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正】故乡的小寺庙(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正】故乡的小寺庙(散文)


作者:詹海林 进士,1076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36发表时间:2020-03-15 18:47:03

从微寒的春晨醒来。想起往事,一些庙、一些人、一些事,这是人到了中年,很自然而然的情绪,生活在心上留下的泥鸿印迹,从不消失。
   饶平北部,有座寺庙位于圆形土楼新彩楼的上面山里,叫仙岩寺。
   在好友詹海烈的引荐下,年少的我,认识了新彩楼十六岁的詹延春。绵绵雨天,三人登上山寺,在佛前拈香结拜。佛住在四面透风的山洞里,似笑非笑,只有中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毒的三个少年,热血沸腾。海烈生于新彩楼书香之家,幼时因做过高陂商会会长的父亲去世,家里兄弟多,生活困苦,被送去石康里大楼给一农户做儿子,年稍长经常回来生身母亲身边。他的生母是潮州人。一个温柔的、模样娇小贤淑的潮州城市女子。
   第一次见到伯母,她在抽烟,往长柄烟斗装烟草,说着浓重潮汕口音的客家方言,和蔼可亲。据说她是日本人入侵潮州的时候,逃难到饶北,嫁给了海烈父亲。跟她同命运的,有无数潮州年青女子。一晃几十年过去,她们在山区留下了自己的余生,不怨天、不怨地,只相信命运的安排。
   少年时光,在仙岩寺结拜的那一刻,他却不知道自己与佛门无缘,若干年后,基督教堂的诵诗声在等待着他,并给他一生不同常人的际遇。十六岁的延春,也没有父亲,母亲病在家里,他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然后做了收买破烂的货郎,一生坎坷,老来儿孙满堂,才过上幸福生活。
   当年结义之后,在仙岩寺旁边的石壁上,我写了一首《游仙岩寺》绝句,被海烈用工整的楷书写在上面:“寒春佛庙雨绵绵,俯瞰溪山气万千。来日东风吹大地,何妨跃马白云边。”
   诗题完后,落款写上我们三人名字,但墨迹不是油漆,很快就被风抹去了,就像我们的少年时光,不可能永远留驻。
   缘于佛前的结拜,隔天我们三人还上了一趟西岩山,一直攀上了兽迹犹存、鸟声如梦的主峰。看苍茫大地、莽莽群山,那一刻,山风吹走了我的忧愁,云海撞开了我的胸襟,只有远方,才是我要的人生。
   有人说,在佛前许下的缘,无论谁,都随禅院钟声消失在空气里。纵然可以复制,但内容和时光全然不同。少年时光,清纯如水,种下的愿望是开一池灿烂莲花,结下千年不变的莲子。中年心境不一样,向往平安是福。
   数年后终于负囊远行,从此故乡成了他乡,仙岩寺也仅仅是过眼风景。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像刘关张那样驰骋疆场,我们三人分道扬镳,各活出不同的人生。注定了苟且和平庸也是命中注定,与妻儿相守,与春花陶情,与诗文恋爱,与茶酒同乐。
   在漫漫人生路上前行,一回首才发觉生我养我的村子,有一座小小的寺庙慈慧庵,才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传说中的慈慧庵,在我的顽童时光是很恐怖的。村里传说,古代有一个担柴的人,黄昏从山上下来,累了,歇脚,看到没有僧人的庙门大开,好奇,过去张望,在门口发现了一根大大的老虎尾巴摇晃着,吓得马上连柴担都不要了,跌跌撞撞跑回了山下的村子。传言散开,乡亲都相信有猛兽出没,一到天黑,大家都不敢在山脚下干活太晚了。
   七、八岁时,我随同小伙伴们玩耍,到了庵里。
   其时的庵,是村陶瓷厂的附属厂房,我的叔叔詹欣荣在这里专门制造陶瓷汤匙的模型。作为“四旧”能留下来,是它的幸运。青砖黑瓦外表,飞檐斗拱,小门楼,几根枯草在风中摇摆。里面的佛像壁画,蒙着厚厚的石膏粉尘,保存比较完好。遍地堆满模具,泥佛像已经不在了,叔叔也不希望佛像天天看着他干活吧。
   慈慧庵建于明未,一位在海南琼海县做了县府教谕的同村长辈发起捐银,请来能工巧匠,数年间,把这座占地不过二百多平方米的小庙建好了。小庙依山傍水,山上草木蓊郁,四时烟云缭绕,门前相距五十米有两座小石桥,桥下泉水潺潺,来自东屋窠山的坑前潭。坑前潭一汪碧水,鱼儿游动,不输于李白笔下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这么灵秀的地方,只可惜数百年来,山下的村子只出一些做官之人,不见苏轼、黄庭坚之辈,空负了山水静好。
