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室雅兰香】家风清正似明灯(散文)
我的外公程树德,是我国著名的法律史学家之一。他一生主要从事国际法、宪法、中国法制史研究,外公勤奋著书,留有著述400余万字,外公是我国第一代法学家,他的人品与爱国情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他以博大的父爱,超越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使膝下的子女在不同领域成为优秀的人材,这无疑与外公亲手缔造和传承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
我是程树德的亲外孙女,我母亲程美玲(参军后改名叶茵)是外公第九个孩子,我没见过外公,但时刻被外公所树立的家风影响着我的人生之路。从小我从外婆与母亲口中零散地知道了外公,我对外公充满了敬佩之情。
我外公经历了晚清统治、北洋军阀、国民政府、日伪占据时期,可谓生逢乱世。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工作经历丰富了我外公的人生,外公爱国之心却始终不改,他希望把自己学知用在贫穷落后的国土上,希望我国建全法制,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
外公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时,每月有300块大洋的薪水,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家境已十分富足。家庭常年雇用着厨师、保姆和黄包车车夫,一大家子人相处得其乐融融。可这一切在1937年7月7日都变了,卢沟桥事件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侵华,平、津相继沦陷。此时,我的外公已转入清华大学任教,随着清华、北大等高校陆续南迁国统区,外公失去了教职,闲赋在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日军驻北平最高长官闻悉我外公是由清政府公派日本留学的“洋翰林”,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威望,就想拉拢我外公出山,为其统治政权当汉奸傀儡。于是,当年的侵略者请来熟人和校友当说客,亲自登门并不惜重金聘请我外公出任伪北平市市长职务。当时的外公已经失去了公职,患病急需治疗,却没有经济来源,家庭10个子女更需要抚养,迫切需要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然而,外公是爱国学者,正人君子。面对侵略者给予的高官厚禄诱惑,始终不为所动。坦荡回话日本倭寇和前来的说客,并且以中风行动不便、头脑不清醒为由,凛然拒绝聘请,宁死不当汉奸亡国奴。外公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在他后来的《论语集释》中可见一斑:“夫文化者國家之生命,思想者人民之傾向,教育者立國之根本,凡愛其國者,未有不愛其國之文化。思想之鵠,教育之程,皆以是爲準。反之,而毀滅其文化,移易其思想,變更其教育,則必不利於其國者也。……”
外公晚年患有血管硬化症,在身体每况愈下的处境中,仍坚持笔耕不辍,自己写字困难,就躺在床上口述,让大女儿儿子执笔写作。“论语集释”共四十卷总共140万字。此书为研究论语学者提供自汉至清译注资料,用各家学说阐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本质特征,供后人作探讨依据,也是一部研究孔子教育思想重要参考书。这是我外公离世前的最后一部顽强之作。之所以说是顽强之作,正如他自序中所言:“余身患舌强痿瘅之疾,足不能行,口不能言七年于兹矣,而精力之强,不減平昔。”风烛残年不惜汗蒸指皲之劳自己口述,由亲戚笔录,历时九年完成“论语集释”。外公为此书作序即公元一九三九年己卯之秋,倭寇大举入侵,神州陆沉,“糜沸云扰、万方荡析”。文化故都北平沦陷,若干汉奸觍颜事寇、为虎作伥,积极推行奴化教育,宣扬“大东亚共荣”,妄图“毁灭其文化,移易其思想,变更其教育”以不利于吾国。当斯时也,国步艰难,中华文化命悬一线,而他的《中国的思想问题》,矛头正直指日寇。
1944年1月1日这天,当人们举家团圆欢庆元旦的时刻,因生活所迫,外公忍痛将老宅院卖掉。外公终因贫病交加,冻死在了搬迁的路上。外公卒于北京,时年67岁,痛苦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程。外公人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了丰富的史籍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外公的正直、善良、刚正不阿,不委强暴,对事业不懈的追求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人都说家风是一盏灯,照亮后人前进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随着后人走向光明,而我家,家风是一面镜子,能时刻发现自己与外公的不足。
1919年1月18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我的大姨妈程俊英积极投身了这场“五四”运动,并接受了先进思想,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决心毕业后投入到教育事业,让更多的人觉醒和明白真理。
1922年,大姨妈程俊英从女师大毕业后,留校任校刊编辑,兼市立女一中教国文课,从此开始了教师生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大夏大学教务长吴泽霖聘请大姨妈程俊英到该校中文系任教。可日本人侵略者把战火点然了大半个中国,大夏大学被迫迁往贵阳,大姨妈程俊英手持聘书却无法前往任教。由此,全家失去生活来源,因入不敷出而陷入了困境,大阿姨程俊英被迫将唯一的住所“望海居”和视为生命的藏书《四部备要》、《图书集成》卖掉来维持生活。与此同时又有消息传来,外公程树德任教的北大、清华也陆续南迁。因此,外公也失去了教职。外公三番五次地将找上门来的汉奸说客一一拒之门外,体现了知识分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受外公影响大姨妈程俊英哪怕再苦再穷、忍饥挨饿,也不去出买自己的灵魂。
