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家园】黑牛(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黑牛(小说)


作者:王艺涞 白丁,2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5发表时间:2020-02-18 14:42:52

【家园】黑牛(小说)
   王艺涞
  
   一
   说起黑牛,在小庄村几乎无人不知。他是个有名的傈僳族“民间艺人”。
   用两个鼻孔可同时吹奏两支葫芦笙,这是他的绝活。因为有这手绝技,他在小庄村非常受人尊敬。村里人说,黑牛有那么大的名气,主要是因为他有天生的艺术天赋。
   小庄村的人都知道,黑牛是他的外号,他真姓是莫。莫,这个姓在当地只有黑牛一家。据说,小庄村自古就没有这个姓,因为黑牛的父亲是外地人,来小庄村上“倒插门”,所以村里就有了莫姓。
   黑牛的真姓名叫啥,村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他葫芦笙吹出了名,还出过几盘碟片,碟片上的署名也是黑牛,村里人一提到他的碟片,总会与“黑牛”二字连在一起,渐渐地,他的真名就被大家忘记了。
   外地人来到村里,如果说找黑牛,没有人不知道,但如果说其它什么名字,谁都不会知道。
   对黑牛来说,大家叫他黑牛,他会特别高兴。这不仅是他习惯,大家也习惯,而且更主要的是,他的碟片署名是黑牛,如果你不这样叫,反而就会降低他的名气,也会不习惯。因此,村里人就干脆把黑牛当成他的真名,一直延续至今。
   小庄,是个海拔有2800多米的高寒山区。
   据说,在黑牛将要出生的几个月前,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五岁那年,黑牛的右眼意外受伤,因家里贫穷无钱医治,致使他这只眼睛永远失明。但黑牛不气馁。尽管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里,没有文化,可黑牛却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求学的倔劲。黑牛七岁时,母亲将他送进了小庄村小学。但刚读至五年级,就因交不起每学期三元的学费被迫辍学。从此,黑牛只得回到家里,帮助母亲打杂,放猪放羊。
   小庄村有几百号人,各民族都有,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但以少数民族居多,特别是傈僳族居多,男女老少能歌善舞。
   “歌舞能为我们赶走山里的寂寞,能消愁解闷,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一说起歌舞,黑牛就会兴奋不已,好像歌舞就是他的命。
   用傈僳族歌舞表情达意,是小庄村的传统。正是这样的环境,为黑牛学艺提供了条件。
   黑牛记得,他十一岁那年,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几位傈僳族老艺人受邀前去葬礼上演奏,那次接连演奏了三天三夜,到最后,几位老艺人已经十分疲疲,其中一位老艺人将自己的葫芦笙放在腿边便沉沉地睡去了。这时,痴痴守候了老艺人几天几夜的黑牛终于找到了机会,他胆怯地拿起老艺人腿边的葫芦笙,试着吹了几下,从自己吹出的不成形的音调中,他似乎找到了一种特别的感觉。
   第二天,他哭着闹着,缠着要母亲给他买葫芦笙。母亲拗不过,最终拿出五元钱,从老艺人那里购得了一把简易的葫芦笙。
   此后,黑牛每天都将这把心爱的葫芦笙背在身上,无论上山放猪放羊,还是在家里,他都从不放弃吹练,小小年纪,就把葫芦笙吹得声调圆润,悦耳动听。
   在小庄村,青年男女谈恋爱,都会躲着长辈,双双跑到山林里对唱情歌。黑牛才十五岁,就对对唱情歌怀着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即兴编词谱曲。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在密密的山林里,黑牛似乎找到了自己抒发内心情感的舞台,由此与情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黑牛又开始练习笛子、琵琶等乐器,靠自身天赋,只短短几个月,他就能熟练演奏这些乐器了。
   出色的演技,使黑牛很快就在村里村外火起来,名声不胫而走。外面很多地方,如举办婚礼、开业庆典等各种活动,都会邀请他去演奏。
  
