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感动】皂荚,染透了一抹乡愁(散文)
我出生在农村,那里有大山,曾经拥抱过我的童年;有河流,曾经濯过我满是黄泥的脚丫;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所有的故事,他们都铭记着。无论世界多么大,无论去过多少地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让我刻骨铭心,魂牵梦绕。对故土家园的爱,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他收藏着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是它的人,我仍在寻找和它的精神联系。在这温暖的阳春三月,我想用一支素笔,温情地留住一抹淡淡的乡愁。
一
我和外婆住在同一个村庄,小时侯,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由于外婆的温情,我自然而然地把外婆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外婆有时候逗我,说,滚回你的家,我满脸怒气,却说不清哪是我的家。
外婆家的屋后,有一株大大的皂荚树,三人合围,方可抱住。她被周围的小树林簇拥着,撑开绿色的巨伞,直矗蓝天,成就着一幅经典的图画,似乎周围所有的树木都是它的子孙。
皂荚树碧绿的叶子呈椭圆形,总是密密麻麻的一簇簇聚成羽状。每年的五月,她们在绿叶的簇拥下,淡黄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在阳光下怒放,引来了五颜六色的蝴蝶,姿态轻盈地飘舞在空中,偶尔悠然自得地落入花丛中,把这美丽的景色,点缀得更加如诗如画。勤劳的蜜蜂嗡嗡地叫着,上下翻飞,来回穿梭,酝酿着世间醉美的甜蜜。
夏天来临,绿在皂荚树上挥亳泼墨,在蓝天下,白云下,描绘着一幅多姿的画卷。皂荚树映入眼里的清绿,完全地脱了鹅黄的底子,她是这般葱茏葳蕤着,不再浅薄,不再稚嫩,浓浓的把生命的层次极尽展现,充满激情地吸纳着烈烈的阳光,悠悠地呼出纯纯的气息,让你在这绿的庇护中,神清气爽。这里,成了各种昆虫的避暑山庄,也成了孩子们的天然乐园。
皂荚树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柔情,似老人脸上慈祥的微笑;似侗族姑娘摇曳的裙摆。皂荚树是热闹而又迷人的。她上面住着知了、星天牛、锹甲、独角仙……我们村的孩子也跟着住进去了,没有各自的娘长一声短一声地厉声呵斥,我们是不可能回家吃饭或睡觉的,在家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皂荚树。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我,每天睁开眼,就会立刻从床板上弹起,用双手一边来回快速拭擦两下惺忪的眼,一边以最快的速度挪到床沿,双脚着地,鞋也不穿,直往皂荚树下冲,生怕自己去晚了,心仪的那只大“黑扁锹”让伙伴们抓走了。
其实,我一直钟情“星天牛”。星天牛体形优美,身体为亮黑色,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点,翅鞘上散生着许许多多的白色斑点,像天上的星星,十分醒目,头顶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须,总是来回摆动着。星天牛的反应相当敏捷,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眼睛立马圆瞪,长触须一上一下,侧耳静听,酷似穆桂英挂帅,英气逼人。星天牛在我的眼里最大的缺点是不好动,就是破晓与黄昏时活动一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静止状态,不怎么陪我一起玩,其他小伙伴们也不喜欢它,让我不得不移情别恋。
“独角仙”是我第二“恋人”,体形壮硕而威武,头上有犄角,呈长椭圆形,脊面十分隆拱,体色为栗褐色和深褐色,油光发亮,头顶呈红褐色。
独角仙力大无穷,小伙伴们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绳子,各自套在各自独角仙的犄角底部,在绳子上捆满小石子,我们在事先划好的起跑线上,各自驱赶着自己的心爱物(独角仙),生怕落后,落得大家嘲笑。孩子王“新仔”最下得了狠手,他有时让他的独角仙拉上比它重数十倍的小石头。我有时羡慕他的独角仙厉害,也在自己的独角仙身后加上码,然后用力驱赶,大喊加油。可怜我的独角仙身形瘦弱,用尽洪荒之力也没能追赶上新仔的那只体形健硕的独角仙,最后头一仰,身子打了一个趔趄,四脚朝天了。当我把它翻过身来,任凭我怎么驱赶,扯破喉咙地喊“加油”,它一动也不动了,像是吸附在地皮上,我一种挫败感颓然而生,只好泄气地坐在皂荚树下,迎接胜利者那得意洋洋投来嘲笑的眼神。
夏天是水的季节,刚刚洁白的云朵还在蓝天上悠悠地飘着,突然起一场风乌云翻滚,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大滴大滴的雨便从天上蹦跳着、欢呼着涌下来,小伙伴们嘻嘻哈哈涌进皂荚树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画出了一道七色的彩虹,如梦如幻地一头挂在天上,一头系在直矗云天的皂荚树顶端。我惊呼: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间能几回?我看着,我想着,我惊呼着,我觉得全世界就是数我家乡最美!
