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炎帝远古称“潭龙”(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炎帝远古称“潭龙”(随笔) ——探索辰溪为何能称“龙文化的发源地”?


作者:松阳云逸 布衣,21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81发表时间:2020-02-12 21:28:15
摘要:辰溪县的“潭龙坡”是一个远古带方言发音的地名,是纪念远古“潭龙”的山脉。何谓“潭龙”?能在远古辰州巫傩文化的中心——辰溪以山麓命名永久纪念?

【看点】炎帝远古称“潭龙”(随笔)
   神农炎帝,诞生于中国南方,是中华民族始祖神之一——南方火神。炎帝诞生于5000多年前,当时尚未形成文字,是中华民族口耳相传的祖神,汉字形成后,炎帝被载入史册。中华大地上多地有炎帝的传说。辰溪是古高庙文化系列中贝丘遗址发现较多的地方,其中位于“潭龙坡”山脉延伸的大月山脚下的火马冲松溪口遗址,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蚌塑龙,符合伏羲氏开创中华龙图腾的年代,被史学家称为“中华第一龙”。虽然朝代更迭,时代变迁,但中华文明的传承没有中断,古老的地名为我们追溯远古文明留下了蛛丝马迹。远古文明时代,辰溪是辰州巫傩文化的中心,辰溪为什么有一个古老的祖神——“潭龙”?
   辰溪有两个地方,分别名“潭龙坡”“潭坎地”,“潭坎地”又名“潭坎大地”。二地分别位于火马冲镇和仙人湾乡,属于罗子山系仙人岩山脉,地名非常古老、神奇。传说“潭龙坡”有十八洞,洞洞相通。这十八洞包括仙人湾的扯谎洞,火马冲的燕子洞,小龙门的五门洞。由此可见,古代的“潭龙坡”指以仙人岩为主峰的整座仙人岩山及其延伸山脉。“潭龙坡”与同样历史悠久的辰溪史前文明圣地——大酉山相比较,无论从遗存的古生物化石或者古代神话传说,大酉洞的文化形成要晚于“潭龙坡”。“潭龙坡”值得一探究竟。
  
   一、仙人岩山脉古老神奇
   整座仙人岩山脉属于石灰岩质喀斯特地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降水丰沛,山上植被丰茂,山下溶洞众多,溶洞连溪河,溪河多鱼、龟、蚌、螺、虾。特殊的地质特征和丰富的生物链,为人类的早期生存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从县内遗存的古生物层化石种类看,远古时代辰溪曾经多次属于热带海洋气候,有诞生古生物和发展成为最早期古人类的先决条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县知识青年刘承泽(现为县轻工业局退休干部)在仙人岩林场所在地山上考察发现大量化石,采样邮送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属于二亿多年前的热带海洋生物化石,种类包括苔藓虫、珊瑚与蜒、瓣鳃类、腕足类、腹足类、棘皮类、海百合等。事实说明,至少在二亿多年前,辰溪县境内就有复杂多样的生命载体,为早期人类的诞生、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而在仙人岩山系位于黄溪口镇一边,我县奇石爱好者米允健先生发现了更为古老的生物化石群。事实说明,仙人岩山系是诞生过早期生物体,孕育早期生命的地方。而且在黄溪口瑶族聚集区,至今传承古老的中华民族始祖——盘王(盘古)祭祀和独特的燕尾龙舟。燕尾龙舟与中华民族古老的太阳神鸟图腾“乌”相关联。
  
