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古韵今弹】那般良夜

精品 【古韵今弹】那般良夜 ——一部电影、一首诗及翻译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4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3发表时间:2020-03-16 11:03:14

刚过五十,几个朋友就相继去世,尽管没有杜甫的“访旧半为鬼”,但那种真真切切的死亡的感受还是让我的心境一下子老了许多。年少时就有的那个理想再次坚定地出现在了心头:或许奔波了这么多年,我该安安心心地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了吧?有了这个念头,本计划在春节假期开始,看自己能不能每天走三十公里的路,以便将来从兰州走回到自己的家乡武威。可天似乎总不给我机会,居然来了一场全国性的传染病,不但不可能每天三十公里,连出门似乎都成了奢望。为了不给自己也因此不给社会添麻烦,除非万不得已是不出门的。这样除了看书就只能上网看电影消遣了。而这一次我选中的是一部欧洲2017年拍摄的影片,汉语的译名很有诗意:《那般良夜》。恰好,这影片除了有原语版还有普通话版的,为了省力,我打开了普通话版的。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功成名就的老作家最后一段日月的故事。片中主要人物还有他妻子、一个佣人和她的孩子,当然还有他前妻生的儿子和他的女友。故事情节很简单,他得知自己时日不多,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只不过在结束前想告诉和自己有矛盾的儿子,并且想得到他的谅解。
   故事在各种电波报道男主人公得到各种各样的奖项开始,这当然是在表示他的功成名就。接着出场的是宁静的乡村,女佣和她的儿子走在乡村道上,邮递员路过他们时给了他们邮件。欧洲电影没有太浓的商业味,所以节奏很从容。电影的背景一直有鸟叫声,传递着乡村那份独特的恬静。然后出现了按我们的说法是别墅的住宅,有一个大大的游泳池,还有才到中年的女主人公,接着懒懒散散地走出了年迈的主人公。那天是他到医院复查的日子,他不但主动去游泳还主动提前了到医院的时间,这让女主人公有些不解。但那天的医院之行,他得到的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他得了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并且已经到了晚期,最多能活六个月。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妻子,却在妻子外出时给自己的儿子打了电话,要他儿子一定在星期天之前来一趟,并且不做任何解释就挂了电话。这让我深切地想到了那句话:所有成功者都是偏执狂。确实他是一个成功者,但他也是一个十足的偏执狂,或者用科学一些的说法是:智商100分,而情商几乎就是零的人。他们的特点是只在乎自己怎么想,并且总觉得自己想到的都是人类的普适观念,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因此,所有人也都该这么想。就是这种奇特的心态让他们异于常人,但也因此让他们专心致志于自己所做的事,从而有所成就。他儿子来了,不过带了自己的女友,这个满心想得到他们认可的女友,却被他当成了不速之客,认为是她打乱了自己的安排,于是他就用自己的方式贬低她。尽管聪明的女主人知道他要和儿子说什么事,几次叫走了她,但由于他们父子之间已有的隔阂(也可以说是正常人和偏执狂之间的隔阂)让他们没办法好好的交流,而在每次他刚要说出实情时,两个女人却恰好转了回来。这当然是故事的要求,也是为了更加突出地表现这个偏执的老人的偏执性格。自己要做的事没办法做成,这让这个偏执狂非常生气,他把所有的愤怒地转向了儿子的女友,认为是她的出现让自己的事没办法做成。结果在他们决定一起外出吃饭时,他用刻薄地语言激怒了儿子的女友,使她由于愤怒而离开。这当然也让他儿子非常生气,说出他的想法后同样选择了离开。可他居然觉得儿子这样的反应有些过分,想让妻子叫回儿子。
   一顿本来安排好的饭局就这么被搅了,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和儿子相互间错过了电话,似乎他想挽救和儿子关系的努力注定了要失败。而在他和妻子交流时,也表现出了他和妻子的矛盾:刚结婚时,妻子想要孩子,可他拒绝要孩子。而这种想法也是贯穿他以前的全部人生的,他儿子就是由于他前妻的坚持才得以出生,他公开宣称自己不想要孩子,这也是他们父子间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他儿子总觉得自己是父亲不想要的,而他也毫不讳言自己当时确实是那么想的。尽管他妻子在当时还不知道他的病情,但他那日益反常的举动让她紧张。她开车找到了主人公的儿子,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他。
   主人公的儿子随她一起回来,并在和他的交流中知道了他的病情,在他们相互有所理解时,他儿子告诉了自己女友已经怀孕的消息。在他偏执狂般的思维过后,确信自己将成为爷爷时,他却兴奋了起来,那本来想立刻死的念头因此消退了。他用了非常典型的偏执狂的做法,什么对就做什么,根本不在乎前面自己的行动。他想取得儿子女友的原谅,并且也确实就那么请求了她的原谅。就在他们相互谅解时,他却发病了,被送到了医院。他妻子直到那时才知道他得了那种病。但他为了见到自己的孙子,一直坚持了六七个月,超过了医生判定的最长期限。而在他看到自己的孙子后,他去世了。然后,画外音是他用苍老的声音朗读的那首被翻译成《不要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良夜》。在我是觉得这个翻译有些奇怪,原因当然很明确,既然是“良夜”,又是不得不去的,那何必要那么别扭:不温顺地走进去呢?为了求得答案,我上网查了一下这首诗,原来这是一个叫狄兰•托马斯的诗篇,网上介绍他说他少年早慧,但醺酒嗜毒,在不到四十岁就死了。而这首诗的题目是: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按照字面意思确实可以按电影中的那么翻译,其中“that good night”按照最简单的理解当然是“那良夜”,这样的“安息”似乎就是根据诗意加上去的。我英语不行,借助了词典,查了“good”,简明的意思学过初级英语的都懂,可有一个意思一般没人注意,那就是“完全的、彻底的”,也就是说“that good night”其实是指对于人来说“彻底的长夜”,也就是永恒的安息了。明白了这个意思,这句诗应该译成“不要顺从地进入那彻底的长夜”才符合原意。当然,翻译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让我很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主人公知道儿子的女友怀孕,并且他们决定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时,他说要去为这个“杂种”修改遗嘱。我觉得奇怪,“杂种”这个词在中文中一般都是骂人话。可在那种场景下,老头似乎也没有骂人的意思,而儿子也没有因此而生气,只是说他们将要结婚,这样他孩子就不会是“杂种”,而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老头马上改变了说法。那么这里的翻译一定有问题。恰好,这个电影在网上也有原音版,于是我打开了原音版,在那段对话中确实出现了那个词:bastard。这个词在翻译成汉语时确实有“杂种”的意思,但它的原始意思其实是指私生子,也就是非婚生子,而不是我们汉语里涉及到被骂者母亲生活不检点的“杂种”。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也是翻译说实话不好做的原因。其实,不要说不同文化间了,即便是同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要理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人们总埋怨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原因吧?
   狄兰•托马斯以前没怎么注意过,现在查了这首诗,觉得还不错,抄录在下面: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ylan Thomas - 1914-1953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而这首诗的翻译,网上也有几种,看了看总觉得好像不是太符合我认为的意思,这样,翻看着词典,我把这首诗翻译成这个样子:
   不要温顺地接受死亡
   在那个日子来临的时候
   衰老的生命也该燃烧咆哮
   暴怒吧,用暴怒来对抗那死亡之光
  
