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采】空中课堂支持深度阅读对话(杂文)

编辑推荐 【文采】空中课堂支持深度阅读对话(杂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23发表时间:2020-02-26 00:19:13

2020年春季开学工作由于防控“新冠肺炎”而不断延后,空中课堂应时而生。
   (一)
   一位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师: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家长们,大家上午好!现在又到了我们的空中课堂时间,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空中课堂大智慧,学习乐趣在其中。我宣布:本次阅读旅行正式开始。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看图猜成语。请同学们做好准备,把你的答案发群。看谁猜的又快又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坐井观天、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
   师:同学们真棒,老师为你点赞。我们把这些成语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成语从哪来?
   生:从寓言故事中来。
   师: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请大家翻开书,三下第二单元导读页。导读页上有三句话,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句: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师:什么意思呢?这是寓言的特点,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读寓言就像人们照镜子一样,能发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
   师:再看第二句。我们一起读: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这是我们这个单元的阅读策略:读故事,明道理。这也是寓言这种文体的阅读策略。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读故事,明道理”阅读策略,品读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题目叫——美丽的鹿角。
   生:一起读课题:7.美丽的鹿角
   师:课题中有一个生字,鹿,鹿的甲骨文,是象形字。请大家举起你的手,用食指和中指作鹿角,让角长大,长大……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楷体就是我们今天写的字。在你的左手掌心里,写一个‘鹿’字。注意它有两个角。还要注意,把主笔竖弯钩放出去。
   这是一节阅读课的引入环节。教师从游戏入手,引出单元语文元素:寓言。然后,结合导读页的提示,揭示本课的阅读目标,也是阅读策略:读故事,明道理。解题识字,从词源识字到动作手势,激活课堂。从简单的入课环节不难看出,虽是师生隔空对话,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教师调动起来。
   上课的是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她说,空中课堂备课,比平时要多花3-5倍的力气,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情,要做精美的PPT,更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对话”不能是普通课堂的问答式,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不走过场。
   深度阅读对话?
   空中课堂可否实现?
   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
   在深度参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发现,多数农村教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依然存在着“填鸭式”、“浇灌式”的教学现象。究其原因,农村普遍存在网络不畅问题,隔空连线成为虚设。但更深层原因在于,大多数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课堂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学生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埋头做笔记。优秀的教师可能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但也没有真正深入文本和学生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阅读教学虽然仅见于“空中课堂”,但依然引人深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必要走向深度。
   小学阅读教学要走向深度,就要进行深度对话。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的精髓与基础。他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文学的本质也是对话。”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推行,语文阅读教学与对话理论联姻,对话理论在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我们还以《美丽的鹿角》为例,首要的一点就是“吃”透教材。
   《美丽的鹿角》出自《伊索寓言》,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三课课文。本单元是以文体组元,主题为“寓言故事”。单元导读中对学习寓言故事的要求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鹿来到池塘边看着自己的倒影,正在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时,发现一头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他拼命奔逃,可途中那美丽的角被树枝挂住,让他险些丧命,而那难看的腿却帮他狮口逃生。他由此发出感叹,对角和腿有了新的认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课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鹿很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腿太难看;第二部分(第五、第六自然段)叙述了鹿狮口逃生的经过;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借鹿之口点明寓意。课文四次写出鹿的自言自语,对鹿心理的描写很细腻,展现了鹿的心理变化,推动故事发展。
   统编教材按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本单元主题是“寓言故事”,语文要素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学生自入小学以来,已接触多篇寓言故事。如《乌鸦喝水》《坐井观天》《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通过学习故事,了解寓言特点,明白阅读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可见本课读寓言故事的主要目的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