1973年,“文革”期间,系工宣队动员程俊英退休,72岁的大姨妈难过地离开了一生热爱的教育事业。“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无奈中的大姨妈从此过起隐退生活,不遗余力地开始整理自己几十年潜心研究的古典文学手稿。离开了心爱的讲台,大阿姨心中五味杂陈满腹经论却无用武之地,又是怎样一种心情感受?1964年大姨妈的丈夫张耀翔突患中风不幸去世,双重打击没有击垮她,大姨妈一心报效祖国,向往加入共产党这颗心一直没有泯灭。1978年高考恢复,程俊英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华东师大古籍研究室决定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年近80岁的大姨妈被聘去带研究生,大姨妈程俊英激动不已,向来人连连说:“为‘四化,尽点滴力量者,如斯而已。信哉斯言。”虽然进入耄耋老年,但程俊英那颗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绝不亚于年轻人,她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年青人。她不顾年老体弱,认真编写、注释《论语》、《诗经》等著作,在古籍研究工作上作出了显著贡献。在科研、教学实践中,她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带出了两届研究生。程俊英出色成绩被国家认可,1979年被推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1982年被评为华东师大先进工作者。83岁高龄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1985年2月1日,程俊英实现了人生最大的追求与愿望,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1933年9月,我母亲出生在京城程树德门下,书香门弟,大家闺秀,母亲却没有得到相匹配的呵护与享受,11岁时外公去世,背着小九子的乳名跟随外婆流亡上海,外婆靠投亲友变卖首饰供我母亲读书。全国解放前夜1949年,年轻的母亲在学校里接受了革命思想和地下党,担心牵连累到外婆改名为叶茵,在地下党员班主任的带领下,同班的4个同学投奔了革命。
1950年11月8日,我母亲跟随60师文工团由南国边陲转进东北,跨过鸭绿江大桥,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加入了第二次战役。我母亲和她的战友们从温暖如春的南疆开拔到寒冷的异国,身上的军装都很单薄,山沟里的寒风如刀子一般凛冽,吹得透心凉直打寒颤。母亲和战友姐妹们结伴到溪水边,用石头砸开封冻的冰凌,双手泡在零下40度的冰凌茬子里清洗纱布,上肢被冻的发麻僵硬,感觉都不是自己的肉体了。一个书香门第的娇小姐,从小哪受过这样的罪啊!我母亲咬牙坚持着,想想战场上的战士们趴在冰天雪地里流血牺牲,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最让母亲和文工团员们感动的是,下来的伤员无论伤情轻重,几乎都听不到痛苦的呻吟声,他们始终以革命的乐观主义面对伤残和死亡威胁,积极配合治疗。我母亲和她的战友们不顾少女的羞涩,以阶级友爱精神尽心尽责地护理着每一位伤员,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认真清洗伤口,翻身喂饭,端屎倒尿,让那些肢体残缺的伤员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由于文工团齐心协力,积极抢救伤员,特别是在敌人偷袭时候保护了伤员的安全,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师党委给全团荣记了集体三等功。朝鲜战场就是磨练人,战争教会了我母亲吃苦。在我母亲眼里,有了战争的经历,就不觉得什么是苦,什么是难。朝鲜战场把我母亲锻练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
母亲的精神教育我在部队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也像母亲一样护理着我们英勇作战的将士们,参战这年是我当兵第十个年头,当兵这十年来什么苦没吃过、没经历过,野营拉练脚上磨起了血泡也没能阻挡住我们的脚步,深夜紧急集合夜行军山高路陡没有难倒我们,野外露营天当被地当床照样睡的香甜......再苦再累也难不到我,我绝不会喊一声累叫一声苦!
最让我震撼的是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战地医院上换药班。记得我给一个左腿受伤的战士换药,打开纱布那一刹那,我心头一紧,眼眶不由自主充满着泪水,这是怎样一只脚啊?完全是一个血肉模糊的肉坨子,他的脚被越军地雷炸飞了。如果当时能把炸飞的肢体捡回来,还有回天之力接上去,也许有走路的可能。可在当时战场上,怎么可能去找那只脚?我含泪细心地用生理盐水消毒棉球,一点点擦洗伤员血淋淋的伤口。当我用镊子除去坏死组织时,看到伤员脸上肌肉不停抽动着,我感觉我的心,也在跟着伤员脸上肌肉抖动着。我对伤员说:“你痛就叫一下,或者我叫军医给你开一支麻醉针?”伤员摇摇头,他说了一句让我至今忘不了的话“比起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活着在这里,我就是幸福的。”我每天都被勇士们的精神所感动,我所受的累所吃的苦,比起这些为国而战受伤战友根本算不上什么了。伤员的精神激励着我,我只有一个心愿,“一定不能让受伤战友的生命在我们手上终结!”再苦再累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感谢母亲给了我生命也传递给了我一种精神,一种为祖国而战勇于献身的精神。我们都是外公的最亲近的人,我们共同特点就是传承了外公的精神与爱国情怀。
我一直在想,好的家风似一盏明灯,照亮你的人生之路。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是良好开端,如果正能量得以传递,优良家风得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