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沙地沟传奇(小说)
【沙地沟传奇故事1--3】
(一)金字山双龙播雨
诗曰: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尊流长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皇。播五谷以养育兮,富林茂而花香。恩化及乎万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沟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古风)
有史记载,大约1亿4550万年至6550万年前,是地球上的白垩纪时代。那时盘古大陆激剧分裂形成多排平行的造山幕,例如内华达造山运动,与之后的塞维尔造山运动、拉拉米造山运动。这时期,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开花植物,最大的恐龙出现时期,许多新的恐龙种类开始出现,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着浅海。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出现了。大巴山和武陵山都是在那个远古时代形成的,亿万年盘踞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省市的交界地带。山形均具有顶平、坡陡、谷深的特点,最高峰凤凰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海拔2572米,湖南江口县境内的壶瓶山最高海拔2098.7米,湖南省西北部的石门县境内的一些山峰都与恩施的鹤峰、五峰交界。武陵山(脉)或武陵山区,都属云贵高原云雾山的东延部分,山系呈东北向西南延伸,弧顶突向北西,成为新华夏构造带之隆起。海拔都在1100米左右,峰顶保持着一定平坦面,山体形态呈陡坡状。源于武陵山脉原土地地貌发育的自关向南的山分为3支。北支分布于湘、川、鄂边境的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龙山、东山峰、壶瓶山、太清山等;其支脉绵延全境,构成奇峰竞秀,气势磅礴的武陵山系。主峰在贵州的铜仁市,梵净山。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称武陵山区。大巴山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也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广义的大巴山系指绵延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四省边境山地的总称。狭义的大巴山在汉江支流河谷以东,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边境。山脊海拔一般1800米到2000米左右。山上石灰岩、白云岩、砂岩分布广泛。多峰丛、溶洞、暗河等。岭谷高差800~1200米。主峰“无名峰”在神农架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境内,海拔3053米。大巴山的林、矿资源很丰富。有红桦、红杉、冷杉等茂密的原始林。林中有白熊、白獐、金丝猴等珍贵动物。
团堡西部的金字山属云贵高原东北大巴山的延伸部分,地处巫山余脉与武陵山余脉的交汇部,多石灰岩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山地、峡谷、丘陵、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错。海拔差异较大。(比如黑山海拔1829米,而小溪河只有590米。)金字山因其山形状如"金"字得名,金字山长6.1公里、宽4.1公里,林海葱茏,清流潺潺。主峰海拔平均1683米,最高处1980米,突兀耸云,自古就是“利川八大景”之一,有"玉笔朝天"的美誉,传说内有金马,还有金人等等。
金字山东北接团堡镇的沙地沟村,成为团堡镇和沙地沟的太祖山,拥有云雾山,白腊山、张家山,狮子口山,烽火桶子山,高坝子山,碧霄山、锦安山、铁龙山,马鞍山、龙骨山、青龙山等大小108个山头,形成一带龙脉旺气。山头下还有大小360个丘陵土包,120条深壑沟堑,形成“白银盘里呈青螺”的格局。沙地沟村位于团堡集镇以南,平均海拔1000米,年降水量1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3℃,东与安乐坪村毗邻,西与高岩坝村接壤,南与贺家坪村邻界,北与晒田坝村相连,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金字山脉绵延下来的12座小山头,从稻草湾起到安乐坪上部逶迤起伏,林木苍翠,山花烂漫,像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全村11个村民小组,富有“十二锦屏”的美称,这里自古还流传有“十二鼋脚赶太阳”的优美故事。
且把闲言丢开,如今单说沙地沟的历史变迁故事。
据史料记载,相传在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第二年(公元961年),西海龙王敖润指令他的两个玄孙哈儿和哼儿前来金字山巡查,安抚民情,以便获得更多的香火供奉。
哈尔和哼儿领命,于正月雨水节驾临金子山头,见得山下一百里内土地干涸,农民春种叫苦不迭。于是哈儿和哼儿就决定施法播雨。
哈哼二条龙孙,一起跃上天空,一齐张口吐水。一时间,只见: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汹浪滚,万迭峻波颠。平地烟波闪,深壑银涛填。
那水波涛泛浪猛涨,着实狂澜。好水!真个是:一勺之多,果然不测。盖唯神功运化,利万物而流盈百川。
哈儿和哼儿是第一次行云播雨,看到自己的法力,高兴万分,一时兴起,又各自吐出两口,又是一片飞瀑流下:
只听得那潺潺声振谷,又见那滔滔势漫天。雄威响若雷奔走,猛涌波如雪卷颠。千丈波高漫路道,万层涛激泛山岩。冷冷如漱玉,滚滚似鸣弦。触石沧沧喷碎玉,回湍渺渺漩窝圆。低低凹凹随流荡,满涧平沟上下连。
那敖润一直监控着两个孙儿的行踪。此时见孙儿播雨过度,即将形成灾难。不觉心慌。大叫一声:“不好!水漫四野,湮灭了农田,常言道泼水难收,曾奈之何?”
