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窝头、花卷和馒头(散文)

精品 【八一】窝头、花卷和馒头(散文)


作者:郭秀玲 童生,61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1发表时间:2020-03-23 09:20:55

【八一】窝头、花卷和馒头(散文)
   一
   我每次去菜场买菜,走过那些林林总总的馒头店,总能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馒头,整整齐齐地码在笼屉上,如同被世人检阅的士兵一般,横成排竖成行,规规正正地立在上面。白的雪亮,黄的如金,黑的似泥,花的迷人,那么美那么媚地擦亮了人们的双眼。每每看到这一切,我就再也走不开了,那些馒头好像伸出无数双温情的小手,拉住了我的心。我呢,也身不由已地要了方的要圆的,要了黑的要黄的,买上满满一大包。这不能不说是发自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不舍情结,如同农民对于庄稼,园丁对于花草树木,工人对于机器零件,思想与行为在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做到惊人的一致。看着馒头在车篮里洋洋自得地摇头晃脑,我的眼前就升腾起一片往日的云烟……
   小时候,我总是看到奶奶矮小的身子端坐在灶台旁的木墩上,一把又一把地送柴入灶,红红的火焰热情地舔着大铁锅,不时地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母亲腰扎围裙,用力地在瓦盆里和粗粮面。等面块成型,母亲就把面盆搬到灶台边上。这时候,蒸汽已经从锅盖下突突地钻出来,丝丝缕缕地升腾起来,水已经迫不及待地沸腾了。奶奶见状就站起身来,匆匆地洗把手,也来到面盆前站定。
   母亲接下来打开锅盖,放入笼屉。她们婆媳二人双手各抓起一团面,灵巧地在手中团着,手和面便摩擦出有节奏的嗞嗞声。面团圆好后,她们就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从面团中间嵌入,然后右手不断挑动,左手不断转动,一两圈过后,四周及顶部的厚度相当,中间的空洞合适,就放置于笼屉之上,一个标准的窝头就做好了。待笼屉放满,面似乎还有一半之多,这时她们就改变了做法,不再做那种窝头,而是做锅贴。在我的小脑袋里,锅贴就是窝头的衍生物,做锅贴与做窝头前面的步骤大致相同,只是团好面团,改用掌心相对,来回拍打,“啪啪--啪啪”,只几下,一个面饼便拍好了。拍好的面饼沿笼屉周边,紧贴着锅的周围放置,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锅贴。等锅贴将锅的一圈填满,面也刚好用完。这时,母亲盖上锅盖,用铁砧压好周边,再放置半盆清水。
   一切就绪,就是奶奶大显神通的时候了。奶奶一边放入几把柴禾,一边哐咚哐咚地用力拉着风箱竿,红艳艳的火就呼呼地窜出火苗,不一会儿,厨房里就是一片云雾缭绕如同仙界般的景象了。等到这时候,奶奶就悠闲多了,她从腰间抽出那杆永不离身的旱烟杆,在烟锅里仔细放入一搓烟丝,从灶口抽出燃烧的柴点上火,美美地吸上一口,奶奶皱纹纵横的脸就如同一朵盛开的菊花一样悠哉美哉了,或是传说中的老神仙那般安逸慈祥了。
   “你去摸摸,看那盆里的水温热了没有?”
   我听到奶奶的一声令下,箭一般地冲至锅前,踮起脚尖,把小手放在盆里摸了摸,“热了热了!”我一连声地说着,心里自然希望奶奶揭开锅盖,这样我们就可以开饭了。
   奶奶并不着急,轻轻地用火棍拨了拨灶膛,侧头仔细看看火势,再抬头望望蒸汽,然后缓缓地对我说:“再稍等一会儿。”
   等到母亲拾完一大筐窝头,用锅铲铲完一圈锅贴,再用盆装好笼屉下面煮好的红薯,奶奶、爸妈还有姐姐哥哥和我,一家七口人,就在灶前围成一圈开饭了。手拿了锅贴的总是先撕掉焦黄的部分,“嘎吱嘎吱”香香地嚼着;拿了窝头的就在窝窝里填满豆瓣酱、咸菜丝,掰开边沿部分,一小块一小块蘸着吃。奶奶总是要我们先吃红薯,打个底,再吃窝头,这样好节省一些。
   我想自己对窝头的情感也是在奶奶的嘱咐声中,一点一滴沉淀下来。这样的饭菜我们一吃就是一年,所以对于窝头和锅贴,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顿顿如是,日日如此,年年岁岁总相似,就这样习惯了。“吃饭了!”听到这一声吆喝,就是闭了眼睛,伸手一抓就是那个千篇一律的窝头。放在嘴里细嚼或慢咽,吃出的也只是杂粮面那种粗涩的滋味。对于窝头,我说不出恨,也谈不上爱,只知道是它伴随着我们一家,走过一个个严冬酷暑;陪伴着我们兄妹,一天天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每当奶奶和母亲做饭时,我小猫般蹲在地锅灶旁,一声不响地把这一幕幕场景印在脑海深处。尤其是奶奶和母亲那双手和面团摩擦出嗞嗞的声音,直接钻入我的耳朵,深入我的骨髓,好像千万只小猫咪伸出爪子,不停地抓呀抓,痒痒得我总想穿上隐身衣,悄无声息地抓上一个大大的面团,躲在旮旯角里,也让它尽情地在手中嗞嗞作响,魔术般地变幻。我知道母亲和奶奶是不会同意的,也曾经把这种想法响当当地提出来,可还是不成,她们怕我糟蹋了来之不易的粮食。
  
