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芳】居有竹(散文)

精品 【柳岸•芳】居有竹(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08.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62发表时间:2020-02-19 09:10:28
摘要:楼下一片竹,居家就不俗。每日赏竹,得了竹韵。怀才也为所居写一篇风水风情文。

【柳岸•芳】居有竹(散文)
   一
   我家楼左一片竹,“竹缘”随我。
   于900年前,苏东坡的“家居风水论”,居然是为我的地宅做的断言?我喜欢“想得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住处无竹相陪,主人就俗气了。东坡似在我家楼下,背着手,踱着步,抑扬顿挫地跟我讲“风水”。
   我于十几年前搬迁新居,不知是自萌一丛竹林,还是谁提前为这座楼“去俗”,而插芊成林,真的是缘来有竹。楼左有铁制栅栏,依栅栏而生茂竹,就像为我家楼扎了一道篱,陶翁“采菊东篱下”,我可是“赏竹西篱前”,每日推窗,纳竹气入屋,我记得一句诗:寒门有竹香。是啊,晨曦朦胧,竹承夜露,析出清香,遇日光蒸发而出,丝丝缕缕,不肯弥散,为何?我想起“竹诗”:“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白居易《新栽竹》)古人早就中意于人竹亲昵的意境,我也得了竹香竹趣。居不可无竹,无竹怎得竹诗竹意。
   能够和松柏媲美绿色的,大约只有翠竹了,北方酷寒,可篁竹以绿面白雪,不输寒冷。竹寒却纳光,似乎冬日也因照竹而变暖,大约是绿色使然吧,从色谱学角度看,红绿中和勾兑成暖黄之色,所以竹丛自生暖意。翠竹引风来,若风过无物相陪,风也无趣,风吹竹丛,萧萧风笛,古人所谓闻得“竹韵”,大概就是风弄竹吟的意境吧。
   竹最有情致,扶疏摇曳而透光筛影,尤其是月夜朗照,竹影如剪纸画,影印在地面或墙壁上,微风相慰,影子蠕动逼真,栩栩如生,仿佛是皮影戏人在墙后牵一根细绳捉弄这些幻影幽光。夜月挂西边,若垂下状,似竹枝勾下一般,又用竹梢擎住,这番竹弄月的美妙境界,给人很多诗意的联想,该不是婵娟偷下凡,折竹做笛送与那个牛郎?有时,我推窗静观,每每生出无限憧憬,为我乏诗的头脑去俗,真的被苏子瞻说透了心思啊。
  
   二
   暮霭低沉,雾气氤氲,竹梢蒙纱,竹的翠色将雾气切分,更有弄云拨雾拔地凌云的动感,露水浸润,竹梢缓缓弯垂,俯看地上,似有眷顾,如此浪漫,不仅是一份情怀,而且是不忘根本。竹露顺着竹竿留下,入根润心,竹林虽不透雨,却有玉露滋润,正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妙。
   我自诩居于风水宝地,但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一个朋友请道士问宅,我听到一句真言。哪里风景风水都好,不必问,凡是入眼,你觉得成景,就是好风水。相比那些撂下几句让人似懂非懂的话,以显出“看风水”的人的神秘,这个道士是最懂风水的。通俗而去俗,深入而浅出。是啊,我所居的城市,若按“青龙白虎”说,更是好住处,不必故弄玄虚。三条清水河穿城而过,所居无论“朝水”“绕水”“抱水”,都是水岸名邸。环海皆山,无论“面山”“背山”“踞山”,都在山的怀抱,若时代不好,就是隐居深山,也会被追索问罪。我楼下有竹一行,入我俗眼,经心而生诗意,当然成我一道风景,风景在于赏,每日推窗面景,景入我眼,这般胜景,若非今日有楼住,怎么可俯瞰美景,怎么可有居高临下的优势感!
