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蓉城】茂才老汉的一亩八分地(小说)

编辑推荐 【蓉城】茂才老汉的一亩八分地(小说)


作者:乂二 白丁,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91发表时间:2020-03-06 18:27:12


   茂才老汉一个人背着手,在自己的一亩八分地的地头上,来来回回地走了大半个早晨,露水已经随着太阳地升起慢慢地散去。茂才老汉新剃的光头上也是湿湿的,潮潮的,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露水。眉毛拧在一起,脸色也不大顺畅。
   日头升起已经几十丈高了,地里连一个人都没有。茂才老汉心里说不出的不得劲儿,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是现在这人都懒球得很,都到这般光景了,连个下地干活的都没有。这也难怪,就是养个小猫小狗的养几年还有些感情,何况自己亲手摆弄了大半辈子的这一亩八分地。
   1982那年刚分产到户,是张茂才最高兴的一年。那时张茂才33岁,风华正茂。全家人第一次全年没有吃过“亚洲黄”(玉米面)、“非洲黑”(黑豆、红薯等杂粮面)。虽然没有啥钱,但是至少不再饿肚子了。
   没几年,乡下人吃饱了饭,粮食多得吃不完,就把家里多余的粮食拉到镇上的粮店粜了。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钱,就开始张罗着翻盖房子。
   1985年,张茂才承包了村里的机砖厂,十里八乡的都靠这一个机砖厂,砖厂的砖成了紧俏货。有些人等不及砖从砖窑拉出来,晾凉了,就一哄而上,抢着往自己的架子车上装。更有些耐不住的,直接上砖窑里,把刚烧成的机砖,冒着烫手的危险,直接就装在自己拉去的架子车上,然后喜气洋洋地到厂门口点数结账。那时候一块砖才几分钱,“大团结”还是像流水一样进来。
   年底,张茂才就成了大林镇第一个万元户。过年前,张茂才专门去趟县城,除了给全家老少每人买了一件新衣服外,还办了一件大事,花500块钱买回了张家村第一台电视机。那时候,全村的大多数人一年也挣不下500块。一到天黑,早早地把汽油桶在门口的街道上放好,“金星牌”14吋黑白电视机,从家里搬出来。吃过晚饭的男女老少,各自搬着凳子很快就聚集过来。那时的张茂才,绝对是村里的风云人物。
   那台十四吋的黑白电视机,几年前已经被茂才老汉以五块钱的价格卖给了收破烂的。儿子城里的电视换了液晶的,把29吋的彩电给他送回来了。
   收破烂的拉走那台全村第一的黑白电视机,茂才老汉心里并没有难受。虽然,那台电视机让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熬成了茂才老汉。
  