敖润急忙将袍带挥舞,几上几下,金字山顿时出现道道沟壑,分散和容纳着那些奔涌的大水。须臾间,水浪四散而顺沟壑流下,挽救了即将出现的灾难。
敖润找回两个孙儿,一顿训诫,叮嘱他好好看管此地,精心护民,不可乱放雨水。两个孙儿遵命。
但是,从此以后,金字山上便多出了四十八条沟,一百零八道槽。这些沟槽分布在团堡和元宝境内。诸如长槽、马兰槽、小谷槽、安子槽等。其中最著名的沟就有冉家沟、沙金沟、代井沟、雷家沟,苏家沟、红春沟,羊儿沟等等。其间沙金沟因为是老龙王敖润挥袍时,将金字山的一块斗大的沙金石头拌倒,那沙金石被大水冲烂成粉末,顺流而下的水成为一条含有金沙的水沟,故名“沙金沟。”蕴含灵气,藏有后劲。
那沙金沟从金字山发源,弯弯绕绕,平均宽六尺,因沾有龙气,上帝自然是不可让一般人随意得到。于是就在与苏家沟回合后,形成一道暗流,经店子坪古河道,经过近十里暗流后,在高岩坝盘龙水处穿洞流出一股,形成河沟。再潜流一段约800米。从懒墙坝油炸房边的石窟里汩汩冒出,形成沙金沟主道,清波雪浪,昼夜奔流。三四尺的沟面,弯弯曲曲,中途形成大小五个“太极头”,直到下马溪处再次进入暗河,汇入雪照河流入清江。虽然沟水成了暗流,但是沙地沟境内却有十多处泉水孔冒出,诸如凉水井、凉水洞、凉水湾、出水井、冒水井等,供人们开出井来取用。沟里沙金闪闪,辉映蓝天。浪里水草漂浮,鱼虾嬉戏。还有螃蟹团鱼,给人无限欢乐!这正是:“莫道僻乡无景色,自有天公巧安排。”
“沙里可淘金。”沟里可垂钓。“沙金沟”成了方圆百里挑一地生财致富的好地方。按风水地理大师“山主人丁水主财,”的理论,沙金沟确实是山水优良,独具发展优势的好地方。这正是:“莫道僻乡无景色,自有天公巧安排。这正是:一条沟成好风水;一条沟养一方人。
(二)冉如龙经营石板场
沙地沟中宝拥,文章灯影交融。泥墙黄瓦老山翁。历经风雨落,秉笔载时空。
野史渔樵春梦,亲如牵手娇童。风情心语小窗容。悲欢离合事,都付水流东!临江仙
沙金沟是久沾龙气的好地。因此数百年来,都有三四千老百姓长期生活于此。还出了像冉如龙、萧志云、陈达才、龙厚满、李天彪、丁玉疆、冉德卿、冉国英等一批拥有财富的人家,还出了辛亥革命的元勋水军都督范腾霄等仁人志士。当然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和能人巧匠。待我选出那些有代表性的,慢慢的从头叙来。
清光绪版《利川县志》载:明洪武五年(1373年),四川酉阳(今属重庆)土司,冉载朝长子冉如彪任酉阳知州后,遣弟冉如龙“来抚利邑之都会坝(即团堡),开疆拓土。冉如龙那时年刚二十二岁,正直热血奔涌的年华,他接受兄长的指令,带领三十八个随从从重庆秀山出发。一路探寻着,走了五天,才来到谋道境内。不料在穿越七曜山时,遭到一伙山贼的围攻。激战中,冉如龙的随从大部战死,冉如龙依仗武功高强,拼死杀出血路负伤逃走,仅剩下一个随从冉呼跟着逃命。此时天以昏暗,冉如龙没有主见,只好任凭马的奔跑。直到天明,才来到一条小溪边。冉如龙浑身疲倦,饥饿非常,无限伤感,叹息的对马说:“马呀马呀!你随我征战几十年,你是我的挚交了。今天我无家可归,无处可去,只好随你决定了,你到哪里歇息,我就在哪里停止安家。”
就在这条小溪的浅滩处,马站住不走了。于是冉如龙下马。沟边浅滩处,有横顺三米的几块大青石板,镶嵌铺成一个的天然的休息处。冉如龙和随从蹲在上面捧起溪水喝起来,接着又用溪水洗脸…..