   紧扣单元目标,结合本课内容,从课后练习题入手,在故事情节中明白寓言告诉的道理,将鹿四次自言自语为抓手,感受鹿心理变化,前三次对角与腿的态度与第四次对角与腿不同的感叹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成为有力的反击,重点学习“狮口逃生”第5.6自然段的描写,在狮口逃生的惊险画面以及鹿的心情变化中,助推寓意的感悟。另外,让学生自由思考与表达,对照感悟,通过寓言反观生活,结合课后第3题突破难点,领悟寓意。
   (三)
   本次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有本班的,也有外班的,除了学生,还有家长。显见,老师的压力很大。
   就小学三年级而言,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一定基础,字、词的学习以及把握故事内容,还有读出鹿的心情变化等方面的学习易把握。但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以及关联生活,体会寓言与生活密切联系应是本课教学时不易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课后练习题的安排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等4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2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能读出鹿的心情变化;能从“外表”与“实用”之间的关联出发理解寓意。
   3.能根据词语提示,想象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学生是阅读对话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并进行情感体验,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到文本中所隐含的情感,学生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文本,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才算有了意义。
   然而,对话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特别是空中课堂,要上合班课,如果教师在学生还没有接触文本的时候就直接和学生对话,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交流成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对话,学生的思维也不会随着教师的对话进行拓展,学生可能只是学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简单的知识。
   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去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
   统编语文阅读教学倡导深度对话。
   从前几次“空中课堂”学生的表现看,多数学生不愿意交流,有些学生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是被教师推着勉勉强强回答问题。
   真正的深度对话,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和言说。
   首先,教师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也就是示范和引领。
   其次,学生也要将自己的所得所悟和老师交流。学生要走出这一步关键看老师如何引导。
   师:鹿的心情变化共4次,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作者对小鹿的心理描写细腻,展现鹿的心理变化,反过来,也就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一过程,作者四次写了鹿的自言自语,我们来读一读这四句话。注意语气词的读法。
   生:读第一次,“咦,这是我吗?”
   师:哦,小鹿不认识自己呢。
   生:读第二次,“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师:原来,小鹿喜欢外表的美丽。
   生:读第三次,“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师:看来,小鹿看不清自己腿的作用,不懂得欣赏内在的美。
   生:读第四次,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师:小鹿经历了关键事件,认识了真正的自己。原来,世界上最难的事是认识自己啊。我们把这句格言读一读。
   生:读苏格拉底的名言: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认识你自己。
   师:现在,你知道小鹿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了吗?你想和小鹿说些什么吗?请你打出关键词,发到群里。(认识自己)
   师:对,小鹿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
   师:最后,小鹿认识自己了吗?认识了。这也就是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捉迷藏:在故事中找到道理。
   这里,教师不仅自己说,而且引导学生言说。言说不只是表现为课堂上的问答,更注重的是在这种问答形式之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由于网络原因,空中课堂连线困难,老师用“读”和“写”的方式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在“在故事中找到道理”。其实,鹿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师生在“认识自我”这一精神层面产生共鸣,理解寓意自然水到渠成。
   (五)
   对话交流,并不是教师为了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告诉学生并让他们认同,也不是为了用一个观点去反驳另一个观点。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在揭示寓意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对话,直接触及学生的心灵,双方彼此展开精神上的沟通。
   教师结合文章标题“美丽的鹿角”质疑,鹿角美吗?并要求学生来做选择题:
   1.美;2.不美;3.美,也不美。
   学生打出序号,发群。选择3的是多数。为什么呢?他们的理由是:美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内在,看谁的作用更重要。
   教师继续追问:在关于美的辨析中,我们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要求学生将小鹿四次的话对比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归纳学生的发言,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1.华而不实的鹿角无关紧要,实用的鹿角才是重要的。
   2.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他们各有各的长处。
   3.像鹿角这样美丽的事物,价值更大。
   教师引导辨析,学生明白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而且学会了从正反两方面,用对比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正是《美丽的鹿角》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要完整地认识自己,要全面地看待事物,看问题不要片面,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以上,老师引领学生用“关键词串接法”读懂了故事;用“对比法”发现了道理。
   这样的阅读对话是一种共享,是教师和学生互通心灵感受的过程,师生在这一过程中共享知识,交流情感体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交流。
