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父亲的思乡情(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父亲的思乡情(散文)


作者:黄爱民 布衣,12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8发表时间:2020-02-25 07:52:59
摘要:故乡是父亲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地方,故乡情,更是父亲一生永远的心结。   

【八一】父亲的思乡情(散文) 父亲参军离开家乡时,年仅十六虚岁,还是一个孩子。从那时起,父亲就跟随陈毅军长转战南北,离家也越来越远。然而,父亲的思乡之情,并没有随着东征西战的脚步而停留。相反,这种思乡情结,却随着年轮的流逝变得愈发强烈。
   这些年,和父亲一起写他的战争回忆录,我才了解到,1944年父亲参加苏北淮安县抗日游击大队盐北区中队时,自己也没有料到这一走就是整整10年,才有机会重回让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辈子一共也只回过老家六次。我有幸三次陪同父亲回家,见证了父亲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对亲人深深的眷念之情,让我深受感动。
   当年父亲参加游击队,是当地的抗日武装,也只是在家乡附近地区打游击。即使那样,父亲也没有机会回家一趟。但是,年少的父亲一直渴望能回家看看,而且他也坚信一定会回家看看。
   然而,一纸调令却打乱了父亲的梦想。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父亲奉命抽调新四军,由于走得匆忙,根本来不及和家人打招呼就踏上了新的征程。
   本来父亲有机会在抗战胜利后回家看望父母和家乡亲人的。
   那时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不久,上级考虑到部队干部战士大多是从附近地区入伍的,决定利用部队修整的间隙,让大家轮流回家探亲,父亲也接到休假的命令。于是兴奋的父亲立即启程,踏上回家的路。他决定先到游击队去看望老部队的首长和战友们。
   在那里,他见到了分别一年多的游击队领导和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还十分意外地见到了随县大队领导到这里检查工作的大哥,他当时担任县大队司务长。正当哥俩商量准备一起回家看望父母和亲人时,一封加急电报打乱了这一切。
   原来,国民党蒋介石为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抢摘胜利果实,发动了全面内战,部队紧急命令所有官兵立即返回部队,准备迎接敌人的反攻。就这样,父亲遗憾地告别大哥和游击队战友,连家门都未到就投入了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而且,是越走离家越远,这给父亲留下了深深地遗憾。
   解放后,父亲的部队驻扎在南京,有了相对稳定的固定地址,父亲才给家里写了第一封家书,告诉家人,他还活着。这在当时是一件爆炸性的大事,因为同父亲一起参军的战友基本上都因负伤或退伍回乡了,唯独只有父亲一人一直没有消息,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是否还活着。因此,每年过年,全家都要为父亲烧香祈祷,保佑平安。
   爷爷赶紧带着曾经的县游击大队司务长大伯来到南京城,看望已是排长的父亲,从此,父亲才和家里重新建立了联系。
   1953年严冬,经人介绍,父亲在爷爷和大伯的接应下,回乡相亲,正遇到淮河结冰,船无法航行,父亲爷仨就从厚厚的冰面上过河,这是父亲离别家乡九年后第一次回家。
   第二年,父亲结婚了,但鉴于当时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严峻现实,部队没有批准父亲回家结婚,而是爷爷和外婆带着母亲到山东青岛部队和父亲成亲。新婚半年后,父亲才被批准回家探亲.
   那时的交通很不发达,尤其是到苏北,要过长江,绝非易事。父亲辗转到达扬州后,问当地部队战友借了一辆自行车,乘轮渡过江后,一路骑自行车风尘仆仆地回家探亲,终于在天黑前赶回了离别10年之久的故乡,这在当地成了一条大新闻,父老乡亲们纷纷涌到家里一睹父亲这位年轻英俊军官的风采,着实给老黄家族增添了光彩。
   以后的十多年间,因为备战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和文化大革命“支左”,父亲很少有机会回家,大多只能通过书信来往,和家乡保持联系。其间,曾响应党的号召,两次将年幼的哥哥送回老家,寄养在爷爷家,以减轻国家负担,而这两次,基本上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1984年,已经转业的父亲,在阔别三十年之后,决定重回故乡,而那时我刚从部队复员回家,当即决定,陪同父母二老一起回家。尽管那时的父亲已经转业,不再是部队首长,但他在三十年后重新回到故乡,依然引起了轰动。
   家乡亲人过年般的大摆筵席,邀请左邻右舍到席,父亲更是忙着拜访那些长辈和亲朋好友,尤其是几位曾经和父亲一起参军和在部队战斗过的老战友们,共话当年难忘的峥嵘岁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九十年代,父亲又曾先后两次回家省亲,这两回,是我和哥哥驾车奔袭千里送二老回去的,而父亲更是和母亲在家乡常住的几十天,因为父亲明白,随着年龄的增大,回去一趟变得越来越困难,或许,这以后就很难再回去了。我和哥哥很理解父亲的思乡情结,尽可能满足父亲的愿望,来回担当司机接送。
   1998年,在父亲八十大寿之际,家乡的亲人决定组团来上海为父亲祝寿。当满载着二伯两口、四伯两口、五伯两口、姨妈、姨夫等亲人的面包车来到父亲新村时,父亲更是难得的穿上一身橄榄绿的检察官制服,以盛装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们,那几天是父亲最开心的时刻,他倾其所有热情款待,我们晚辈也忙前忙后,陪同父亲接待和照顾家乡的亲人们。当家乡的亲人离去时,父亲默默地站在在马路旁,那种难以表达的复杂情感写在脸上,两行热泪滚落下来,令我们子女心酸,更无言安慰年迈的老父亲,只能衷心祝愿父亲健康长寿。
   在与父亲一起撰写他的《回忆录》时,每每谈到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时,父亲总是那么动情,那么神往。
   2015年89岁的父亲离开了我们,次年身患脑梗刚出院不久的母亲执意要回一趟老家,按照母亲的话来说:是还父亲最后一个心愿,父亲病重期间多次和母亲提到,对故乡的思念,嘱咐母亲有空让我们子女“带他一起回家”。原本考虑到母亲的身体情况,我和哥哥不想母亲去,打算自己开车去,可是母亲坚决要去,她喃喃地说:“这是我和你爸爸最后一次回老家,我答应过你爸爸带他回去的。”
   于是我和哥哥自驾车带着母亲最后一次返回故乡,去看父亲出生的老宅和老黄家的祖坟。我手捧着父亲的遗像,和哥哥一起站立在母亲身后,母亲深情地对父亲说:“老黄啊,我和儿子们带你回来了,我们一起给列祖列宗烧香磕头了,你满意了吗?”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仰天放声大哭。哥哥把父亲的遗像摆放到祖父、祖母身边,拉着我跪在坟前恭恭敬敬地给父亲和祖辈们磕头。
   三年后母亲也走了,这回母亲没有遗憾,因为她兑现了对父亲的承诺,带父亲最后一次回家故乡,这是父亲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地方,故乡情,更是父亲一生永远的心结。
   (文章发表于个人新浪博客)
  

