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记忆中的农村(散文2)

编辑推荐 【东北】记忆中的农村(散文2)


作者:卜奎老人 布衣,15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14发表时间:2020-02-17 12:42:51
摘要:回忆过去东北农村生活

记忆中的农村(二)
  
   王荣伟
  
   七孩子盼年,大人怕年
  
   过去,农村有句俗话:孩子盼年,大人怕年。孩子盼过年,是因为半饥半饱地过了360多天,只有过年能够吃到荤腥,加上春节还有许多热闹可看呢。大人怕年,怕的是平日糊口尚且艰难,哪有余钱过年呢?然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谁也不能留在年这边。可怜的贫穷农民,即使腾挪求借,年三十晚上那顿饺子是一定要吃的。
   在孩子心里,过年就是个乐事,穷有穷的欢乐。
   宰年猪是过年的头一件大事。旧时的农户,再苦再累,也要养猪。猪养成了,卖肉换钱可以弥补家用,头蹄下水可以给孩子们解馋。
   北方的粘豆包,是很重要的节日吃食。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包粘豆包。媳妇、姑娘们,相互合作,今天包我家,明天包你家,包完冻好收好备用。
   看秧歌,又是一件喜庆的事。苦累了一年的庄稼人,也该乐和几天了。小伙子们,大老爷们,甚至那彪虎虎的老娘们,都擦脂抹粉,披红带绿,扭跳起来。
   崩苞米花的小贩来了,孩子们回家央告家长,都要崩上一锅。苞米家家都有,手工费有钱付钱,没钱交点苞米也行。
   年年难过年年过,在盼望中孩子们长大了,那时,该他们怕年了。
   。
  
   八旧时苦累的农活。
  
   1944年至1953年,我在沈阳市郊的农村生活了9年。身在旧社会的农村,加之我在1949年做了一年农民,对那时的农民、农活,有了具体而深刻的了解与感受。总体来说,旧时农民的农活,是极端沉重劳苦的。
   旧时的农活,苦在劳动时间太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如果在夏季,会长达16小时。铲地的时候,摸黑吃饭,趁黑下地,在地头坐等天朦朦亮,将能看清苗和草,就开始铲地了。下午,直到天昏昏黑了,分不清苗和草了,这才能收工。打场的时候,半夜起来铺场,摸黑赶马拉石头滚子压庄稼棵子,天亮起场扬场;接着再铺第二场,硬是把一天抻做了两天。
   旧时的农活,苦在劳动强度大。农活是手工操作,频率却要达到机器的水平。就拿割地来说吧,割高梁,得发出连响,也就是2、3秒的时间,3、4根高梁棵子已经落地。地主富农家的雇工,由打头的领着干活。这打头的,身强力壮、农活熟练,他干到哪,长工得跟到哪。由于打头的多得一些工钱,他为主人卖命,拼命赶活,长工拿低工资也得干打头的一样的活计。
   旧时的农活,苦在伙食抵不上体力消耗。那时的庄稼院的伙食,都是很低劣的,主要特点是素食没有油水。辽沈地方,那时主食只有高梁米饭,蔬菜很少。种地的时候,高梁米饭,炒盐豆,野菜沾大酱。铲地的时候,才能有黄瓜、豆角等青菜。至于开荤吃肉,就只有逢遇节日,主家开恩舍善才有可能了。素食不顶事,庄稼人只有加大食量,才能挺住那些重活。
   旧时的农活,苦在没有休假。过去的长工,等于卖身的奴隶,每年正月十六上工,腊月二十二满工,这中间没有任何的休假。短工也是连续作业,没有喘息之机。
   看到今天农村普遍实行机械化,机器代替人工,农民摆脱了繁重的劳作,这真是新旧社会两层天啊!2015,08,11
  