独角仙不但拉力了得,它的飞翔技术更让人心里充满震撼感。看它狂而有力的振翅,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它竟能推动其坚硬而笨重的装甲飞上天空。我从家里找来各种鲜艳的毛线,团成花状系在独角仙的犄角上,留出一根长长的红毛线拽在手中,让独角仙振翅冲天,发出呼啦啦的声音,气势凌人,我跟在下面飞奔,我感觉我和独角仙一起飞上了蓝天、白云和七色的彩虹一起荡秋千,我们交织在一起,成了夏日最美的风景。
当我还在沉迷独角仙的时候,皂荚树上不知何时又搬进来了一些新邻居“锹甲”。其他小伙伴早已喜新厌旧,投奔锹甲了,我也不得不忍痛割爱跟着趋势走。
有一天小伙伴“日日”在皂荚树的顶端逮到一只“大黑扁锹”。大黑扁锹上颚发达,形似牡鹿的角,角上有细细的分支和齿,角长和体长相当,是甲虫里的霸主和格斗天才。当时,我们这群小伙伴围过去看时,大黑扁锹顿时把我们的眼睛都点亮了,我发现孩子王新仔的眼珠子就要掉出来,就差没流口水。这下好了,日日的大黑扁锹每次都胜利无疑。大黑锹格斗套路众多,蔚为大观。它每次都顶着自己的那对大长钳,肆无忌惮地冲在最前头,来个“掀腿压颈”,上挑,下压,把对方的皮肉钳得咯咯响。偶尔垫步前蹬,两眼目视前方,来个“抱腿顶摔”击打迅猛连贯。我们这群小伙伴佩服得五体投地,心甘情愿对日日俯首称臣,亲切地叫大黑扁锹“战斗大师”。每当这时,日日笑逐颜开。日日没了对手,过了那个劲心里很快就凉下来了。孩子王新仔眼珠子一转,来了一个新主意,叫“四仙对打”。三方各持一只体形相当的黄锹甲,同时对奕日日的那只大黑扁锹,大黑扁锹气焰嚣张,亳不示弱,它撤步,划弧快,左右开弓。有时三只黄锹甲也不是大黑扁锹的对手。日日有一种“王者”的荣耀,我们羡慕、嫉妒、恨。恨自己怎么就没抓到一只像日日手里那样大的大黑扁锹。
于是,我每天梦醒时分,在脑海里第一个愿望就是来到皂荚树下,爬上那棵浑身长满圆柱形长而尖锐棘刺的皂荚树的顶端,期盼着快点抓到大黑扁锹,在大家的面前横扫四方,一展风釆。
昆虫王国里有趣的昆虫多的数不清,凭着我们对昆虫的认识,是肤浅的,我们还来不及探索,进一步了解它们,它们却已销声匿迹,不知去哪儿了?去年回到老家时,儿时的小伙伴还提及“大黑扁锹”,说,一定要把抓扁锹的细节教给孩子,让他们体会我们那时的快乐。
皂荚树,虽然长满了棘刺,偶尔不小心也会划破了我们的衣服,刺伤我们的肌肤,让我们又疼又痒,但我们一点也不嫌弃讨厌她,正因为有了她的存在,无数种小昆虫和各种鸟类有了安心立命的家,一年又一年,在那繁衍生存,唱着动听的歌。正因为她的存在,每年给我们这些孩子们都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情感的寄托。虽然日月更替,四季轮回,带走了岁月,苍老了容颜,却带不走我们美好的记忆,皂荚树经常像画卷般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想,这种根植于内心的情感寄托将会伴随着我的一生。
二
外婆家门前的右方,有一棵桔子树。每当白色的小花刚落,便结出了密密麻麻的小桔子,在春光雨露的召唤下,小桔子一天一天地长大,像一个个探出的小脑袋,圆圆的、绿绿的,泛着油光,煞是迷人可爱,我们这群顽皮不懂事的孩子可就按捺不住了,每天蠢蠢欲动地在桔子树底下转着圈儿,想着法子偶尔摘摸两个装进口袋里。桔子树的主人“伏娥”奶奶,可不是好惹的主,一双眼睛溜呀溜的,我们这群孩子在背地里叫她“青光眼”。青光眼二话不说,拿把柴刀跑到皂荚树上,砍下几根茂盛的皂荚树枝,把桔子树围得严严实实,那圆柱形分着叉的皂荚棘刺,密密麻麻叠加一起,让人远远看着像是透着寒光,心生畏惧。我们这群馋嘴贪吃的顽皮鬼,只好远远地站着,望桔而叹。心里暗骂“青光眼”小气鬼。
被皂荚树枝围得严严实实的桔子树,桔子免遭孩子们糟蹋。秋天到啦,桔子黄灿灿的,三五成群地缀在枝头,快活荡着秋千。青光眼把皂荚枝移开,脸上像迎着春风盛开的花。
傍晚时分,我家小方桌上堆着黄灿灿的桔子,我的心里顿时明白了一切。
如果没有这几根皂荚树枝围成的篱笆墙,把我们这群顽皮不懂事的孩子挡在桔外,哪来黄灿灿的桔子堆在桌面?青光眼就用几根皂荚树枝,做了一种标准的度,这个度约束着我们每个顽皮的孩子,告诉着我们不可以做出格的事情,耐得住性子,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这几根皂荚树枝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湿而又深刻的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规矩,规则,不然无法达到成功的彼岸。人们常说,一个人要读三本书,一本有字书,一本无字书,一本心灵之书。今日回想,当年的那几根皂荚树枝就是一本无字书,它让我们体悟了难以言说的冷暖,更是一本心灵之书,它让我们心灵得到温暖的呵护,无形之中根植了我们内心的真善美,修养不是来自书本,而是那些普通的人物和故事。