   二
   奶奶说如果糟蹋了粮食,上天是要惩罚的。她还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小麦杆上分出的是无数个叉,长出的是若干个穗,人们有吃不完用不尽的小麦粉。一户殷实人家的小娃娃,娇生惯养形成了刁蛮任性的坏毛病,缠着正做饭的父母,非要一个白面做的马来骑。父母扭不过,就果真做了一个。小娃娃高兴极了,在院子里“驾驾驾”地骑着。这时正碰上玉皇大帝来人间私访,他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想不到人类竟是如此胡作非为!盛怒的玉皇大帝立即颁布一道圣旨,要将所有的麦穗一律收回。多亏众仙们跪地求情,才勉强同意留下了一颗麦穗。”奶奶说这就是如今人们见到的小麦的样子,也就是我们吃不到白面馍馍的原因。
   当然,奶奶和母亲是深深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滋味,更清楚我们对白馒头有着多么强烈的渴望,才给我们杜撰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年月,如果说想吃白馒头,就只有等到过大年的时候才有。“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这是我们儿时唱的最动听的歌谣。小时候的我们是多么盼望能有白白的馒头吃啊!盼来盼去,终于挨到了腊月二十六。这时,母亲却不再允许我们到厨房去,而是给我们布置这样那样的事做,用架子车去村外沙丘上拉黄沙,年三十撒在院子里迎新用,或是清理院落。总而言之,厨房成了禁区。等我们抽空儿想要钻进去,母亲就堵在门口,递给我们一人一个白馒头,说声去吧!我们就手捧着白白胖胖的馒头欢呼雀跃了。记不得是哪一个春节了,我和哥哥拉回一车沙土就拿一个白馒头吃,吃到最后,我自己都记不清楚吃了多少个。
   奶奶和母亲把做好了的白馒头,凉在苇席上,等散尽了热气,一排一排地码在厨柜里,我们狂吃了一整天的白馒头就销声匿迹了。不用说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对于窝头的那份抵触是不言而喻的。一直到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早上的那两顿饭,白馒头才得以重返江湖,露出它可歌可泣的面容来。其余的还是要等到客人来了才用的。
   记得有一年春节,母亲做了一个个头最大的馒头用来孝敬奶奶。年初一早饭热在锅里,等吃饭时揭开锅盖一看,好端端的大馒头不见了。其实早被极具好奇心的我狼吞虎咽进了肚子。母亲正要发火,奶奶说算了,大的小的还不是一样吃。站在一旁的我吓得浑身直哆嗦,大过年的若是为此再挨上一顿打骂,太不值得了。在奶奶的劝说下,母亲的脸色一点一点地缓过来,我那颗悬到嗓子眼的心才重又放回肚子里。从那以后,我贪吃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三
   大姐刚入高中时住校,受不了学校做的饭菜。用她的话来说是用铁锹摊成的玉米面,再如粪土般切割开来,做成了硬度不亚于砖头瓦块的玉米馍,饿得她几次哭回了家。其实当时家里吃的也是那种杂面窝头,比大姐说的好不到哪儿去。母亲就用杂粮粉和小麦粉,制成了极为好看的花卷,让大姐带去。带去的自然等不得一个星期,又怕大姐再哭着回家影响学习,就差人去送。有一次农活实在太忙,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就让年仅六岁的我接受了这项任务。我提着小篮子,徒步走了七八里路,才把花卷送到姐姐手中。姐姐笑逐颜开地接过去,顺手赏了我一个,就上课去了。
   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不说,还得到了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花卷。往回走的时候,我一边啃着花卷,一边哼着小曲,小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光芒,如同天空那轮初夏的太阳。或许是应了乐极生悲的那种说法,走着走着我就掉进了路边的大水渠里。湍急的水流不仅卷走了我手中的花卷、臂弯的小篮子,还灌了我几大口水,差点要了我的小命。我大声惊呼救命,被一个路过的老农拉了上来,这条小命幽幽地在鬼门关外转了一圈又回来了。浑身湿漉漉的我狼狈不堪地走回家,总算是把淌着水的衣服差不多暖干了,我也被暖出一场重感冒来。
   能吃上白馒头是在八零年以后,那时候我家的小麦已经不再是用一口缸存放,而是有了一大囤。奶奶总是背靠小麦囤,眯起一双幸福的小眼睛,爱抚地摩挲着手中的白馒头,笑吟吟地对我们说——这样的好日子是她做梦也没有梦到的!
   几多苦涩,几许甜蜜。对于窝头、花卷和馒头的情结,就这样一笔一划地镌刻脑海,今生今世,难以忘怀!
  