   我想,竹子也应与风水有关。风生竹韵,竹生风情,风水与风情,皆有“风”字,自然有关。若风掠过楼区,竹林不留风,哪有竹风清脆作响。若风不来招惹翠竹,竹影便不上墙,怎得婆娑成趣。这般风情,我视为风水。
  
   三
   关于竹,我父亲有着特别的理解和憧憬。他活着的时候,曾经跟我闲聊读书的事儿。
   都说湘竹垂泪,可湖南“惟楚有才”,父亲崇拜毛泽东,他将读书的期望寄托于我,虽无意于顶天立地,但他希望我清新脱俗。“湘竹垂泪”,是父亲从回国给村上捐了大幕上演的第一块戏剧《屈原》里学到了典故,他的文化来源很简单,但希冀后辈通过读书能够扬眉吐气出人头地的这份情感,却不简单,就是闯朝鲜谋生那些年,也未曾淡忘。朝鲜战争爆发,他和母亲冒着美国鬼子的炸弹回国,囊中背负的是两个竹制的笔筒,真是令人难解。笔筒上以刀微雕花木,涂了黑绿两种颜色。父亲说,这是中国货,他是当作古董一样背回家的。后来,我读书了,特别腾出一间房,做了一张简易的桌子,上面就放置了这两个辗转而来的笔筒。
   父亲给我装下万支笔的笔筒,无言胜过多少叮嘱与希冀。
   我家有不多几本老书,其中一本是《广陵散》,父亲看闲书,时常翻看几页,他说是忍着寂寞。他也是似懂非懂,曾谈到“竹林七贤”,本是魏晋文学家流派,因为有个“竹”字,而且与“贤”沾边,于是,他望文生义,牵强解读,可见用心良苦,苦心令泣。
   北方寒冷,几乎不适宜竹生。可父亲硬要在背风向阳处插上竹芊,居然活了,尽管毫无生气,却也算“居有竹”。苏轼的诗词,大约有几句是家喻户晓的。一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就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要说农人对这样深奥的诗句不能理解,我曾经听队上一个念了点书的人,人称“老古典”(名字里有个“典”字,故称),站在我家竹丛处解诗。
   竹有节,人有骨气,气节便是骨气。他看着我说,古人考取功名,身上多带一件竹制的器物,大约是竹子可以带来好运。那时我隐约懂得点意思,但与己无关,怎么也挂不上号,或许,他有所指,有所期待。
   不过,父亲的解释更接地气,与日子有关。农家稀罕两样东西“节节高”,地里种芝麻,芝麻开花节节高,收成好,日子不愁。春光明媚,暖风醉竹,竹株蹿高,运气上升。是啊,尽管日子艰难,但父亲对生活还是抱有虔诚和期待,宁可生活辜负了人,人也不能辜负了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一直影响着我,就像抓在手中是一副烂牌,慢慢梳理,也要理出头绪,总不能气急败坏地一把火烧掉。当然,盼望日子如竹,日子还得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过,这是生活的哲学,尽管并不深奥,但给我的启迪是,生活离不开哲学,过得再怎么邋遢的人,也有他的哲学,哲学也就并非是象牙塔里的咿咿呀呀。
  
   四
   我想到了“俗”字,俗气并非在世俗里,俗不可耐的往往不是那些在世俗里讨生活的人,而是那些饱食终日贪图安逸的人。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於潜僧慧觉在於潜县南二里的丰国乡寂照寺出家,东坡与之相见,并留宿寺内。寺内有绿筠轩,竹饰环境,十分幽雅。苏轼与僧慧觉游绿筠轩时,写下了一首《於潜僧绿筠轩》,对饮食起居做了表白,其实他是在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表达不俗志向的,因此与绿筠轩主遂成至交。
   “苔竹素所好”,杜甫寄平朴之情寄于苔藓青竹,垂爱低微,一向如此,正是高雅不俗的情怀。
   我理解了苏轼“无竹使人俗”的暗喻意义,无论地位高低,职业优劣,身处世俗,心向高雅,天天向上,这就是人生的不俗态度。