三
当秋霜染红了皂荚树,鲜红的叶子之间挨挨挤挤挂满了一串串的像“刀豆角”状的皂荚。皂荚紫褐色的表面上,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蜡质粉沬,用手拭去,露出了皂荚油光水亮的真面目,让人看了甚是喜欢,忍不住握在手里,反复把玩。
在我的记忆里,在那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外婆经常在镰刀上捆一根长长的竹杠,背着竹篓,带着我来到皂荚树下,一下一下地将熟透的皂荚钩下。那时,我快乐得像只放飞的小鸟,叽叽喳喳地伴在外婆左右,更像一只自由的小鹿,蹦蹦跳跳地一前一后帮着忙,捡拾着地上的皂荚。
别小瞧了这棵皂荚树,她可是我们村取之不尽的财富。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皂荚的功效与作用可是帮了村民们的大忙了。用手掰开几片皂荚,捣碎了浸泡在清水里,没过多久,清水的表面上泛起了一层层洁白的泡沫,不用费多大的力气,洗出来的衣物干净分明,散发着扑鼻的清香。外婆还会用皂荚浸泡出来的水,帮我洗头发,我那头稀疏干枯的黄头发在皂荚水的呵护下,慢慢地变得黑光油亮,顺顺滑滑,飘逸出天然的清香。
那天,在河边,看见一老年女人搓着皂荚叶子,濯洗着衣物,我闭上眼睛,一抹乡愁被洗得脉络裸露,让我禁不住转身,想直奔我的老家。乡愁,是冲动的,概念可以化为实在,我第一次觉得乡愁是可以撞击我的心扉的。
四
而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发达,各种各样化学洗涤用品充塞着整个市场,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用皂荚洗衣、洗头的年代再也不复存在了。当我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变了。痛我的外婆没了,我们又恨又爱的“青光眼”奶奶也谢世啦。往日的青山光秃了,绿水变得浑浊不堪。儿时在皂荚树下一起斗锹甲的伙伴,早已卷着铺盖各处谋生了,空留着老人和妇孺,连屋后的那棵皂荚树也不知何时消失了,再也见不到了那体形优美的“星天牛”;再也见不到了头上长着犄角,力大无比的“独角仙”;再也见不到了格斗天才“大扁锹”。我仿佛听见伐木的声音还在继续,看见一年四季一路欢歌缠绕着村庄的小溪,只剩下干涸的尸体,鸟儿拍打着翅膀寻找着它的家。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去保护那些了,但愿有一天可以唤起人们的环保观念。
人往往在失去之后才后悔没有珍惜过去,才开始对失去的东西产生切肤之痛。我的内心反复地问:若干年后,我们将如何去寻找自己的精神故土?由于土地过度开发,树木无度砍伐,那有趣的昆虫只能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浏览。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童真童趣,天天抱着电子产品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哽咽了,不愿意相信那一张张青春的脸将有一天变得冷漠无情!
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故乡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我们伤感、怀念的时候,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也唯有尽力捕捉,用文字打捞逐渐风化的记忆,让心灵生出丝丝的暖意。
如果可以,我多想再次爬上那棵高高的、被我们磨得溜光的皂荚树,逮上一只大黑锹甲,叫上全村的伙伴们来一次“黑锹甲大战”,让我们的笑声尽情在原野飘荡。
我爱我的故乡,很多时候,故乡的概念就是一株皂荚树,是皂荚树染了我的无尽乡愁,着色,浸渍,很深,很酽,直到我的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