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扁担(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扁担(散文)


作者:隆渊 白丁,9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6发表时间:2020-03-01 13:00:40

有一件劳动工具叫扁担,它在我国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样。朱德总司令的扁担,是南方人贯叫的名字。北方人,有的地方叫板担,有的地方叫担杖,有的地方叫水担等。不管叫多少名字,它都是木头和竹子做成的,用来担挑东西的。南方人,多用3寸左右粗的竹子一劈两瓣做扁担。北方人用2一3寸粗的柳、榆、松等树枝锯成两片,按年岁和个子大小制做长短不等的扁担,在扁担的两头打眼,用铁环或粗铁丝做u形钩子,早年没铁丝用一寸粗细的榆、柳树枝做扁担钩子,后来才改用粗铁丝做扁担钩子。南方人,用扁担担稻谷、担水等。北方人,在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居住的老百姓,这扁担作用可大啦,再用嫩树枝条编成箩头,有牲畜的户赶着牲畜驮,没牲畜的人家全用扁担,相当于平川使用的小平车,男人主要用扁担送农家肥,到炭窑担炭,担水是北方人捎带的营生。
   记得旧小说和古装戏里有:二郎担山,那就是用又大又长扁担担山赶太阳,梁祝戏里的书童也是用扁担担着书和行李,三四十年代担着担儿摇着波郎鼓的货郎,担着两个木箱,里边放针头线脑等,走村串巷,也用扁担。扁担是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常使用劳动工具。
   我对这个扁担是亲自领教过,并深有体会,从四五十年开始,请人制作了小扁担,用细嫩柳条编了小箩头,村里人冬三个月,去七八里远的炭窑担炭,积攒一年的烧燃,其中有大人赶着老牛和毛驴,一群孩子们用小扁担,担着小箩头也跟着凑热闹,一开始我只担十几二十来斤,管够一天烧,父母一表扬劲头更足了,母亲怕压疼膀子还给我缝了厚厚的垫肩。记得有位身强体壮的大伯,用羊毛织的毛口袋给老牛驮百多斤炭,大伯也担百斤上下,跟着老牛不紧不慢走,我们一路歇着,奇怪的是大伯一路不歇,只略低头轻松的换肩膀,我们对大伯这个本事是轻易学不会的。
   冬去春来了,俗话说:打罢春消背阴先闹粪土,老百姓又集中力量往地里送农家肥,牲畜驮,男人用扁担箩头担,女人们有担的也有用小背篓或口袋背。给地里送粪比担炭路程近些,不过这地也有爬坡上梁的,有下沟渠的,有荆棘丛生路难行时,赶到了地头箩头里的粪都撤在路上,肥了那些杂草和荆棘。
   学校停课又恢复了,每年两个假期近两个月时间,家里的吃水又成了我的专利,我承包了担水,减轻了父母的劳动负担,让他们好好作务农业活。那时村里四五十户人家,只有四五担沉重的木头桶,是请木匠用杨、柳木薄板再用铁箍箍成的木桶,木桶上口有桶梁。每天鸡一呜狗一吠时,人们每天早早起来,绕村子去抢木头桶,进院一家一户的喊着,二大娘你家有桶吗?老人瓮声瓮气地说:你三婶子家有桶。抢着了木头桶得去200一300米远的小河去担水,这是个直肠子小河,牛羊群出山,不是进小河的后面就是到小河前边,早去了水清沏干净,去迟了就得担牛羊屙粪撒尿水、水蛭、蛤蟆衣、蝌蚪经常往回担,干净的细心人家用箩面箩子和蒸布过滤水,不然就得吃那些小动物。冬三个月吃水更困难,这木头桶外面冻一寸厚的冰包裹着,里面冰冻得更厚,只有碗囗大的空间,木头桶本身就有30一40来斤,只能放一两水瓢水,那就得把木头桶放在铁锅里煮,把冰全消化了,再去河里担打个冰窟窿渗出的水,真是吃水贵如油啊!不管是酷热的三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三九天,每天早晨担水成了每户人家的第一要务,穿梭往来的担水汉子,桶担咯吱咯吱的响声与那沉重的脚步声汇成一曲交响乐章,还有那睡过头没抢上木桶的人,眼吧吧盯着问着担水人,轮我吗?
   60年代以后有半村子人家买了白、黑铁皮桶,淘汰了八九代人担了近300年的沉重的木头桶。70年代因到处挖煤影响水源,河水枯竭,政府给村里挖了两个水井,解决了祖辈人吃牛、羊边走边屙屎撤尿的河水。可是这条扁担还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紧相连,还得去井里担水,暂时是不会淘汰的。
   我虽然远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可这条长长的扁担还压在我的肩上摔不开丢不下,丢了这条扁担就没法生活,还得继续担起来。60年代初我在学校当孩儿王教师,妻子要生孩子好赖得安个家,是我首次赏试安家的酸甜苦辣之事,这家的掏钱租赁,古人说:兵马未动,得粮草先行。要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东西没有就不成个家,这锅碗瓢勺一样也不能少,地下那个大水瓮能不备吗?当时县城里有三四个深水井,井房有专人管着,有专人绞辘辘取水,地上放一个直径一米高一米的圆水桶,担水人去了先排队,再以笑脸给绞水卖水人递香烟,他们允许了,再付给一角钱,你才能用小木桶勺在自己桶里才能担走。有钱人约好让井房送水上门,同样是一担水一角钱,也得给香烟抽,为下次送水及时水桶又满当,必须得献上殷情。
