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如画】战士的丰碑(散文)

编辑推荐 【山河如画】战士的丰碑(散文) ——记湘潭籍少将黄祖示(小人物大作为作品之一)


作者:浩瀚 秀才,1036.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3发表时间:2020-02-17 14:24:29
摘要:题记: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究其实,将军和士兵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在成功与失败之中,才能分辨出谁是将军,谁是士兵。因为将军是放牛娃出身,又是诞生于战场上没趴下的战士,更是挺直腰杆做人的普通一兵。尽管他们风险最大,但他们却是难能可贵的逆行者……

他,是与雷锋、欧阳海齐名的人,他曾被评为全军学雷锋标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参加过我国第二颗原子弹的空爆实验,并荣立二等功;在广西边防,他戌边8年,出生入死,风餐露宿;在抗洪一线,他次次争先,顽强拼搏,身先士卒;退役后回到家乡,他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大办奶牛场、酒厂;他受到过我党三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名字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可谓家喻户晓,而今经时代的洗礼,更成为了一颗耀眼的将星。他就是湘潭籍少将黄祖示。
  
   一、学习的标兵
   1940年7月,黄祖示出生在湖南湘潭韶山下沙冲一个世代贫穷的农民家庭,直到解放,他才和很多苦孩子一样,走进了学校。土改刚完成,14岁的黄祖示就被乡亲们推举为互助组长,后来又被选为生产队长。“我可能是当时中国年纪最小的互助组长和生产队长了。”谈起那时的经历,黄祖示曾感到格外自豪。
   1959年6月,19岁的黄祖示光荣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坚定了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交给人民的理想和信念。同年冬季征兵,黄祖示政审、体检双双合格,光荣入伍。临走前,当地领导和部队首长征求他家长的意见,时任大队妇女主任的母亲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实话实说:“我有6个儿子,家里生活比较苦,出去一个就会减轻家里一份负担,要是出去了能闯出一条路,将来有碗好饭吃,我做娘的也就心满意足了。”黄祖示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在以后的人生之旅中,的确闯出了一条光辉的道路。
   黄祖示一到部队,就立志首先要做个出色的士兵。他刚入伍时当的是防化兵。防化兵学会化学知识是基础,但由于黄祖示只有高小文化,面对一大堆元素符号、计算公式、药剂种类,一时陷入了云雾里,考试时只得了2分(当时按5分制)。然而倔强的黄祖示不信自己学不好,他与战友订立了包教包学合同,夜以继日地刻苦攻关,终于,以后历次基础考试,他都获得了满分。
   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黄祖示时时刻刻都在锤炼自己。他克服文化低的困难,苦学苦钻毛主席著作,反复咀嚼深刻领会,成了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在学习中还学以致用,用有所获,他当的是防化兵,经常要穿上厚重的全副密封的防毒服装进行作业。一开始,他穿上防毒服后,坚持不到几分钟就浑身湿透,迈步都困难。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想起了毛主席曾经说过:“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于是,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他干脆戴着防毒面具睡觉、射击,穿着防毒服劳动、演练……后来,每次从他的防毒服中倒出的汗水,都有一桶水那么多。就这样,他苦学苦练军事技术,作风顽强,素质过硬,在1962和1963年全军和军区技术尖子大比武中,连夺防化兵侦察、万米长途越野比赛两项冠军。
   雷锋曾经说过:“对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而黄祖示也正是这样学习和践行着雷锋精神的,“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在他身上就如同一个人需要呼吸那样自然,那样不可或缺,并因此成了学雷锋标兵。
   1962年,黄祖示所在的连队外出执行任务,他带领4个战士看守营房,还要照管副业生产。恰逢连里母猪下仔,黄祖示就干脆在猪圈旁搭个窝棚住下,既省了派哨,又能把牲畜照管得更好。他为了节约国家的开支,节省同志们的时间,减少战友的疲劳,靠一个指南针和一张破地图,爬山涉水,为大家找到一条从营房到生产基地去的快捷的路线。他参加防化兵专业比赛回来,上级照顾他,发给他几斤白糖几瓶罐头,他却想到了住在卫生营的战友,把白糖罐头以连部的名义全送给了他们。
   黄祖示不但对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有着同志般的爱,对人民群众也有着一颗火热的心。一次,一位中年妇女的孩子病重,转去广州治疗时在车站发现钱不够,急得哭了。黄祖示知道后,除了留下自己的车票钱外,把自己仅有的21元塞到了妇女手中,让她赶快带孩子上车治病。妇女从别的战士口中才知道他是谁。一位东北农民得了风湿病,写信给黄祖示请求寄一条广东毒蛇浸酒治病。黄祖示接信后便走进山林,不会捉蛇的他,竟冒着生命危险捉了两条眼镜蛇,拜托列车员带给了东北的那位农民。
