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黄代春侠义行医(小说)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黄汝硅带着二子黄尤达,黄尤同和孙子黄世久在四川青龙嘴定居。黄尤达子黄世久娶妻金氏,生子黄代春、黄代发、黄代远。黄世久熟知草药药性,常年带着黄代春在乡间行医。黄代发与黄代远种植烟叶和粮食,捎带闲时做小生意,一家生活温饱。黄代春一名黄兴罡,身材结实,性格倔强,头脑灵活,又善于勤学苦练,不仅精通了草药知识,善治一般常见病。加上他与人为善,仗义助人,当地青龙庙的元智长老很是看重他,给他秘传三路太极八卦掌,送他一把七星宝剑。还教他画符念咒,传给一些驱邪赶魔的法术。这些黄代春都谙熟于心,相信日后一定会有用场。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青龙嘴地方连遭三次大水灾,谷物歉收。黄尤达家又受到强人无理压榨,黄尤达与强人抗争,在诉讼官司时因送的钱少,遭到官府刁难和屈打,含冤离世。这给黄世久造成特大危困,难以养活一大家人,被逼再行分支。一番商议黄世久拿出家里仅有的二百银票,指令他的长子黄代春和妻子谭兰芝带着他们的四个儿子黄继明、黄玉清、黄继河、黄玉龙和女儿黄继音离开青龙嘴老家,自行外出谋生。黄代春心知父亲的危难,就将一百银票交还与父亲,说:“他定有办法维持生活。要父母多多保重。”他还约定,在他找到安居地后就回老家看望父母和爷爷。一家三代依依不舍的分别。这正是:世间多少心酸事,无非生离与死别。
从此黄代春就独立挑起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
清光绪十八年腊月初三(1892年),其他人家都忙于准备过年,但是黄代春和谭兰之就带着四个儿子黄继明、黄玉清、黄继河、黄玉龙和女儿黄继音离开青龙嘴老家,向云阳、奉节方向行走。离家不到三四里,天就降下鹅毛大雪,嗖嗖的冷风直扑人面。
黄代春背着他的常用包裹走在前边开路,十来岁的幺儿黄玉龙紧紧跟着他。黄继明、黄玉清、黄继河都是十七八岁上的人,身体强壮,就挑着被盖,锅碗、食粮、种子等行走在中间。小女黄继音才四五岁,母亲谭兰之背着她,提着一些生活物件走在最后边。
弯弯的山路上,一家人互相照应着彳亍前行。
黄代春心中的的计划是:要寻找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僻静地方,先搭下简易茅屋住下,然后带着几个儿子开垦山地,种上粮食解决吃的为题。自己行医兼做小生意,再结交一些友人,不断发展家业。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实现目标。于是,一路走就一路看,寻觅可以供他们立足的地方。那时利川一带居民不多,只要地方如意,你挽草就可作界,任凭你占地多少。官府一般不会来管这些杂事。
可是当黄代春一家人走了五天,行程三百多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立足地点。看过的哪些地方不是缺水,就是缺地,要不就是悬崖沟壑,不适合人居住。他们只得继续向前走,但是带着的粮食眼看难以维持下去,黄代春开始着急起来。
这天又来到一道沟壑边,对岸峭壁阻挡,黄代春叫家小们休息,煮些稀饭充饥。自己爬上一个山头观望,见对岸峭壁后有大片平地,就决定沿着山道向上,去那快平地看看。
一家人艰难的沿着石道爬行,那石道狭窄弯曲,足有四五百米。小女黄继音几次摔倒,黄玉龙也被划破衣衫。
挑着担子的黄继河和黄继明几次被荆棘刺条拉住,划破衣衫,路不好行走。
好不容易上了山顶,眼前真是一大片平地,足有二三十亩。远处树林里还有一户人家。黄代春心中大喜,就叫家人歇息,自己去打探一下,再做决定。
黄代春走进那户人家,看见一个大约二十左右的姑娘手里端着一个陶瓷罐儿从屋里走出来,将一罐药渣倒在屋边草地上。
“请问小妹,这里叫什么地名?”黄代春上前问话。
那姑娘望了黄代春几眼,看出他不是坏人,才回答说:“这里叫兴隆坪。”听姑娘回话,黄代春才知道他们已经进入利川的白杨坝境内。
“那你们这里有好多人家吧?”黄代春问。
“人家不多,我们家附近才有四五户人家。”姑娘回答。
“哦!请问姑娘,你家主人姓什么呀?”
姑娘答道:“我家姓向。”接着反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呀?”
黄代春答道:“不瞒姑娘说,我们是从四川青龙嘴来的,想找一个安身之处。”黄代春答完,又说:“姑娘,你能让我去见见你家主人吗?”
