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合阳“遗病”习俗(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合阳“遗病”习俗(散文)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168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08发表时间:2020-03-12 00:40:21
摘要:到了将要遗病的日子,孩子们就去那里折一些柏树枝回来,等到晚上喝汤(老家方言,即吃晚饭)之后,就拿上几条柏树枝,到巷子东头、涝池旁边的石碾子那里,绕着碾子,顺时针转三圈,然后逆时针转三圈,一边走,一边将柏树枝扯成一段一段地,扔到地上,口里念着:“插个柏,活一百。” 等到把手里的柏树枝扔完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家睡觉了。

【丁香】合阳“遗病”习俗(散文) 北方的冬天,朔风凛冽,树木凋零,一片荒凉。在这样的日子里,最难以度日的莫过于体弱的老人和孩子们。因为天气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了,只能呆在室内,天长日久,各种病菌滋生,感冒病毒到处流传。
   所以,每当春节之后,天气渐渐回暖之时,人们就想方设法来驱除灾病,形成了各种“遗病”的习俗。这些习俗,饱含着老百姓对老人和子女健康生长的殷切期盼,也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陕西老家合阳,正月十五之前两三天,老人小孩都要去遗病。在我们村子的西北方向,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沟,人们叫它胡同,宽约六七米,深约两三米到五六米。在沟里,长满了各种树木:杜林、核桃树、桑树、杨树、柏树等。平时,我们一群小孩子经常去那里玩:拽杜林、摘桑椹、打核桃、折杨树枝、拣柏树籽。到了将要遗病的日子,孩子们就去那里折一些柏树枝回来,等到晚上喝汤(老家方言,即吃晚饭)之后,就拿上几条柏树枝,到巷子东头、涝池旁边的石碾子那里,绕着碾子,顺时针转三圈,然后逆时针转三圈,一边走,一边将柏树枝扯成一段一段地,扔到地上,口里念着:“插个柏,活一百。”等到把手里的柏树枝扔完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家睡觉了。
   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去碾子那儿遗病的时候,天上都有一轮皎洁的明月,一边走,一边抬头望着的月亮,除了自己的说话声、脚步声,整个村子里静悄悄的。因为母亲说,遗病时要单独一个人去,不能三五成群一起去,这样遗病才灵验。遗过病的那个晚上,睡的特别香甜,心里觉得从此以后不会再生病了,就可以顺顺利利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了!
   其实,我小时候胆子特别小,晚上单独一个人到自己家的院子里都害怕,要是独自走出家里大门到巷子里,那就更加害怕。但是,只要是去遗病的那个时候,心里却全然没有了害怕,反而觉得很轻松,记忆中的月光是特别地明亮,格外的皎洁。月亮一直跟着我走,像是一位贴心的守护神。
   正月十五,在老家合阳是长辈看望小辈的节日,比如说,女儿出嫁了,到了正月十五前后,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要去孙女女儿家看望,公公婆婆则要隆重地招待儿媳妇的娘家人,表示你们的女儿在我们家很好,叫对方放心,这叫做“大看小”。而“大看小”则讲究拿花馍,即专门让小孩在二月初二吃的“咬虫馍”,据说小孩吃了“咬虫馍”,就不会被毒虫叮咬,能健康平安地成长。
   这些咬虫馍,放在厨房的架板上,或者放在篮子里挂在空中慢慢晾干。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灶火里烤一下,外表变成焦黄,散发着香喷喷的馒头气味时,拿给小孩子吃。老家的给小孩吃咬虫馍风俗,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驱病除灾的方式。
   传说正月二十是老鸹的生日,这也是老家合阳民俗中又一个遗病的日子。吃过早饭后,妇女们就拿着笸篮(一般是圆的,像盆子或洗菜篮,那时用来放针线、顶针、剪刀、碎布片等做针线活用的杂物)和黑色红色布片以及各色彩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集在巷子里向阳的地方,开始给孩子做“布老鸹”。“布老鸹”大约有大拇指那么大,做工非常讲究,用棉花垫在里面,黑色的布片做身子,红色的布片用来做嘴巴、尾巴。做成以后,老鸹的嘴巴突出,肚子圆圆的,尾巴向上翘着,整体造型生动活泼、逼真。然后大人就将“布老鸹”缝在小孩的衣服肩头、衣服前襟或者帽子上面。
   在合阳,有个美好的传说,孩子们头上顶个黑老鸹,身上系个“药葫芦”,就可避免疾病,不会有大灾大难,尤其是正在出天花,或者还没有出过天花的孩子,会轻轻躲过这场灾难。缝在衣服或帽子上的“布老鸹”,既可以作为一种别致的装饰,又可以保佑孩子吉利平安。如果还有剩下的“布老鸹”,带回家挂在大门上。有些特别讲究的人家,还会挂在牲口的棚子里、磨房里等。
   妇女们拿的各色彩纸,主要用来做一种叫做“药葫芦”的纸质工艺品,形状像一个向上悬挂的葫芦,颜色任由人们自由选择,可以是纯一色的,也可以是五颜六色的,还可以用彩笔描绘,总之越鲜艳越好。剪好之后,也把它挂在小孩子的帽子上,女孩子就可以扎在辫子上,据说这样可以祛病除灾。
   正月二十三日,是遗“药葫芦”的日子。到了这天,大人先把大门上的“药葫芦”摘下来,再领着孩子一同到村头或者大路上,把孩子头上帽子上的“药葫芦”摘下来,挂到树上,并默默祈祷几句,据说这样就可以把灾病移走,孩子就可以健康平安地成长。至于头顶上衣服上的布老鸹,还会戴一阵子,直到清明之后把帽子卸了,布老鸹才会摘掉。
   春天最后一次遗病的日子,是在端午节之前,大人给孩子准备香囊,用各色布片缝制,里面填上棉花和雄黄。香囊做好后,给孩子缝在衣服上或帽子上,据说可以祛灾除病,防止各种毒虫叮咬,保佑孩子健康平安。这些香囊,等到快要入夏之时,就可以摘下来扔掉。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遗病”的风俗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疫情和病魔对人类的摧残,天花等瘟疫对青少年生命的吞噬。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人们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信仰上,把战胜瘟疫的希冀化作一种虔诚的朴素感情,用这种民俗的活动和虔诚的祈求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从表面看,这些“遗病”的习俗似乎是迷信活动,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民俗活动也有一些合理的成份,冬去春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出门多活动,到处跑一跑,这也是让孩子强身健体的一种办法。
