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暖】颠覆成见的感动(小说)

精品 【晓荷·暖】颠覆成见的感动(小说)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2发表时间:2020-03-23 11:46:56


   一、老根捐款
  
   二0二0的这个春天,注定不会太平静。一场疫情,打乱了人们所有的节奏。也改变了人们一直以来的许多观念。
   这不,栎木湾,这个不足两百人的小村,最近就风靡着一件事,几乎震撼了整个村子。
   ——村子北面的老根,为这次疫情捐款了。
   这事要是发生别人身上,也许只是有人“呵呵”,或者最多是瞪大了眼,惊讶一声,也就过去了。可这事偏偏发生在老根身上,也就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无论如何都没人相信。
   这不,村子西头的二炮,一早起来正漱着口,忽然听女人说出这事,惊得含在嘴里的牙膏泡全喷了出来,洒在女人的衣服上。接着瞪大了眼,问:“你说啥?”
   这二炮,因年轻时好与人争个高低,人称“二炮”。这名儿一直让人叫到老,也就再没有改过来。
   听二炮这么一问,女人只得又重复一遍,说:“村子北面的老根,为这次疫情捐款了。”
   确认了自己没有听错以后,二炮就毫不在意地摇摇头,说:“不可能,就他那‘老树根’,你要是说猪能上树,我也许会信,可你要说他捐了款,打死我也不会相信!”
   女人说:“不信自己上村里打听去。”
   他一听,还真抬腿就要出门。可刚到门口,腿又缩了回来,嘴上说:“我还是别去,疫情当前,万一……”后面的话,他没有再说出来。但那话女人心里明白,他自己也明白。
   就在他退回来的时候,女人忽然想起来问:“你刚才叫他什么来着?”
   他随口就答一句:“老树根,咋啦?”
   女人问:“‘老树根’是啥意思呀?”
   他撇撇嘴,说:“这都不懂!‘老树根’就是‘抠’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抠门,”接着又启发了说:“想想,哪棵树的老树根,不都是往土层里抠进三尺、五尺的。”
   女人一听,“扑哧”就笑了,心里想,这话还真形象。
   可二炮却笑不起来,他心里头就像有猫爪在抓,怎么也坐不住。
   其实,他也从来就没想过要去捐款。只是跟人争了一辈子,偶尔听别人这么做了,他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他老根家的日子,又不比咱的日子强。再说了,他一个出了名的“老树根”,咋就舍得捐款了。他不相信,也不愿看着他真那么做。
   他这么想着,心里就不是个味。于是在屋里转了几圈,便再也没有忍住,悄悄地就出了门。他想走出门去看看,或打听打听,证实一下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毕竟是偏远的山村,又没发生过疫情,管得便不是那么严。只要不走出村子,还是会有人偶尔聚聚。
   不过,乡下人向来听话,也守本份。没事时,一般都很少有人出门。
  
   二、咱长了腿,不给走路给干啥!
  
