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团堡乡村巫文化小记(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团堡乡村巫文化小记(随笔)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24.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77发表时间:2020-04-03 09:44:17


   据《中国民俗大全》《中国南楚民俗》等民族的历史资料记载,从明朝初年开始,在鄂西湘西利川团堡一带还有一种巫文化开始流行。(本地俗称端公法师)但是到目前,已经基本绝迹,现根据利川仅存的巫文化传承人张成福的介绍,将相关巫文化的资料记载与此。张成福,1956年生,团堡镇白果坝村十组村民。从1979年起,就拜师老端公冉玉炳(长岳店子坪村人)左厚运(元堡乡牛角村人)等为师父,长期从事端公职业,实践中他历经曲折和艰辛,战胜各种困难,不断的广泛阅读经典,专门研究,又外出学习,基本继承了团堡一带巫文化的精华,达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张成福大师在2002年2月参加场长江三峡民间艺术节的演出获奖。2014年6月在利川市文化周活动中。表演《开红山》《下火海》节目,评为优秀奖,得到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认可。
  
   一,巫文化起源与发展
  
   据历史资料记载,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以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文化表现活动,后来加上盐文化和药文化等主要内容,而形成地域特色。《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郭璞《巫咸山赋》更载"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经专家考证,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不仅因有宝源山盐泉可供古人类直接取食,而且古代这里还盛产"神仙不死之药"丹砂。因此,宝源山就是以巫咸为首的上古"十巫""所从上下"升降采药、采卤制盐的灵山,也就是真正意义的巫山。这里诞育了神秘悠远的巴文化之母文化---巫文化(盐文化、药文化)。早在唐尧时期就建立了巫咸国,形成了巫文化在三峡地区(大巫山地区)的大发展。还从这里迁徙出巫诞一部的五姓巴人到湖北长阳钟离山,巫文化与楚文化等文化融合产生了一度繁荣的巴文化,孕育了"记神事之书"《山海经》。在文学开篇巨著《诗经》、巫歌《楚辞》里都有记载,并在天文、文学、文字、艺术、医学、地理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从宋明以来,仍然沿袭并广泛存在于巫溪大地的巴山夜唱、五句子山歌等文化事象都古风浓郁。而作为巫文化之历史遗存的古栈道、悬棺等谜等,则更是神秘幽古。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简而言之也毫无疑问,“巫”指的就是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媒介,也可以说是一种通灵的职业。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则被叫做“巫师”(端公)。他们是通达天地的预告者,也是执行者;他们所使用的通灵手段,主要包括占星、占卜等形式,这些都被统称作“巫术”。与宗教相关也好,与风俗相关也罢,这些行为艺术等等,通通都可以被视为巫文化。可以说巫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的人类文明,它不仅渗透、影响了阴阳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还包含了禅、中医、宗教,而且还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哲学、科技和艺术,反映了先民的思维方式、情感诉求,还间接地反应了远古的经济生产力水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载体,开创了三峡流域的精神文明和群族文化,也极大地推动了华夏民族文化的成长。有专家研究指出:我们所说的三峡巫文化又具体指的什么呢?专家定义说:三峡巫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标准的地域性文化,它指的是西起重庆,东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临武陵山与大娄山,包括整个重庆市及湖北省的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长66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范围以内的文化。主要以巴文化与楚文化为对象,其中尤其又以巫文化为最大的核心文化。
  
   提到巫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装神弄鬼的那一套,尤其在科学文明已经春风沐雨般的今天,人们更是难以理解巫文化背后的积极意义了。然而,只要人们放下偏见,亲身走进巫文化广泛之地的巫山巫溪等地,就会发现事实上的巫文化是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文明的早期印记,背后保存了许许多多华夏文明的母题,是人类童年时期的集体记忆中最为辉煌灿烂的部分。比如巫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又比如起源与盐、药文化的巫术,还比如巫歌、巫舞、巫戏等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
  
   二“巫”字考证与解说
  
   巫,上古已有此字。在甲骨文、金文都有“巫”字。它应当是中国先民最早创造的一批文字。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上很早就有了“巫”字。有人考证在江苏昊县澄湖出土的良诸文化陶罐上的符号,释其四个字符号为“巫戌五俞”。在安徽含山凌家滩4号墓出土刻纹木版也有“巫”字。依据中国上古创字的规律来解释“巫”字,把工和二个“人”字组合在一起,自有其用意。工,《说书》解释说:“工,巧饰也。象人有规规榘也。与巫同意。凡工之属皆从工。”宋代俆锴说:“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否则目巧也。”巫事无形,失在于诡,亦当遵规榘,解释故曰与巫同意。”工的原始意义至少有二点其一是巧饰,其二是曲尺。近代文字研究专家杨树达在《积微居小述林.释工》认定工象曲尺之形。借用古代文学家对“工”字的解释,上下二横分别代表天地。巫则是由二个人在其中。《说文》释“巫”:“象人两袖舞形”。今人根据甲骨文和金文,认为巫字“象两玉交错形”。《汉语大字典.工部》的巫字条说:“《说文》‘筮‘筮巫以玉事神。从霝〈注:ling,古同“零”、“灵”〉声。灵〈注:ling,同“灵”〉或从巫。’古代巫师以玉为灵物。古以交错的玉形代表巫祝的巫。”因此,巫字的字形与舞形、玉器有关,上古没有贬意。
  