   二、火马冲“潭龙坡”之“潭”实源于仙人湾乡“潭坎大地”的“潭”
   仙人岩山系众多的溶洞,为古人类发展为“有巢氏”的生活栖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约在6800多年前,仙人湾留下了“潭坎地”,双名“潭坎大地”贝丘遗址。经过初步发掘,“潭坎大地”遗址遗留画有花纹的白陶片、古石器等。说明在当年“潭坎大地”已经形成了文明程度较高的人类社会体系。特别是“潭坎”方言值得深究。
   辰溪古老的方言“潭”,是用火焰浅表性焚烧的意思,有“炎”的含意;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则,“潭”的方言表达就是现代汉语“炎”。比如,辰溪人杀狗要去毛,是用茅草焚烧,辰溪方言称“潭狗毛”;烧掉腊肉皮上的毛,称“潭”腊肉;辰溪农民秋种油菜整理田坎上的野草,将其点火焚烧称为“潭茅火”,就是将田坎表面烧一下,烧死害虫。辰溪方言发音“潭龙坡”的“潭”,就是代表汉语的会意字“炎”。
   从潭坎大地已发掘文物和遗迹看,华夏文明5000年,而潭坎大地文明至少在6800年前,现在史家将这一史前文化遗迹归类于高庙文化体系。“潭坎”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烧田坎。潭坎大地遗址所在地,就在仙人湾乡政府附近、沅江边上的山坎下。后来瑶民世代“潭坎”,是传承古老的祭祀方式,就是每年腊月,当地瑶民在当地坎上放火焚烧,祭祀先祖发现了火种。因而得名“潭坎地”,因其时间久远,人文意蕴深厚,被尊称为“潭坎大地”。这里的方言“潭”的表达就是烧出火焰、浅表性焚烧等,表达的就是“炎”的含意。
   而位于潭坎大地遗址附近的地名也非常古老,如太古洞、凤凰山、辰州滩,腊(拏:辰溪方言爬)天溪,以及流传的古老的帝王传说,无一不显示该地历史的古老与炎帝神话传说有关。
  