说道要见主人,姑娘顿时显出危难的神色。
黄代春看在眼里,就问:“姑娘有什么难处吗?不妨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你一把。”黄代春很是坦诚。
也许是姑娘看出黄代春是个好人,也许是她真想有人帮他一把。就对黄代春说:“我看出你这人心不坏,你真想帮我,我就说吧。”姑娘叹了一口气,说:“我的父母双亲相继犯病,已经三四个月了,天天吃药都不见好转,家里就我一个人,真是忙不过来,再说家里也没有药费钱了……。”说道这里,姑娘感到后悔起来,“哎呀!我对你说这些有什么用,还是不说吧。”姑娘准备离开进屋去。
黄代春把手伸出,拦住姑娘,说:“你能让我进屋看看你父母的病情吗?我会一点医术的。”
“你会医术!”姑娘面色转好,就说:“那请你去看看吧。”说着带着黄代春进屋。
“爸爸,妈!我找来一个医生给您看病来了。”姑娘对着里屋喊了几声,让黄代春进去。
黄代春仔细反复地查看了那姑娘爸妈的病情,对着姑娘和他的爸妈表态说:“你们这病有点严重,用药也不对症,但是我保证七天就让他两都好转一半。”
姑娘和他的爸妈一听就都感到欢喜,把黄代春当做贵人。吩咐姑娘想法安顿这远来的一家人。
就这样,黄代春一家七口都住进了兴隆坪的向家。
这家主人名叫向振彪,妻子周三姐,姑娘叫向大妹,还有个十八岁的弟弟叫向立加,今早就出门给父母找药钱去了。
黄代春查出向振彪是因为落水得上伤寒,妻子周三姐是肺炎加湿毒。于是他就赶紧进山寻找草药去了。
谭兰之带着黄继明黄玉龙两几弟兄都帮着向家收拾院子,做着家务。黄玉清和黄继河就去帮助下地干农活。
向振彪一家很是感动。说他们是百年难遇到的好人。
一连五天,黄代明亲自伺候向振彪、周三姐服用他的草药,夜晚也不断起来观察和诊断。还教向立加如何煎药,把握火候等。
到第六天。向振彪和周三姐的病同时转轻,都可以起床下地行走了。向振彪大喜,口称救星和恩人。还要表示感恩,叫女儿收拾房屋,让出二间房屋来,让黄代春一家居住。
转眼半年过去,向振彪周三姐的病都一并全部好了。黄代春准备带家人离开,再找居处。便去向向振彪一家告别。
可是,向振彪坚决不让走。他说:“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哪能轻易离开。”
黄代春说:“我的几个儿子都长大了,拥挤在你这一处绝不是办法,我必须去外地发展。”
向振彪摇头说:“你要发展不难,我让给您十亩山地,让你家种植粮食和叶子烟。如果你有儿子愿意学习石匠手艺,我就送他去奉节彭水跟着高师学,保证练出好手艺来!”
黄代春见他这样一说,感到是真心对他,再不好推脱说要走。于是就按向振彪的安排开始种植等。
这年入秋,黄代春打下玉米、黄豆、高粱、稻谷共有2000多斤,足够一家吃。谭兰之还养出肥猪三头。黄继明黄继河两弟兄利用农闲,到地堡滩集镇做小生意。黄玉清和黄玉龙就去奉节跟着石匠鲁大师傅学习打造石磨、石碓、建筑石墙等。
向振彪觉得黄家人个个都很能吃苦,也很能干,也就全力支持。这样黄代春一家人在柏杨坝兴隆口扎下根来。
年底,向振彪和周三姐一起来到黄代春家,与谭兰之一起,提出一个要求:黄代春把黄继明给他当上门女婿。两家结下秦晋之好。
黄代春感到自己的儿子也该说媳妇了,就答应了。于是在腊月二十四日,黄继明和向大妹成亲,婚事办得很是热闹。
第二年开春,对门隔沟居住的杜再江家也看上了黄继河这个孩子,把女儿杜菊花许配给他,将他招为上门女婿。婚事选在三月三日操办。
黄代春心里欢喜,自己还没有费出多大力气。就自己的两个儿子上午安家了,于是就叮嘱老大和老三长期在柏杨兴隆坪就业,一定把家业的事做好。
黄继明和黄继河点头答应:“父亲母亲放心就是。”这正是:“家和万事兴,子孝父心宽。”
这年芒种后,黄玉清和黄玉龙做完地里农活,就到彭水做石工手艺。小妹黄继音帮助母亲谭兰之喂养鸡鸭和生猪。谭兰之有空还教黄继音学绣花纳鞋等。
黄代春就专心行医,走乡串户,给人瞧病,那时官家很少在乡村设立诊所,所以民间游医很是招人喜欢,一是方便好喊,二是药费价格便宜。黄代春左肩挎药箱,右肩挎一个口袋,边行医边采集草药,口袋时刻都是胀鼓鼓的。
一个盛夏的上午,烈日炎炎。黄代春行医走到一个叫马蹄水的地方。老远就听到从村里传来悲哀的唢呐声和嚎啕的啼哭声,接着一支披麻带孝的送葬队伍出来了。黄代春站在道边观看。灵幡过後,八个大汉抬着棺材走来。黄代春发现,在棺材过处的地上,竟然淌着一滴滴鲜红的血迹。黄代春见状,立即奔跑上前。拦住送葬队伍,向死者亲属问道:“棺中人因何病而死?”一个婆婆悲切地答道:“死者是我家媳妇,因难产而死。”说完大哭:“我那苦命的儿媳呀!”