共 25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饱满的笔触书写着父亲光辉的一生。父亲在16岁就参军,跟随陈毅军长转战南北,离家也越来越远。可思乡的情结却始终有,就在家乡附近地区打游击胜利后,一纸调令却打乱了父亲回乡的梦想,父亲奉命抽调到新四军,来不及和家人打招呼就踏上了新的征程。到了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不久,兴奋的父亲立即启程,踏上回家的路。可是一封电报又打乱了这一切,父亲投入了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而且,是越走离家越远。解放后,父亲的部队驻扎在南京,有了相对稳定的固定地址,写了家书,于是爷爷赶紧带着曾经的县游击大队司务长大伯来到南京城与父亲团聚。1953年严冬,父亲回到了离别九年的家乡。第二年结了婚。后来父亲借了战友的自行车,以回过一次家乡。到了1984年,父亲才回到故里。2015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父亲的遗愿回了家乡。三年后母亲也走了,故乡情,是父亲一生永远的心结。文章情感饱满,语言优美,文字灵动,书写了一名革命军人的思乡情节。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佳作。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编辑:黄金珊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2-25 07:56:40
  父亲军人的气概,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父亲的思乡情,体现出普通百姓的真情流露。好作品,珊瑚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精彩佳作。问好老师,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1 楼        文友:黄爱民        2020-02-25 09:02:29
  谢谢珊瑚老师编辑和精美点评,父亲是我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每当喜悦或痛苦的时候,,父亲总在遥远的星空里注视着我,为我指明方向。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2-25 10:52:42
  乡愁,是一杯永远不能喝完的酒。写得好,问候作者。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黄爱民        2020-02-25 11:07:12
  谢谢老师,是的,乡愁是藏匿在心底里最原始。最真实的美好记忆。每当思乡的时候,乡愁就会是一杯最醇香、但永远喝不完的美酒,感谢阅读和精彩点评,祝好!
3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2-25 14:16:47
  父亲是共和国的功臣,不仅永远活在他儿女心中,也活在人民记忆中,共和国的史册是永留他的美名。
   最暖是乡情,最念是乡音,无论身在何处,回家的心情都在脑海里,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回家的路总是那怎么熟。
   满满温情的散文,无限思念父亲情。好文章,学习了!
4 楼        文友:墨林        2020-02-25 15:12:59
  通过简要的历史回顾,表达了一位老兵的乡愁,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都是亲切的。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