   二OO一年重光之后,庙里供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两块古碑也重见光明。一块是教谕写的《慈慧庵碑记》,另一块是乾隆年制的《感恩记事碑》。父老们请来了祖籍江苏、在开元寺出家的释宽广师傅做主持。宽广师傳会念经,却缺少儒雅之气,与我心目中弘一法师之类的僧人印象相距甚远。我曾突发奇念,假如我是佛寺僧人,青灯黄卷,对一溪落花、满天流云、孤枕清风、半窗寒月、萧萧秋雨,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如果真有这一天,我绝不会后悔。与庙相邻的山上,青山埋骨,其中有我的亲人。我在他们生前没有谋面的太祖父、太祖母,还有我的文学启蒙老师祖父、九十二岁去世的祖母。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的坟墓几乎聚集在一起。每年清明时节,芳草萋萋,用镰刀锄头清理了许久才能看到坟堆。今年瘟疫来袭,清明能否回村给亲人们上香烧纸,还不明朗,长夜梦回,犹自惆怅难已。
   父亲生前,多次提到释宽广师傅要见我。我历年回乡也常常到山寺喝茶。第一次我带着小儿和两个小侄子,在未到清明的时节到母亲墓上走了一趟,适逢大雨,带着孩子们去庙里避雨,跟师傅聊了一会,才知道我第一篇写慈慧庵的散文,把师傅的祖籍错写成福建了。二O一二年春节,父亲去世,骨灰下葬之后,看到妹妹哀伤入骨,为减轻她的痛苦,我带着她和弟弟进了寺庙,请师傅做了一场隆重的法事,给父亲母亲念了《地藏经》。人生如落花如浮萍,更是高僧虚云大师说的那样,像天上飞鸟,飞着飞着,今又在何方?
   法事结束之后,走出庙门,在春天黄昏的凄风苦雨中,回头观看慈慧庵桔黄的灯火,升起温暖的感觉,只因为故乡的小庙日夕相守,那些黄泉路上的亲人们并不孤独。
   二O一八年国庆节回乡,在村支部书记詹东京、村副主任詹永泉两子叔的陪同下,我再次来到慈慧庵,重温旧时记忆。故乡因为朱德将军带领南昌起义军进攻潮汕,路经茂芝,召开了著名的茂芝会议,决定了湖南“朱毛会师”的历史时刻,成就了饶北作为革命苏区的光荣形象。作为距离茂芝不远的詹氏下祠堂,成了红十四团的驻扎点。近在咫尺的慈慧庵也是红色交通点,革命前辈在这里秘密开会,传播革命星火。其中一位先辈叫詹瑞兰,就是詹东京的祖父,而东京的父亲詹金锋,是我在村小学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师恩一日难忘,再见詹支书,自有亲近的感觉。
   对慈慧庵披上的红色外衣一事,我不觉得意外,毕竟在大革命时代,我们的村子是“吃红的”,跟近国民党县城的附近“吃白的”村子不一样。
   往事如烟似梦,唯一不变的是故乡的感觉,一生一世无法忘记的亲人们。我离开故乡,感恩生我养我的饶北大地,也感恩乡亲心灵的净土慈慧庵。海烈后来做到了汕头市基督教协会会长,汕头市政协常委、人大代表,跟生母的影响有着极大关系。我有诗云:“老寺翻新貌不同,门迎山谷小凉风。人来跪拜蒲团矮,僧去随缘佛殿空。墙外桃花莺婉转,檐前明月雾朦胧。儿时惊梦谁同记,幽涧漱泉默向东。”
   整个饶北有几百座寺庙,许多庙宇曾留下我的踪迹和诗篇,而印象最深刻的也只有仙岩寺和慈慧庵了。后者和我小时候住的土楼一样,被我画成国画作品,二OO八年曾入选参加番禺文化系统工会的美术书法展览,成为我心目中永不磨灭的风景。

共 28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此处乃是故乡净土,其中有着小小寺庙!《故乡的小寺庙》着力描述了故乡的仙岩寺和慈慧庵两个小寺庙,忆及了相关的故友、亲人、古人、法师、乡亲及其一些事情,借佛心佛缘串联起乡情乡恋,每每在只言片语,着墨无多的文字中咏物、喻理、记史、述怀,既叙事绘景,寄言抒情,又题诗作留绝句,可谓文如秋水尘埃净,诗似春云态度妍。有道是吟竹诗含翠,画梅笔带香,作者能成如此言简意赅,感情饱满,音韵和谐之文,想必亦为智慧生灵府,功夫在笔端的有佛随缘通法之士。在下赞赏这篇文心花引动,诗思鸟啼来佳作的同时,倾情推荐江山文友雅赏。【编辑:范虞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范虞人        2020-03-15 18:52:27
  文泉如流水出峡,心镜似皓月当空。所谓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拜读佳作,受益了!遥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范虞人        2020-03-15 19:01:32
  文泉如流水出峡,心镜似皓月当空。所谓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拜读佳作,受益了!遥祝创作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詹海林        2020-03-15 19:40:18
  感谢老师精心编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