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曾经的年味(五)(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曾经的年味(五)(随笔) ——述说昔时家乡那些有年味的事儿


作者:南国树 举人,433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68发表时间:2020-02-19 19:30:07

初一早晨的那餐面
   “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这是家乡弥漫着年味的谚语,它告诉人们,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围着火膛守岁,火要烧得红旺旺的,就是暂不需用火了,火种也要堆积封好,切忌熄灭。待正月初一早晨,再扒开火堆用火,这叫薪火延续,意寓来年家红运旺,绵延不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基于这一点,母亲对于那夜的火是异常在意和重视的。她总是在年前选购一担上乘的野树大柴,劈好备用。腊月三十夜守岁,我家只烧大柴,而不烧茅柴。不需用火了,她亲自封存种火,以便初一清晨续火用火。
   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晨,母亲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扒开灶堂续上薪火,再用红旺的薪火,给大伙发面。母亲发的面软硬适宜,鲜香味美,端上桌清清楚楚,臊子佐料与面泾渭分明,立马能激起人的食欲,刺激着人的味蕾。
   母亲的发面为什么这么耐看、鲜美?经过多年的近距离观察(几乎每年初一早上,我都参与了烧火)发现,母亲做臊子选料与别人不一样,把精肥相间的肉剁成肉末汆入金丝鲤鱼熬成的底汤里(油是新鲜鸡油,分外浓香),旺火煮沸,加入辣子、葱段、姜末等佐料,调好味备用。再用铁锅煮沸清水下面条。火候既到,母亲就往锅内倒入一瓢冷清水,稍拌,用捞兜依次捞出适量的面条,盛入一字排开有底汤的架子碗里,再舀入热汤和臊子......经过母亲巧手的调弄,一家人吃的面条便出现在饭桌上了。在祭祀列祖列宗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吃得那么津津有味,那么惬意!
   我曾经多次问过母亲,家乡为啥正月初一早餐要吃面条?一生只会歪歪斜斜写自己大名的她(那是为看记工分和年终分配)总是这么回答道:“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是一代代传下的习俗,正月初一吃面就叫长发其祥。”
   后来,自已己做了语文教师,才弄清“长发其祥”的出处和含义。它出于《诗经.商颂》: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它指经常有吉祥发达的事情降临。后用为事业发达的吉利话。
   我琢磨着,老一辈在此用长发其祥一词,巧妙而又丰富表达了自己美好愿望和殷切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家吉祥之事常临门,似葡萄藤上的葡萄串,串串相缀连;人人健康长寿!!
   而今,大年初一也吃面条,但我觉得年味却逐年淡去,再也无法吃到那样的鲜香美味的面条。因为我们吃的精粉面条,磨了又磨,磨尽了地气,磨光了泥土的芳香,仅剩精粉,擀出的面条白而乏味。那时的面粉粗粗磨成,还沾有些许麦麸,地气与泥土的芬芳还包裹其里,擀出的面,吃起来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家乡味和浓郁的年味。
  
   正月拜年行人家
   过了除夕,初一吃了早面,人们所要做的事就是率家人就近给父母拜年,道祝福,老人们则会热情招待儿子一家,还给孙子辈发压岁钱。乡村人家乡村父母一般与子孙居于一村,拜年方便(这就是“初一崽”)。
   ”初一崽”,是家乡的习俗。但有几年,这个习俗也破了:大年初一早上,社员们一律手握《毛主席语录》,在嘹亮的《东方红》乐曲里,在毛主席的标准画像前,先虔诚给他老人家拜年,祝他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因为那时的贫下中农们都晓得,“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天大地大,不如毛这主席大”“爹亲娘亲,不及毛主席亲”的道理,所以才会先集中给毛主席拜年后,再各自给父母拜年。那几年,这是华夏大地正月初一随处可见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两件事完了,同村落的人们之间便相互拜年祝福。在户外,一般是互相发烟一支。如果来家拜年,除烟外,还有糖水、点心招待,甚至留下喝酒吃饭。这种拜年法,一般是两类人:至亲至朋;小孩子的拜年队。当然,后者只能享受一支烟,或一捧瓜子,或一两张红薯饼。我在少儿时代,曾多次参加拜年队,狠狠过了几把满街拜年的瘾。
   这一天,大队支部和民兵营还要组织队伍为军烈属拜年。他们擎着红旗,敲锣打鼓,列队向大队的军烈属家进发。每至一家,村支书向他们祝贺新春,并表达美好愿望;民兵营长则发放致军烈属的慰问信。军烈属春风满面,忙着给拜年队员发烟,端糖茶,往他们口袋里倒花生、瓜子及糖果之类。
   初一,在愉悦的拜年中飞快地过去了。按照家乡习俗,初二就拉开了人们行人家的帷幕。行(读hang阳平调)人家,家乡方言,即走亲步访友,给亲朋拜年。
   昔时两祁对正月行人家,也有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四,大家行。”这话的意思是,初一子给父母拜年,初二女婿给岳父因母拜年,初初三至十四,可以随意走亲访友。话虽这么说,但在我生活的那坨人们还是对初三行人家有忌讳的,不是所有的亲朋都欢迎你那天到他屋里行人家的。因为我们认为,初三不好,是““烧新灵(不知是哪个字,只求音同了)”的日子,不宜出行。除非头年,有亲朋家有人谢世,你初三才敢去其家行人家。否则,主人非但不高兴,还要怒斥:少家教,没规矩!
   行人家,也要懂味,忌做赖皮客。我们的先人对付赖皮客是智慧的。家乡习俗,陪客每餐须有鸡有鱼。当饭桌上不再出这两样菜,客就应有自己之明了:主人陪饭陪难了,该回去了。若是客人还懵懵懂懂,主人家就把一条木制鲤鱼端上餐桌,其实这是明着下逐客令了。
   谈及正月里行人家客赖着不走的话题,父亲曾给我讲过个故事。
   有一个人到亲戚家行人家,赖了好几天,还没离去的意思。主人结合当时的天气,写下一行字,让客人断句:“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个客人真是个赖皮客,竟然断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可这个主人更厉害,直接表白了自己的逐客要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见主人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只好辞主返家。
   照家乡习俗,初三不可随便行人家,高春(立春)、散灯这两天则是忌出行拜年的。
  
  
  
  
  
  
  

共 23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里两篇文章,叙说了过年的三件事,一是保存除夕的“来年火种”,二是母亲的初一面格外好吃,再就是拜年。而且作者还叙说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拜年情况,这应该是“时代的记忆”。谢谢作者。【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