能引水入田,几家或者几十家一起,引来的水通过事先修好的堰沟入田。因为水源距离不一样,望水的时间就有长有短,村民之间就衍生出不少小心机或者趣事。风俗民意,乡情人家,吵吵闹闹中只为稻田丰收,吃上白米饭。从这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散文中,不难看出在辛苦的繁重的农活中,乡民们始终保持聪明智慧以及对土地的爱。虽然现在灌溉条件早已今非昔比,甚至很多地方已经是电脑控制,望水已经成为历史或者鲜有应用,但无论何时,都要爱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推荐阅读!【编辑:一朵回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20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朵回忆        2020-02-04 21:40:05
  虽然那时望水入田挺辛苦,但也有不少趣事,农事的劳累似乎会减轻一些吧。
   郑老师的文章依然是地方特色浓郁,别具风格。
时光是一朵清澈的回忆
回复1 楼        文友:郑榆臻        2020-02-07 09:33:37
  朵朵老师辛苦了!新年好!
2 楼        文友:薛志成        2020-02-05 13:50:50
  读完第二段,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给禾田浇水,读,读,往下读,越来越有意思,越来越有生活的味道,越来越有大道理大智慧。
   望水,不是一般的放水,有丰富的农事经验在里头。虽然我是黄土地上的北方人,没见过贵州的农活儿,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农事不是简单的耕作,过程中有辛苦更有智慧。
   郑老师好,遥祝春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2 楼        文友:郑榆臻        2020-02-07 09:34:11
  薛老师新年好!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