   从入伍到1964年初,黄祖示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学雷锋标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1964年4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军开展向黄祖示等同志学习的活动;三总部随后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黄祖示等人事迹展览;《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中国青年报》和全国各地报刊先后发表了《向阳花开》《革命战士进行曲》《忠心耿耿为人民》等系列报道,宣传黄祖示的先进事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等相继出版发行《毛主席的战士——黄祖示》《为革命而学》等连环画册;陶铸同志欣然题词:“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的时代,一定会涌现出社会主义的新人——像雷锋、黄祖示这样的新人……”1964年5月1日,黄祖示应邀参加天安门“五一”劳动节观礼活动,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里,在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里,黄祖示从一个贫苦少年成长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战士,“学习的标兵”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二、战斗的尖兵
   1965年5月14日上午9时59分10秒,我国第二颗原子弹在新疆戈壁滩试验场空中爆炸,又一次显示出我国国防科技的强大威力。黄祖示,有幸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其实早在1965年4月,黄祖示和战友们就奉命奔赴祖国的大西北,在戈壁滩参加了第二次原子弹试验前回收样品、测量数据的工作。当蘑菇云升腾后,他又和战友首先冲入禁区,冒着生命危险,在爆炸中心进行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取样,收集科研资料,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这次试验中,空军原子弹投掷者于福海荣立一等功,原子弹爆炸中心辐射侦察员黄祖示荣立二等功。试验圆满完成后,黄祖示和他的战友们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
   1965年5月31日,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贺龙、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罗瑞卿、张爱萍和杨成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黄祖示等参加第二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有功人员。
   人民大会堂欢声阵阵,喜气洋洋。黄祖示代表试验基地解放军战士向周总理献上了一束从基地带来的鲜花,周总理等领导分别同于福海、黄祖示照相鼓励。
   黄祖示在军旗下前进,在战斗中成长,成了与雷锋、欧阳海齐名的英雄模范,成了全军全国学习的楷模。
   1985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条新闻:“边防某师政委黄祖示与前沿阵地的战士共度除夕。”画面上,黄祖示头戴钢盔,与战士们谈笑风生,又不时亲切交谈,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战友情……电视屏幕上的这组镜头,并不是导演事先有意“导”出来的或刻意“做”出来的,而就是当时情景真实而自然的再现,是黄祖示和战士们之间的真情流露。
   1979年初,战火在南疆燃起,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黄祖示所在的部队奉命开赴前线,保家卫国。作为师里的副职,黄祖示被加强到穿插团领导战斗。在那段血与火的时光里,他腰别手枪、手提冲锋枪,战斗的几十个昼夜,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前线,没有离开过战斗。一次,一发敌人的炮弹带着呼啸,突然落在正带着尖刀团搞穿插的黄祖示身旁,弹着点近在咫尺,幸而炮弹没有爆炸。而在战场上,这样的危险,几乎无时不刻不存在……
   黄祖示在广西边防一呆就是八年,八年来他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用在下连队、爬阵地、上哨所。八年来他年年与战士在一线共度春节,有时还在坑道里过大年。连队干部风趣地说:“不怕越南人打炮,就怕黄政委驾到。”机关干部则说:“不怕写材料熬到天明,就怕跟黄政委下基层。”
   在了解、听取和指导哨所工作时,黄祖示克服各种困难,把下基层当成一种战斗。在边防的那几年,他已是四十几岁的人了,由于工作辛苦,落下了疝气的毛病。有一次去广西边防海拔最高的一个哨所,要登一千几百级简易台阶,年轻人去一趟都累得气喘吁吁的。黄祖示爬了一程路,就用左手顶住小腹部,脸色惨白,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掉。大家知道他是疝气痛发作了,劝他休息会儿,他却摆摆手,步履艰难地爬上了哨所。上了山,大家都先躺在战士的床上休息一阵,他却不顾病痛,一声不响地找哨所的干部、战士了解情况去了。医生多次劝他尽早手术治疗,他说:“在边防一天,就不做手术。”直到1987年初,他调离边防到内地省军区任职后,才到广州军区总医院做了疝气手术。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他领导的部队喊出的“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口号曾经传遍大江南北,让全国人民热血沸腾;他所在的师,先后涌现了一批当时闻名全国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默默贡献的功臣连长关根华、模范指导员刘敏生、“八十年代的李向阳”侦察英雄隆志强……
   1987年初,黄祖示离开边防调内地工作前夕,特地来到烈士陵园看望曾并肩战斗而长眠在南疆的战友。那天,他站在烈士墓前,止不住热泪盈眶:“我永远也忘不了你们,我还会来看你们的……”1990年,黄祖示调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并被授予少将军衔。黄祖示又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向这位战斗的尖兵、这位从士兵到将军都是军人杰出代表授衔时,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向他表示祝贺。
  