   三、方言“潭龙坡”表达的就是炎帝山
   综合看来,以焚烧为意的辰溪方言“潭”,就是现代汉语“炎”的会意表达,最早发源于“潭坎大地”。
   辰溪方言关于“龙”的读音分为“留”和“龙”二种,在“潭龙坡”以外地区,一般将龙发音为“留”,如龙船岩称“留玄岩”,龙母湾称“留母湾”,龙埠溪称“留步冈”,龙头庵发音为“留头庵”,龙池发音为“留池”等等,而唯有“潭龙坡”附近含龙的地名自古发音为“龙”,如潭龙坡又称“二龙山”,山上有“二龙洞”,附近“小龙门”,中伙铺曾称为“大龙门”,曾设大龙门驿站;流经“潭龙坡”边缘的溪称“龙门溪”,这些地名方言“龙”的发音与汉语“龙”的发音完全一致,表达的含意是权势与威严,是一种尊称,如真龙天子,指安国定邦之人;人中龙凤,则是指了不起的人才。
   由此可见,辰溪古方言将现代汉字“龙”发音为“龙”或“留”有蹊跷。
   从相关连的方言来考证,辰溪古方言“伢”,就是儿郎的意思,即是现在的辰溪农村,仍有人将儿子称“老伢”,称小孩为“小伢儿”,将年轻女婿按姓氏称“张伢儿”“李伢儿”;“伢”代表的是晚一辈。与“潭龙坡”最近而位于龙门溪边上的“留伢山”,汉语意思就是“龙伢山”,也就是“龙”的后代栖息地,这个地名现在汉字表达为“龙阳山”。现在“留伢山”还有两座古老的庙宇,一座方言称“留云寺”,寺所在地海拔不过500米,根本不是云雾缭绕的地方,现在已按古方言发音命名为“留云寺”。但据辰溪方言判定,这“留云寺”汉语意应为“龙云寺”,有祭祀真龙天子,取《易经》“龙从云”之意;另一座称龙阳(音:流伢)山庙,祭祀的也是上古神灵,位于古驿道边,非常古老,至今香火鼎盛。
   《穆天子传》卷四:“甲戌,巨蒐之奴觞天子于焚留之山”。清代《四库全书》记载,周穆王墓在辰溪钟鼓山(即:大酉山);《穆天子传》卷二:“是惟昆仑鸿鹭之上,以为周室主,是曰留骨之帮”,所谓“留骨之邦”就是去世安葬的地方;坊间传说,周穆王曾藏书大酉洞,流下“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佳话。可见,周穆王曾多次游历辰溪,他的墓址选在辰溪,墓葬在辰溪。所以,《穆天子传》卷四的记载,周穆王祭拜的“焚留之山”,就是现在的“潭龙坡”和“留伢山”,“潭龙坡”就是“炎帝山”,是无疑的。
   而位于“留伢山”约6公里远的梅州附近,有四座非常古老神奇的寺庙,其中两座为岩爷爷庙,另两座为岩娘娘庙。岩爷爷庙和岩娘娘庙离安坪镇岩屋垅村并不远,岩屋垅有许多山洞,多在悬崖上,可以攀越而上,适合古人类生存。岩爷爷庙、岩娘娘庙虽然古老,但从祭祀目的上看,主要是祈求猎有所获,类似于祭祀早期猎神,要晚于“留伢山”寺庙,类似于祖神的祭祀。岩爷爷庙、岩娘娘庙所在山名、庙名不带“留”(龙)字,事实说明,岩爷爷、岩娘娘庙比“留伢山”庙(龙伢)则是更晚一代祭祀了。
   辰溪县含龙的地名很多,是以“潭龙坡”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以“潭龙坡”为中心,含龙的古地名发音均为“龙”,“潭龙坡”以外地方含“龙”的古地名均念“留”,但是,县城辰阳镇自古就是航运、物流、古驿站,县城所在地辰阳镇柳树湾原有一座古老的龙神庙,这个“龙神庙”自古发音“龙神庙”;清代修建的“龙头井”,一直发音为“龙头井”;而距辰阳镇最近含龙的地名“龙头垴”,曾是辰溪的一个航运码头,古方言发为“留台垴”。
   以“潭龙坡”为中心来考证辰溪古老的方言,表达同一意思“龙”和“留”,则“龙”的古老方言发音,所表达的意思是指帝王,是一种尊称,如龙子龙孙表达的就是皇子皇孙,而非泛指龙的传人;“留”的方言发音作为“龙”的表达,是指龙的传人,不是帝王本人,属古汉语的指事表达。
   从以上辰溪古方言表达分析看,“潭”的汉语会意字就是“炎”;“龙”的古方言发音表达的就是对“皇帝”、帝王的尊称。所以说,辰溪古方言“潭龙坡”表达的汉语会意就是“炎帝山”,“炎帝”概念是以中原为主的中华文化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始祖文化认同。
   而“潭龙坡”又名“二龙山”,这里的“二龙”中的一“龙”为炎帝,另一“龙”,历史上能与炎帝齐名的只有黄帝了。所以“二龙山”在远古辰州巫傩文化时代,是最早祭祀炎帝、黄帝的名山。历史上由于炎黄之间曾发生阪泉之战,给辰溪先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辰溪民间至今存在对黄帝部落有深刻的负面印象,称人品差的人为“黄龙人”,从来看不起“黄龙人”。
   由此可见,“潭龙坡”上的“二龙洞”,就是炎帝、黄帝生活过的山洞。
   神农炎帝伏羲氏,被史家认可是开创中华龙文化的始祖,由此也可以认定,辰溪“潭龙坡”是华夏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36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历史文化的考证需要大量的史料或遗迹佐证,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牵强附会。本文对辰溪“潭龙坡”的考证,既有地域性的语言特征,也有一定的史料佐证。无论是语言特征,还是史料显示,辰溪“潭龙坡”及“潭龙坡”上的“二龙洞”,就是炎帝、黄帝生活过的山洞。而神农炎帝伏羲氏,被史家认可是开创中华龙文化的始祖,由此也可以认定,辰溪“潭龙坡”是华夏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究竟是否如此,有待专家认定,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2-12 21:53:56
  虽然本文还只是一家之言,终究会得到专家认可的,我相信。问候松阳云逸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松阳云逸        2020-02-13 07:09:14
  非常感谢老师的认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