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抗疫有感(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抗疫有感(散文)


作者:方仲贤 童生,980.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82发表时间:2020-03-16 05:49:49

我曾是重庆文化报特约记者,这次武汉遭受新型冠状肺炎袭击,成了重灾区.我也想奔赴武汉,做广播报道、新媒体图文、视频、直播,以及跟外媒连线等工作,可因年龄偏大去不了,只有在后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方舱医院、武大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社区、超市、菜市场……这些地方过去我都去过。”这些地方听武汉文学朋友发来消息,病患严重,太危险了。
   我只有根据他们发我的疫情及媒体上的一些抗疫工作者的英雄事迹和武汉人民群众遭受疫魔的悲惨状况创作一些引人向上的文艺作品记录这段历史。
   我知道在前线搞媒体工作时间总是不固定,东奔西跑,甚至还要到重灾区采访接触患者,危险性很大,但也得逆风而上。他们对我讲每天关注的新情况很多,再加上那些天武汉降雪,风雪交加,环境恶劣,每天基本上要工作到凌晨2点多才能睡觉,早上6点就得起床,休息时间比较少。有时候也有特殊情况,如果前一天采访结束晚,没能赶在外籍编辑下班前出稿的话,就需要给第二天凌晨4点上班的外籍编辑改,为了7点档的早间节目顺利播出,写好稿还需要5点起来读外籍编辑发回的稿子,“读”在这里是口播的意思,广播新闻需要把稿子读出来,自己录音发回去。“到后面习惯了工作,每天也能在夜里12点、1点前睡了。这边饮食也不用担忧,只要不是饭点在外面采访,都可以吃上饭。后勤也有发一些牛奶、饼干、泡面、水果,所以如果没赶上吃饭也有吃的。”防护用具方面,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酒精、消毒液、基础药品等都有配备。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物资短缺,口罩和防护服不太符合进红区的标准,期待外地火速运来。
   他们说“不害怕是假的,只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勉感染,对于媒体工作人员来说,设备的防护也是一个大问题。设备裸着带进去是不行的,回来根本没法消毒,在机身裹上保鲜膜,镜头也不能遮盖,否则就看不清了。记者的手机如果套保护袋,拍出来的画质效果不好,听他们讲,发出的消息反馈也好,都是真实再现医务工作者及人民群众抗疫的先进报道.但评论也不少.
   由此我第一时间得到讦多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如医务人员为了方便工作剪掉长发,有的还推成光头,有的新婚不久,有的身怀大孕,有的隐瞒自己病情也立下请战书要求奔赴武汉前线,在医院每天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连续工作二十多个小时,医务工作者白嫩的脸被防护罩勒得血迹斑斑,有的还化了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这些事迹使我倍受感动,在创作中眼泪不由夺眶而出,由此我创作了<<武汉不哭>><<战场没有眼泪>><<江城恋>><<逆风而行>><<妻子她倒下了>><<武汉我来了>><<抗疫中妻子与丈夫的信>><<思夫>>及抗疫电影剧本<<江城恋>>等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创作的,文中反映武汉封城,这座城市虽然生病了,但它决不是一座孤城.虽然有一千多人感染,上百人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如果没有不乏冲在抗疫笫一线的英雄们的付出,病魔会继续猖狂地肆虐,生死之间,抗疫战士们亳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老百姓.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无论生死,我看到一张张斩钉截铁的请战书,催人泪下,震撼人心。
   武汉下雪那天,在车站里一些外来打工的,有的走亲访友的老百姓因非常时期店铺饭馆旅店均已关门只好躲进车站,记者采访睡卧在地老乡,他们说在这儿总比露天好了,还能喝上开水,吃上泡面,尤其躲在黄鹤楼的几个老百姓,要不是志愿者与他们送去被盖和食品,早就冻饿死了。在湖北十堰,一个志愿者挨家挨户敲门量体温,走到一户人家,开门的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志愿者问"家里几口人?""男孩回答""只有我和爷爷.""你爷爷呢?"。
   原来,这个小孩从小父母离婚,跟爷爷一起过,几天前爷爷忽然死,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敢出门,因为听爷爷说过,不要随便出门,外面有病毒,这个孩子就靠吃饼干,独自在家活了好几天.他还乖巧地给爷爷盖上被子.在武汉死亡人数在众医生和志愿者的尽力之下,疫情逐渐好转,新增确诊人数截至3月11日已降到20以内.归零指日可待.从身处武汉作家方方日记中可看出,她象谈家常话一样随意,亲和真实地说出事实和道理.所以面对灾难,作家应抱怎样的态度去写,不光是要歌咏抗疫战场的波澜壮阔的英雄的骁勇善战,还要把聚焦的目光,对准在疫魔袭击中妻儿离别,夫妻分手时撕心裂肺的哀恸.要饱含真情写出老百姓在呻吟,在控诉,再感恩,哀叹连绵的灾事.关注民生,替他们代言,为他们发声,这是作家不可推卸的责任,唯有如此,作家才能与良知同行,与道义牵手,创作出引人奋进,真切感人,能经受得住时间检验的好作品来……
   像有的文艺工作者那样,不畏艰险,一件蓝衫沉入生活,戴着口罩、推着行李箱,踏上哐哐奔赴武汉前线的列车。
   隔离区里面的重症患者与谁为伴?不光是医生们,还有新闻媒体及文艺工作者,争挑重担的志愿者和服务于社区的基层干部群众.怎么去面对被病毒包围的患者?抗疫前线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每一名在武汉的战“疫”记者,作家,都想真实地记录……
  
  

共 2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爆发,全国各地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可歌可泣的就是那些逆行的医务工作者,历史永远将会铭记。而在这次疫情战斗里,新闻工作者也不能缺席,他们负责着记录报道历史的使命。从作者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很多媒体人在采访报道中的艰辛,而作者因为年纪大了虽然没有亲赴一线,也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出多篇战疫作品,讴歌我们可爱的医务工作者,真实反映疫情下的人民精神斗志。这些新闻工作者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是他们用文字传递给大家力量,让历史永恒。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03-16 05:53:40
  全国抗疫,人人有责。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不畏辛苦,真实记录疫情下的民生,真实还原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通过他们的报道,让我们足不出户都能知晓疫情情况,向他们道声辛苦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