   中国古代创字规律,音义有微妙的联系。清代考据学家研究音群和义群的关系。认为“巫”与“乌、呜、污、诬、误、恶、雾、勿、忤、芜”同声,大多是些晦暗之词。巫与诬通。汉代杨雄《法语.君子》载有“不果则不果矣,人以巫鼓”。清代李轨《注》云:“巫鼓犹妄说也。妄说伤义,甚于不言。”汪云宝《义疏》云:“巫读诬。诬鼓,谓诬妄鼓扇。”此外,巫与舞在读音上都是一声之转,这可能与巫的动作有关。巫最初的印象是手舞足蹈。
  
  
  
   言而总之,巫文化融汇了天文地理,人文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卦。祭礼娱乐的总和,它诠释了中国传统的道、哲、理、文、联姻,并渗透影响了阴阳学说、庄老思想、屈原诗歌、孔丘仁义。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它也是人们对万物有灵崇拜时期的文化的通称,是属于人类远古的文化。
  
   三,巫文化的流传和影响
  
   巫的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已有巫字,说明在殷商以前就已出现了。甲骨文专家许进雄教授将巫字的演变归纳说:最早的巫字是两个工字的交叉,大概是行法术时所用器物的象形;以后加上两个人在跳舞,是巫用形体动作请神灵降临。《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
  
   甲骨文时代的巫,是男巫女巫的通称,后世女巫才称为巫,男巫叫觋,《说文》中对巫的解释是:“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据说他们能使鬼神附体,或用其他方式见到鬼神,总之是具有与鬼神沟通的功能而不同于常人。传说上古时期有个巫咸,能知人生死祸福;黄帝作战前,要找他用蓍草来占卜;还有记载说,他的儿子巫贤当了辅佐殷王祖乙的大臣。可以断定那时的巫,肯定地位是很高的,因为他们是那时最有文化的人,又能将人间事向鬼神报告并把鬼神的指示带回来。但担的责任也大,譬如天不下雨,便将巫脱去衣服放在太阳下曝晒,甚至架起火来烧,以为这就可以惊动鬼神,下雨来救他。战国时西门豹治邺,将用河神的名义诈骗钱财危害人民的巫,统统扔到河里去,说是请他们去通报河神,就是这古法的应用。治病也是巫的专业,那时得病以为是中了什么邪。就找巫来驱邪。用唱歌跳舞,或口中念念有词及其他奇怪的形体动怍来行使法术;有时也给病人吃点药物。巫在表现鬼神附体或作法前,自己也常要吃某些药以求得兴奋,因为他得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癫狂状态,这些药是他们一代一代靠经验积累起来的,只有他们才有和敢用;还有象占卜的时候需要将龟甲或兽骨烧出裂纹,一般人不会烧,而巫则能很快就完成,他们确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本事,于是“巫”(端公)就成了“招神,逐疫,禳灾,除不祥”的专业户。殷人特别崇奉鬼神,杀了许多牲口还有俘虏和奴隶去祭祀,但最后被周人灭了。所以周人不那么信鬼神,治病也开始有专门的医生,巫不那么重要了。医是从巫分化出来的,传说巫彭是医的开山祖。
  
   以上的解释和说明是比较准确的,但还有三点需要补充:
  
   其一,巫不仅存在于古代,还活动于当代。当代不仅在偏远落后地区有巫,在发达的城市亦有巫。其二,巫的活动不仅仅限于求福、却灾、治病,还存在预测谋划等事宜。其三,巫往往自称自交通鬼神,与鬼神感应,趋吉避凶,从而骗取民众信任而获得财物。概言之,巫是人类社会专事巫术,以祈祷、降神、感应等神秘行为为人驱灾、求吉、治病、表达心愿,并且为自己谋求生存的人。巫的泛称是文化人,狭义解释是吃鬼神饭的文化人。
  
   四,巫文化的演变极其民间活动
  
   儒家的兴起并成为正统后,“子不语:怪力乱神”,“巫”的社会地位变得低下,加上有些巫(这时一般是女性)出入宫廷,交通权贵,介入宫廷权力争斗,在政变失败后受到严厉镇压;而野心家用巫术来蛊惑人心,制造社会动乱,历代都有,皇帝对这种人也很警惕,从社会的表面看,以巫为职业的人不多了,但如从人的思想与行为来看,巫风实仍未减,而且已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像旧时家家都有本黄历,里面什么时候出门、嫁娶、动土才吉利等内容,以及社会上扶乩、请神、看相算命等等活动,也都是巫风的流传。
  
   后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巫为职业的巫婆,神汉虽然仍有,因与巫蛊之类害人之事相关,所以名声不好,但人们实际上还是信的;而不用巫的名号,改个端公名号,换个装束,以什么高人、大师的面貌出现,实际干着巫的事,依旧是可以风行于社会。这些短工们宣称自己能与无形的神仙鬼怪沟通,能预知未来,知人祸福,总之是通灵不凡之人,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而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大概要数“巫术”了,然而,这恐怕也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巫文化误解最深的内容之一。
  