黄代春问得明白,就挺身拦住:说:“您家且慢出葬,我是乡医,待我看看,里面人是否有救,你们赶快开棺吧!”黄代春一边说,一边叫众人将棺材返回抬入家门。
经黄代春检查,确定“这是难产昏厥;假死现象,她媳妇还活着。”。黄代春对众人说:“我可以救活她的。”
许多人感到他是在吹牛说大话,人死岂能复生。只有那婆婆和丈夫请黄代春试试。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黄代春不管众人杂语,自己用力将棺材打开,与死者的男人将孕妇抬上病床平放。
黄代春开始救治,只见他取出两根银针,点准穴位,一根扎进孕妇的人中穴,一根扎进孕妇足底“涌泉穴”。约抹过了半个时辰,孕妇发出一丝微息,接着悠悠醒转。那家人开始大喜。正在这时,忽闻一声清亮的婴啼声,那孕妇生下一肥胖男孩。
那家人人更是喜上加喜,对黄代春神巧医术万分佩服,更赞许他主动救人的精神,挽救了母子二人生命,为那家人延续了香火。
那家人姓万,是当地一个富户,就是为没有儿子发愁。好不容易见媳妇怀孕,那知道难产身亡,幸得遇到黄代春主动救助,抱得母子平安。大喜之下,摆下丰盛酒宴,款待黄代春,并赠送100两黄金表示感谢。
黄代春把“死人医活”的消息不胫而走,“神医”之名立即传遍柏杨坝、地堡滩等地,患者接踵登门求医。
黄代春有了万家的资金作本钱,就修建新房,开起私家诊所,不再穿乡,每日坐诊,生意兴旺,门庭若市。这正是:“多行善事,利人益己。”
黄代春在柏杨兴隆口开启诊所,解救一方百姓的危难,那时他已经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虽然坐诊,但是还是经常出门给人治病,因为有的病人无法行走,家里也没有人护送,只好求医上门。黄代春几年来在柏杨坝的龙口,响水、大堰、桃子园、西坪、马蹄水、雷家坪、双梨、响滩、龙凤、友好、栏堰、沿河、双塘、齐跃、齐心、八台、瓦窑坪、鹿子坪、后河等地都去行走过,看过的病人达到千余人次,享有极好的口碑。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月十八日上午,鹿子坪的一户姓雷的一家七口人有五人不同程度同时发病,当家的雷兴争急忙来求黄代春去救治。黄代春闻信,就把诊所门关上,带上药箱和针灸,与雷兴争疾走去他家。雷家五口人发高烧,有三人呕吐,有二哥拉稀,真是怪病。黄代春诊治出霍乱疾病,又一一采取对症治疗,扎针、按摩、煎药,累的浑身冒汗。直到太阳偏西,才算将一家人的病情止住。
黄代春要赶回家,喝下一碗稀饭,叮嘱雷兴争伺候家人服药后,就急急往回走。
大约走了三里路,前边就是一个山垭口,两边都是松树林。此时月亮以出东山,松林里射下一条条光影。黄代春双手握拳,急急赶路。
突然天空一个霍闪,一股黄色的光圈笼罩在他的头顶上盘旋起来,黄代春心里吃惊,但是还在告诫自己:“要稳住。”但是他的眼睛却顿时睁不开了,一歪身蹲了下去。
大约三分钟后,黄代春感到身边一切安静,就把眼睛睁开。
他分明看到,一个金黄的包袱,里面包着什么,胀鼓鼓地摆在他身边。
黄代春四周观看,没有发现任何有人的迹象。他感到异常奇怪。
他把那黄布包袱拉到身边,打开一看,里边有五件东西:一柄短剑,一块金牌、一个牛角、一把九环师刀,还有一本小书。
黄代春先拿起小书,封面正中大写着《太上玄天妙经》,打开里面,全是经文。
黄代春感到奇怪,是谁给他这些东西。他再次翻看包袱,下面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君为人善,天有法眼,赐你经书宝剑物事,务必阅读演练,切勿外传。下面一行小子,写着:太上五灵老君赐。”,黄代春听人说过巫教,想学习而没有机缘,想不到今天竟然有天赐奇书。巫最早见于《列子》:黄帝时"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巫咸”。巫咸“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巫咸为唐尧时人,以作筮著称,能祝延人之福疾,知人之生死存亡,期以岁月论断如神,尧帝敬之为神巫,并封为良相。生前封于灵山,死后葬于山中,并封巫咸所住的地方为巫咸国,后被巴国兼并成为巫郡。《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灵山(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