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清风】茫茫雾海一灯明(赏析)

精品 【清风】茫茫雾海一灯明(赏析) ——读小说《多雾的季节》


作者:梓烨灼灼 秀才,2324.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4发表时间:2020-03-15 09:37:42

【清风】茫茫雾海一灯明(赏析) “一道火柱冲天而起。岩林安把自己车上山似的药材捆、包点着了,火焰炽白、赤红、橙黄,阵风卷来,火舌舞动,高高窜起,去舔低低的天穹,时而发出啸啸的哨音。”
   这是晋中市知名作家梁成芳老师最新力作《多雾的季节》(以下简称《多雾》)中的一个小片段,短短的七十个字,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锁儿镇药材收购站前的那场熊熊大火之前,耳边仿佛能听到火舌“嗞嗞”的呼啸声,看到它肆无忌惮的身姿,感到它炽热的炙烤。大家不禁会问:岩林安何许人?他为何要点燃自己车上的药材?
   当代著名小说家苏童曾说过:“人们记住一篇小说,记住的通常是一个故事,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甚至是小说的某一个场景……”读过小说《多雾》后,烧毁药材的场景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里,小说中的几个主人公的形象,也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一、迷雾重重
   小说《多雾》中,除了一把大火,印象最深的还有三次对田野上雾的描写。小说开头就写灰蒙蒙浓雾,泛着黑中带黄的铁锈色。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主人公岩林安来卖药材不顺利,同时也揭示了和主人公打交道的药材站是一个让人看不到阳光的地方。
   岩林安被邸书记训斥后,从镇政府出来。“漫天一片蒙蒙的云雾……整个天宇之下象患了黄疸病一样。”耍花招、使伎俩的药材很快就卖出去了,老实排了六天六夜队的他和同伴却被告知不收他们的药材。他们理论几句就连退带搡,有武术家学的同伴压不住火,他们一起被带到了派出所……
   他火烧了自己的药材,气愤加心疼,住进了医院。是两个村民一份信告到了中央,是邸书记亲自到医院致歉,才让他终于放下了心上压着的石头,身体也逐步康复起来。
   小说结尾,乳白色的雾还未散尽,岩临安已经“看到被夏日烈炎的日头晒焦的树桩、丛莽、路标。看清了,看清了,远处的树林上面的明朗的天……”
   雾,是小说《多雾》发生的特定环境,也是作者设置情节和铺呈人物的有效手法。在作者的笔下,“雾”既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又包含着复杂的情感,这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谓“有我之境,物皆蓍我之色彩”。作者不仅把雾写出了特点,而且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也使用了悬念设置法,让人读起来迷雾重重。
   岩林安是岩岗湾村的支书,五十五岁。村里的土地被化为中药材种植区,他这个做支书的自然欢喜。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他就连做梦都盼着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让他们的口袋早日鼓起来呀。秋后,党参和柴胡终于丰收了,村民们怀揣着收购合同,用大车小辆,满载着丰收的希冀,在收购站大门前排起了长龙。四天过去了,究竟还要等多少个四天,才能把药材卖出去?一个村支书,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和大家一起排队等这么久,这是小说的悬念之一。
   此时药材站门口排队等候的人群,如同叶圣陶先生所作《多收了三五斗》里的农民,在无尽的等待中、在得知药材等级的划定潜规则后,希望的肥皂泡逐渐由小变大,进而“啪”地一声破灭了。然而,药材终归是必须卖的。就算自己的劳力不算工钱,当初旋耕地雇佣机器和大棚育苗工钱、购买肥料和农药的赊账……那一项不给人家也不行。
   药材收购站门前的长龙如同一只即将进入冬眠蛇,几乎看不到移动。夜来临了,华北平原深秋的夜晚,寒气直钻人的骨髓。村里人皮实,他们就在自己的胶轮车旁边栖身。岩林安实在有点受不了,想抱一捆秫秸点燃取暖,可秫秸被浓重的露水打湿了,只能腾起一股白烟;年轻的刘益祺则钻到车下面,盖一件破棉袄睡得正香……
   睡觉可以凑合,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日三餐不能不吃。一起来卖药材的柯思永和韩明轩,每到吃饭时就相邀去镇里或馄饨,或包子,热汤热水地填个饱,甚至二十多元一碗的羊肉汤也舍得。而作为村支书的岩林安却只能每顿一碗大碗茶两加个干烧饼对付;即使柯思用把一斤蒸包放到他面前合伙吃时,他也一个没敢动。一个堂堂村支书,如此抠门,到底是为什么?这是小说设置的又一个悬念。