   现在,折柏树枝遗病、给孩子衣服帽子上缝“布老鸹”、身上系“药葫芦”、佩戴香囊的习俗已经渐渐地消失了,只有吃咬虫馍的习俗还保留着。但是,蒸咬虫馍的习俗更多的是一种节日时亲人相互看望的礼仪,给孩子送咬虫馍也变成一种特殊的礼物,表达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科学在进步,医学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人类和瘟疫斗争却并没有结束。众所周知的天花、鼠疫、疟疾、非典、手足口病、登革热以及目前的新冠肺炎,还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只是现在的人们,很少用这些古老的遗病方式驱除瘟疫,也不再是一味地祈求神灵的保佑。面对瘟疫,我们要相信科学,讲究卫生,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
   目前,疫情防控还在关键的时期,但愿我们所有人共克时艰,愿我们国家山河无恙!众亲安好!我希望如约而至的不止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健康的你!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共 25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合阳“遗病”习俗是陕西东府文化的一种美好呈现。遗病,即丢弃抛离病症,为家人和亲人们祈福,愿他们一生远离疾病,健康平安。春节后,正月里,晚上喝汤毕,手持柏树枝,绕碾子,顺时针转三圈,逆时针转三圈,口里念着:“插个柏,活一百。”丢完柏树枝后,回家睡觉。皎洁的明月,美好的场景,庄严的仪式感。现如今,折柏树枝遗病、衣帽上缝“布老鸹”、身上系“药葫芦”、佩戴香囊的习俗虽已逐渐消失,只保留着吃咬虫馍的习俗。消失的是迷信色彩的形式,祈福亲人健康平安的心愿已流淌在血液里。面对疾病和突发疫情,更相信科学,运用技术手段,讲究卫生,理性应对做好防护。同淑君老师的散文呈现出完美的画面,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折射出民俗中的美好祝愿,更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善良。通篇文字优美,如水墨画,似轻音乐,亲切而生动。这些文字和细腻描绘,看似普及习俗知识,其实是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深刻含意,同时将陕西东府文化更进一步弘扬光大。好文,推荐师友赏阅!把仁义礼传承下去,问候老师!【丁香编辑:秦雨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03-12 00:44:18
  通篇文字优美,如水墨画,似轻音乐,亲切而生动。这些文字和细腻描绘,看似普及习俗知识,其实是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深刻含意,同时将陕西东府文化更进一步弘扬光大。感谢老师投稿丁香,分享有内涵、高质量的优美文章,祝老师创作愉快!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4 10:10:28
  非常佩服秦雨阳老师优美动人的文笔:“如水墨画,似轻音乐”,看到这样的点评,似乎让我的文章也锦上添花了,还有对文章内涵的解读:“看似普及习俗知识,其实是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深刻含意,同时将陕西东府文化更进一步弘扬光大。”,的确是这样,传统文化、传统的习俗,其实都有它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地域色彩,探寻这些文化习俗,是研究人们生活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感谢秦雨阳老师的精彩按评和热情推荐,遥祝秦老师文健笔丰!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03-12 12:25:40
  好文佳作为作者点赞!感谢老师一如既往对丁香的支持!期待老师再创佳作分享丁香!问候老师!开心创作!
峥嵘岁月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4 10:12:23
  非常感谢峥嵘岁月老师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问候敬茶!开心快乐健康如意!
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4 10:22:13
  2020年初,一场瘟疫突如其来,在科学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人相信科学,防控疫情。可是依然有人借着防治肺炎的时期,大肆宣传迷信活动,或者借着防疫的晃子来骗取钱财,这些都和民间的风俗习惯不是一回事。希望人们能相信科学,相信国家,让疫情快点结束。
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7 09:48:13
  小时候,每当遗病的时候,大人给我衣服上缝“布老鸹”、香囊、身上挂“药葫芦时,总觉得这些东西有一种神秘的气息,不懂得这些习俗的来历,但是却知道大人这样做,肯定是为了孩子健康。这些习俗渐渐地消失了,但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永远留在心里,这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值得珍惜。但愿这种美好的感情能一代又一代地传递。
5 楼        文友:丁香文学        2020-03-20 10:39:00
  感谢同淑君同淑君老师投稿丁香,祝您在江山玩的开心,祝您在丁香社团文乐笔丰,春安惬意!
回复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21 09:17:18
  非常感谢文友的关注与鼓励!问好敬茶!春安惬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