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男人做饭(随笔)
男人做饭对家里的女人来说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对不喜欢烧菜的女人来说。女人认为男人能亲自下厨做饭,是对家庭的一种付出,一种诚意,一种表达女人对家庭奉献的感激。尽管多数情况下,好多男人以大老爷们自居,骨子里隐隐渗透着一贯的大男子主义。认为男人应该是远离庖厨,至于烧菜的“事业”自古就传承给女人,并成了女人的专利,女人对做饭已形成了一种本职,甚至提到做饭就想到了女人。小时候,一放学,进了家门,甩下书包第一句话便是:“妈,饭做好了吗?”长大了中午下班了,总不自觉的一个电话过去:“饭,做好了吗?”这是给妻子说。俗话说:“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平常男人的幸福无非就是回家心里装着家庭,出门双手干着事业。一生无愧于家庭,不负于事业。
有人说生活需要一点调味剂,我倒觉得这个调味剂就是在厨房,在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中。不知何时我喜欢上了烧菜做饭。比起烧菜我更喜欢的是炒菜的过程。这个时候,家里人都回来了,如果是你做饭,你就可以发号命令:安排每个人都有事干,把一个家庭里那种其乐融融的和谐感表现得井井有条。吃饭的时候,就成了一家人真正交流的时间,先是以菜的味道开题,每个人都津津有味地发表自己对饭食的独特见解。由饭食谈到了食材,又由食材谈到了家庭以外的事。谈着谈着一顿饭吃完,大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尽情地发表出来。终究让平淡的生活在饭桌起了波澜,一家人的感情线在饭桌上寻得了交点。生活不再重负和寂静,因为你的心情在家里终于有了安慰和释放。
中国人对美食的研究和热衷,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外,早已形成了闻名世界的菜系。我自不敢说有多么深入的见解,但看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多种食材在一个个名厨的手里,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法,终了成为芳香四溢精美绝伦的珍馐佳肴,入心的羡慕和敬佩。那种兴奋像是一个足球粉丝看到了进球,无法言喻。食材是一样的固定不变,厨艺确在千变万化,就看你的造诣深不深,物随人意这个过程实在令人犹豫未尽。
做饭就要练出一套平心静气,修身养性的功夫。我把烧菜做饭当成艺术,当成生活中的情操陶冶。做饭之前心中就会对食材赋予了艺术色彩,有了一整套的思想融合了进去,食材已不再是食材,而成了我手中正在塑造的艺术原材料。这个过程在时间上还得把握得恰到好处,才不至于在一家人饥肠辘辘的到家时候,免得你慌了手脚。花样百出的可口饭食总能让一家人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
在家里做饭更不能马虎得用心做。因为你做的饭菜盛在碗碟里不仅仅是一顿美味佳肴,还是满满亲情。作为一个近距离接触庖厨的人,还得弄清楚每个人的喜好和口味,这才能体现你在家里的厨房地位和厨艺本色。或是盐味淡,或是油味浓,或是食材选拔不善,都是下厨前的慎重点。如若不然,便会“恶化”你在家中的形象,本是好好的亲情饭,却能吃出个“仇家,”拌嘴不说还平白多了一肚子窝气,完全没有了吃饭的氛围。大家不欢而散,多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呀!
喜欢上了做饭,在厨房里就有了优势。这顿吃什么,厨房里的物件怎么安置便有了言语权。当然有权利也就避免不了义务。买菜就成了“打卡”天天如此。买什么菜,也是学问颇深:前一天就要头脑里盘算明天的食材,盘算好了食材还得想到与食材匹配的各种佐料,接下来就是厨艺的配合,厨艺不一定是上等但符合一家人的口味是必须的。实际上这是一件有趣的经历。我们小区的马路对面就是一个菜市场。早上的时候微露出一点鱼肚白,就传来了响动,天南地北的菜商小贩不约而同涌到这里,车灯照亮了整个街道,远远望去,人影闪动,灯光下不尽相同的车辆排起了长龙,装货卸货全是忙碌的人头。等到早饭完毕,市场里就安然了下来,贩菜运菜的队伍已经离去,只剩下卖菜的零商。琳琅满目的菜品在零商们老道的巧手下小山似的堆满了台面,一双溜溜的眼睛盯着来往的顾客。附近的居民像是感受到了某种号召断断续续地步入了市场。买菜的队伍大多数是一些老面孔也有个把新人的加入。等到了跟前,小贩们就抬高了嗓门拉客像是见到了久别的亲友:“您早嘞,今天准备做什么饭呀?这是早上刚摘的番茄,您来看看。”买卖便在亲言善语下开始了。约莫一顿饭的功夫,整个市场里已经人头攒动,人流涌动,叫卖声,讨价还加声响彻天地,让寂静了整晚的城市渐渐喧闹活泛起来。
一早要买个好菜,就要早早出门。习惯了就觉得颇有情趣,随意的洒脱,穿一双拖鞋,吹着口哨,右手拎着塑料袋就出门了。清晨的朝霞铺满了天空,清露还未来得及溜走,在翠绿的叶子上闪烁着朝阳赐予的光斑,晶莹得像个珍珠。几只雀儿在树隙叶缝间扑扇着翅膀,抖落了夜露,发出吱吱吱的叫声,以一种极为欢快的情操迎接新日。一股被黑夜洗礼过的清新夹杂着淡淡香气扑鼻而来,咋一看,原来是小区门前的月季又偷偷地煽情了,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我狠狠地舒展了一下筋骨,把自己甩在了这清晨的诗情画意之中,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刚一进市场就遇到了前来买菜的老张。老张是我在小区里的棋友。一张古铜色的脸,看见我进来了便堆积起了满脸的笑容。问我今天买啥菜?老张在小区里住了二十年了,年轻的时候,跟着别人跑运输,做一些贩卖农产品的生意,头脑灵活,懂得如何与人交流,一见面话就多得没完,都是一些他年轻时走南闯北的陈年往事。老张这个人很随和,我愿意和老张相处,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大男子主义思想严重,从来不买菜也不做饭。以往还常常奚落我是个家庭煮夫。在他的脑子里压根就没有做饭的概念。老伴为此压抑了多年,最后终于开始报复,她是这么办的——关于做饭分工,老张则得到了洗碗的活。本以为老张会老老实实干下去,谁知吃完饭,老张便借着遛弯,洗碗的事就被搁置了,回家时老张敲了半天的门都没人开,原来老伴一气之下到女子家去了。老张就这样冷一顿热一顿自己过活了半个月实在坚持不了了就求着老伴回来了。从此我每天早上都会在菜市场看见老张。
男人做饭是对家庭责任的一种态度。自从有了孩子,我深深体会到了小时候母亲的不易,尤其是在做饭上,一日三餐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主动参与到做饭的家务,或许是到了人生的做饭期,倒也心安理得,两人配合,轮流做饭,共同承担家庭的重负,心情才会轻松,家庭才会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