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牛郎家的变迁(报告文学)

精品 【看点】牛郎家的变迁(报告文学)


作者:荥阳家族 童生,565.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41发表时间:2020-03-23 15:28:54
摘要:通过发展旅游脱贫,是地处豫西山区贫困县的栾川二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截止2019年末,栾川县农村人口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7万元,城镇人口则达到了3.4万元。实现了全面脱贫的总目标。这里记述的牛建一家战贫圆梦的故事就是栾川依托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所有贫困户的缩影……

【看点】牛郎家的变迁(报告文学) 通过发展旅游脱贫,是地处豫西山区贫困县的栾川二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截止2019年末,栾川县农村人口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7万元,城镇人口则达到了3.4万元。实现了全面脱贫的总目标。这里记述的牛建一家战贫圆梦的故事,就是栾川依托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所有贫困户的缩影……
   ——笔者
  
   从重渡沟的菩提树广场溯金鸡河往上步行100米,竹林掩映之中,有一座三层小楼的民俗建筑。与周边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小洋楼相比,它显得高雅脱俗,鹤立鸡群。
   这就是重渡沟第一家精品民俗农家宾馆——牛郎家客栈。
   客栈主人牛建,刚刚五十挂零。个头不高,却长得敦敦实实。弥勒佛似的脸上,经常挂着憨厚的笑容。浓笔重抹的眉宇之间焕发出勃勃的英气。
   提起牛郎家,栾川旅游界无人不知。因为,牛建现在已经是栾川县民宿协会会员,并且经常受邀到其他景区讲课。
   今天,牛建已经是坐拥450万元资产,年收入100多万元的农民个体户。但重渡沟人清楚地记得,十八年前,已过而立之年的牛建还是个守着一所破院落,住着三间茅草屋的出了名的贫困户,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不足2000元,人均不到500元。
   回顾近二十年的战贫圆梦之路,这个五十岁的山里汉子感概万千……
  
   一、从小就有一个梦
   牛建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未。他的父亲当过兵,在部队落下了残疾,1981年,牛建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就撒手人寰。留下母亲带着牛建和妹妹三口人挣扎在贫困线上。
   那时,虽然国家土地承包责任制已经实施,牛建家也分得了几亩土地,但是,那些被挂在半山坡上的薄地本来就不长庄稼,再加上牛家没有劳动力、又没有钱购买化肥,仅凭母亲那瘦小单薄的身子把猪圈的农家肥担到地里,一年下来,打不了多少粮食,怎能够养活得了这一家三口?
   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一双未成人的儿女,那生活过得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牛家没有经济来源,每年最大的收入就是母亲喂的一头猪。因为没几口人吃饭,麦麸玉米皮都没有多少,泔水中也没有多少东西。猪吃的主要是母亲从山上打来的野菜。所以,猪的膘数就可想而知——母亲年年喂的猪都是“瘦肉型”。
   每到秋天,山里橡实成熟的时候,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地上坡多拾橡实。因为,这种老桦栎树上所结的果实不仅可以做成橡子凉粉给人充饥,猪吃了橡实也会上膘。即便是这样,母亲喂的猪常常是连最低收购标准的一百三十斤都长不够。
   每年母亲卖猪所得来的这几十块钱,不仅要顾全年一家人的吃盐、点灯油,还要用于购买衣服、鞋袜等一应生活开支。
   连国家供应的统销粮,也要用卖猪的钱去籴!那有余钱购买肥料上地?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是没钱买肥料,地里越不出粮食,粮食越不够吃,越需要吃国家的统销粮,越吃统销粮,家中的经济越困难。
   后来,母亲学会了手工编织竹帘子。她利用上地做农活的空间,编织竹帘子换几个钱,弥补家用的不足。日子比原先好一点了,但是每年也不过收入一千多块钱,家里的生活还是紧张。
   那时候,童年的牛建只要端起饭碗,看到能够照见人影的稀饭和那占了饭碗一半份量的山野菜,他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一个“奢侈”的梦想:要是天天能吃糊糁子饭,就着香油萝卜丝,那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然而就这点可怜的愿望,直到中学毕业,牛建都没有实现。
  
