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河南叶县县衙记实(随笔)

编辑推荐 【浪花】河南叶县县衙记实(随笔)


作者:天涯临风 白丁,1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76发表时间:2020-03-07 11:45:25
摘要:游记

河南叶县县衙记实
  
   沙河南渡草烟平,绿树阴边见古城。
   湛坂战争非义旅,昆阳破贼是雄兵。
   凫来尚说王乔舃,龙去空传叶令名。
   黄柏山前田漫漫,已无沮溺旧时耕。
   一首明代薛瑄七言诗拉开本文序幕。
   2017年10月8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我和女儿的小叔子夫妇以及他们岳父岳母一行5人由平顶山市宝丰县出发,驱车前往河南叶县县衙参观。
   叶县迄今为止乃保留着中国最完整的文物古迹——叶县县衙。这是一座明代建筑,属五品县衙(在古代七品为县,五品为州,州属于现在的地级市)。“叶公好龙”的成语就出自于叶县第一任县尹沈诸梁。同时沈诸涩也是全球叶姓族人的始祖。西汉末年,刘秀以少胜多大败王莽军队的昆阳之战也发生于此。
   叶县县衙座落于叶县老城区东大街。坐北朝南的县衙大门,
   看起来好像其貌不扬,但它却蕰含着厚重的古典文化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里属收费式旅游景点,门票45元。由我女儿的妯娌出资购买了5张门票我们才有幸进入这古朴典雅的名胜古迹一游。
   在我国历史上曾有两万多座各种级别不同的衙门,而现存的只有7座。县级衙门仅有4座,即江西浮梁县衙、山西平遥县衙、河南内乡县衙和叶县县衙。叶县县衙修建于明·洪武二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县衙总占地面积16848平方米。正门两旁有两尊硕大的镇宅石狮,左雄右雌蹲坐两旁,神采奕奕,威风凛凛。三樘对开朱漆大门,古朴而庄严,大门上方悬挂一块黑漆大匾,匾额上有“叶县县署”四个镂金大字,此乃当年叶公后裔、叶剑英先生长子叶选平题写的。显得格外端庄而雄劲。匾额下方的楹联:上联“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下联“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此乃清·同治六年叶县知县欧阳霖到任之初所撰。通俗易懂,唯下联中的“溺”字作陷入困境理解,表达出一方父母官愿意接受群众监督,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坦荡胸怀。这在古代“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封建统治王朝,对于树立政府机构形象,加强权贵与百姓间的沟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走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由一支木架托起带走“县衙”二字的堂鼓和两根硕大的鼓棒,不言而喻,这是古代平民百姓击鼓鸣冤之堂鼓。门两侧有两座看上去非常古老的小庙,东侧为萧曹庙(萧何庙),西侧为衙神庙(剥皮庙),乃明代皇帝朱元璋所建。“萧何庙”供县官瞻仰学习,“剥皮庙”以警示官员要廉洁奉公,勿要贪赃枉法。庙后乃县衙大堂庭院,在大堂庭院正中央树立着一块省目的石碑,此乃北宋著名文学家叶县县尉黄庭坚的手书官箴“戒石铭”,石碑正面书写着“公生明”三个大字,背面书写的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用以告戒人们,作为朝庭命官,要廉洁自律,欺上瞒下,鱼肉百姓,为官不正者,上天不容。
   石碑后面是县衙大堂,大堂为明五暗七套间,大堂正中悬挂着“明镜高悬”匾额。两边的楹联,上联“山色壮金银唯以不贪为宝”,下联“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两侧附有“我如卖法脑涂地,尔敢欺心头有天”。大堂前还有两张带有“肃静”“廽避”的大牌子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此乃县令每逢出行时在前呼后拥的人群最前头必须以肃静、廽避开路。大堂东侧是“吏、户、礼”,西侧是“兵、刑、工”六科科房。此六科乃现今中央六大部的缩影。
   大堂前有一块石英岩石,这是前来告状者单腿下跪用的接膝石,乃纯正的明代遗留下来的真实文物,也是叶县县衙镇衙之宝,历史悠久的见证。经过6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下跪者的膝盖摩擦,石面上呈现出明显的凹陷痕迹。由此可见当年究竟有多少平民百姓跪在这块岩石上屈膝鸣冤?
   大堂过后有一座宅门,这座宅门是大堂进入二堂的咽喉要道,宅门过后是二堂三堂及其附属工房等。宅门​平时不开,仅迎接重要客人或重大庆典时才将此门打开。因此这里设有东西侧门,并有门房和门禁卒把守。对一些官职低微或无权见到县官的百姓们,要想见官,必需经门禁卒对来人进行盘查、讯问、禀报等,经县官大老爷批准才可进入。但绝大多数门禁卒都是利欲熏心的无稽之徒,乘职务之便敲诈勒索百姓。谋取钱财,中饱私囊。这便是古代“走门子”的由来,一直延续至今。
   在宅门的两根立柱上书有:“受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己心乃安然”字样。这仍然是在告戒官员们为官须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这些座右铭般的名人名言只能作为一种装饰品作为贪官污吏的障眼法,用以掩盖他们搜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的遮丑布而已。说的冠冕堂皇,实则
   以权谋私干着不可见人的勾当。
   过了宅门,即到二堂庭院。二堂面阔五间,正中檐柱上书有“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对联,意为弘扬人间正义、学习古今德操完备之人。这里是知县与所属官僚们日常议事所之处,也是接待上级官员的会客厅,两侧的厢房左右侧是文武官员会所。法院、合议庭、秘书室等。二堂正中有四扇屏门,屏门上方有一金字大匾“清慎勤”,取意于三国时期司马昭训长吏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如今,不知当初那些东西厢房的幕僚们是如何寅时应卯,议事、办公的。现只有将那些空房间作为展示不同品级文武官员服饰所在,各式各样的服饰,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三堂又称“知县廨”。这里的堂榭及附属建筑是知县及其所属官员的办公室。殿堂帘架,隔扇屏风,槛窗额枋,斋轩画几等,精描细绘,显得非常古朴典雅。美不胜收。此乃知县处理日理万机及其身边的幕僚、师爷们办公处所。四根廊柱上挂了两幅对联。“一尘不染邪恶永退,两袖清风正气长存”,另一幅是“今古今古今今古,古今古今古古今”此联令人倍加思索,难以寻味。