  
   九农村庙会
   庙会,是以寺庙为依托,集祭祀、商贸、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活动。北方的庙会,以农历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为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
   庙会文化是我国民族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极其复杂、古老而又新鲜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充分反映了农民群众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它世代延续、传承和发展,历久不衰,屡不止。乡村庙会举行期间,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带上各式礼品,祭祖敬香,为之上庙,这是每个庙会的重头戏。之后便是看大戏、观民艺、尝小吃、逛地摊,或者会亲友、侃大山、吃舍饭、喝烧酒。偌大的庙场,空气里弥漫着那种特殊的香味,不断散发着吉祥和喜气,赶会人一个个情绪激昂,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十东北婚俗
  
   在漫长的岁月里,东北婚俗有了许多变化,至今形成了一套简约的、文明的、浓情的礼数与规则。下面转载一份文字,供参考。
  
   东北婚礼流程——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台)。
   东北婚礼流程——到娘家(1—4)
   1、敲门:新郎敲门喊妈开门、爸开门(娘家人在屋内可难郎一下,不给开门,但时间不宜过长)。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单腿跪地献花求婚并说几句能打动新娘的浪漫话语,新娘可为难新郎一下,但时间不宜过长。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东北婚礼流程——到娘家(5—6)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东北婚礼流程——新房(1—3)
   1、认亲: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新娘把娘家送亲亲属一一向公公、婆婆介绍,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坐,新郎父母及男方亲属负责招待娘家贵宾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
   2、新娘改口:新郎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娘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娘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儿媳),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娘向公公婆婆保证夫妻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3、挂钟:一般由新娘弟弟完成(没有弟弟其他同辈或晚辈代替完成),挂钟后新郎赏弟弟挂钟钱,钟盒由弟弟负责带回娘家(钟盒不能空,放一个红包或喜烟喜糖均可)。
  
   东北婚礼流程——新房(4—7)
   4、装箱:一般由新娘哥哥完成(没有哥哥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也可),准备一元、五角硬币若干,由主持人安排怎样装箱。
   5、叠被:一般由双方嫂子完成(没有嫂子其他同辈或长辈亲属代替也可),男方被口朝外,女方被口朝里,交替叠好,叠完被双方嫂子握手合影留念。
   6、坐福:准备坐福垫或红布一块,放在床中间由主持人安排怎样坐福。
   7、合影:新郎新娘同双方亲属在新房合影留念。
  
   东北婚礼流程——结婚典礼(1—5)
   1、主持人开场白,奏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入场。
   2、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一般安排介绍人或单位领导完成)。
   3、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
   4、男方主婚人讲话(新郎的父亲或母亲)。
   5、交杯酒。
  
   东北婚礼流程——结婚典礼(6—10)
   6、娘家贵宾代表讲话。
   7、交换信物。
   8、来宾代表讲话(单位领导)。
   9、新郎新娘代表讲话。
   10、结束语。
  
   东北婚礼流程——宴席
   1、新人拜席:新郎新娘首先给娘家贵宾敬酒敬烟,娘家亲属由新娘递烟新郎点烟,男方亲属由新郎递烟新娘点烟,拜席结束娘家亲属赏一对新人拜席钱,随后新郎父母给娘家贵宾敬酒,及酒店给娘家亲属加菜。
   2、给其他亲属点烟敬酒,顺序根据自家情况而定。
   3、送娘家亲属:新郎新娘同所有娘家贵宾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双方亲友握手告别(一般由男方准备车负责送娘家贵宾)。
   4、团圆饭:父母及亲属每人送新郎新娘几句祝福,新娘为父母亲属倒酒夹菜,全家举杯合影(具体由摄像师、摄影师安排)。别忘了三天回门!
  