   阅读教学中尤其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体验及感悟,体验的过程,也是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
   小学阅读教学要促进深度对话,要引导学生“说”。“对话触及到人类的经验、价值观、情感、思维的过程模式及记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一个人可以对一个事件、一个事物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每个人对一个事件或一个事物的看法也会有不同,我们不能随意去否定他人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对于别人的看法我们应该尊重,因为你无法判断其价值或者正确与否,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是从你自身出发考虑得出来的结论,你也不能断言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有价值的。当我们和其他人对话时,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接受理解的能力不同,每个人对话的基础就是不一样的,在和他人对话的过程中,在无形之中就会表达出不一样的谈吐,不一样的意见和观点,我们主要就是对这不一样的看法和观点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
   文本是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是作者心灵世界和情感精神的一个文字载体。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
   与文本对话是为了给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文本对话显得相当重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作者的写作动机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再进入文本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最后才是带着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进入课堂,和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不曾注意的角度思考,既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也可以试着从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去重新体验,这样可以更加明确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对学生不明白觉得困惑的地方更加清楚,然后教师就可以把从学生角度体会到的作为课堂的重点和学生一起思考交流。
   要促进深度对话,关键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深度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者要会对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批判性地学习与思考。深度学习不是学习者直接将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也不是不加任何思考的接受新的知识,反而深度学习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积极的去思考,自己展开思维,和他人讨论交流,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深度学习在语文课堂阅读中的表现不仅仅是学生回答了几个难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学生记了多少笔记,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了解文本,并且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且要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已经拥有的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之中。
   深度学习其实就像我们例举的“美丽的小鹿”那样,时刻觉察自己,认识自己。
   深度学习的概念在《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一书中有明确的表述:“深度学习是新内容或技能的获得必须经过一步以上的学习和多水平的分析或加工,以便学生可以改变思想、控制力或行为的方式来应用这些内容或技能。”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学生要学会如何批判鉴赏,不是说今天学习这一个文本,学生就只是听老师讲解这一文本的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获得自己的审美体验,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鉴赏文本的语言。

共 562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阅读是个热点的词汇,自从部编教材使用以来,加之主编温儒敏先生的“危言耸听”,一时间阅读声四起,没有任何营养的阅读文章充斥网络,每个人都在极力标榜自己在阅读,就像“新冠派”文人一样,在民族灾难面前,浅薄为文,捏捏作态,唯恐蹭不到时代的热度。阅读的本质是什么?彩文老师的课后反思给出了有质感、有温度的答案,那就是——师生间深度阅读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师生间、文本间深度对话;共享知识,交流情感体验,精神层面的交流。一篇童话故事的教学引发出作者对阅读的思考,积极而现实,个性且深刻。我偶然听过几节小学课,《与象共舞》这篇课文,教师总结说,与象共舞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作者散文家赵丽宏先生大概也是想表达这一主题,但这一主题是伪命题,大象为什么能起舞,是因为它受到人类残酷折磨后的屈从,人和自然就是这样血腥的相处的?编者、教者、学者都接受这样一个伪命题,究其原因,彩文老师给出了明晰的答案:文本意识、批判思维。没有思考的阅读就是丢失自我的阅读,文本意识淡薄只能让我们永远生活在名家的阴影里。 一篇童话故事的教学引发出作者对教学的思考,敏锐而真实,深入而浅出。记得《愚公移山》的教学,教师为搏眼球,迎合时尚,设计了“愚公为什么不搬家”的讨论,一时间唇枪舌剑,好不热闹。《愚公移山》本是一篇寓言故事,把它等同于生活真实来讨论,岂不是舍本而逐末?究其原因,彩文老师也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单元目标、深度对话。教学中不考虑单元目标,很可能栽倒在单篇课文的枝末节中;缺少深度对话,就永远发现不了文本和教材的真正意图。 小文章,大思考!【 编辑:静听岁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郑昌军        2020-02-26 00:54:45
  为彩文老师的文章点赞!为静听岁月老师的编者按点赞!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即使身陷沼泽泥潭,我依然爬行着找寻真正的教育。
2 楼        文友:郑昌军        2020-02-26 01:04:12
  谢谢宗师!您的编者按太深刻、太精彩了!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有这种批判思维,尤其是上位者允许我们有这种批判思维,我们的深度学习、深度对话,就能更加名副其实,就能纠偏更多伪命题,从而让教育教学向着更加真实而且良善的方向发展。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即使身陷沼泽泥潭,我依然爬行着找寻真正的教育。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