   原来这位堂堂的村支书口袋里只有五十元钱。当了三十多年的村支书,照他自己的话说,“是一步照着一步跟上头政策走”。凭良心,他敢拍着胸脯说,对得起村里的老少爷们。他领着大家修过水库、探测过自来水,还建过一座有阶梯教室的学校……可他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多占过村里一分钱,没有多吃过一斤粮。可那年月,他心里苦,看着村里人跟着自己干一年,净粮食的窝窝头都吃不到几顿。
   分产到户后,他放不下架子,心思没往地里多投过。人哄地皮,地自然就哄肚皮。这不,两个孩子刚拿走学费不久,他家的全部家当,就剩下六十元,老伴给他带了五十元。腰里没有硬货,他不自然不敢任性,只好顿顿茶水加烧饼对付。老伴想问街坊邻居挪借点,宁是被他一口否决了。是啊,多少年了,想借给他钱的大有人在,别说三五百,千儿八百都没问题,可他心里深深知道,这头不能开。
   知夫莫如妻,老伴只好煮了几个咸鸭蛋、拿了一瓶酒,又向娘家嫂子借了三百块钱给他送到了收购站门口。
   《多雾》就是通过先设置悬念,然后层层剥茧,把一个高大、无私、从不以权谋私的高大的基层共产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二、收购奥秘
   小说中的女主角,名叫刘俳风,因丈夫去世早,人们喊惯了“刘二寡妇”,真名反而没几个人知道了。她不仅长得风流、漂亮,四十多岁了依然面皮白皙、洁亮。加上徐娘半老的风韵,不知迷倒了岩岗湾多少汉子,可唯独没有迷倒村里的第一书记——岩林安。那年初秋,岩林安帮她盖了一天的厨房,她又是烧洗澡水,又是沏茶,还炒了两荤两素四个菜并烫好了酒。
   二人相对,一壶酒下肚,寡妇的艰难日子,尽在娇滴滴的软语和晶莹的泪滴之中了。一壶酒后,全身燥热,她建议他脱去外面的褂子。第二壶酒后,她比原来脸色红润,一缕头发零乱地搭在额前……一片酥白的胸脯半敞半掩。这样的诱惑,就是铁打的汉子,又有几个能经受得住?可岩林安依然保持着清醒。他还知道自己得走,得回家!
   直到第三壶酒喝到一半,他终于瘫倒在了地上。两小时后,刚刚清醒的他,还是毅然地离开了刘二寡妇的家。
   从此,刘二寡妇的家成了地痞流氓常驻足的地方。
   在小说《多雾》中,“刘二寡妇”就是大千社会的诱惑。对于村支书,她是色情诱惑;对于药材收购站站长,她是金钱诱惑。她深谙“世道”。先是娘家哥帮她让儿子进城里的修造厂学会了开车。随着政策开放,个体户日益兴起,她又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领,帮儿子贷款买了货运车,成了村里数得着的冒尖户。她关注村里人卖药材几天了,这次,她决计要做给岩林安看看,你一个村支书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初入不了你眼睛的“刘二寡妇”是如何摆平的。
   的确,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客观上出现了一些“向钱看”“无论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现象。给一些贪官和不法商人的违法勾当提供了温床。《多雾》中药材站站长就是贪官的缩影,他把手中的权利当做筹码,换取了多少赃银,恐怕他自己也数不清了;刘二寡妇在小说中是一个不法个体会典型,同时又是行贿的能手。无论走到哪里,行贿对她来说都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一个朗朗晴空的大千世界,宁是被这些药材站长和刘二寡妇搅得昏天黑地,雾气沉沉。
   刘二寡妇找药材收购站的罗站长,假借说孩子上学转学的事,一进里屋,就掏出特制的“芙蓉王”卷烟,让罗站长仔细品。罗站长接过卷烟,扯开封皮,里面全是成卷的百元大钞。
   一掏一递,两个人的动作是那么心有灵犀,配合得当。可见,送的不是第一次送,收的也绝不是第一次收。作为国家机关的药材收购站站长办公室,似乎已经变成了龌蹉交易的黑场所。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一点也不假,钱递上去了,盖着站长私章的条子有了,收购、划级自然也就都不成问题了。怪不得岩岗湾的人排了四天队没卖出去药材,人家刘二寡妇娘家的三哥当天来当天就卖了,连中午饭都没耽误。
   这次,刘二寡妇成了村里大救星,收购站按一级收购了岩岗湾大多数村民的药材。只有岩林安和韩明轩不愿意沾这个光,坚持要等排到才卖。
   用了六天六夜——一百四十四小时,岩林安和韩明轩一寸一挪,终于排到了收购站门口。岩林安回首,依然是长龙蜿蜒。憧憬,两千八百斤药材,一万一千二百块钱……他多么激动。
   “下星期再来吧!”一句冷冰冰的话,让他如坠雾中。
   长长的队伍中,只收个别几个村的药材。这是药材站的新规定。读到这里,我恍惚了,这还是政府领导下的机构吗?难道变成了古代朝南开衙门口,讲究“有理无钱莫进来”吗?