   其实,“老树根”这名,也不是二炮给取的。村里人背地里都这么叫他。这老根,遇事总爱盘算,计较个值与不值。比方,这地方流传着一句话,叫“好钢要用在刀口上”。可到了他那儿,就变成了“钱要用在刀口上”。那意思就是说:钱要用在该用的地方。
   二炮走出门,沿着新修的村道,绕着村子往前走。村道上看不到一个人。
   村子很安静。大家都关在自己屋里,哪里能听到半点声音。他本想推开一户人家,进屋打听打听,可又怕不受人家欢迎。毕竟疫情当前,大家看谁都像“瘟神”。再说了,电视、喇叭上,政府一再喊话:不要串门。
   他只得沿着村道走。走过村前的水田时,看到几只不知什么时候飞回来的燕子,蹲在水田上空横架的电线上,呆楞楞地,东瞅西眺,好像在议论着什么。见他走近,却一动没动,似乎并没拿他当回事。而当他走远了,才扑楞楞地从电线上滑落。然后掠过田野的上空。
   他也不理睬,继续往前走,不觉就来到村子北面——老根家门前。他好像是无意走到这儿来的。
   门紧闭着。他没有要敲门进去的打算。跟谁打听,他也不会去跟老根自己打听呀。他还不至于这么不识趣。
   这屋的门,平常是开着的。家里有人时,乡下人是从不关门的。更何况,这春节才刚刚过去。
   也只有这个春天,乡下人才家家关门闭户。好像能关住疫情似的。当然,要不是知道这门关着,他今天也不会绕到这儿来。不然让人看见,还以为他真有什么用意呢。
   这是一座早年的老屋。房子低矮,土砖瓦房。当然,孩子们早已搬进自己的平房,平常也不常回来。
   土屋门前,有一棵比老屋还古老的栎树。老树斑驳,枝叶稀疏。
   他在门前绕了绕,就盯着老屋门前的栎树看。其实,它就是来看这棵栎树的。
   这是一棵古老的栎树,是集体时就遗留下来的。是老根家这土屋还没修建之前就有的。老根家这土屋,也是集体时修建的。当时队上还没对这树作确切的分割
   但那年,村子重新规划宅基地,要对集体时遗留下来的树木作一次统一的处理。于是就对村子宅基地周围的每一棵树都作了编号,然后通过抓阄分配,谁抓着分给谁。可当二炮抓着老根家门前这棵栎树时,老根却死活不让砍。说那是他家的风水树,砍了会影响他家的风水。并且说,如果谁砍了这棵树,日后给他家带来什么不利,他就找谁负责。
   当地有个习俗,房子周围的树,不管是谁家的,如果要砍,必须征得房子主人的同意,不然,后续出点什么事,是要遭人谴责的。后来,村里无奈,便给二炮另补了一棵树。而老根,也用这棵树抵去了另一棵树。
   想起这些,二炮心里就“哼哼”。
   而就在前些年,村里修村道,正好要从老根家门前经过。于是村长又为这棵树找到老根,做他的工作,让他把门前的那棵栎树砍了。可他楞说那树的树根都扎进房子里了,沾着房子的地气,死活不让砍。后来,村道只得拐了弯,绕开那棵栎树。村长当时气得只扔下一句话:“你个老树根!”
   想起这些,二炮心里又哼哼:“就他个‘老树根’,会捐款?”
   这么想着,他就最后看一眼那棵栎树,然后转过身,离开了土屋。
   沿着来时的村道往回走,他心里就宽豁了许多。
   一边走一边打量寂清的村子,不觉就来到来时见过燕子的地方。他发现村里的二春,正挽着桶走过来。走近了,他就打一声招呼:“哟,春叔呀,打水啦!挣那么多钱,不在自家门前打口井?”
   叫他“春叔”,其实二春比他小。只是辈分比他大,他才一直按村里的习俗这么称呼。
   二春就答应一句:“咱家就在村口,离井近,也就不费那劲了。”二春比他小,正赶上“开放”时外出,前些年新盖了房子,渐渐地出去就少了。其实,也是接近了那个所谓“退休”的尴尬年龄。
   他急于想解开心中的结,也就不再过多寒暄,于是问:“老根捐款了,你有听说过么?”
   二春先是一愣。接着便摇摇头,迟疑地说:“不会吧,他那么……一个人,会舍得捐款?”二春说到中间时,停顿了一下,没有说出那个“……”词。
   他正要附和一声,二春却说起一件旧事。
   早年,这条村道还没修通之前,从栎木湾到镇上,有两条道。一条是公路,绕了个弯,通往之前的乡上,将近二十华里。然后在乡上下车,步行一里多路,就到栎木湾了。
   一条是之前的乡道,一条古老的石板路,七、八里路程。以前栎木湾的人去镇上,走的都是那条路。
   后来,乡上开通了班车,栎木湾的人再去镇上时,便很少有人走那条石板路,都从乡上搭班车了。那班车到镇上,收费两块五毛钱。
   那一回,二春从外面回来,正碰上老根也在镇上,便邀他一起搭车回家,老根说:“那要收两块五毛钱哩!”
   二春说:“两块五毛钱算啥,坐车总比走路轻松。”
   老根说:“那边路远,坐车跟走路差不多到家。”
   后来,二春上了车,老根却一个人从之前的那条乡道走路回家。到村口时,两人正好又碰上了,老根就说:“是吧,我说了会同时到家。”
   二春不解,说:“就为两块五毛钱,你宁肯走这么远路,值么!”
   老根说:“值呀,咱长了腿,不给走路给干啥!再说了,以前没车的时候,咱不一样得走路,集体时送公粮、兑麦子,百十斤担子挑肩上,不一样走的这条路么?”
   二春听了就摇摇头,两人各自回家了。
   ……
   就这么个人,他会捐款?
   二春嘴里没这么问,心里却这么想。但他也没再往下说,只拿眼睛看了看二炮,接着就挽了水桶离开了。
   “不会,不会。”二炮肯定地在心里说。
  
