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笔墨春节别样情(散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注定变得这样的不同寻常。
腊月三十,在家指导儿子写了春联,这也是儿子第八个年头写春联了。今年春联的内容是儿子自己选的,道是:“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别说,今年感觉儿子的书法委实进步不少。由于父亲这两年手颤得厉害,已不能提笔写毛笔字了,于是,父亲便把为大姐家写春联的任务交给了我。当然,自己的水平心里有数,只好硬着头皮上场。裁纸挥墨,认真地把大姐拟定的春联写好后,发现我的毛笔字写得很一般。想起了父亲经常教导说的“字是门面”那句话,果真如此,看来今后毛笔字得好好下点功夫了。
因非常时期,不能走亲访友,宅在家里,百无聊赖。读《聊斋》也累了,我遂拿起中性笔来练字。先是每天抄写一遍《心经》,权当热身。说真的,《心经》之前我也不知抄了多少遍,现在可以默诵了。抄了几天,觉得意犹未尽,遂萌生出抄《金刚经》的念头。于是,寻来春节前从父亲那里拿来的四张宣纸,一一横折裁开,再两两对折折叠。等准备工作做好后,便坐在餐桌前开始抄经。手头上的这本《金刚经》小册页,好像是媳妇去年从观音寺请来的,只是没有认真研读过。“如是我闻......”原以为一上午就可以抄完,没想到,竟然抄了两天,当抄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时,终于松了口气。百度了才知该经文五千一百三十字,怪不得呢,快赶上《道德经》了。期间,共用宣纸四张,换了两个笔芯。虽然硬笔抄的比毛笔快,但也有缺点,那就是笔画细,不出效果,还有就是笔尖容易刮纸。等我将八幅作品首尾粘接在一起时,竟然有九米多呢。
想想连日来,自己在空旷的房间里冒着寒冷抄经,心里多少有点成就感。毕竟,抄经是辛苦的、寂寞的,稍有分神,就会出错。所以说,抄经中间除了喝水、上厕所外,我都是全神贯注投入地抄写。尽管单调,也让我充实了许多。其实,抄经的过程也是心灵接受洗礼的过程,必须心静,做到心无旁骛、心无杂念。虽说自己是凡夫俗子,也愿做一个经中提到的“善男子”。这次我抄经的初衷是为湖北武汉祈福,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后来,见还有剩余的宣纸,我又抄了一遍《前赤壁赋》和《兰亭序》,练字之余中又重温了文学经典,真是一举多得。
初四晚上,县作协的青春老师通知就目前疫情进行文学创作,为湖北武汉防控一线的勇士们鼓舞士气,提振精神。接到通知,我心里没底,只是回复她:我试试。她随后的“期待作品”的信息,让我顿时充满了信心。忙完家务后,我坐在电脑前,结合在媒体上的关于疫情的宣传报道和自己的心得感悟,写了小诗《武汉,武汉》,于第二天晚上发给了她。没多久,诗歌在县作协《百家岩》自媒体平台推送了。立春当天,伴着严冬即将过去的喜悦,我触景生情写了《春天来了》小诗,又写了小诗《今夜我为你写诗》,继续为武汉加油祈福。媳妇俨然成了我的第一读者,为诗歌提了建议。四天后的早上,一场春雪不期而至,想着在风雪中毅然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们,我顾不上吃早饭,突击写了《致敬,最美的红马甲》诗歌,稍作修改后被县融媒体平台配音推送。虽然诗歌比较粗糙、浅显,一如人们眼中的打油诗,但,它却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深情,也算为疫情防控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转眼间,又度过了一个冷清的元宵节,老家人常讲“出了正月十五,这年也就过完了”。此刻,窗外的柳条悄然萌动,田地里的麦苗开始返青,只是没了往年的热闹,看不到空中舞动的风筝,听不到孩子们欢快的笑语声,今年的春节真是不寻常。昨晚读王阳明的《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一文,当看到“今灾疫大行,无知之民,惑于渐染之说,至有骨肉不相顾疗者。汤药饘粥不继,多饥饿以死”时,再看看今天的我们举国动员,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全力战“疫”,真是感慨万千。更值得欣慰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英勇奋斗、并肩作战,湖北及其他省市的疫情防控正日趋向好,令人“闻之喜而不寐”。是啊,笔墨春节别样情,抗击病毒一定赢。相信,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的国家、定将重新恢复国泰民安、幸福安康。
20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