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一种精神(杂文)

编辑推荐 【西风】一种精神(杂文)


作者:一叶草 秀才,129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1发表时间:2020-04-02 16:49:36
摘要:人活着就要有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西风】一种精神(杂文)
   2020年春节,新冠状肺炎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一直宅在家中的我,却莫名担心起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京港澳高速邢台北下道口向西,有一个较大的十字路口,一年四季车流量很大,是外阜货车路经邢台东环路和东部各县小型轿车进入市区的必经之路。路口的东南角,有一棵低矮的松树,不知道什么原因,树冠竟生长成一个倒写的“人”字。树下,经常堆积着几个破旧的编织袋,里面鼓鼓囊囊装满了花花绿绿的空饮料瓶子。每当东西方向绿灯亮起来,就会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站在它旁边。这个老太太大约有七旬开外年纪,个子不高,腰显佝偻,满脸密布褶皱,她,就是令我莫名担心的那个人。
   因我的老家在邢台东部乡下,每次回老家都会看到她高举着一个空饮料瓶子向过往车辆摇晃。每当这个时候,大多数司机或坐在后排的乘客就会手忙脚乱去搜罗车内的空饮料瓶子,然后,按下车窗,一声亲切的“老太太,给您一个”,将瓶子递给匆忙跑过来的老太太,而老太太每次都是向他们一一鞠躬道谢,从未落下一个致谢人。有一次绿灯亮了,我前面一辆车上的后座上探出一个扎着小辫的小脑袋,一声稚嫩的童声传了出来“奶奶,给、给您瓶子”,这时,绿灯亮了起来,老太太迅速退到了公路中间那棵松树旁边。也许是前面那辆车的司机,怕车辆行走时碰着后座上的递瓶子的孩子,犹豫片刻,还是在后面车辆的鸣笛声中把车开动了。通过十字路口,那辆车行驶的很慢,超过它的瞬间,我看到那个意欲给老太太空瓶子的小女孩在车里哭闹。前行到一个允许车辆掉头的地方,我瞥一眼倒车镜,看到那辆车掉头又返了回去,不用说,空瓶子没有给了老太太,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不答应了。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拉着妻子回老家,又看到那个老太太。从老远看到老太太的那一刻起,妻子就开始在车内翻腾,到处找空饮料瓶子或还未开启的饮料。等她在车里翻遍了,车也开过了路口。“掉头”,不容分辩,便命令我掉头回去。返回的时候,我把车开的很慢,试图等待红灯初亮的时刻,好留给妻子足够的时间。看看离老太太很近了,妻子也不管口渴与否快速将大半瓶子矿泉水一饮而尽,少顷,再抓起一瓶尚未开启的营养快线,外加一张百元钞票,按下车窗递向老太太。老太太很谈定,只用她那张已显枯瘦的双手接过了空瓶子,然后,破天荒向妻子鞠了两躬,便走向另一辆车窗口。这次轮到妻子惊讶了,也许这是她第一次遭遇自己的好心被无情拒绝,她沉默了好久……
   春夏秋冬,酷暑风雨,冷寒雪飘,也不知道从哪一次开始,老太太挥舞空瓶子的坚强摸样,就像雕刻在我脑海里一样,挥都挥不去,令我顿生感慨……
   我的老家,是冀中平原上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只有1000多口人。别看老家的村子很小,四周却遍布着众多庙宇。究其原因,跟唐高祖李渊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均在我村有很大关系。虽然很多大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夷为平地,但近几年,纯朴善良的村民又自发的在原来的庙址上重新建起了小庙,而且还自掏腰包购买供品烧纸上香,使这些小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这还不算,每年4月初4又逐渐发展成了小型庙会,家家户户远亲盈门,爱好“跑功”的妇女们都拿着自制乐器(一根木棒上固定一个挂着一圈小铃铛的乡间自制乐器),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转着圈儿上下摇晃,发出“爽朗、爽朗”的声响,口中还唱着脆生生的“小曲儿”……在村子的西北角,我家责任田的旁边就有这样一座庙宇。
   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每次跟妻子去地里干农活,都要经过此庙。同样与母亲喜好积德行善的妻子,每次都要求儿子到庙前去跪拜一下,一是跪拜神仙、二是祈求福禄(希望儿子将来能考个好大学)。记不清是我们搬到城里生活的哪一年,有一次回老家,去地里帮母亲收玉米,路过那个小庙,却看到小庙被一个老人占据了。这个老人看起来身体还不错,穿的也不寒酸,大概有65岁上下年纪。据远房大伯说,他是我们邻近村庄上的一个老人,离我们村也就三公里左右,是他跟家里儿媳妇闹别扭赌气出来不回家的,还有人说,他家里很多亲戚都来劝过他回家,但他就是不回去。总之,这个小庙从此就成了他的“家”。
   这个老人无所事事,也不怎么跟人交流,或在村子里漫无目的游荡,或靠在谁家的柴火垛上眯眼晒太阳,至于吃饭,肯定是饥一顿饱一顿,也大都是靠好心村民你一碗粥,我一个馒头的混日子;再就是村里的红白事,他不请自来,先混个肚儿圆再说。原来我们村子里的白事,有一个老光棍专门点燃棺材上的干草(谷子的秸秆),然后跟着下葬的队伍一路撒纸钱到死者入土,但此人去世后,就没人愿意干这种营生了,在好心人的指点下他接了班,不但能饱餐一顿,还能混点小钱零花。这种生活,一直干到他在小庙里突然离世。据说,他火化时家里都没有人来,最后,还是我们村委会干部们张罗着把他安葬的。
   说来话长。村子里我还有个发小,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年代,他家里经营着村子里唯一的小卖部,放在现在是很不起眼的,但在那个年代,他们家的生活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这个发小,不但家庭条件优越,而且小模样生得“上乘”,脾气也很讨女孩子喜欢,但一生却是坎坷不断。我17岁当兵离开家乡,退伍后到离家乡百公里之外的小城参加工作,30多年一挥间,每次回村与他相见,都感觉他有不少变化。先是结婚不到两年就离婚,还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给了别人(至今没有来往),后来再婚,不到一年又离了婚。再次见到他,已经是村子里“正宗”的光棍一枚,腿也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走路都要靠拐杖支撑,听别的发小说,他近几年是靠着在家里经营几张自动麻将桌挣钱糊口的。有一次在村子里与他碰面交谈,他向我说起了自己的母亲很多不是。原因是母亲现在不管他,也不给他做饭,当时,我脸色肯定很难看,真想痛骂他几句,你母亲都八十岁了,应该去照顾你?
   我不想对那个离家老人和我的发小做任何评价,我只想说,人活着就要有一种精神——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支撑我们挺直腰杆做人处事的基础。眼下,社会风气大有好转,人们的价值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不顾个人安危和个人得失,争先恐后奔赴抗击新冠状肺炎疫情一线的感人事迹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但金钱至上的痼疾依然存在,比如为争家产或一点儿蝇头小利而闹得亲人反目,甚至闹到以性命相搏的事件屡见不鲜。我们毋须去深究老太太一年365天风雨无阻的去收集空瓶子的个中原因,就凭老人家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就值得我们太多太多的人汗颜!
   由此,我想到了《礼记·檀弓》里的典故《不食嗟来之食》中的饥民,想到了“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的介子推,想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几十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今天已经位列世界强国前列的伟大成就……
  