   二、打工之路上遇“织女”
   中学毕业的牛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应该并且也能够替不幸的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了。
   于是,外出打工便成了这个刚出校门,又毫无家庭背景的农村中学毕业生的唯一选择。
   牛建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打工之路。
   打工之路是艰辛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出发前想象的那样理想。
   没有技术,没有工作经验。好的工作找不来,只能找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活儿干。然而,刚出校门的学生外出打工,遇到黑心老板剋扣工钱是经常的事。
   牛建从洛阳到郑州,又从郑州到浙江,到过云南,去过湘西,几年下来,走过了不少地方,经过了不少老板。什么苦力都干过,什么脏活都做过。熬了眼,也受了累;看够了白眼,吃尽了苦头,人生百味浓缩于数年的打工生涯。钱虽然没有积攒几个,人生的经验与教训却积累了几大箩筐。
   不过牛建多年打工也算有收获,那就是遇到了他人生的伴侣,获得了幸福的爱情,把湘西的苗族“织女”麻小珍领回了重渡沟。
   麻小珍,湖南湘西人,出生在苗族山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她的家就在全国著名景区张家界的黄龙洞附近。
   旅游景区附近长大的麻小珍生来就活泼开朗,从小就喜欢跳苗族的“竹竿舞”——重渡沟的竹竿舞就是她带来的,现在已经成了景区的特色节目之一——而且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热烈而浓郁的旅游环境的影响,使她养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大胆泼辣、敢作敢为的性格。
   自从她与牛建相遇的第一眼,两人就一见钟情,于是禁不住牛建的频繁热情相邀,她便毫不犹豫地与牛建来到了重渡沟。
  
   三、茅屋门前的烧烤摊
   麻小珍跟着牛建来到重渡沟老家一看,倒吸一口冷气。
   一路上,麻小珍曾经多次在脑海中勾画着牛建老家的图画。她知道牛建的家不富裕,牛建对这一点也没有隐瞒。是啊,富裕人家谁舍得让刚出学校大门的孩子出去打工呢?
   但这位苗族姑娘却万万没有想到,在快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豫西山区,竟然还有如此贫穷的人家:
   几片竹篱笆围起一个破败不堪的小院落,三间破烂的茅屋犹如风雨飘摇的破船,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进到屋里,举目四望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俱。土坯垒起的灶台连水泥抹面都没有上,两张老式的木床上放着的是破破烂烂的被褥……
   然而这位苗家女儿并没有打退堂鼓。因为麻小珍那敏锐的眼光己经从重渡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中看到了希望。
   麻小珍的老家是全国有名旅游胜地。张家界早已声名鹊起,黄龙洞的开发也早已成形。景区周边的居民或摆小摊出售旅游纪念品,或经营宾馆酒店从事旅游服务,各家小户都有不错的收入。
   麻小珍看到,重渡沟的自然风光既秀丽可人又自然独特:
   漫山遍野的翠竹林子清新俊逸,四季常青;欢声笑语的金鸡河水冬夏不竭,万年流淌。溯流而上壮瀑美潭移步换景;泉眼坡上汩汩泉涌天造地设……
   麻小珍穿竹林、涉小溪在重渡沟西沟、南沟转了个遍以后,她认定:重渡沟的美景不会永远“藏在深闺人未识”,开发旅游是早晚的事!重渡沟人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所以,来到重渡沟她并不后悔!
   其实,麻小珍还不知道,在她发现重渡沟这块宝地的时候,潭头镇政府副镇长马海明已经在这里考察多日,潭头镇政府决策层也已经形成共识,重渡沟的旅游开发即将拉开雄幕。
   1999年7月,麻小珍和牛建盼望的这一天终于到来,重渡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峻工,并隆重地开业迎宾了。
   经过时任重渡沟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的马海明副镇长大会小会动员,还有重渡沟旅游开发公司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重渡沟的第一批农户同意并实施改造住房为农家宾馆接待客人。
   对于牛建和麻小珍来说,根本不用动员,他们自知旅游接待服务能给农家带来的效益。他们巴不得立即把自已的房子改造成家庭宾馆接待客人。
   但是,看看破烂不堪的茅草房屋,瞅瞅家徒四壁的室内摆设,如何接待那些衣着讲究的城里客人!想一想,也只好作罢。
   “不能接待住宿,咱们还不能摆个烧烤摊给客人提供饮食服务?”麻小珍一提出这个想法,就得到丈夫的认同。
   于是,焊烤箱、买木炭、购羊肉、支花棚……牛建开始了烧烤摊开业前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那年,牛建三十岁。他那人生“三十而立”的事业就从家门外翠竹林中的烧烤摊开始了。
   重渡沟刚开业时接待的客人以洛阳、开封和郑州的居多。特别是洛阳和开封,有不少属于不安排食宿的团队。但是,客人要吃饭,除了吃自己带的方便面以外,重渡沟的小吃就成了这一部分客人午餐的补充,所以,牛建的烧烤摊与当地农民卖的手擀面捞面条的生意都十分红火。
   当时来重渡沟旅游的客人,基本上都是乘坐大巴车来的旅行社团队。这使牛建烧烤的生意像潮水似的——涨潮时蜂拥而来,落潮时冷冷清清。一个团队到来时,烧烤摊被客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夫妻二人都忙得不亦乐乎!而这个团队离开,下一个团队还没有到来时,两人只好干瞪眼。
   每到旅游旺季,牛建夫妇二人总是晚上穿肉串直到夜半三更,白天做烧烤不觉夜幕降临。
   脸熏黑了,双眼被烟熏红了,手被炭火烧伤了,牛建全然不觉;双手被扎了多少血窟窿,麻小珍也早已经记不得了!
   他们只知道不知疲倦地工作,还记得每天晚上盘存一天的劳动成果。
   就这样,从1999年到2004年,“牛郎”和“织女”一道,凭着一个烟熏火燎的烧烤摊平均每年存款2万元,五年下来竟也积存了10万元现金!
   有了这10万元,牛建夫妇有了底气,他们便在心中筹划着实施早已酝酿成熟的家庭宾馆建设计划。
  