   在三堂内还陈列着部分到叶县任职官员的列表,第一任县尹乃沈诸梁。从这张列表上可以看出:现存记录中,从北宋开始到民国之前的200多名到任官员全都不是河南籍人氏,这也可能是当时皇帝吏治廉明,防止同乡为官之弊端吧。
   叶县县衙整个建筑群体,均是青砖黛瓦,白灰勾缝。飞檐斗拱,硬山压顶,禽兽各异,圆门花窗,造形奇特,即有皇宫内富丽堂皇之气息,又有曲径通幽的园林之韵味,令人目不睱接,高雅至极。
   大门,仪门,大堂、宅门,二堂,三堂统统都建筑在一个中轴线上,显得格外整齐与规范。除了中轴线上的建筑外,两侧副线上还有监狱、食堂、知县私宅、书房、思补斋、大仙祠、后花园等。特别是监狱的狱房阴暗潮湿,有许许多多刑具和犯人服刑腊塑雕像等等,阴森恐怖,令人望而却步。
   除上述建筑外,县衙里还附设叶县博物馆、叶公事迹介绍、黄庭坚事迹介绍等场所。整个县衙布局紧凑,设计合理,并极具北方四合院特色。
   叶县县衙是管辖一个区域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代管周边几个县、市、区的军政、民政、行政、财政、司法等多方面管理,协调皇帝与地方关系,稳定地方统治秩序等。从叶县县衙的整体建筑来看,规格之大,品位之高,给人留下一种与众不同凡响。
   叶县五品县衙的建筑,不仅体现了北方特色的建筑风格,还保存了历代官场文化内涵。从大门、大堂、二堂、宅门、三堂匾额、楹联及大堂前“戒石铭”石碑,正反两面题文内容不难看出,历代政府都要求地方官员以亲民爱民,体贴民意为作官之道,以廉洁奉公,清正廉明为作官之本。
   从县衙大门前廊柱上的楹联“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一尘不染邪恶永退,两袖清风正气长存”,这些再明白不过的做官警句。只能是一种政治文化,装点官府门面的装饰品,一些地方官员在这样的匾额下看似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不徇私枉法,但背地里却仍然干着不可见人的非法勾当。形成畸形司法,恣意妄为,官权自淫,鱼肉百姓。这些名言、名句对于抵制官场腐败只能是高材大德之士的一个良好愿望而已,从来没有,也根本没有真正的落到过实处。
   正如一句经典戏曲台词所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值得一提的是,叶县在2600年前铸造的金编钟出土后也在这里展现出来了。整套金编钟由8枚缚钟、9枚钮钟和20枚甬钟组成。其中最大的一件高约60厘米左右,最小的一件也有16.8厘米,全套金编钟上刻有人、兽、龙马等斑纹,铸造精美,斑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符,每个钟都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质。可见,远在2600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对音律音乐和铸造技术已经有了相当高深的艺术发明,后人不能不对我们先人在音律领域为中华民族留下这瑰宝式的文化遗产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经过当地专业艺术家们挖掘整理,增添了管、筝等乐器,编排了金编钟演奏曲“苏武牧羊”等,不同风格的古典曲目,在几位古装女子,行如流水,轻敲慢击,八音迭奏,雅乐并举,低音浑厚丰满、高音清脆明亮,令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直到曲终人散,耳边还有余音缭绕,令人流连忘返。
   刚进县衙大门时本来我们是一行五人同时进入的,但由于县衙中的景致之美,文物之诱人,曲经通幽,途经复杂多变,加之各自的行径不同,走来走去竟然走散了。后经很大周折才聚集到一起。
   一场生动而别致的旅行结速了,不仅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文物古迹和中国古代官府的神秘感收获满满,也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与不可磨灭的印象。
   参观结束后,心情就就不能平静。究竟怎么去评论那些古代的老爷官员们呢?想来想去。还是以正能量束评价他们吧,之所以自拟七律诗一首:
   明镜高悬数百春,秉公执法旧朝臣。
   黎民告状击堂鼓,府暑平冤正义申。
   断案持纲忠叶县,清廉理政意惟真。
   愿吾体瘦千家富,天下必肥官自贫。
  
  
  

共 38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过散文《河南叶县县衙记实》,突出的感受是,衙门毕竟是衙门,绝不同于一般的寺庙或深宅大院。这里充满着官府的庄严气氛,彰显出清正廉洁、亲政爱民的为官之道。正如那副楹联所示:“一尘不染邪恶永退,两袖清风正气长存”。历代朝臣对这一点都有清醒认识,而实际行动却往往背道而驰。作者从这个角度参观和介绍叶县县衙,让这篇游记具有了政治和历史两方面全新的意义。感谢赐稿浪花并期待更多佳作。【浪花诗语编辑 陈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兵        2020-03-07 11:48:09
  编按不当之处请指正。祝愿佳作不断!
陈兵
回复1 楼        文友:天涯临风        2020-03-07 17:05:38
  感谢陈老师精彩编文,陈老师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天涯临风        2020-03-07 17:16:32
  感谢陈老师精彩编文,陈老师您辛苦了!!
3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0-03-09 09:14:24
  文字做导游,细细品读,如同亲临。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