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星月】读三国有感(一)(赏析)

编辑推荐 【星月】读三国有感(一)(赏析) ————谈诸葛亮


作者:玉虚清水河 白丁,16.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8发表时间:2020-03-07 09:57:07

今天我先说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为什么这么深入人心,罗公贯中为什么会这么写。
   写书的都是在讲故事。讲故事的时候都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自己定的。里面的人物都是按照自己的好恶来设定的。而要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写出自己想要写的人物形象是很难的。《三国演义》毕竟不是一本现代的穿越小说,它是在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它里面所有人物的关系、生平是不能做太过于夸张的修改的。那么罗公贯中要想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文人形象就必须慎重,慎之又慎!而诸葛亮,恰恰符合了这一标准:私德不亏,大节无错,个人能力也可以,最重要的是他做到了君臣相知进而一展个人抱负。于是他就被罗公贯中用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塑造成了一个模板。
   演义小说里的诸葛亮,就是罗公贯中为代表的中国文人的一个理想模板:智绝天下,得遇明主,君臣相知,一展抱负。这四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智绝天下,首先需要个人的智力没问题,这是先天的。即使先天的智力极高,如果后天的学习、成长没跟上也是白搭。所以需要一个人先天智力高,后天还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和努力才行。智绝天下固然不容易,得遇明主和君臣相知是一体两面的,君臣相知自然是你得遇明主了,但是君臣相知,难!难于上青天!而君臣相知是一展抱负的基础!
   君臣相知,人心隔肚皮!小两口过日子还有拌嘴吵架离婚的,别说君主和拥有大权的臣子了。猜忌防范才是君臣之间的正常情况。历史上能做到君臣相知的,有几个?而文人又有谁不想着自己能智绝天下,君臣相知?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做到了。而这也是罗公贯中要将他塑造为典型的原因:最难的君臣相知这一点诸葛武侯做到了,一展抱负也做到了,至于智绝天下只要稍微修饰修饰就行了。
   所以,书里面更多的是将文笔放在了智绝天下的描述上。这个描述是通过隆中对制定长远战略展示长远眼光,博望退敌、火烧新野展示运筹帷幄之能,舌战群儒展示个人辩才,借东风展示个人能力,三气周瑜展示过人智力。通过以上事件将一个拥有长远眼光、大局意识、智力超群、辩才无双、才思敏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相材展示在了众人面前。
   同时智力冠绝的描述也是通过对比来写的:遇诸葛亮之前刘备有勇将而无谋臣,半生颠沛流离却无立足之地,好不容易得到个徐庶,还被曹操给弄跑了。眼看着刘备刘玄德就要如同那吕奉先一样结局了,诸葛亮出场了。隆中对先制定战略,然后在战术层面竭力的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刘备言听计从,然后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除了和刘备自己经历做对比,还有和吕布做对比:吕布有陈宫,但是对陈宫的建议吕布并没有坚决彻底的执行,而是总是打折扣甚至不执行,最终吕布命丧白门楼。吕布对陈宫如果能做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这个态度的话,估计也就没刘备什么事情了,可能连曹操都未必能存活下来。通过这个对比说明了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
   三分天下继而统一中原的战略是西蜀一直在执行的战略。而这个战略就是诸葛亮初遇刘备之时就提出的。这个战略刘备一直在执行,到了刘禅也是一直在执行的。这是君臣相知最典型案例:臣子知道君主想要达成什么战略目的,君主也相信自己的臣子对自己的忠诚并敢于放权。
   作为一个文人,尤其是古代的中国文人,如果能得到这样的待遇,那是恨不得肝脑涂地的。比如前秦王猛,后金范文程。而诸葛亮比这两人还猛:自己和先帝第一次见面就制定的战略被两代帝王执行并且在自己死后还在执行!君臣相知到了这个地步,还想要什么?还需要什么?
   在刘禅时代,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已经是大权独揽!皇上见了他得叫相父,皇上以下他最大,军政大权一人独掌,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实际上可以说是权臣了。这一点可以和曹操做对比:曹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汉献帝不叫他相父但是得叫他岳父。但是曹操和汉献帝之间能相处的这么和谐吗?
   其实这里还可以和另一个人做对比:霍去病的弟弟霍光。霍光也是一个权臣,那可是能废立皇帝的权臣。但是霍光死后两年全族被杀,理由是谋反。诸葛亮呢,死后有子,子又生孙,一直到西蜀覆灭之时子诸葛瞻、诸葛尚皆战死,“邓艾怜其忠,将父子合葬。”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武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标志,一个令人敬仰膜拜的神。他代表了罗公贯中心目中文人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也是所有中国文人所希望达到的最高成就:智绝天下,得遇明主,君臣相知,一展抱负。
   小说是作者对自己理想的一个映射。罗公贯中生于元末,仕于张士诚。张士诚起兵抗元,罗公贯中屡谏士诚,士诚不从,罗公遂去。罗公在现实中无法舒展自己胸中抱负,只能于书中抒发自己的情怀,幸有诸葛武侯可寄托自己心中所想,遂将自己的理想赋予书中之武侯,让武侯借助《三国演义》成为家喻户晓之人。
   不过究竟是罗公贯中的《三国演义》拔高了诸葛武侯,还是诸葛武侯让罗公贯中有机会在书中抒发自己的情怀,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罗公贯中给我们留下了一本巨著,一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巨著。我也知道诸葛武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背影,一个必须敬仰的背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共 20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就一直成为中国人中聪明智慧的符号。罗贯中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人物呢?这正是本文作者要告诉大家的。作者从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追求说起,确定了智绝天下、得遇明主、君臣相知、一展抱负四个基本层面,然后着力于智绝天下的塑造目标,将诸葛亮从隆中对已确立的长远目标谈起,一直到诸葛亮后人的结局,将诸葛亮一生的聪明智慧,概括归纳,展示充分。首先说,作者对原著烂熟于心,也对三国时那一段历史了如指掌,还对作者罗贯中的遭遇和志向了然于胸,因而才这般驾轻就熟,运于股掌。见解独到,推荐赏读!【编辑:荷锄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荷锄叟        2020-03-07 10:05:04
  感谢老师支持星月诗话!问候老师并期待更多佳作!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2 楼        文友:冯无知        2020-03-07 15:05:43
  欣赏了,好文!
冯无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