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正】咱(散文)
我们兄妹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互聊天时,每当说到爸、妈这个称呼的时候,喜欢在称呼前面加上“咱”,感觉这样说着顺口。
小的时候,如果有人听到我们哥仨聊天,会笑着说:“你们哥仨说话都有一个毛病,总是咱爸、咱妈的。直接说爸、妈多好,又没人跟你们抢。”
从此,每逢再说到爸、妈的时候,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说“咱”。和哥哥妹妹聊天时,感觉他们也在故意避开“咱”这个字。
记得那些人向我提出建议的时候,我就是十岁左右,或许更小一点,六、七岁?我说不太准。
仔细想想——也对!不说咱爸、咱妈,直接说爸、妈就行,“咱”这个字,说与不说、确实无所谓,甚至有点多余。可能就是个习惯,自己要克制一下,以免再让人家笑话我。
大一点了,语言表达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可是,我们兄妹三人聊天的时候还是喜欢在爸、妈这个称呼前面加上“咱”,依然会有人笑着指出我们这句话毛病,话语里似乎带着嘲笑。
笑就笑吧!不当吃、不当喝的。可能是“咱”这个字眼在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缘故吧!
我们兄妹三人在有“咱”的日子里慢慢长大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们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彼此见面的机会少了,打电话的时候多了。可是,每次通电话的时候,依然习惯性地用到“咱”这个字眼,感觉没有“咱”这个字,父母和自己之间的距离有点远;自己和哥哥妹妹之间的距离也变远了似的。
我在有“咱”的日子里幸福着,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女儿,总觉得看见她心里踏实。所以,我一直这样幸福地踏实着。
女儿十分乖巧,我也因为女儿的懂事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美好的生活如同在嘴里含了一枚糖果,非常甜,一直这样甜着,不曾在岁月里融化。
女儿上学了。我清晰的记得有一次回家没看见女儿。当时紧张起来:“咱闺女呢?”这句话似乎是喊出来的。
“怎么了?大惊小怪的。去同学家玩了。”爱人回我。
听了爱人的回答,我内心一下子平静了好多。“哦!没事,我这不是没看见她吗!”我轻轻地说。
爱人说得对,我确实有点大惊小怪了。可是那句“咱闺女呢”一直在脑子里盘踞着,迟迟不肯离开,就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笑。我竟然把“咱”这个字眼又用到了这里,我又说错啦?直接说“闺女呢”多好,我为什么会用到“咱”这个字?
到底该不该用“咱”这个字一直困扰着我。
有一次生病,爱人看我痛苦的样子哭得特别伤心,坚决送我去医院。
我不同意,认为没大事,去医院也是瞎折腾。
爱人非常固执,必须送我去,并且把我生病这件事告诉了父母。
爱人找了车,因为女儿小,怕她一个人在家害怕,只能让父亲陪我去。
母亲耳朵不太好,父亲大声告诉母亲:“咱英不舒服,我送他去医院。”
“呦!怎么了?真是的,咱英身体一直特别好,这是怎么弄的?”母亲的声音在颤抖。
我一直昏迷不醒,需要住院。父亲把我安顿好后回家通知家里人我的病因。有可能他会用到很多“咱”这个字。
昏迷的我,脑子里一直回荡着父亲那句“咱英不舒服……”和母亲那句“咱英身体一直特别好……”
二十多天后,我出院了。突然想起一件事,如果把别人嘲笑我的那句“就好像有人要跟你抢似的”换到这里解释呢?
朦朦胧胧中,我找到说话时为什么要用“咱”这个字的答案了,似乎就是怕父母被别人抢走,父母怕我被别人抢走。我们哥仨在爸、妈这个称呼前面用“咱”这个字好像没有错;我和爱人说“咱闺女”也没有错。
二零一八年的时候,母亲因病住院,并且做了手术。
当母亲从手术室里被推了出来,看着脸色苍白的母亲,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从那一刻起,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害怕,第一次感觉到妈离“咱”越来越远了,好像会在某一天或者某一刻,爸、妈再不属于咱,会被别人抢走;咱也会离子女越来越远,子女也会不属于咱。对——就是怕。我和哥哥妹妹怕爸、妈不是“咱”的;我和爱人怕女儿不是“咱”的。
妈妈手术很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可以出院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这种幸福十分简单,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因为妈依然属于“咱”,我用手在胸前画了十字架(我不是基督徒)。
人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没了,人生只剩下归途”。我不喜欢这句话,听上去特别伤感。真的很难想象,偌大的世界,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自己像啥?踽踽独行的身影是否有人惦记?
忽然感觉自己是游走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一片儿浮萍,是那样的渺小。离子女近了,立刻会离父母很远。可是,一旦父母不属于咱了,咱又离子女很远。
他们说对了,好像不加上“咱”这个字,自己的亲人真的就要被别人抢走似的。没错,这就是我要找的答案。我怕爸、妈被别人抢走,所以我必须用“咱”,因为,爸、妈是我和哥哥妹妹共同的。
思想就这样乱着,生活又是那样清晰。正在清晰和乱着的时候,电话响了。
“有过多少不眠的夜晚,抬头就看见满天星辰,轻风吹拂着童年的梦,远处传来熟悉的歌声,歌声述说过去的故事,歌声句句都是爱的叮咛,床前小儿女,人间第一情,永远与你相伴的是那天下的父母心……”
我喜欢张也的声音,干净、利落。听完她的歌,心里有拨云见日般的清新。所以,手机来电铃声用了这首歌,而且每次来电话我都不着急接听。
拿起手机,是哥哥打来的。
喂!
咱妈好点了吗?
咱妈好多了,精神头也不错,吃饭也不错。你放心吧!
那就好、那就好。咱爸也没别的事吧?
咱爸还是老样子,吃完饭就看电视,挺好的。
咱爸妈没事我就放心了。记住让咱妈按时吃药。
嗯!知道。
咱妹妹回家了吗?
她没回,也是打电话询问咱爸、咱妈的身体情况。
咱爸、咱妈没事就好,挂了啊!有事打电话。
挂断电话,我在想:咱爸、咱妈、咱哥、咱妹、咱闺女……所有亲人的称呼前面用“咱”,根本不是错误的。他们都错了,唯独我——是正确的。
我珍惜生活里能够用到“咱”的日子,因为,父母依然属于“咱”,我也是父母心里的“咱”。
让我们珍惜生活中咱有父母,父母有咱;咱有儿女,儿女有咱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