   二
   机砖厂只承包了两年,就干不下去了。看张茂才发财,村里人眼红,很多人闹着要承包,于是村委会提高了承包价格。张茂才见好就收,也就顺坡下驴地交了机砖厂。没几年,机砖厂就叫瞎打热闹的这帮人给祸害了。虽然机砖的需求量还在与日俱增,机砖厂的效益却并不好,一个是村里的承包价格高了,一个是砖机老化。这些人光看见人家挣钱,没看见人家出力。光盯着出砖,没人看见砖机出来的砖,翘曲变形得厉害,根本上了墙。由于经营不善,很快就被附近村子新开的机砖厂挤跨了。
   张茂才不干机砖后,专心摆弄自己的几亩地。那时候儿子、女儿还没有考上大学,地还在。父亲“自然灾害”的时候饿死了,只剩下一个老母亲。五口人也有八亩之多。那时候也没啥机械,张茂才夫妻两个侍弄八亩地,也不那么轻松。每天天不亮起床,天黑透了才回来。中午饭大多都是儿子或者女儿送到地里吃。过的是两头见星星的日子,一年的收成也卖不了几个钱。张茂才又开始在地上打主意了。
   有一天早起下地干活的村里人惊奇的发现,张茂才家的地里仿佛一夜之间长出了一排大棚。张茂才看准了城里的反季节蔬菜,准备在自己家也开始实施了。为此,张茂才专门出去考察了邻近县专门种大棚菜的村子,在那里扎扎实实学了一个多月。回来后的张茂才,把大棚菜做得风风火火,当年就有人上门收购他的菜。奔马大三轮直接开到了地头,三亩多地的西红柿、黄瓜很快就卖完了。那一年,张茂才又净赚了一万多。
   第二年,半个村的人都发现了这个商机,也都种起了大棚菜。种得人一多,菜价一下子落到了脚脖子,谁也没赚上钱。
   踌躇满志的张茂才又动起了脑筋。正准备开始实施自己的新点子时,县里来了政策,说是据县领导调研,这几年苹果销路看好,号召全县种苹果树。镇上就把县长的号召,当做了政治任务。镇上的领导下到各村做工作,刚开始是软磨,后来是硬泡,再后来是发动所有学校机关,家里没有种苹果树的孩子一律停课,机关工作人员停发工资。这么一搞,全县很快就变成了“远近闻名”苹果大县。因为不懂技术,县里农技上还专门派人到各村去传授种植技术。上边领导听说了之后,来看了看,说是这种领导群众致富的经验值得推广。县长带着荣誉和经验,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领导更多的人“致富”去了。结果是苹果种下去三四年不见接果子,家家吃饭倒成了问题。
   好不容易果树能结果子了,成熟之后,刚开始的确卖了两年的好价格。人人都觉得勒紧裤腰带这几年值了,都夸县长有水平,有远见。然而,喜悦还没有完全散尽,第三年的时候,苹果突然又不值钱了。
   于是新来的县长,又号召大家种苗木。说是县领导考察了,最近几年,绿化苗木很吃香。于是镇上的政治工作,又开始对整个镇上的农民又实施了一遍。很多人不等苹果长红,就把苹果树砍了,种上了苗木。村里人不懂技术,县里还是一如既往地往各村派技术述人员,到各村去传授种植技术。很快“远近闻名”苹果大县,又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大县,新县长又带着荣誉和经验,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领导更多的人“致富”去了。
  
   三
   种地早就不行了,这是茂才老汉早已经熟知的事实。进入新世纪之后,农业税公粮都不缴了,县里镇里的领导,再也不来管你在自家地里种啥了。可是农民却不种地了,主要是种地不划算。
   一亩地每年收两季,一季小麦大约1000斤,每斤小麦卖块把钱。一季玉米大约也是1000斤,每斤还卖不到一块。毛收入2000元,减去请人家机械犁、耙、播种、化肥、农药、抽水灌溉的电费,一亩地顶天了一年净收入350元。按每家四亩地算,要再把每年在地里投入的人工,核算进去,一个人一天的人工连5块钱都算不到。再加上这几年人口增长,地又重新分了几次,现在每人才六分人口地,一年算下来,还没有一个小姑娘去饭店端一个月盘子挣得多。村里的地慢慢的开始200元、300元租给一些有大型农机的人家去种。因为不愿种地的人太多,租金也跟着往下降,有些稍微远一点的旱地,干脆就把地撂荒了。
   有些脑子活泛的人,开始在自己地里盖起了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煤球厂、胶合板厂、制鞋厂、家具厂等等五花八门的作坊式的小工厂。村里,到处都是一派忙绿的喜悦,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的富裕保持了十来年。后来,政策又下来了。上边说是咱这个县工厂太多,污染严重,雾霾都是这些工厂弄的,空气质量超标,全年达到200多天。国家环保局督查多次提出批评。限一周之内,全县所有厂矿暂停生产。一个月之内全部拆除规模以下的小养殖、小作坊。具体啥叫“规模”谁也说不清。反正就是环保局公安局联合执法,见养殖场全部铲车推平,见用电的厂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拆除变压器。
   一夜之间“全国百强县”,瞬间变成了全国贫困县。村里人不管百强还是贫困,村里人只知道一家人要吃饭要花钱,地里刨烂了,也刨不出金元宝来,只好收拾进城打工。
   村子里,除了出去打工的,只剩下老弱病残。前些年,还只是一些男人趁着农闲去县里、市里或者省城的工地上干点活。而今更多的人,在城里买了房子,过年大多数也不再回村了。小伙子送快递,跑运输,中老年第一选择还是工地。女人大多数是商场饭店,据说也有一些干保姆的,工资比镇中学老师都高。
  
