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游亲戚(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游亲戚(散文)


作者:古风雪 布衣,17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7发表时间:2020-02-11 16:54:21
摘要:正月走亲戚,过年才完整。

【家园】游亲戚(散文)
   正月里不幸遇上了疫情,数日连续“闭关”在家,心里一直出奇的宁静。然而,近几日心中却颇为动荡,总觉得过年缺少了什么,细思之下便想起了走亲戚。亲戚是割不断的血缘关系。走亲戚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活动。小孩子爱走亲戚无非是因为好吃的,好玩的,还能得到压岁钱,大人走亲戚则是因为传统文化下的礼节和心中的牵挂。
   雍城人把走亲戚称为“游”亲戚。正月里游亲戚,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仪活动。还有一整套的程序,不能乱,讲究的很。俗话说“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外甥看舅得是正月头上,这叫拜年;舅看外甥十五以前都是可以的,这叫送灯笼;亲戚之间借着浓浓的年味相互走动一下,交流一下感情,问候问候,了却了牵挂,温暖了心灵。
   游亲戚拿什么礼物都是有哈数(讲究)的。拿错了礼物,游错了顺序。来年就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同时也会被亲戚不待见。因为这是规定也是讲究,谁都不能乱。
   在我的记忆里,大肉在农村是个稀缺物,奢侈品,一年里也吃不上几回。过节的时候,母亲叮嘱父亲从镇上带回来一斤肉,对全家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吃一顿臊子面就算过节,我能回味好几天。肉在过年就成了有亲戚的“厚礼。”这也不是所有亲戚都能收到这份“厚礼。”只有外甥看舅,新媳妇回门才带“厚礼。”
   在我的故乡,正月里走亲戚拿的肉叫“礼条。”其实就是腊月的时候割(买)的猪肋条肉,连肉带骨。新媳妇回娘家得是标准的肋条肉,寓意“骨肉相连”割不断的亲情。印象中“礼条”是不能超过二斤的,多数人的“礼条”斤八两“一路发。”听老一辈说,最初的“礼条”大小是根据不同亲戚大小不一样:娘家的略大一些,八斤左右,表示新年大发;其他亲戚则六斤左右,表示新年大顺;新女婿上门“礼条”就是标配。烟酒自然也是少不了。
   如果不是疫情影响,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雍城人民就会拉开游亲戚的大幕。农村人对走亲戚特别讲究。年夜饭的餐桌上,家里的长辈就叮嘱后辈,敲定了从初二到十五游亲戚的顺序安排。谁走哪个亲戚,那一天去,都必须按着老祖宗的规定办。带着浓浓的风俗乡情。过去农村游亲戚到正月十五是不足为奇的现象。然而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今天已经几乎没有人能坚持到十五,亲戚早早就游完了。因为生活水平在提高,人的需求也在上升,一大家子还等着钱,用哩!多数的年轻人得背井离乡的弄钱去。谁还有哪闲情走亲戚到十五。即使你有那个闲情逸致过了初七八还在村子转悠没找个事干,村子里的闲言碎语也得让你无处躲藏。回到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你。因为在这个金钱至上的年代里,我们一度被金钱奴隶了,忘记了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一种寄托叫乡情。请放慢你急促的脚步,环视周围,你会发现生活原来还有煽情的一面,如此美好,你却很少追逐。
   儿时起,我们家走亲戚,父亲大年三十晚上总要和母亲商量一番。具体拿什么礼物,先去谁家,走什么路线,甚至早上几点出发都会在桌面上进行讨论。初二去舅舅家是我开始记事就有的规定。腊月二十七母亲就围在肉铺门口挑了标准的“礼条。”因为外婆一生生了五个孩子,只有两个女儿。母亲是最小的,我有一个姨妈,和母亲的关系很亲。所以母亲一年会准备四份“厚礼。”顺便给姨妈家也带上。早上起来,母亲就叮嘱我去舅舅家要懂礼貌,会问候人,不乱动东西等等。每年走亲戚母亲都会如此叨叨一番。在母亲的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就算你有一天长大了,不在需要她的庇护和陪伴,但你依然是她的孩子,这就是最朴素的母爱。我已经懂了,你也会懂得!吸溜(吃)了一碗臊子面。父亲骑着二八式的老加重自行车驮着我,沿商量好的土路出发了。我的手中握着年三十晚上,父母给的压岁钱心里喜滋滋的坐在后座上。礼物都是用一条细绳绑在母亲骑的二六式轻便自行车后座上。二舅在外地工作,几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大舅和三舅是标准的农民,两家只隔了一堵后墙。外婆跟着三舅生活,所以我都是先到三舅家,吃过午饭再去大舅家拜年送礼。这是多年形成的规律,你的遵循。走进大门,被舅妈和三舅迎进屋里,看见姨妈和姨夫已经来了。母亲习惯性的把礼物放在茶几上,故意亮出“礼条。”