   四、篱笆小院变洋楼
   2004年“十•一”刚过,牛建夫妇就忙碌起来。
   我国现行的度假制度使旅游业的淡旺季十分明显。而北方的这一特点优甚于南方。地处豫西的栾川,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当过了“十•一”,整个旅游业就进入了淡季,各家景区便会利用这段时间着手进行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修炼“内功”:
   交通设施的维修,观景设施的增补,接待能力的扩容,新建项目的施工,甚至外出取经,培训职工……
   而各个农家宾馆也会借此机会实施自己计划内的扩、改建工程。
   牛建夫妇更要抓住这个机会。他们的计划则是:
   利用今年“十•一”到明天“五•一”这半年的时间拆除茅草屋,建设小洋楼,正式开办牛氏家庭宾馆。
   小两口大致预算了一下,建成一栋两层小楼,自己购料,小包给小型建筑队,大约在十万元至十三万元之间就能建成,估计将现有的积蓄用完就差不了多少了。
   于是,找建筑队、谈判价格,购买水泥、钢筋、砖瓦、白灰,定制门窗、木料……
   在扒掉老房子之前,还要建个临时住处。于是,牛建上山砍几棵老栎树,到镇子里扯来几十米花棚布,就在旁边搭个窝棚,将老房子里的家俱、粮食以及生活用品搬出来,以作为夫妇俩的临时住所。
   接下来就是扒掉老房子,开挖地基,垒根脚……
   当把这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建筑队便进入工地了……
   不到两个月,主体工程峻工。
   当时令到了寒冬腊月,室外的主体扫尾工作已经结朿,便开始了室内的装修……
   那年的春节,是牛建夫妇有生以来过得最兴奋的春节,也是平生连大年初一都没有休息的最忙的春节。
   他们想象着新房建成后的模样,想象着接待客人时的忙碌而喜庆的气氛,想象着每天、每个周末那让人惊喜的收入,憧憬着今后一家人的美好生活,憧憬着牛氏家族在他们夫妇这一代的崛起……
   牛建夫妇在对未来的希冀与憧憬中幸福着、忙碌着……
   这个春天,时间过得特别快。似乎眨眼之间,那年的第一个黄金周“五•一”节就如约而至了。不过,经过牛建夫妇半年的辛苦,起早摸黑的劳作,有赖于建筑队民工们赶时间、加速度的工作,金鸡河畔、翠竹林中的这座崭新的农家宾馆正式开业迎宾了!
   那是一幢背风向阳的两层小洋楼。
   背靠青山,面对溪流,小桥流水,四面绿竹,淡雅而优美的环境,表现出一种世外桃源的盎然生机。
   雪白的墙壁,宽畅的走廊,明净的玻璃大窗,清一色崭新的床铺,勾起客人向往入住的兴趣……
   十二间客房,三十八个床位,是刚好可以接待一个小型团队的规模。每人每天吃住20元的标准,全部住满每天可以收入760元。
   决算结果,这座小楼盖下来共花了十二万元,并没有超出起初的预算,除了五年的积畜,又借了两万元的债务。不过,对这点债务牛建一点也不发愁,他有信心在三个月内全部还清。
   当入住牛氏农家的第一个团队到来的时候,牛建和麻小珍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那股子发自内心的热情感动了导游姑娘,也感动了这个团队的所有人。
   看到满面春风的牛建夫妇,那位来自郑州的客人悄悄地问麻小珍:
   “敢问老板娘,你们是不是最近有喜事啊,整天都乐呵呵、笑盈盈的?”
   麻小珍回答说:“是啊。开宾馆的,客人就是我们的亲人,亲人来了,不就是喜事到了?见到了客人就是见到了亲人,我们能不高兴吗?”
   麻小珍说的不是唱高调,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觉。她是这样说的,在接待中也是这样做的。
   平常人家,好几年办一件喜事,男女主人都会操劳得几天睡不好觉。正事那天一过,身心俱疲,又得好几天休息才能调整过来。