   有竹才有诗意。若赶上微雨斜斜风,竹枝婆娑,斗风弄雨,其趣曼妙,尤其是夜晚,捧一本书,燃一盏豆灯,听窗外雨打翠竹的声音,就是不懂得音乐节奏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指尖击案,和着天籁之音而悠哉。风扑着竹来,是否竹丛里藏着风仙子?“风”与“凤”音同,且竹丛纳风,竹影婆娑,宛若仙子弄袖起舞。诗意的想象,哪怕是一个字都容易触发。想尽好词给翠竹,甚至怀疑,没有竹,就没有“翠绿欲滴”这个形容词。如果说听夜雨闲打芭蕉,那是惊虫呢喃,是步行洞穴的空灵,是疾风过禾田的仆地声,那么,夜雨摇竹,是雨与竹嬉闹的窸窣声,是轻挑月琴琴弦弹出的音阶,是珠落玉盘的清脆……
   风中竹,常把我带入诗意的空间,不可居无竹。
   竹随心意。夏夜里躺在竹凉席上,怀中抱着一枚竹抱枕,无需扇子纳凉,凉从怀中生。我家产竹不多,父亲用竹做物器,都是很小巧的,属奢侈品类。用细竹篾编织成的方枕,中空外滑,滑而透凉,本是放置于颈下,可谁都不舍得,反而将其抱在怀中,善于想象的人,取名“竹夫人”,我读师范的时候,学习屈原的《九歌》,以为给花草芳名,源自屈子,他曾有“湘夫人”篇,竹也嘉名上百,我最喜欢称竹枕为“夫人”,情发于竹,心生暖意。
   父亲见不得秋冬光秃秃,无生机,总是留几株,伐下的竹,太细小的,就绑成扫帚,好点的剖成竹篾,每年都做几个小小的竹笸箩,不为使用,只为摆上窗台,成一件装饰物,母亲也爱看冬夜里父亲飞舞竹篾的情境。邻居串门看见,不好意思问父母索要,眼睛盯着看,父母知其意,便心疼地送一只,可过后总是说,送给邻居才觉得心悦,仿佛接受一方一点好处没有得到,父母很理解付出比给与更快乐,付出并非是富裕者,有一颗仁爱的心,就是最大的富有者。
   为催肥那丛竹,冬季里总是在竹根处埋上好多的鸡粪,父亲说,鸡粪最适春竹,春雨一点就发酵,到了打春时节,父亲就搬来凳子坐在他的小竹丛边,他是在看春笋破土,父亲说,清明一尺,谷雨一丈,唯有竹生竹长可以期待,可以目睹,他喜欢看着心爱之物一天天变化,就像父亲有时候看着我发呆,他也希望我快快长大成人,可他就没有觉得自己日渐衰老。也许,在愉悦中,人不觉变老,这是防老永葆青春的秘诀?是的,我这样想。
   那日回老家,看到那丛竹依然浓郁。绿竹并不争春,春来竹葱茏。似乎绿竹在解释着曾经的时光,父亲似还端坐于竹丛前,凝望着……
  
   五
   庚子春来,不期春风浩荡,仅看楼下枝叶扶苏,便知春风不遗任何一物。每遇春风,春风也在问,发几枝?叶子泛出鲜明的翠色,节骨处冒出竹芽,一睁眼,就有嫩枝迎风摇曳起来。
   再有几日,伴竹生姿的还有近处的一株白玉兰,两株杏树,十棵桃树,一幅俊俏争春图,是什么样的丹青妙手都难以状其胜景,描摹其魂的。竹花开,难以期待,据说有的40年一开,有的要耄耋之岁才绽放,一旦开花,便终其一生,所以,竹是赏花的植物。玉兰花的芳香随风附着在竹枝枝叶上,给竹的清香添加了难以抗拒的天香,玉兰花落就像拖着围裙的仙女,炸开裙幅,款款坠地,为春竹点亮了花样的年华。苏轼有句云“竹外桃花三两枝”,这是淡雅的画面,我家楼下,一行桃树成桃源,潋滟灼放,相映成趣,桃花为谁而落?我站在楼上问,轻盈的艳瓣特地飞进竹林,拥住了竹根,原来桃花为竹而化泪,催生了一世长青。矜持的杏花,总想常驻梢头,哪知春不为杏花而专门停留,嫣红的朵儿,风吹落地成簇,成一道道礼花,花无残时,皆为青竹陪衬。
   有时,我们可以用味觉嗅觉听觉来赏春赏花赏色。竹无寒蕊,我闻“清香断续来”(刘禹锡句),伸出舌尖品之,空气里的氧融进了竹之味。桃粉杏红花枝俏,热烈的味道甚浓,仿佛是打开了陈年密封的酒坛,掩不住醇香。春天什么样?闭目静听,是蓬勃的声音,仿佛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啊,不然,鞭炮怎会叫“爆竹”?