   二
   转眼间,黑牛已满二十岁。那一年,他与村里的阿花结了婚。但他们的婚姻没能长久维持下去,因他常年在外演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妻子,导致家庭产生矛盾。随后,阿花和他离了婚,两个儿子归他抚养。
   离婚,对黑牛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此时,他身心疲惫,经济也一度陷入困境,再加劳累过度,他终于病倒了。
   卧病在床,一事无成,里里外外的活儿全靠两个未成年的儿子操持。大儿子阿波放羊,小儿子阿龙在家做饭,下田割草,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
   更可气的是,这场大病,最终导致黑牛左耳完全丧失了听力,而且记忆力锐减。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却让他背上了五千多元的债务。
   面对巨额债务,黑牛愁得吃不下睡不好。
   一天下午,黑牛见小儿子阿龙正拿着葫芦笙一边玩一边吹练。年仅八岁的阿龙以前从没有摸过葫芦笙,但却能吹出曲子,虽然曲调不完整,但阿龙的举动,让黑牛看到了希望。他想,如果能将阿龙培训出来,和他一起走村串寨去卖艺,也许是一条出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阿龙时,阿龙顿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教阿龙吹练葫芦笙。阿龙很有灵性,一教就会。
   后来,黑牛就自编节目,和儿子共同演练。有了自己的节目,父子俩便背上行李、生活用具和简易的音响设备,开始到各个村寨去演出。演出初期,他们不收任何费用,无论到哪个村子,在演出开始之前,黑牛都要向观众讲明自己家里的变故及带着孩子四处流浪的原因。善良的村民得知他的遭遇后,都很同情,观看了父子俩的节目,就会给几角零钱,或送几个鸡蛋。
   有时到外地演出,没钱坐车,他们就走路。并利用途中休息时间,商量着编排新的节目。后来,他们一晚上都能演出十几个节目。仅用三年时间,他们就走遍了附近的所有乡镇,为各村寨共演出了六十余场,用他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就这样,他们靠分分厘厘集攒的钱,终于还清了欠下的所有债务。
  
   三
   一次,Z市举办民间歌舞大赛,邀请黑牛去参加。收到邀请函,黑牛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为能赢得这场演出,他用了整整半个月时间,编排了十几个节目。
   在赛场上,黑牛表演的《情歌对唱》等节目,被台下的掌声无数次打断,后经严格评选,黑牛获得全市第一名。但不幸的是,大赛刚一结束,黑牛就晕倒了,待深夜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因黑牛出色的演技,他被小庄村所在的乡政府看中,乡政府向黑牛发出邀请,以每月三百元的工资,聘请他到乡文化站工作。
   周一,黑牛来乡政府报到,接待他的是乡文化站站长老董。
   “我们盼你盼了多时了。”老董说,一边伸出手来。
   “谢谢,谢谢。”黑牛使劲点头,伸出双手握住了老董的手。
   老董给黑牛沏了一杯热茶,指了指办公桌旁的一个空位子说:“你就坐那里。”回头又说:“喝茶,你喝茶。”
   那天,老董和黑牛谈得很投机,两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工作有了着落,黑牛总算松了一口气。他想,有了这个平台,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他没想到,在文化站只上了一个月的班,领取了三百元,第二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着落。发不出工资,这班自然就上不下去了。无奈,黑牛只得背着行李走人。
   老董摇摇头,十分遗憾地说:“谁叫我们经费这么困难。”
   离开了文化站,黑牛本想带着阿龙继续出去卖艺挣钱,但又想到孩子还要上学,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从那时起,黑牛就发誓,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误儿子的学业。他想,只要饿不死,就要在小庄村扎根,因为只有这里才具备儿子读书的条件。
   后来,阿龙的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那天是“六一”儿童节,阿龙被邀请到省电视台演出。阿龙不负众望,以他的精彩表演,获得了评委们的充分肯定和观众的好评,并被省城一家艺术学院破格录取。
   相依为命的儿子来到省城读书,一贫如洗的黑牛更加孤独。
   此后,黑牛便利用大量时间,将自己过去收集的大批原生态傈僳族民间歌舞和自己改编创作的歌曲录制、拍摄成了五张专辑,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一天,黑牛得知,Z市“生态民族村”已建成投入运营,那里正需要民间艺人,于是决定去应聘。第二天,他迫不及待来到民族村,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点,他找到了招聘办公室。一进办公室,那些人全都认识他,而且还十分恭敬地称他“黑牛老师”。不用说,黑牛当场就被录取了。招聘办主任还告诉他,月薪二千元。
   真是福从天降。黑牛心里又惊又喜。
   来到民族村,黑牛的艺术才华终于有了施展的平台。他以优美绝伦的傈僳族歌舞,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而“鼻孔吹葫芦笙”“舌头舔舐烧红的犁铧”“赤脚爬刀梯”等特技表演,更是让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身怀绝技,黑牛自然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的关注,并多次受邀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电视台组织的文艺活动,曾先后访问过越南、缅甸、泰国等多个国家,与之进行民族文化交流,他的一张张傈僳族歌舞专辑也得以正式出版,并陆续与观众见面。从此,黑牛的名声也随之成倍增长,成了闻名遐迩的“民间艺人”。
  

共 33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平实朴素的文字和语言,展现了黑牛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即使生活无着,黑牛也没有放弃对傈僳族民间艺术的追求,最终取得显著成绩,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其对理想、事业的执着精神令人敬佩。感谢赐稿!【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0-02-18 14:54:33
  小说故事朴素平实,如果能增加一些更曲折的故事,效果会更好一些。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2 楼        文友:王艺涞        2020-02-18 15:51:32
  谢谢田冲老师的推荐和指点!
潜心创作,打造文学精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