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牧童・牛・笛子(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暖】牧童・牛・笛子(散文)


作者:宁星 秀才,156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7发表时间:2020-03-04 13:16:13


   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常常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这就是牧童生活,纯朴率真,无忧无虑,恬静怡然。这也成为很多古诗的意象,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等等。
   记得有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台湾音乐人叶佳修作词作曲,创作于80年代。旋律活泼、优美;歌词也清新、烂漫,意境非常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最近的一次偶然,我又听到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下子把我拉到童年、少年时代,带进熟识的亲身经历过的那段牧童生活。
  
   二
   70年代初,我家乡农村还未包产到户,国家为计划经济体制,不是现在市场经济,农民种田以生产队集体为劳动模式。那时不能经商,否则会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即被批斗之类的专政,除了几个手艺人,如木匠、篾匠、做裁缝的、理发的、阉猪的、做土烟的、串蓑衣的等,阶段性地在本村或邻村干手艺活之外,其余的都被圈在生产队里集体务农。所以,劳动力很充足,没有荒田荒地荒山,甚至连田头地角也被开垦种上农作物。因此,需要大量耕田耕地,这就需要耕牛的担当出力了,虽然已有运输兼耕田的手扶拖拉机,但是只能用于平坦的田野,不能用于梯田和要过羊肠小道的田地,不像现代的有些耕田耕地的机械灵巧方便,用扁担就可以挑得走,所以耕牛依然是耕田耕地最得力的主力军。我家也包养一头牛,到年终队里再给予记工分。期间包养过公黄牛、母黄牛,水牛。那时我在本村小学就读,初中在附近邻村就读,所以有放假放学的时间可以放牛。
   每当每年清明节期间,春暖花开,山坡、荒野、路旁等地青草如茵,鲜嫩、肥美,是牛儿的天堂。把牛儿赶到这里,它低着头美滋滋的,“唰唰”地啃吃着嫩草,而我与小伙伴们去海阔天空,去玩,去制作树皮笛子了。到山上砍来锄头柄粗的桐子树干,用弯刀以螺旋状割破,再放在膝盖上用刀柄边敲边念咒语:“嗑嗑,蛇蜕皮,肉蜕骨……嗑嗑,蛇蜕皮,肉蜕骨……”据说这样念着,树与皮才容易分离。蜕下树皮后圈成喇叭形,头部嵌入两片竹叶,就算制作好了,吹出的声音是“呜呜——呜呜——”当时我们都不懂乐器包括大人们,都叫它笛子,算是约定俗成吧。其实这种树皮制作的乐器,确切地讲,像军号,叫“号子”。
   黄昏时,我们经常会骑在牛背上,牵着牛鼻子的缰绳,吹出粗犷、悠远的“笛子”声,悠哉悠哉,行进在晚归的小路上。
   但平时为了骑牛背,不知被牛摔下多少回,特别是公黄牛性烈,当初次骑上时,它便开始不耐烦了,“蹬蹬”地奔跑起来,我一下子被摔在地上;而水牛非常耐性,当骑上时它还是慢悠悠的走,就是它大肚子,我双腿不好跨。父亲知道后经常骂我不要命了,叫我以后别做这样危险的事,而我好像把父亲的话当作耳边风,觉得骑牛背实在好玩,又像解放军骑马一样挺威风的。瞒着父亲,我还是偷偷地去骑公黄牛,因为当时我家包养的只是公黄牛,这次一、自己有了教训;二、骑牛背熟练的伙伴教我一些方法,爬上去后双退夹紧牛肚皮,拉紧缰绳……哎,公黄牛却听话多了,我也没被摔下来。以后经常骑骑,公黄牛便习惯了,乖乖地配合了我。
   那时一个生产队里有10多头牛,全大队就有50多头牛,难免会把牛儿群放在一起,或凑在一处,因此常常会引发斗牛事件。大人们都反对牛儿斗殴,这样会两败俱伤,如遇见斗殴的,大人们都会驱散它们,而我们这些小放牛觉得斗牛是一个非常有趣、刺激的场面,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是由凶猛公牛挑起事端,凶猛对凶猛,一场杀戮便在所难免了,你用牛角挑我肚皮,那我用牛角挑你屁股,相互追逐、搏斗,用拱和挑的方式欲把对方打趴下,有时斗累了,便有牛头顶着牛头的暂停片刻,但眼睛仍然怒睁,如果一方能放弃牛劲走开,那这场武斗便宣告终止。斗牛场面让小放牛们看得既喝彩,又鼓掌。然小放牛们内心都喜欢自己放的牛能斗赢。记得有一次好险,在相互追逐的斗牛中,一头牛突然向我直冲过来,当我醒来时小放牛们已帮我背到家里,幸好身体无损伤。
   那时,夜里梦到的都是放牛时与小伙伴玩的游戏,比如把牛儿赶到山坡草地后,去玩泥巴,筑建水库;爬树杆,捕鱼;比如玩柿子籽的游戏,比划着石头剪子布……
   初夏时节,常常很贪睡,早晨懒在床上不肯起来,母亲刚喊醒我,翻一个側身,又睡着了,母亲喊我像喊渡船似的。母亲说,牛儿饿得快要闯出牛栏啦,等一下你父亲从田地里回家了,你起床不起床?这时我才揉揉眼睛,套上衣裳,去放牛。
  