   岩林安好话讲了不少,可无法感动铁石心肠的人。韩明轩不管不顾,直接把药材堆到了磅上。几句话掷地有声:“凭什么不按排号?药材站是国家的,得讲国法……”
   药材站的工作人员自然无理可讲,几个彪形大汉一拥而上,连推带搡……武术家学渊源的韩明轩心头的怒火压了再压,最终还是爆发了。他们二人被逮到了派出所。
   镇派出所也还算给他这个村支书面子,在和镇政府通过电话后,就让他去找邸书记。书记劈头盖脸的训斥他没记住多少,只记得“三十年党龄……村书记……丢人……”这几个词。
   小说中对邸书记的正面描写并不多,有学历、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当过技术员,作者是通过岩林安对前任和现任书记的态度,侧面烘托出了这一形象。岩林按愿意和前任老书记讲心里话、诉委屈;对于邸书记,他连一句分辨和解释都没有,要“留着唾沫星子暖心”。读者一下子就能清楚得知道,这是一个眼望星空,却不会脚踏实地的支书。对待一个三十多年党龄的老支书,他不尊重,也不调查事情的始末,一顿训斥,然后就是武断解决:写检查,全镇通报。
   小说的情节是骨架,而多手段、细致的描写是血肉。无论是“刘二寡妇”、药材站站长,还是邸书记,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灯塔巍巍
   当岩林安再次返回药材站门口的时候,人们都围过来,一边询问去了派出所的情况,一边议论着。在人们的议论声中,他心中涌起的是一股悲凉和愤懑。悲的是,和自己一样,辛苦排队几天几夜却卖不出药材的农民;愤的是,药材站的不公和镇里邸书记的不作为。这股愤懑之气才他心中集聚,他必须找一个突破口发泄出来。
   他赶着自己架着如小山似的胶轮车,远离了排队的人群。在一个四周空旷的小土丘旁,他用一根火柴,点燃了自己辛苦一年,寄托着全家希望的药材。
   这把火,点燃的是药材,烟雾中升腾的却是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党性与人格。岩林安——一个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个基层的村支书,他的眼里揉不进一粒砂子,心里容不下贪官和行贿者的丑恶行径。他就如同一座巍然毅立的灯塔,让雾海中摸索行驶的人们,看到了亮光,心中再一次升腾起了了希望。
   党的十八大,把反腐倡廉提到生死存亡的新高度。《多雾》一文,在有限的不到三万字的篇幅内,自然不能像长篇小说那样用史诗的写作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一题材。作者智慧地选取药材收购站这一特定地点,把廉和贪通过“刘二寡妇”这一形象有机结合起来,足见构思之精巧,功力之深厚。小说结尾以村民的上访信引起中央注意,最终药材火烧事件得以圆满解决。迷雾终归会散去,阳光总会朗照大地。这样的结尾,让读者相信,黑暗只是社会的冰山一角,我们依然应该对光明充满信心。
   特别喜欢梁老师的小说语言风格。他的小说如同田野吹来的风,没有城市的半点尘嚣,也没有半分市井的功利,充满了清香泥土的气息。你看,那边歪着七楞步走来的是和岩书记一起卖药材熬了四天四夜的柯思永和韩明轩;不一会,韩明轩就仄歪在土埂上那儿抽起烟来;村民韩明轩对药材收购站工作人员不按顺序收购,还说是站里的新规定的不满,回敬一句:“纯是牛吃荆条屙笊篱,肚子里现编的。”……这样的语言,没有长期和农民在一起生活经历是怎么也讲不出的。
   记得我在梁老师的另一篇小说《绵河湾的故事》赏析中曾写到,他的小说着眼现实,决定了他的观察点都是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每次当我写作感觉懈怠或者灵感枯竭的时候,拿出梁老师的作品来读,总会有新的感悟。他就是如雾海中矗立的一座灯塔,那塔尖闪烁的明灯,总能让初学写作的人在茫茫黑夜中找到方向。祝愿梁老师能创作出更多的至臻至美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共 48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书会有很多感悟,展开一篇文章,走进不同的世界,去看不一样的风景,领略不一样的生活。那些人,那些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会有很多感慨,付诸于笔尖,写出最真的情感,这就是文章的艺术魅力,带给读者思索的空间。极具魅力的文章,洋洋洒洒落笔千言,分析透彻,感悟深刻,让读者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度好文。这篇文章结构清析,叙物叙事自然,语言流畅精彩,内容丰富有趣。欣赏,力荐共赏。【编辑:飞瀑流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317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20-03-15 09:38:07
   感谢赐稿清风书苑,期待精彩继续。
飞瀑流云
回复1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20-03-15 21:16:24
  流云老师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星雯        2020-03-15 17:16:30
  拜读,学习
季明星,女;现为布衣诗人、网络诗人、草根诗人。穷苦人的代言人、工人集体的形象者、弱势群体的笔杆子。
回复2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20-03-15 21:16:50
  客气了,互相学习,谢谢关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