   智者总说死亡是永恒的
   在他们临终时,他们的信念不再支撑他们
   不要温顺地接受死亡
  
   循规蹈矩的人,在最后的生命之光闪过时
   哭喊着多么明亮
   他们或许幻想着在绿湾跳舞狂欢
   暴怒吧,用暴怒来对抗那死亡之光
  
   离经叛道的人随心所欲地过着他们的日月
   终于意识到,尽管那一刻来得有些迟缓
   他们只能用他们的方式去悲伤
   不要温顺地接受死亡
  
   庄重的人,在接近死亡时,会看到眩目的光彩
   看不见的眼,会像流星燃放出艳丽的光芒
   暴怒吧,用暴怒来对抗那死亡之光
  
   而你,我的父亲,正处在悲伤的顶端
   诅咒、祝福,用你满脸的泪珠,而我祈祷:
   不要温顺地接受死亡
   暴怒吧,用暴怒来对抗那死亡之光
  
   总觉得这首诗是写各种各样的人在死亡时会碰到如何的情景,但“诗无达诂”,估计没有人能说清楚这早慧的诗人到底在表达什么吧?不过,电影中那来无踪去无影,别人看不到,只有老主人公能看到的白衣人,或许就是所谓死神的代表吧?他和主人公的几次对话都很有意思,而主人公要求他让自己安乐死时,他劝说了几次,然后好像接受了他的建议,也确实给他打了一针。结果主人公觉得自己解脱了,电影似乎也在告诉我们他解脱了。可在女主人公回来后,男主人公却意外地被她叫醒了过来。对于这失而复得的生命,男主人公没有因此埋怨白衣人,反而觉得非常开心,他欢笑着的表现,实在可以看成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或许,我们没必要那么狂暴地去对抗死亡,但在活着时,我们该珍惜活着的每一个瞬间。
  

共 43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疫情居家期间,看电影打发时间,我们看电影看着也就过了,作者看电影不仅看内容,连外语和中文之间的翻译误解也要彻查清楚,这份较真的镜头有学者风范。较真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最好心态。这部电影我没看过,通过作者的描述,整部电影的格调是舒缓明媚,且具有乡村气息的,虽然说的是人类生死的大问题:男主人翁得了不治之症最后的几个月与家人的冲突,这自然的舒缓与个人之见的情绪激烈形成反差,这大概才是这首主题曲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吧:死是自然规律,是一个缓慢的温和的过程,但是人呢,不认命,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活几天,只要心中有意念,比如看见自己的孙子出生,这就是“不要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良夜”真正意思,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编辑:叶舞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31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20-03-16 11:07:12
  告诉你一个养生之道,年龄大了,不要强行走多少多少路,这是一个渐渐的过程。行走伤膝盖,第一步锻炼保护膝盖,没事多金刚坐,说白话就是跪坐,不要小看跪坐,好处多多呢,具体查百度。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0-03-16 11:31:54
  常听人说:诗和远方,这应该是人的本性吧?生活在别处,是我们的宿命。不过,你的保健方法应该不错,我也会试一试。哈哈
2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20-06-07 19:55:59
  好久没读老哥的文章了,今天专程来江山拜读老哥的文章,问安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