   从历史上来看,三峡地区自古就有崇尚巫术占卜的传统,其中,尤以巫山、楚地为主。这里巫风弥漫,历来就有“信鬼巫、重人祠”的习气风俗。在汉族民间,人们的大小事情都离不开巫术占卜活动。无论是造屋铺桥,还是修堤筑坝,先民们往往都习惯于求神问佛,占卜问卦。甚至连生老病死,丧葬嫁娶,也都离不开巫师鬼神的指引和帮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当人们在建房时,从动土,到奠基,再到竖柱、上梁、钉大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人们都会向巫师问卦,每一道工序都得选择黄道吉日,并且还要专门去找一些能言善辩的工匠来说吉利话,那阵势简直是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而等到上梁、安门的时候,还得请专门的贺梁礼官来家里念《上梁礼词》和《彩礼词》。人们相信,只有通过以上的种种方式才能实现娱神、祈福的功效。有趣的是,在上梁前,人们往往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退煞”仪式。所谓“退煞”,简单地说就是上梁前人们首先得杀鸡撒血,等梁上好以后,还得向梁上抛“屋梁粑粑”的一种巫术仪式。人们相信,这些巫术都具有一种神秘力量,能确保自己得到神的祝福和庇佑,能让家人获得安宁和吉祥。
  
   还有当家中有人生病患疾时,人们往往也不急于投医问药,而是摆上祭坛,献上牛羊,宴请巫师,“击鼓卜筮以祝”。一般来说,巫师的治疗方式大致被分为两种———咒术疗法和药物疗法。其中,咒术疗法是巫师向病人施以催眠、暗示和激发,使病人内在的防御技能充分诱发出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它主要包括歌舞降神、征兆、招魂、占卜、祝咒等方式。药物疗法则主要采用丹砂(即硫化汞)配以三秀(灵芝)、瑶华、白芷等中草药来实施治疗,祛除病症。
  
   由于受到佛、道轮回思想的影响,巫文化中对于人死后的灵魂归属问题也格外重视。于是,就产生了流传不衰的丧葬风俗:比如“悬棺葬”。将棺木置于高山悬崖之上的丧葬方式,不仅是因为这些死人生前世代居住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少数民族,感念山神庇佑的恩典,而且还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将先人安葬于此,让死者继续与大山为伴,并目睹崖下子孙生活,已经去世的人的灵魂就能获得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他们保佑自己的子孙健康平安。

共 824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闻 团堡乡村巫文化小记,作品引经据典,通古析今,内涵深邃博通,有理有据有查,非泛泛之言,非夸夸其谈,乃真才实学也。如不博览群书,钻研提纯消化,怎可下笔千言,却无赘诉,可谓一方贤士,草舍真人也。【编辑:飞云流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4-03 09:48:25
  【菊韵】七律·读《孙子兵法》(古韵)
  
   作者:黄金山 举人,3394.08 游戏积分:0 防御:无破坏:无 阅读:188发表时间:2020-04-02 12:33:27
   小序:(约公元前545----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尊称兵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
   孙子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继承、发展前人的军事理论和战争经验,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子一直没有离开吴国退隐到寿终,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当兵时想当将军,多次看过此兵法。今天老来重温,觉得有趣!得诗数首为记:
  
   其一
   师出威名大义攻,战无不克卷狂风。
   计谋熟虑多奇险,诡道精深布局笼。
   妙算幄帷凭智勇,沙场决斗靠兵雄。
   悉心知己全知彼,百胜扬旗亮剑红。
  
   其二
   论功赏罚必严明,并重恩威大爱生。
   号令三军无戏语,排兵四伏有联营。
   攻心为上求机动,破敌屠城务扫清。
   速战从来多算计,一招出击定输赢。
  
   其三
   强攻不备出奇凶,善守严防险道封。
   闪电强光射牛斗,雷霆震怒镇寒蛩。
   围城断点无援济,拔寨飞兵有勇从。
   置之死地而存在,求生背水有飞龙。
  
   其四
   倍道兼程将帅兵,屯粮辎重保先行。
   密林大泽当徐稳,峻岭高山可越征。
   金鼓相闻平角正,旌旗交映应和成。
   三军锐气临朝阵,占得天时不用争。
  
   其五
   水火攻来地利先,大山低谷两相缠。
   顺流溺敌连鱼洗,举烛焚营点帐烟。
   应变随机当决断,领军运动巧周旋。
   密谋最是离间计,尚可因私误信传。
  
   其六
   兵法存于大将心,空城面上可操琴。
   指挥若定三军勇,谈笑之间敌帅擒。
   抗拒潮流伤本命,顺天固国聚民音。
   奇书夤夜连篇读,健体强身病不侵。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0-04-03 09:48:33
  推荐理数好文;透析巫文化 渊源,敲开愚钝,输入真知。问好老师,敬茶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