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向白衣天使致敬(散文)
二0二0年春节,因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显得不平静。全国人民都在时刻关注和关心疫情的变化,还有医护人员的身影。那一幅幅一帧帧图像和视频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大江南北,很多感人的事例让我非常也备受感动和敬佩,这些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是这个时代最可爱也是最让人尊敬的逆风者!
有人说他们不过是一些普通的医护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人一样,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他们也很普通啊,可是我要说,他们是一群让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他们对工作是那么的执着和敬业;他们的内心是那么的仁爱和火热;他们的品德是那么的高尚和忘我。他们冲锋在前,治病救人,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个称号。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护士,本来已经报名准备好去武汉,但是她的父母非常担心那里的严重情况,他们惶恐不安,唯恐他们的宝贝女儿去武汉抗击疫情而发生不测,他们拒绝了女儿去武汉的请求,因为他们知道,此时的武汉情况严峻,那里是那么的危险,那里是冠状病毒肺炎的发源地,哪个父母不担心呢?父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可是这位小姑娘在跟父母沟通无效,说服不了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拎着一个小塑料袋走向了武汉的车站。那个早就准备好的行李箱却没有带上,因为这个行李箱被她的父母藏了起来。父母以为他们这么做,没有了行李女儿就不会走。可是女儿还是倔强地走了,走得那么坚定。父母不停地给女儿打电话,那一个个催她回家的电话,是父母对儿女的担心和牵挂。
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阻击战中,这些医护工作者,深知自己肩上扛着的责任和重托,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毫不犹豫。
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了多抢救一个病人,可以六个小时不吃不喝,因为他们是在和时间赛跑,和死神抢人。在重症病房,他们裹着一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着护目镜,扎紧的手套,都让他们浑身不舒服,况且为了节约紧张的防护服、护目镜和手套,他们自己带着成人尿不湿,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当他们走出病房的时候,身上的衣服早就湿透了一大片,犹如水洗浸泡过一般。身上湿淋淋,脸上也是伤痕累累,因为久戴护目镜,那一个个的绳子勒的脸上、眼眶鲜红的血痕,触目惊心。这些压痕、血痕就是他们的真实的工作状态。他们实在是太辛苦、太累了。身体的劳累和面对危险疫情的压力,叫他们身心疲倦劳累不堪,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宋英杰,一个九零后阳光帅气的小伙子,连续十天九夜奋战在一线,终因过度疲倦而猝死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年仅二十八岁。你说这些白衣天使,为了救治病人而牺牲自我,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的精神,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面对疫情的巨大挑战,我们的医护人员没有畏惧退缩。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表现了对工作的极端的热情和负责任。武汉市中心医院护士长唐莎在朋友圈中曾感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来赞扬他们的这些人员:“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面对病毒,避险是第一位的,冲到一线,是他们职业精神的呼唤。”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可爱的逆风者!
在武汉还有这样一个小护士,在疫情猖獗的关键时刻,跟她的老师请命。
“老师,如果哪里有需要护士的,请第一个通知我。如果我不幸了,请把我的遗体捐献用来研究攻克病毒。”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上一线,还特意例举了几个别人没有的优势。首先她年轻,没有负担,抵抗力强。第二,她单身,没有男朋友,无牵无挂。再说她未婚,没有家庭负担,希望老师可以帮助她完成这个愿望。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刘慧婷,你就是一个英雄啊!”
请记住这些白衣天使吧,正是有了他们的献身精神,才让我们面对疫情的时候,能够从容地生活和享受生活的乐趣。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白衣天使可以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汗如雨下,累了可以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困了,可以靠着门框眯着,乏了可以不择地方倒头睡下而不知地下冷与不冷,他们不正是这样一群负重前行的逆风者吗?
朋友们,当你们安静的坐在家中慵懒的倚靠在沙发上,在阳光下享受着温暖的时光,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一边喝着香气扑鼻的茶水时,当你和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聊着八卦,欢声笑语,嚼着香甜可口的零食的时候,当你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享受着工作片刻的安静的时候,这些医护工作者此时却在一线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为了不感染家人和朋友,不给大家添麻烦,他们是有家不敢回。在我们尽情享受着安宁的生活的时候,这些对我们稀松平常的生活,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对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说:“去你们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感染的地方来进行战斗,我向你们致敬!”同时,也让我们后方的大众向这些可爱的白衣天使致敬!待到春暖花开时,等待你们的凯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