   四
   虽然分了几次地,地也越分越少,但是茂才老汉的地却一直自己种着。90年代,儿子女儿考上中专大专的当年,村里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的人口地收回了。去年93岁的老娘也不在了,可是老娘的六分人口地,却没有人来收了。不是村里忘记了,是村里收回去也不知道咋处理。
   茂才老汉虽然已经70岁,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把地租出去,更没有把地撂荒。但是说实话,每年地里产出的东西,还不够他们老两口自己的花销。儿子媳妇在市里工作,在市里买了房,置了车。女儿在县里工作,也买了房,置了车。这点地,种不种的都饿不着。也说不上为啥,茂才老汉总觉得地在自己手里侍弄着,心里才踏实,但是这个小私心也被无情地剥夺了。
   快中午的时候,地里还是只有茂才老汉一个人,想找人说道说道的想法也破灭了,只好失落地低着头往回走。村里的街道也是冷冷清清的。到张驴子家门口的时候,停了一下。犹豫一下,又接着继续走。走了几步又拐回头,去了张驴子家门口,犹豫着,抬手推开了张驴子家的大门。
   张驴子是村里剩余不多的种粮大户,村里有三分之一的地都租给张驴子和他两个儿子。他家里有好几台收割机、拖拉机。农忙的时候,还要雇人来开。因为茂才老汉家的一亩八分地正好卡在他的两大块之间,张驴子找上门跟他商量好几回了,想把他的地也租过去种了,他都没有答应。不是他茂才老汉不通人性,实在是这心里对这块种了30多年的地,舍不下撇不开啊。如今却要上门求人家来种,面子上实在下不去。
   张茂才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由张茂才变成了茂才老汉。
   到家的时候,儿子的汽车已经停在门口,今天儿子是来接他和老婆子去城里的。老娘不在了,家里没有牵挂。今年老婆子心脏不好,去医院看了两回。儿子工作忙,两头跑实在来历不了,把他俩接在城里,看病也方便。正好儿子刚生了二胎,两口子都要上班,也需要他们帮着带孩子,要不然还得雇保姆。现在保姆贵不说,不是自己家人怎么也不放心。
   进门的时候,茂才老汉强打起精神。行李已经收拾好,立在门边。老婆子把也饭做好了,单等他回来一起吃了好启程去城里。
   一看见他进门就唠叨上了:“你这么大一个人啦,早上起来,招呼也不打一个,就不见人影了。早饭也没吃,你跑哪儿去了?”
   “我就到地里转转!”
   “地里光秃秃哩,有啥转的?”
   “……”茂才老汉竟有些无言以对。
  
   (原创首发)

共 39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虽然是一亩三分地,但终究是茂才老汉的命根子。农民出身的茂才老汉,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从牛马耕地、人力种植到后来的机械化种植、采收全覆盖。经历了很多,直到最后别人都扔下地,到外地打工,他依然还在坚守。小说再现了中国农民最本真生活状态的,鲜活地呈现了中国农民的喜怒哀乐。它所钩沉的,远非农民的流俗生活,而是潜藏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命旅程背后一个时代遭遇的文明冲突。各种逻辑之间的抗争、扭打与纠缠,看似无奈、甚至残酷的现实,或许才是真正的生活现实,也是读者更愿意承认和接受的现实。感谢赐稿,推荐赏阅!【编辑:雕刻清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雕刻清风        2020-03-06 18:28:37
  茂才老汉,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时期的中国农民,不可多得的中国农村生活的标本 。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