   三、时代的楷模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楷模,他们以自己无私的行动和人格魅力引领着这个时代,是时代交响乐中的主旋律。黄祖示,这位与雷锋、欧阳海齐名的人,这位戌边8年,出生入死的人,在调任内地后,却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另一个战场--抗洪抢险前线,而且几乎每年都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继续着他时代楷模的足迹。1991年是湖南多种自然灾害连续袭击的一年。六、七月份,湖南湘中地区持续干旱的同时,澧水、沅水流域和洞庭湖地区连续普降暴雨,致使洪水爆发,澧水、沅水洪峰重叠出现,两水沿岸及澧县平川,出现了严重的灾情。黄祖示和大家一样,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和他的战友的身影。他顶烈日、斗酷暑、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一身汗,身先士卒挑石运土,截流堵口,访灾送暖,踏遍了重灾区的村村户户。事后,澧县灾区群众在一块“军区情意永载千秋”的石碑上特别刻上“黄祖示少将”的名字。
   1994年6月中旬到7月,湘江流域的洪水一度超过历史最高水位,6月18日夜,长沙市龙王港大堤出现严重险情,当时的场景真叫人惊心动魄:3000米大堤已经出现了裂缝,200多米堤段出现滑坡塌方,50多处渗水漏沙,有50米堤只剩下30公分宽。恰在此时,黄祖示率部队及时赶到,他跑步来到最危险的地方,亮开了嗓门:“我是省军区的黄副政委,大家听我的指挥!”并迅速将部队分成三路,一路到溃堤正面打桩,控制滑坡速度;一路运桩、装包,负责原料保障;一路抢运麻包构筑新堤。
   抗洪是一场战斗,是体现军人坚毅、果敢和智慧的时刻。19日中午,龙王港大堤中部出现大面积滑坡,如不及时止住,后果不堪设想。堤的中下部是一家预制板厂和几栋民房,底部是个大鱼塘。因为有房屋,既不好护堤也不好打桩。洪水汹涌而至,眼见大堤积水靠水的一面只剩下50公分了。“推!”黄祖示当机立断,三栋房屋和几块预制板在他的一声怒吼中被推下了鱼塘,当即制止了大堤滑坡,控制住了险情!
   龙王港保住了。技术人员说:“龙王港不垮,是抗洪抢险的奇迹!”当时的长沙市委书记则感慨地说:“这叫一将当关,万水莫开!”,“将军与大堤同在的豪迈气概撼动了三湘儿女的心灵。”
   1995年7月,黄祖示赶赴益阳桃江县指挥部队抗洪抢险以后,已经连续四天四夜来不及喘一口气,当得知牌口溃堤后,即率部队于5月傍晚赶到灾区,第一个乘冲锋舟在水面上打着电筒察看灾情,找灾民了解情况,连夜组织指挥部队和民兵抢救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连续28个小时未合眼。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先后6次带冲锋舟下水,亲自救出11名群众,最后他又乘舟逐村点检查,直到确信灾民都已安全转移,他才上堤。之后他和战友们又转战沅江继续战斗,“将军追着洪水走”的故事不胫而走。他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感召了抗洪战士,两千多名部队官兵、人武干部和民兵奋勇与洪水搏斗,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抢救和动员转移群众两万多人。
   1996年抢救东洞庭湖垸溃堤战,人们赞誉黄祖示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抗洪抢险的斗士”;1997年急救榨坝湖干堤,黄祖示站在险堤上,高呼“人在堤在”;1998年,长沙望城县大众垸溃堤抢修大捷,长沙市委、市政府代表560万长沙人民,专门向广州军区、中央军委为黄祖示请功……在抗洪抢险的战斗中,黄祖示还时刻把灾区群众的安危冷暖系在心上,在抢救灾民的同时,他还想到灾区的生活安排。灾民饿了,他亲自送去饭菜和食品;病了他派部队医疗队巡诊送药。1995年7月益阳大水,黄祖示指挥部队从洪水中救出的一批灾民,其中有几户的家产全被洪水卷走,急于渡河去投亲靠友,但因无钱买票,急得团团转。见此情况,黄祖示主动与船老大协商:“你渡他们过河去吧,我写个条子为凭,船票钱我回去后给你。”灾民们含着热泪与他道别,黄祖示目送他们直到消失在视线之外。洪水来临之际,一些群众来不及转移,还有一些人舍不得家产,望着洪水发呆。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固执地守着家中的一头母猪,任谁抢救也不愿意离去。指挥抗洪部队搜索抢救灾民的黄祖示见此情景,赶紧将冲锋舟靠过去,说:“老人家,快走呀,危险!”老太太含着祈求的目光说:“这头猪是我的油盐坛子,它不去,我也不能走。”将军诚恳地说:“您老人家先上岸,我随后派人把猪送过来。”老太太的双眼充满了疑虑,将军拉着她的手,亲切地说:“我是湖南省军区副政委黄祖示,就像您的儿子一样,请相信我!”随即将老人搀上了冲锋舟……