共 34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开篇写了去菜场看到林林总总的馒头店,看到大大小小的馒头,不由得买上满满一大包,看着这些馒头,“我的眼前就升腾起一片往日的云烟”。接着分别写了窝头、花卷和馒头与年少时的经历,有奶奶的慈祥,母亲的能干,还有那次“我”的贪吃,吃了母亲为奶奶做的特大馒头。让人心疼的是那次“我”送花卷给姐姐,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掉进路边的大水渠里,亏得一位路过的老农拉了上来,否则真的很难想像。文章描写的是特殊困难时期的日子,那时的普通家庭,大都是吃着窝头当主食的,难得能吃到白馒头和花卷。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奶奶总是背靠小麦囤,眯起一双幸福的小眼睛,爱抚地摩挲着手中的白馒头”,那种幸福感是甜蜜的。文章用饱满的情感书写着生活的不易和温馨的亲情,文笔之优美,读来舒畅。文章用拟人化的笔法,如:“那些馒头好像伸出无数双温情的小手,拉住了我的心”,使馒头鲜活了起来,增加了文章诗意般的韵味。文章描写窝头、花卷和馒头时,有细写有略写,强调了重点。还有对奶奶和母亲做窝头的过程细无巨细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文字优美恬静,文采飞扬和文学之功底。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佳作。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编辑:黄金珊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32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3-23 09:29:21
  一篇浓浓亲情的文章,一篇描写窝头、花卷和馒头的文字,让我们看到老师的文学功底,没有华美的词藻堆叠,却将亲情层层铺开,娓娓道来,读来舒畅,心生愉悦。好文章,珊瑚欣赏学习了。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3-23 09:34:12
  我小时候倒是没吃过窝头,吃得更多的是麦片,麦片粥、麦片饭,很少吃到纯大米粥,还有就是杂食,如山芋、土豆、瓜类等等。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有什么。真好。
   感谢老师赐稿,期待更多精彩。问好老师,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3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3-23 11:09:41
  谢总编辛苦编按!光阴荏苒,目睹祖国一天天富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剥开成长的茧,抽出亦苦亦甜的丝,印证岁月的螺旋提升!
郭秀玲
4 楼        文友:墨林        2020-03-23 16:11:20
  文章透着浓浓的亲情。小时候很少吃过白馒头,所以对馒头特比喜欢,直到现在,宁可浪费蔬菜,也绝不浪费粮食。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回复4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3-23 21:11:06
  成长的痕迹,历历在心!
5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03-23 18:51:46
  朴实温暖的亲情佳作,妥贴于岁月,不敢忘却。学习祝福老师笔丰春安。送花
小小莲儿
回复5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3-23 21:12:14
  从珊瑚知才女小小莲儿,回头拜访您的大作!
6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3-24 22:07:59
  作者在菜市场看到雪白的馒头,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少年时期奶奶的慈祥、母亲的能干,特殊时期普通平民吃黑窝头,吃白膜是很奢侈的事,革改开放一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奶奶的微笑中能感知生活的幸福,品读散文《窝头、花卷和馒头》,回顾过去,让读者感悟到应该珍惜热爱生活,做好自己。文章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朴实,好作品,学习了!
回复6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3-24 22:59:22
  谢谢老师的肯定,还请多多斧正!
7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3-27 10:54:17
  忆苦思甜,抚今追昔,也许就是经历过苦难的那代人的不忘情结。知道昨天的苦,才知道今天的甜。此文大概如此。点赞分享。
回复7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3-31 15:51:45
  谢鼓励!
8 楼        文友:雨荷清妍        2020-03-27 20:47:38
  标题就很吸引人,浓浓的爱,温馨的画面,童年的回忆,文章亲切熟悉的场景,一口气读完,回味无穷!
雨荷清妍
回复8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3-31 15:52:24
  难忘的记忆,谢谢鼓励!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