共 75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成功都是为有准备的人给付的报酬,文章中的牛建和麻小珍夫妇二人的创业史,正好印证了这一千古不破的真理。我们首先应该赞美的是来自湘西的麻小珍,她从湘西嫁到河南栾川后,并没有因为牛建家乡的贫困现状而生退意,反而从栾川的自然风光中看到了希望。她和丈夫牛建从烧烤摊做起,然后建起“牛郎家客栈”,再后来又把“牛郎家客栈”建成大型民宿宾馆。牛建一家在2005年有了自己的家庭宾馆以后,就达到了小康水平。文章展现出的不仅是牛建和麻小珍夫妇二人的创业成就,也展现了麻小珍与众不同的经营眼光。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33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3-23 15:31:26
  这篇报告文学不仅展现了牛建夫妇二人的创业成就,也展现了麻小珍与众不同的经济谋略眼光。欣赏了,问候荥阳家族。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荥阳家族        2020-03-26 14:54:17
  谢谢编辑湖北武戈老师。感谢您的认真编辑和精彩评论!编安!
3 楼        文友:荥阳家族        2020-04-01 08:53:39
  谢谢编辑老师和江山文学网精品组的各位老师!将《牛郎家的变迁》推荐为精品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遥祝春安!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4-01 08:58:13
  恭喜获得精品,祝贺荥阳家族。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5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20-04-01 17:31:48
  祝贺郑老师又一篇佳作获得精品荣誉,向您学习致敬!
6 楼        文友:野渡无人舟自横        2020-04-21 16:25:40
  这个拍成电视剧吧,就叫<新牛郎织女>如何,现在电视台扶贫剧挺火的.
闲暇之余,喜欢读书,上网,写文字,欣赏一些优美、灵动、快乐、健康、向上的文字,不喜欢消沉、忧伤的文字。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