   曾经在一幢楼上住的老姜也退休了,说自己不安分,又找了一份门卫的活儿,就在那片竹林处,是美辰医药公司,我开窗,时常看见他在打扫院落。好时节,他就电话相邀。听万竿竹弄声,看春夏温风摘竹韵,老姜在竹下放一张小桌,一把瓷茶壶,三两个紫砂茶杯,无论什么茶,他都要“败味”,其实是竹叶可“败火”。沏上热水,起身摘几片竹叶入壶,闷三五分钟,揭盖,茶香漫溢,竹香弥漫,难分茶香竹香。叙着闲话,听竹节声脆,时常问我竹诗,原来他早有准备,郑板桥的竹诗,成了他茶桌上的佐餐。
   鸟雀并不惧怕静坐喝茶的人,总有麻雀和春鸟登枝,细竹梢头难承重,快要掉下来的样子,总想伸手扶住,起身,鸟儿便散去,坐下,更来打情骂俏。花香可闻,谁懂鸟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老姜说,王维太孤单,不如我们,相伴竹下品茶。
   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老姜说,苏东坡独听一曲,我们有万竿奏曲,是交响曲。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老姜说,朱熹看似脱俗,其实是耐不住俗了,我们在这样明媚灿烂的时代,讨得有滋味的世俗生活,哪里是古人想到的。是啊,他纳凉,闲聊,品茶,赏竹,还拿着工钱,有这样的俗世日子,自得自在,也就有了雅致的品味。
   这是我们的“居有竹,食有竹”,坐拥竹林,品得竹香,不瘦不俗不离竹。
   那年我去云南看苗族的“仙人居”,始终没有解得名称的含义,原来,自得自足的入眼风景,便是。我居有竹,便也胜似仙人居。
  
   2020年2月1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7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说大文豪苏轼很喜欢竹子,他说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这篇散文《居有竹》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能够和松柏媲美绿色的,大约只有翠竹了,北方酷寒,而篁竹可以绿面白雪,不输寒冷。如果住处无竹相陪,主人就俗气了,这也就是为作者自己的住宅做的断言。“我”家的居所真的是缘来有竹,插芊成林而生茂竹,就像为我家扎了一道藩篱,我也得到了竹香竹趣,每日中意于此,心想无竹怎得竹诗竹意。竹最有情致,扶疏摇曳而透光筛影,尤其是月夜朗照时,竹影如剪纸画,蠕动逼真,栩栩如生。风会生出竹韵,竹也生就了风情,每日推窗面景,景入我眼,这般胜景,令我感慨:若非今日有楼住,怎么可俯瞰美景?我的父亲对生活抱有虔诚和期待,盼望日子如竹,给我的启迪是,春光明媚,暖风醉竹,竹株蹿高,运气上升。父亲说,清明一尺,谷雨一丈,唯有竹生竹长可以期待、目睹,他喜欢看着心爱之物天天变化,就像父亲有时看着我发呆,希望我快快长大成人,这样他就没有觉得自己会日渐衰老。有竹才有诗意,作者终于理解了苏轼“无竹使人俗”的暗语意义,感悟出我们可以用味觉嗅觉听觉来赏春赏花赏色,体验竹无寒蕊,伸出舌尖品之,空气里的氧融进了竹之味。仿佛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享盈谷万万竿,何曾一竿曲的美妙。遐想坐拥竹林,细嗅竹香,不瘦不俗不离竹,如此万般的惬意和美好。作者认识到,原来居有竹,自得自足的风景,便是仙人居。这篇散文构思奇巧,才思敏捷,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意境高远脱俗,情感自然流放,歌颂了翠竹的高风亮节和君子气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满含着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体会,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亲友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文章匠心独运,措辞考究,抒发情愫,禅意十足。并且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营造的文字画面感强烈,读来如饮一尊沉淀千年、浓厚醇香的美酒,令人心湖摇曳,荡气回肠,唇齿留香,彰显了作者丰富精湛的人文历史知识修养。问候作者!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22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2-19 09:16:25
  拜读佳作,问候作者!感谢投稿柳岸,一展风采!