   三、这药,咱可是花过大价钱的。
  
   不会,不会。
   当有人向老根的女人春婶打听起这件事时,春婶也这么坚定地认为。自己的男人,自己还能不知道?一个连看病都不舍得花钱的人,他会去捐款?
   前些年,老根患了场病,春婶让他去医院。老根说:“不去,熬熬就过去了,医院就是个花钱的地方。”
   春婶说:“再花钱,有病你也得看呀!”
   老根赌气地说:“去了,没病也得给治出病来。”
   春婶拗不过,就没再劝说。但她心里想:你这是跟谁赌气呢。
   后来,老根终是没熬过,便只得让春婶陪着他去了医院。可到了医院后,进了门诊室,在医生问过病情之后,他却对正在开药的医生说:“医生,我身上带的钱不够,你少开点药吧!”原来,他想起了之前听人说过,去医院看病时,千万别装得挺有钱,不然,医生知道你不在乎钱,便会给你多开药。
   医生听了,便问:“你带了多少钱呀?”
   他说:“我只带了两百块钱。”
   医生一听,便对他说:“都什么年代了,两百块钱能治啥病呀!”说着,便在开好的处方单上,划去了其它的一些项目。
   老根回到家,吃完了那些药,病却没见好。于是再一次去医院时,他便再不提身上带的钱不够了。于是在做完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医生对他说:“没什么大病,就是个感冒。”
   听完这话,老根心里一凉,就又心疼上他的钱了。想想这钱都花在这检查上了,这不白花了嘛。于是就抖了一回机灵,对医生说:“医生,我现在算明白了。”
   医生问:“你明白啥了?”
   他说:“怪不得自古以来一直管治病叫‘看病’,原来这病还真是‘看’好的呀!”
   医生听出了那话的味道,也没生气,只是说:“不看怎么知道你有什么病呢?”
   他就抬杠说:“以前看病,不就讲究个望、闻、问、切嘛,一样的能治病,可到了现在,却这检查那检查的一大堆,反而治不了病了。”
   医生见他抬杠,就不再争执。但在开药的时候,医生说要让他打几天吊瓶,他却楞是给拒绝了,说开点吃的药就行了。后来,他拎了药回家。药没吃完,那病还真让他给吃好了。于是逢人便说:“医院,就是个讹钱的地方!”
   病好了后,药没吃完,他便一直留着。说是日后倘若再遇上个头疼脑热的,便吃了它。他不想再去医院那地方。
   后来日子久了,那药一直没用上,春婶便拿了那药要去扔,却被他把药夺了过去,说:“扔了干嘛,这药,咱可是花过大价钱的。”说完,便拧开瓶盖,倒了一片塞进嘴里,说:“药是治病的,我就不信它能吃死人。”
   春婶见了,便在心里骂一句:真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东西!
   ……
   不会,不会。
   想起这些,春婶又一次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她想向老根印证捐款的事,却忽然听到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她推开门,看见村长站在门口。没等她开口,村长却先问:“根叔呢?”
   她朝屋内努努嘴,说:“屋里呢。”
   村长进了屋,看见老根正坐在一条矮凳上,见他进来,便欠起了身子。村长就仰了头,四下里瞅瞅,接着说:“老根叔,这房子旧了,你也该换换地方了,住孩子们家去吧,那儿平房,宽敞哩!”
   他说:“不去,我这儿住着习惯,不想跟他们掺和。”
   其实村长心里明白,他是怕离了这儿,房子就破败了,别人会占了他这宅基地。村长也不想扯远,便从袋里摸出一张银行卡来,递给他,说:“根叔,你还是好好想想吧,上面可没要求我们捐款,我们也没有接受捐款这义务。”
   春婶在一旁听了,就问村长:“他真捐款了?”
   村长就点点头,说:“是哩!”接着目光仍落在老根身上,说:“好好想想吧,别一时头热,把钱捐了,捐了过后便后悔呢。”
   村长已不是之前骂“老树根”的那个村长了。但一些相关于老根的传闻,现任村长也有耳闻。他怕老根捐了款以后便后悔。虽然现在日子宽裕了,但庄稼人,毕竟都不是很富有。
   见春婶在,老根也就不再说什么,只把那卡接过来。村长也就出了门,离开了老根家。
   村长从老根家出来,正好碰上了二炮。二炮就招呼一声:“村长,你这是去哪?”
   村长说:“我刚去了老根家哩。”
   村长不是栎木湾人。像栎木湾这样的小村庄,全村有十多个,他都得管着。没事,他来栎木湾干嘛。二炮敏感地凑上去,问:“老根真捐款了?”
   村长答一句:“是哩,我刚才就是给他退钱来的,怕他捐了后悔哩。”
   二炮听了,就长长地“哦”一声,意味深长地一声。没有人知道他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只是等村长走远了,才听他轻轻地嘀咕:“他真捐款了?”