  

共 27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靠收集塑料瓶谋生的七旬老太,一个一辈子无所事事的流浪汉,一个负不起任何社会责任的妈宝中年男人,作者通过对这三个人的细致、传神的描写,来阐明有无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每个人的人生是个显著的试金石,分水岭。由此推而广之,我们伟大的民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把曾经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设成当今世界强国,不也靠得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么!感谢作者连续赐稿西风社团,这对我们社团是种莫大的鼓舞呢。【编辑 寒江孤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20-04-02 16:54:02
  一叶草老师,您一星期内连发三文,而且质量颇属上乘,很快获得精品。但愿您精品迭出,从文字中获得莫大的快乐。
2 楼        文友:一叶草        2020-04-02 17:31:05
  得社长亲自编辑,莫大荣幸,虽不才,愿为西风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感谢!
3 楼        文友:衢四海        2020-04-02 19:26:37
  通过一正两反三个典型人物的描述,深刻阐述自强不息精神于个人、于民族、于国家都是何等的重要。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一叶草        2020-04-02 19:53:14
  谢老师点评,弘扬正能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回复3 楼        文友:一叶草        2020-04-02 19:54:04
  弘扬正能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4 楼        文友:杨子        2020-04-03 14:21:55
  一叶草老师的这篇文,写的好!从举的三个例子,正反的教材,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要自强自爱的精神。阅读是个享受,同时也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这样的文,喜欢。
( (
回复4 楼        文友:一叶草        2020-04-03 14:46:18
  老师过奖了,谢谢点评,三年不写,不会了,请多指教,向您学习!
5 楼        文友:悠然无语        2020-04-09 17:57:21
  三个正反人物描写,从中学会自强自爱,满满的正能量!
回复5 楼        文友:一叶草        2020-04-09 18:21:16
  感谢老师点评,向您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