   喜欢竹,写竹、吟竹、念竹,体现了怀才老师不凡的品格和气度,什么人喜什么物。感佩您的烂漫情怀,点赞此篇精彩文章!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19 09:31:29
  很感谢安平老师的美评。只想用竹热热身,陶陶情,竹,我家楼下一溜,真好,每日看,不俗,也勾起了我对关于竹的往事的怀疑,亲情友情在其中,暖了我的心,别无他意。谢谢美按,遥握,问候春安。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2-19 09:20:35
  问候怀才老师!特殊时期,平安健康!祝福您幸福吉祥,写作快乐,再创新篇绽放花红柳绿的柳岸!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19 09:32:22
  时而为之,谢谢安平老师关心,预防为主,居家写作,以字养性。祝你平安。
3 楼        文友:东辰        2020-02-19 09:21:14
  喜赏总编竹文,妙结在同爱。竹也进了我的视线,甚喜小区我窗前也有一片竹开。
   美文深进读者心里,知识性一篇美文,包罗万象,古今吟之。这非常时期,得温这样文字何在陶冶二字。
   一一一篇美文鼓舞多少人的斗志,2020年这个春,又寒冷又温暖,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19 09:33:26
  谢谢东辰老师第一时间给美评。但愿看到东辰老师小区的翠竹美文,情调着。问安东辰老师,谨祝快乐。
4 楼        文友:老百        2020-02-19 11:42:11
  竹子也应与风水有关。风生竹韵,竹生风情,风水与风情,皆有“风”字,自然有关。若风掠过楼区,竹林不留风,哪有竹风清脆作响。若风不来招惹翠竹,竹影便不上墙,怎得婆娑成趣。这般风情,我视为风水。
   说的极好,我很支持这种观点!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19 11:54:10
  哈哈,谢谢老百社长赞同,这是我的观点,居家有风水,也风情,甚好,爱我家,也不仅仅因为有竹。问候春安。
5 楼        文友:岚亮        2020-02-19 12:33:48
  先生神思妙笔,佳作连篇,歌罢礁石,又赋翠竹。咏竹文章,读过不少,唯先生独辟蹊径,通达逸境。好一片竹林,从历史的烟云中,披人文之翠,携凤鸣之音,踏歌而来,把高士雅室,伫立成一方神仙之居。岁寒三友,竹乃君子,怀才抱器,奇才一枚!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19 14:12:04
  谢谢岚亮老师美评,怀才抱器也就是自居而已,享受生活,就应该喜欢自己所居,审美是随时随地的,一丛竹,一块石,可能都有着诗意。怀才抱器更喜欢岚亮老师的文采,纵横捭阖,洋洋洒洒,美感充盈。遥握!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2-19 15:44:21
  怀才老师的笔法或平白直叙、或诗情画意、或情感真挚、或浪漫卓美,令人读罢犹感生活之美,心宁气闲!为佳作点赞!祝安!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19 15:55:37
  谢谢湘莉老师拨冗到访给美评。我写散文,随心而为,可能没有章法,老师的雅评是鼓励,领受了,我们一起加油。遥握。
7 楼        文友:晓雪        2020-02-19 17:24:02
  拜读佳作,向老师学习,喜欢老师的笔墨新奇,喜欢竹子的高尚纯洁,为老师点赞,问安,春琪!
一个人的夜晚,梦里都是荒芜,雨中的蝴蝶振着淋湿了的翅膀,奋力挣脱泥泞的羁绊,向往自由自在的飞翔,寻觅一方净土,静静地疗伤,慢慢变老……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19 17:28:26
  谢谢晓雪老师美评。但愿您能够喜欢,我们一起加油。遥握。
8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0-02-20 06:41:56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20 10:38:17
  谢谢柳岸花明编辑部认可推荐。
9 楼        文友:龙红        2020-02-21 11:54:31
  似乎只有慢慢拜读,细细领悟,认真学习,其它赞语都是多余。谢怀才大师传道授业!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21 11:56:22
  问安龙红老师,怀才抱器只是闲来无事,写几行字,表达一下情绪而已。谨祝创丰,问候春安。近握。
10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02-23 22:35:06
  居家有竹,彰显主人风雅与君子品性。赏读佳作,心宁,且逢春意氤氲,心惬神清。底蕴厚重,语言灵性。赞。学习祝老师春安快乐。敬茶。
小小莲儿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24 07:37:52
  莲儿老师的语言干净凝练,是怀才很注意学习的,十分喜欢读您的文章,韵味恰到好处的那种。问候春安。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