   到了70一80年代引来五里远的水库水,县城埋设了地下水管,全城按人口居住情况设立水管,你还得用扁担挑着铁皮桶去担水,后来把水管安在离我家只有几十米处,也得用扁担去担。2000年代初把水管安进院子里,我退休了,我制作的那条扁担才算是半退休了,我家不用扁担担水了。可是,全国农村的老百姓还离不开使用了几千年的扁担呀。
   我苦命的爷爷,让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据村里老者说:一辈子压断了许多条扁担,两个肩膀全结成像皮裤带一样硬厚皮,全村人称老人是铁肩膀。民国初年村里人开挖了座煤窑,是个竖井式,从千米高坡半山腰挖三丈深井,发现了侏罗纪煤,再平挖煤,煤窑分工明确,有井下挖煤工,有担运工,井囗有辘辘工,井上有售煤工等。唯独传遍汾河川出了名人就是我爷爷高二祥,老人身高1米6左右,百米深的黑黑的巷道,他一次担炭400斤左右,两个辘辘工往上绞也很吃力,一个好骡子驮不了。还听同族老人说:民国初年爷爷抚养着十位老人,是我爷爷的亲父母辈,都年己花甲还有病,不能劳动,他们都没生男孩,只生了五个女儿,人们叫:五朵金花。我伯父和我父亲还小,是全村特别贫困的户,我爷爷除耕种沙梁薄地外,抽早晚时间给村里同族哥哥家揽上担土垫羊圈,担土既远又坡陡,还必须得担干土。因担子重,压肿了右臂膀,没几天起了个核桃大的脓包,疼得白天不能下地劳动,晚上不能睡觉。既无医又无药,强忍着疼痛用左臂膀继续担土垫羊圈,右臂脓包一天比一天长得大,村里一位土医生,用打碎的瓷瓮片把脓包割开,流了许多脓皿,在刀囗处塞了几根鸽子粪,像现在的引流。稍好后,左臂又被压破流脓血不止。还听说:我奶奶不让他再担土垫圈,我爷爷说:三个月的合同未满那能毁约。后来,以减少重量多跑几次的办法,圆满完成三个月的合同,挣回450多斤粮食,够一个人一年的囗粮。
   我是1933年出生,爷爷奶奶乐开怀,父母心中似蜜甜。我家这门男丁少,爷爷进庙请佛保。红衣穿够十二年,我爷爷担着供品进庙保回了我。我才开始进学校念三字经、百家姓,1947年冬闹土改,72岁的爷爷得重病突然仙逝,噩耗传遍全村男女老幼,全村人无不掉泪,因他一生没和族人吵过嘴红过脸,除养老送终十位老人,还经常给孤寡老人和一位双目失明的侄儿雪中多次担柴炭和水送上门,老人是同族同辈中最长寿的。
   记得,我有个黄河岸畔的保德姑舅,他因土地改革时,祖父被定为破产地主成分,父亲早逝,没能继续念中学,经济拮据,生活无着,十六七岁的小伙,用长长的扁担担着马牙碱发面用和水烟,用烟叶丝加香料庄缩成方块,用山角羊后腿做烟锅抽。从黄河岸边的保德县买上马牙碱,挑着一村一庄走村串巷叫卖,绕岢岚县,再到五寨县既卖碱顺便寻找我这个教书的姑舅,当时我只能可怜他年少,可怜他不能升学,可怜他压红肿的肩头,更可怜他孤儿寡女生活困难,苦日子难过。也没法子让他撂下这条扁担,还得再去80里远的神池县、宁武县才能把70一80斤马牙碱和水烟卖完,卖下钱好办,换下粮食还得担回保德吃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稍长大后学会了做盖房用的灰兰色的瓦和砖,再后来拜木匠师傅,学会了做木工活,外出做家具挣钱养家糊口。
   改革开放后他又去天津学会了裁缝,娶妻成了家两囗子办起了缝纫社。招收了一批聋哑残疾人学徒,开了个大型的缝纫社,聋哑残疾人高兴得哇哇叫,家长十分满意,在黄河岸畔也是件大事,此事在保德县一炮打响,一鸣惊人。便成了保德县的大名人,又被选为忻州地区保德县政协的委员。现己年近八旬的姑舅前半生在黄莲水里泡,后半生吃蜜还得沾上糖,现已住上了楼房,过上了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好日子。
   这个长长的薄薄的扁担,默默无闻地为大众服务,从不向主人索求什么,它千百年来为老百姓,特别是为我国劳作在土地上80%的农民,立下了汗马功劳。扁担的功劳一时半会说不完道不尽一一它虽是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工具,其实是个无名英雄。
   老百姓有两首顺囗溜,是说扁担的,宁武人说:扁担扁担软溜溜,担上莜面下忻州。忻州爱我莜麦面,我爱忻州软油糕。忻州人说:莜面窝窝香喷喷,羊肉蘸汤肥嫩嫩。担上黄米跑宁武,换回莜面过大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扁担在当时的作用。
  

共 35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好的一篇文章。文章重点写了扁担这一工具在古往今来的过程中,是如何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它的功劳和意义,尤其是在上世纪发挥丁重要的作用。悠悠扁担,担着生活的沉重和希望。感谢赐稿!【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0-03-01 13:05:44
  一根扁担担世界,上世纪,扁担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慢慢地,它也可能被淘汰。世事变迁,它必将成为一段历史的记忆。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