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农村的春天(散文)
家住北方农村,喜欢农村里袅袅炊烟、鸡鸣狗吠、牛羊成群……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原生态的味道。
说起农村,您最先想到的就是农民两个字了;提起农民两个字,您估计您首先想到的就是淳朴善良这个词了,好像淳朴善良是农民的另外一个称呼。
我喜欢农民的淳朴,喜欢农村的春天,更喜欢春天里农民的淳朴。
农村人喜欢用农历计年,总感觉公历记年和农民的生活不太协调。我们的思想里,每年的打春(立春)才是一年的开始、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每到这个时候,村里人便在手指关节上计算着立春、雨水、惊蛰……
春节过后没几天就是打春。农村有习俗,打春这天必须吃春饼的。薄薄的春饼需卷着豆芽、韭菜等炒熟的蔬菜,张开嘴、轻轻地送入口中、慢慢地咀嚼,太香了!大人们喜欢把春饼里的菜填得满满的,好像要把一年的愿望在春饼里卷起来,只有这样吃着才算过瘾。吃完春饼,也代表着进入了农忙时节。所有人都在喜庆的气氛里,在瑞雪兆丰年的念叨中开始了属于农村的,属于农民的,属于我们的一年之计。
大街上,田间地头,你会看到戴着棉帽的农民,有的叼着旱烟袋,有的哼着小曲,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小木棍,赶着小毛驴往地里送粪。显得那么逍遥自在。
地里的小草在春风里悄悄探出头来,此时,大地充满了生机。农民唱着没有名字的歌,把一堆一堆的肥料铺在了暄软的土地上。偶尔,你会看到几只喜鹊在空中盘旋着落下来,它们落在黄色的田间喳喳地叫着,不时低头啄食粪堆里的小虫子,每当你尝试着向它们靠近,它们从不会胆怯地飞走,好像十分羞涩地歪着头看你。
立春在农民歌声里退场了,紧跟着就是雨水节气。农民不知道雨水节气更专业的解释,不想了解什么经纬度啊、还有什么太阳角度之类的说法。所有人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去理解雨水和那句“春雨贵如油”的关系;农民只是看着榆树上拱出的红嘎哒开心;看着柳树摇摆的腰肢咧开嘴笑,嘴角再也掩饰不住喜悦与幸福。
惊蛰节气过后,不知名的蝴蝶好像从地里钻出来的一样,它们扇动着翅膀,在充满泥土气息的空气里尽情地飞舞;一些沾满泥土的甲壳虫匆忙地寻找着属于它们的领地;所有农民也在为了秋天那份希望忙碌着,都在挑选种子,种子需要籽粒饱满的、色泽明亮的……
不知为什么,种子的颜色看上去全都是那么喜庆。金黄的黄豆、谷子、玉米显得那么耀眼;红色的豇豆还有那深红色的高粱在所有种子里总是那么夺目。
北方有句俗语:“春分地化(融化)通”,也说明这个节气可以耕种了。这时候,村里三两户农民联合起来,各自把家里喂得肥肥的小毛驴牵出来共同犁地,男人负责扶着犁,女人臂弯里挂着装满种子的小篮子,孩子们向撒完种子的垄沟里填土,同时也埋上了所有人的希望。
我喜欢帮着家里种地,喜欢在地垄沟埋上土之后踩地。踩地需要岔开两条腿,双手背在后边,左右摇晃着一点一点前行,看到没埋好的种子,需弯下腰来用手重新整理一下,手抚摸着土地,土地亲吻着手的感觉舒服极了。埋好之后站起来背着手继续向前,此时,种下的希望在小脚印里变得夯实多了。一行、两行、四行……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地里,农民日子像刚踩过的地垄沟一样,被画成了一道道的美好。那些或大或小的蝴蝶落在填上土的垄沟里安静的晒太阳,偶尔会看到藏在土里的小虫子慌慌张张地躲起来,
“从今天开始,你们小孩子不允许来地里摔跤了啊!”家里大人叮嘱着。
“哄——”的一声,所有孩子像翩翩飞舞的蝴蝶,又像田间的小甲壳虫,在欢笑中四散开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山桃花漫山盛开了,粉得诱人。地里的小草嫩黄嫩黄的,柳芽在柳枝上静静地分开几瓣,几只小燕子张开剪刀似的尾巴“嗖”地一声从空中划过,轻盈地落在不远处刚下过雨的泥坑里“唧唧唧”地叫着。山桃花的花瓣被小燕子舞弄得一瓣一瓣飞舞在空中,天空中的柳絮,杨絮开心地飞舞,然后夹杂这山桃花瓣,落了满地的白,似冬日里被暖阳晒过的那场雪。
山桃花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小小的果。紧跟着就是诱人的杏花,一簇簇的海棠花、桃花、梨花……它们赶趟似的冲过来,一团团地盛开在天地之间,似乎能够听到它们盛开时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蜜蜂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盛开的花海里;榆钱一层层摞起来挂在枝头,招来了好多红脖子大眼睛的鸟,它们磕头似的在榆钱串上面啄食;田野里一些紫色、黄色、白色的小花上,弹跳着一种叫不上名字的蛾子,忽而静止不动,忽而受惊似的没影了;山变绿了,大地如刚刚睡醒的婴儿般,农民低下头仔细看着,不敢伸手去摸,生怕弄疼了大地嫩嫩的皮肤。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是春天里最后一个节气了,农民为了这句话继续忙碌着。他们从来不会让地里留下没种上的空白,此时,田间地头、一些边角处都被种上了倭瓜籽和豌豆。
“咕、咕、咕,布谷!布谷……”布谷鸟站在高枝上唱着歌。这个时候,一些上了年岁的农民坐在北墙根闭着眼安静地听着,他们心里明白,春天即将结束,希望在田野里成长,下一季就是充满了丰收喜悦的热浪。
从此,农民给这个春天画上了一个完美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