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父亲的双手(散文)
昨天,我干了一天家务活儿,出了许多汗,又脱了外衣凉着了,晚上躺在床上,浑身酸疼,又累又困,朦朦胧胧地睡着了。
睡梦中,有一双粗糙的大手给我搓背,一边搓背一边唠叨:“你以为自己是铁打的啊?干活儿的时候也该注意身体,不能过于劳累……”我猛然一惊:这不是父亲的大手吗?父亲那熟悉的家乡话,还有父亲粗糙的呼吸声。突然,醒了,原来是做梦。父亲去世已经十三年了。
梦醒时分,却没有了睡意,不由得回想起小时候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岁月。那时候,我才九岁,跟着父亲在内蒙古集宁市生活,父亲是铁路上的养路工,每天干重体力活儿,工作非常辛苦。尽管这样,父亲回家来总是给我做馒头吃,他说:“馒头耐饥,吃饱饱的,长身体。家里再穷,也要叫孩子吃饱、穿暖。”
冬天,我感冒了,一发烧就浑身酸疼,父亲就用他粗糙的大手给我搓背,只感觉搓得背上火辣辣的,浑身出汗了,就退烧了。父亲说:“不要一发烧就吃退烧药,那样就会养成习惯,自己的免疫力就越来越差,这样用手搓背,皮肤虽然火辣辣的疼,但是能唤醒自己的免疫细胞,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我小时候,你爷爷都是这样给我调理身体的。”
父亲说得对,我小时候很少吃药,身体很结实,从来没有因为感冒打针吃药,都是父亲的大手搓背治疗。父亲的手又大有厚实,非常有力气,那是一双养路工人的手。父亲就是用这样一双大手,每天在修铁路、建设铁路,为国家铁路建设做贡献的同时,给我们挣回来吃穿用的所有物质。我们全家人的生活费用都靠父亲这一双勤劳有力的双手。
父亲最常做的工作是“换枕木,”就是铁路铁轨底下的枕木,建国初期,咱们国家的枕木都是木头的,比较容易损坏,所以父亲他们这些养路工的重要工作就是“换枕木,”这个活儿比较累,不仅讲究速度,而且要讲究质量。换上去的新枕木,要用仪器测量平整程度和结实程度。一把来说,一个八级工,一天只能换七根枕木。而我父亲一上午就能换八根,而且质量全部合格。于是父亲蝉联四年的换枕木比赛冠军。换枕木是养路工的技能比赛。
父亲的工作劳动强度是很高的,但是父亲下班以后却不是休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好一点,父亲在铁路工区附近开了许多荒地,种植了一些蔬菜。有胡萝卜,土豆,西红柿,辣椒,茄子,云豆角。每年夏天,父亲下班的时候,都是先去自己开的地里摘菜,然后带着蔬菜回家。母亲就用这些蔬菜做饭。秋天的时候,父亲的地里就会收回几百斤土豆,几百斤胡萝卜,那就是全家人冬天的蔬菜。父亲在我们自己家的小院子里挖一口菜窖,将土豆和胡萝卜储存起来,这就是我们全家人冬季的蔬菜。我们全家九口人的生活费用都出在父亲一双粗糙的大手上。
有一次父亲的手裂开了一道口子,父亲让我给他贴块胶布,我仔细看了父亲的那双手,右手的拇指已经有些变形了,那是长期握着洋镐劳作的结果;双手掌上长满老茧,我使劲掐,父亲都不觉得疼,已经太厚了。左手无名指上有一块很深的伤疤,那是父亲在劳动中受伤的结果,十个指头都很粗,指头节内侧都是老茧,手背上像老树皮一样粗糙……我心疼地抚摸着父亲的手,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对父亲说:“爹爹,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不然都对不起您的这双手!”父亲用她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顶说:“好闺女,有你的这句话,爹爹再辛苦也是愿意的。”
那年冬天,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回河北老家去了,只留下我与父亲在集宁生活,我的鞋底磨破了。父亲利用家里的旧自行车轮胎,给我的鞋钉上鞋掌。父亲用他粗大的手,飞针走线给我缝制好鞋绑和鞋底,让我的脚不至于冻伤。我好佩服父亲,他的手虽然很粗大,但是干精细的活比我的小手灵巧多了。
我十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说:“闺女,星期天爹爹教你骑自行车吧。”我说:“你给我钥匙,我自己学就行了。”父亲说:“那怎么行,摔伤了咋办。”于是父亲给我扶着自行车,我上去骑。父亲扶的很牢,我几乎没有费劲,就学会了。父亲说:“你弟弟妹妹都胆子大,学得快,就你从来也不主动学自行车,是不是害怕啊?”我害羞的笑了。是的,全家兄弟姐妹几个,最数我笨。我不敢抢着学自行车,总是退在后面,父亲及时发现了我的缺点,教会我骑自行车的同时,消除了我的自卑感。后来我不但学会了骑自行车,还学会了开拖拉机。
60年代末,我们家附近搬来了一家马车社,夏天收青草给马吃。于是我们就开始拔草卖给马车社。一开始,我们也像其他家的孩子一样,拔草后用菜刀把根剁掉,再卖给马车社。因为他们不要带根的青草。后来父亲用灵巧的双手做了镰刀,手把手地教给我们割草,我和妹妹舒兰都学会了用镰刀割草。父亲一边割草一边对我们言传身教,教给我们怎么拿镰刀,这么才能使割下的草整齐,还教给我们把杂乱无章的草整理好,捆结实。父亲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这些农活儿都是基本功,你们虽然读书上学,长大了不以农业为生,但是技不压人,你们长大了去农村体验生活,会用镰刀割草,就会和农民打成一片,就是一个好干部。”现在想起来,父亲说的真对,我上大学的时候,参加了社教工作队,到农村和农民一起割麦子,由于我动作娴熟,农民都说我是农村出来的。问我跟谁学的,我说是跟我父亲学的,他们立即对我很亲切。是父亲交给我如何亲近农民伯伯,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告诉我应该和农民、工人打成一片,所以我就是当了大学教授,仍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这也是不忘初心吧!
80年代初,我父亲退休回到老家当农民,他和母亲开荒种树,在离家不远的荒山上,植树造林,栽种了满山的枣树、柿子树,核桃树。父亲还带领乡亲们修路,把山里的、村里的羊肠小路都修得能走汽车了。他的一双勤劳的手,走到哪里都不闲着,总是不停的找活儿干。父亲去世以后,村里的人提起父亲来,总是说:“你爹是个勤快人,有一双勤劳灵巧的手,什么农活儿都会做。村里的小桥小路都是他修的,年轻时在铁路上架桥修路,老了回村里架桥铺路。这是德行好的人啊!”
是的,父亲虽然识字不多,但是他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的双手是勤劳的双手,他尽力用一双勤劳的手,为社会也为我们创造了无数财富,把我们九个子女都养大成人。村里人没有忘记他,我们更是永远铭记他的恩情。
父亲,如果有来世,我想再做您的女儿,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您的好品质,做您的好女儿,让您的双手不要太劳累。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物、场面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类似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把一个镜头拉近拉近再拉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
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