   三
   牛是农民的忠实朋友,吃的是草,干的是苦活累活,且默默无闻,农民们心知肚明。在春耕前夕和春耕中,会给耕牛补充营养,如灌糯米酒,牵住牛鼻子,让其仰头,再用斜口竹筒舀米酒倒入嘴中,一杯一杯让耕牛尽情享用,犒劳这位春耕大忙中的大功臣。但也会在这个时段极容易发生牛儿吃了过多的紫云英(草籽)引起腹胀死亡的事件。紫云英作为绿肥、有机肥,当时几乎每丘良田都种有紫云英。蓝色的花朵,绿色的柔软茎叶,像海洋,像星星闪烁的夜空。如茵的紫云英对耕牛太有诱惑力了,耕牛边耕田边吃,也会多吃了紫云英,后来只好在牛嘴上戴上篾罩。但也有疏忽时,还会时常发生耕牛中毒事故,眼看耕牛腹部越来越臌胀,大人们知道这是不好的症兆,赶紧叫人跑公社去叫兽医前来救治。我看见耕牛的眼眶淌下泪珠,应该是很痛苦,只是不能说话而已。有几个女人在旁边祈祷:保佑牛能救活啊!兽医赶到,不知给予灌什么药水,但良久没有起色,兽医说,晚啦。当然,有的牛儿发生紫云英中毒是轻度的,也有被救活的。
   春夏时节,大地上有天然牛儿吃的丰富草料,那么秋冬呢就没有什么草料了,天寒地冻的,青草都枯死了。因此,为了牛儿顺利过冬,不挨饿,把牛养得健壮,大人们就要备足各种草料了。有一种草料叫斑茅草,对风霜冰冻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初冬时仍然保持着青、绿,但它叶片边缘锋利易伤人,所以割刈时要戴手套。因而经常看到大人们挑着一担担捆扎的斑茅草,在各条通往村庄的道路上走过。还有一种草料叫番薯藤,家乡盛产番薯,秋冬挖番薯时,不舍得扔掉藤蔓,而是撸成一捆捆挑回家,放在楼檐或柴间等地方风干。其次有一种最普通草料叫稻草,就是水稻成熟后,脱掉谷穗,扔掉的稻秆,捆成小束,一支支立在割过水稻的田野晒干,便是稻草。那时秋天,田野地角堆放着许多稻草垛。有意思的是:为了不让稻草腐烂,要堆放在大树上,在底部先用稻草捆紧实,捆成很大的节,再将稻草围着大树堆叠上去,要距离地面1米多高。村口山岗上有几棵一人抱不过来大松树,记得那时声势浩大,上百担稻草往这儿挑,一人在树上面堆叠,下面有人递送稻草,高处时要用竹竿挑。上面能放很多稻草,常年不会腐烂。现在想想觉得劳动人民真有智慧!稻草对养牛用处很大,不仅能喂牛,而且还给予牛儿提供温暖柔软的铺垫,可以舒服休息、睡觉,御寒。雪天,大人们或我已是少年时,常到松树稻草垛下,拔取稻草,然后捆成两捆,用“担枪”挑回到牛栏给牛儿用。
   耕牛养好养坏,队里的社员会评价的,说,那家养的牛越养越瘦了,你看牛整天被关在牛棚里呢;那家牛养的真好,你看越养越胖啦……而我家养的牛还算可以。
   到了我上高中时,我家就不包养耕牛了。包产到户时,生产队里的耕牛也卖给了各农户。80年代,我家耕田地,是父亲向养牛的农户临时租赁的。
   这段牧童生活是快乐的,纯真的,朴实的,无忧无虑的,而且有许多本真的东西,感谢造物之主给了我这段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
  

共 32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是不是人生走到一定的阶段就特别喜欢回忆过往呢?就像作者用“牧童 短笛 老牛”组合成的那幅画,祥和,温馨,透着丝丝的暖意。开篇中,作者由古诗和歌曲奏出文字的基调,然后带着我们回忆了七十年代他徜徉在牛背上的日子。那里有我们熟悉的少年的慵懒,少年的无畏以及看牛斗的乐趣,当然还有那丰富多彩儿时游戏。牛应该是每一个农村少年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牛是童年生活乐趣的重心所在。牛儿因贪食差点丢掉性命波折,喂好牛种种方式方法,都成了儿时的必修科目。感谢作者带给我们重温童年的机会,感谢作者的分享。【至简至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0-03-04 13:17:14
  感谢老师赐稿晓荷,老师辛苦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