共 69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中的老根,一介农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了,这位农民捐款了。捐款的消息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村民二炮简直不相信,二春也不相信,,甚至连老根的女人都不相信。为什么都不相信老根捐款呢?因为在大家都心目中,老根特抠门,特精打细算,特节俭,特斤斤计较,特视财如命。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捐款呢?可是,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二炮在村长那里了解到,老根的的确确是捐款了。而且态度坚决,如果村里不收他还执意去镇里捐款……老根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具有一般农民的劣根性,但是小编认为这是特点而不是缺点。可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老根的心里是亮堂堂的,他的人格精神熠熠生辉,令人感动。这篇作品构思巧妙,情节铺展如行云流水贴切自然,作品前半部分从侧面烘托老根再到后面让他一步步走到镜头面前,人物形象也渐渐清晰丰满,令人印象深刻。一篇佳作,力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32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03-23 11:54:15
  小编觉得,好小说是让作品说话,而不是加入作者的主观评判,否则就是败笔之作。因为作品的评判不是在作者那里,而是在读者心里。这篇小说处理得非常好,对于老根这位人物,通过作品里的人对他评判来展现,通过作品本身的事实来展现。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3-23 12:59:25
  谢谢你的认真剖读。非常认同那句话,“好小说是让作品说话,而不是加入作者的主观评价。”所以一向力求做到这一点。甚至说有些刻意。能由此而得到认同,当是所幸!至于其它,就让读者去感受、体会吧。谢谢编阅!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03-23 11:59:33
  作品有两个鲜明特色,第一就是侧面烘托人物,对于老根真正做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其二就是剧情逆转,人们侵入骨子里的对他印象的“坏”更加烘托出他捐款的“好”,增强了文学艺术感染力。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3-23 13:03:25
  谢谢你从艺术的角度对“文章”(我不敢奢谈“作品”)再一次作出解读。遥祝春好,并祝编安!
3 楼        文友:宁星        2020-03-23 13:33:34
  记得有人说过,小说的作者是狡猾的,总是躲在人物的背后让其替他说话,而散文的作者是厚道的,把心中的东西向人倒得光光的。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
回忆历史,一直是文学特别是散文的母题,穿越历史的回音是对现实的关照。
回复3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3-23 13:42:57
  谢谢!你又让我长见识了,竟然还有人为小说说过这话。不过,散文还真难让人做到那么晦涩。我写散文也一样!你的这番话,让人受益了。谢谢,遥祝春安。顺致撰安文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