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礼数。“你看你,来就来么!还拿那么多东西”说着舅妈抓起一把糖果塞进了我的兜里。待人都坐定舅妈就给每人倒上了茶水:“赶紧喝嘎,就暖和了。”外婆一把把我拥入怀里,用慈祥的脸贴在我的脸上说:“看我蛮球(心肝宝贝)有长高了,看把我娃冻得脸红的,赶紧上炕暖去!”炕是火炕,上面是泥板,下面用火烧。是北方人独特的取暖方式。,把炕烧热,亲戚来了,亲情也就火热起来了。经过一番推拉谦让后,女人们寒暄了几句就进了厨房。外婆,舅妈,姨妈,母亲其乐融融的在厨房里把贴心温暖的话儿说了一片有一片,不时还有温馨的笑语飘出来。三舅是个打席卖席的,习惯性的动作是蹲起来。此时就蹲在炕边,父亲坐在沙发上,姨夫年龄稍大一些上了炕,把烟灰缸放在窗沿上。三人都吸着烟,磕着瓜子,闲谝由家事上升到国家大事。约莫一根烟的功夫,亲戚来了一大推,有的是新面孔,还有一些是老面孔。寒暄了几句后,各自围着茶几坐了。西一句,东一句的闲谝,整个屋里烟味开始浓郁起来,你看不见的亲情也浓郁起来。厨房里的女人快容不下了。舅妈是主家嘴里叨叨着:“他姑,你两去屋里歇着去,这里也没干的啥!”
   午饭刚担上十二点,就开始了。凉菜是六荤六素“六六大顺。”西凤酒是早就准备好的,按着年龄长辈关系入座。晚辈要给长辈敬酒,这是一种传统礼节文化,顺序不能乱很讲究。等凉菜吃的差不多了,炒菜鸡鸭鱼肉,碟碟摞碟碟,九荤八素“久久发财。”最后还有醪糟汤。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不是,等菜快吃完了,臊子面就用来收尾,一碗酸汤,半勺油泼辣子,捞几条龙须面,撒上韭菜飘花,鸡蛋。红红火火的日子里,来上一碗。人人吸上几口面,嘬上一口汤,发出一声啧啧的声音。一股酸爽的香辣味直透骨髓。人生本该如此,来人已经心满意足。给个皇帝咱都不换了。
   饭后,女人们在厨房忙着收拾,男人们三三两两闲游乱转,吸烟闲谝,顺便消化消化,小孩三五成群的在空旷处玩耍,时而会被大人叫住给了压岁钱,说几句吉祥话就跑开了。
   日照西斜,忙乎了一天的舅妈,三舅已经按习俗准备好了各家的“回盘”(回礼)。“哥,嫂子,你们今天准备的太多了,看把你们破烦的。我们回去呀!你也赶紧歇歇。我明天还走我姐家,我回去把炕烧了准备准备。”母亲拉着舅妈的手说。舅妈另一只手抚在母亲的手上温情地说:“急啥里,还早哩!”顺便把回盘挂在了母亲的自行车手把上。经过一番推让,母亲推着车子滑了几脚就骑上走了。这边,三舅给父亲摆着手目光相送地说:“路上给娃多操个心,天气冷!”
   小时候走亲戚,见惯了接亲戚,送亲戚的繁琐礼节。总觉得长辈过于啰嗦,太注重讲究人情礼数。现在想想原来这是咱祖祖辈辈传承的礼节文化,风俗习惯。走亲戚的文化也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有些老传统,永远都磨灭不了了,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子里。
   正月里游亲戚,生活才有意思,人生才有生活感,过年才会完整。亲戚之间被一种叫亲情的丝带连接着,是割不断的。谁又能放下这份至亲牵挂?
   过年,天南地北的儿女尽数回家,陪家人游一回亲戚,在自己的心田撒上思念的种子,收获将是无数的硕果乡愁!

共 29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回顾了走亲戚的往事,文章中透露着浓浓的乡亲,是读者会联想到自己的童年,联想起走亲戚的故事,按照中华民族的习俗各地都有走亲戚的风俗,都有随礼和回礼的风俗,作者写得尤为详细,活脱脱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佳作,感谢赐稿家园,祝佳作连连。推荐阅读【编辑:太行飞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0-02-11 16:56:43
  读了老师的走亲戚,很是感慨,我们老家也有这个习惯,今年没回去,明年再回去吧。谢谢你的赐稿,祝你文丰笔健
太行飞剑
回复1 楼        文友:古风雪        2020-02-11 18:05:54
  多提意见谢谢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0-02-11 16:59:29
  希望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http://www.vsread.com/article-907382.html
太行飞剑
3 楼        文友:古风雪        2020-02-22 21:56:58
  小时候喜欢走亲戚,在亲戚家里有好吃的,好玩的,还能得到大人的溺爱。走亲戚的礼节真的是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不一样。现在知道这些礼节的人已经很少了,大多是上了点年龄的人了。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中国人的礼节真的太多了。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逢年过节都是有很多规程。感谢文友们指导。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