  
   十一农村小学
  
   人生需要学习,因此凡有人群的地方,就应该设立学校。但是,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农村缺乏学校或是学校条件简陋,是很普遍的状况。
   小小的自然村,如果户数过少,比如不过百户,一般没有学校。孩子们如果上学,就得到临近的大些的村子就读,所以农村的孩子走读的情况很普遍。
   即使设立了学校,限于规模与财力,也不可能正规化,大都办复式班。情况就是,一座学校,几十个学生,同在一室,按一、二、三、四年级分排落座,由一名老师轮流分别给他们授课。这位老师堪称多面手,从浅近的认字、识数,到阅读、计算,诸如语文、算术、地理、历史、生物都要熟知;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等特殊专业技能,也要掌握。教师的知识、能力有限,其教学质量,也就大打折扣。
   读完了初小,就得到更远些的大村读高小。高小学校,一般不能住宿,只好走读。5、6里地乃至10多里地的距离,是必须每天走一个来回的。孩子们腿快,这距离也得40――50分钟。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都是对孩子们耐性、毅力的考验。
   至于要读初中,则就要到城镇住宿了。因为家穷,无法到外地住宿,只能辍学的孩子,实在太多了。勉强住宿的农户的孩子们,最困难的是伙食问题。无钱入伙,只能从家带干粮、咸菜,只求平复难忍的饥饿,没人考虑营养是否达标。
   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如果你生在偏僻的山村,限制你只能成为文盲、半文盲、低学历的人,你就注定会落在人群后面了。
  
  
   十二看小牌,耍大钱
  
   东北的农闲时间很长,人们总得搞些活动消磨时间。棋牌活动,较为普遍,在过去麻将、扑克限于条件尚不普及,看纸牌较为流行。纸牌类似麻将,条、饼、万,中、发、白,只是没有东、西、南、北风牌。还有一项活动,是推牌九,大都用来赌钱。
   看小牌,纯为消遣,一般不动钱财,有时干磨手指头,顶多是输家请大家吃点零食。各家的老太太,都有一付纸牌,为使纸牌耐久,有时把纸牌挂蜡。
   耍大钱,都是推牌九。天九牌,32张,有天、地、人、鹅、长、短等“牌”牌,有5、7、8、9以及3、6等“点”牌。赌时,一人坐庄,余者三人为押家。每局,由庄家发牌,每人4颗,两颗一组,分为前后。两颗牌相配,得出0到9的总点数。另外,还能配出皇上、王爷、天杠、地杠、对牌等等。结局是,庄家与押家的两组牌比较,前后都大者为赢,一组大一组小为平;比较时,同点,庄家为大。推牌九,输赢又大又快,押上巨资,一揭牌,就没了。推牌九,常常出现倾家荡产、寻死上吊的惨事。
   解放后,扑克、麻将流行,这些项目,可以游艺,也可以耍钱。
  
  
   十三男孩们的野浴
  
   一到夏天,野浴成了乡下男孩们最快乐的事情。从农历上看,每当过完五月节(端午),就有人下河了。
   那时候乡下孩子们可没有什么泳衣,都是赤条条的裸浴。就是大人们也是如此,乡下人都是粗人,没那么多讲究。为了防止意外,家长与老师们是严格禁止野浴的。大人们检查孩子是否野浴,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在他们手臂上用指甲划一下,如果出现白道,那就是已经野浴过了。尽管监督严格,孩子们还是偷着跑出去下水。
   野浴的好处首先是体验自由,在水中任由身体的摆动,便可以降服这浩瀚的洪水,跨骑它快速地前行。
   野浴还可以消暑,清凉的河水,赶走脑人的暑气,十分快意。乡下人没有任何避暑的处所与用具,一切全靠天赐。
   野浴可以洁身,农村是没有洗浴条件的,在长达9个月的春、秋、冬季里,乡下人是无法洗澡的。他们任凭汗渍的污染,对虱子的叮咬也只好忍受。只有夏季,靠着老天赐给的温热,才可以清洁一下。
   野浴可以捉鱼,这仍然是大自然的赠与,河里的鱼虾,在过去的荒蛮时代,是十分丰足的。不借助任何渔具,空手摸鱼,实在是低成本的渔业。
  
  
  

共 50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民俗进行规范的一种文化。劳动有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的民俗,人生长在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作者对东北乡村的民俗如数家珍,清晰明了。例如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礼仪来求得社会认同,作者娴熟的笔触一气呵成,为读者叙述了东北民俗的点点滴滴,很有看点。推荐欣赏!【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