共 694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楷模黄祖示,从一个主席家乡的放牛娃,成长为六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学雷锋、学毛选全军标兵,再成为新时期共和国一颗耀眼的将星,他没有沦为僵化的特定政治符号,而是从一个血肉丰满的战士,锻造成时代大厦上的一根钢筋铁骨。他既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责任和担当,也是芸芸众生中卓然矗立的精神坐标。《战士的丰碑》既是一篇杰出的人物通讯,也是一曲壮丽的时代进行曲。浩瀚先生文章端庄大气,语言精准周严,与所写人物之高大上相映争辉,形成大手笔、大气魄。时代先锋之歌,必须强力推出共赏!【编辑:高原的天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20-02-17 14:27:50
  一曲浩然正气歌,奏响时代最强音!
   谢谢老师的大作奉献,远握,祝福康健,幸福,快乐!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1 楼        文友:浩瀚        2020-02-17 15:18:32
  谢谢老师的精心编辑,请茶!
2 楼        文友:无声吟        2020-02-17 14:56:11
  谢谢浩瀚先生分享大作,祝你康福长寿,幸福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浩瀚        2020-02-17 15:21:11
  谢谢,问好!
3 楼        文友:极冰        2020-02-17 14:58:04
  这位共和国的功勋!一位有血有肉的师长!一位以民族大义为己任的人。值得我辈学习!行文大气铿锵。为山河增色!
  
   高原的天空老师的编辑,可圈可点!赏出大义,赏出大手笔,赏出大气魄。有胆有识!都是英雄好儿郎!赞!(=_=)
极冰
回复3 楼        文友:浩瀚        2020-02-17 15:25:21
  谢谢社长精彩点评!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将来,将军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去年7月,将军逢迎80大寿,我们要为他祝寿,他婉言谢绝了我们,他说,只要国家不变色,好日子天天有!深醒呀!
4 楼        文友:浩瀚        2020-02-17 15:16:00
  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四十一周年
   1979年2月17日,对越反击战打响……
   岁月轮回,时间的脚步又一次走进难以忘怀的2月,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抗疫斗争之中,可是谁又想到2月17这一个普通的日子,却到这个时刻都依然牵动参战老兵的心,融进老兵的情感,2月仿佛是一本笔记,它记下了参战老兵的每一个白天和黑夜,2月仿佛是一本像册,留住了参战老兵永远的怀念。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四十一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战士,如今是苍颜皓首,两鬓已斑。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奉献过!我们曾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奉献过了军营,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国防事业!我们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虽然已过四十一年,回首往事,我们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怎能忘记那煅石成金的革命熔炉?怎能忘记在部队朝夕相处、苦乐与共的朝朝暮暮?
   今天的纪念,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圣台,向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敬礼!祝祖国繁荣强胜!为祖国而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为了这一神圣的纪念,作者特别推出《战士的丰碑》作为深重的追思!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5 楼        文友:闲妹        2020-02-17 15:32:03
  时代需要这样的英雄,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让我们看到人生的丰碑,这才是人生的价值观,是任何金钱也卖不到的一种精神,为作者佳作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5 楼        文友:浩瀚        2020-02-17 17:27:45
  军人的性格除了刚毅就是耿直,容不下敌人的鄙视与反抗,这是没当过兵的所能体会到的!谢谢战友!
6 楼        文友:朽木可雕        2020-02-17 17:09:33
  将军确实是靠得住的名将,值得歌颂和学习,我们多少革命军人都是非常优秀的。
回复6 楼        文友:浩瀚        2020-02-17 17:28:19
  谢谢!问好!
7 楼        文友:温天银        2020-02-18 11:39:38
  军人风采,英雄本色,时代楷模。改革开放时期需要弘扬革命老前辈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
回复7 楼        文友:浩瀚        2020-02-18 12:44:42
  谢谢老师!问好!
8 楼        文友:温天银        2020-02-18 11:45:19
  现在报道老革命、老英雄事迹的作品少了。浩瀚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教育意义。欣赏!
回复8 楼        文友:浩瀚        2020-02-18 12:46:54
  的确!现在吹捧歌星、名星多了,让社会价值观发生了颠倒。谢谢!请茶!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