说也奇怪,冉如龙和随从冉呼喝下溪水后,顿觉精神振作,于是二人一起沿山绕行,挽草为界,占据下近100亩土地和山林,准备创业。这样一来,冉如龙下马的小溪,被人们取名为“下马溪”。这里周围的山被人们喊为“仙人投球”,浅滩处被称为“美女晒羞”。
冉如龙带着冉呼,顺着溪流下寻。见一个中年妇女在一独立小屋外喂鸡。就上前去打个招呼:“大嫂,能给我两做一餐饭吃吗?我如数给钱。”
中年妇女把冉如龙上下打量一番,见不是个轻浮之辈,就说:“可以,我给你两做吧,只是家里贫寒,没什么好吃的!”
冉如龙说:“谢谢大嫂,随便什么都可以,只要能吃就行。”那妇女见冉如龙客气,就随即把冉如龙二人让进小屋坐下,递上两碗茶水,也给他的马放些草料,然后才进屋做饭。
冉如龙见那大嫂手脚利索干净,做事稳妥,就帮助去燃烧灶火,一边与她谈话,了解着当地情况。谈话中,冉如龙得知大嫂姓麻,丈夫覃洪超,在外地做小生意。她自己带着一个十八岁的女儿李多娇种地,还养殖些鸡、鸭、猪等牲畜,过着清贫的生活。今天上午女儿进山打柴去了,她打算喂完鸡后就下地。麻嫂告诉冉如龙:“这里人家稀少,周围四五里内也不过十来户人家,且大都不富裕。”
冉如龙见大嫂谈吐很老诚,就给他喊“麻嫂。”麻嫂也顺口答应。
冉如龙告诉麻嫂,他是从重庆来这里创业的,今后还少不得要来打扰。麻嫂说:“你来创业,好哇,我们也可以跟着你沾光,找点活干。你啥时来我都任你当兄弟。”冉如龙说:“麻嫂,你不要客气,我如龙是个讲信义的人,不会亏待你的。只要办得到的事,我就先总成全你麻嫂。”麻嫂大喜:“我今天遇见贵人了。”
一时间,饭做好了。麻嫂还给冉如龙二人炒了四五个鸡蛋,一盘盐菜瘦肉。冉如龙和冉呼吃的很是舒服。
这时,屋外发出响声,接着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妈,我砍柴回来了。”说着走进一个大姑娘。“妈,我今天砍到一根好干柴,是青杠树的也。”姑娘一回头,见桌子上有人吃饭,就说:“妈!哪来的外人呀?你要小心点,防备有盗贼进屋也!”
麻嫂盯了姑娘一眼:“瞧你说的,妈看得出这两个不是盗贼,是路过的好人!”
冉如龙站起来说:“我们不是盗贼,是来这里做事的。”
麻嫂说:“这就是我的女儿多娇,说话总是有口无心,你不要见怪。”
冉如龙说:“我觉得很好的,直白坦率,不会见怪。”
覃多娇没有搭理,到外面洗脸檫汗去了。
冉如龙付给麻嫂十元银票。麻嫂说:“不要这么多,给五元就够了。”
喝完茶,冉如龙吩咐冉呼马上回去向兄长复命,自己骑马在四周开始查看活动,伺机展开经营,冉如龙再次返回他下马的
地方,查看那山那水和地形。冉如龙这一去查看,有分叫:寂沟细浪扬波起,腾跃青山舞飞龙。
冉如龙接连几天,骑马走完沙金沟的上下,转遍锦屏十二个山头,觉得这里山水雅静,田土宽敞,利于生存发展,他尤其看中那片竹林地。那里竹林茂密,地势平展,心中开始盘算起来……。
几天来,冉如龙都在麻嫂家寄宿。麻嫂家房屋不宽,就把冉如龙安排在东边的那间敞亮的房屋里,正对着李多娇西边的小卧房。只要覃多娇一起床开门,冉如龙就被“吱呀”的开门声音惊醒,接着也就起床,看着李多娇出入的身影。
第一天倒不觉得,到第三天早晨,覃多娇发现冉如龙在盯着他看,心里就毛躁起来,大声嚷道:“你看什么看呀,没见过女娃哇!真是!”
冉如龙被她一吼,立即警醒过来,也不答话,只是把目光移到一边,才说:“那个在看你呀,我是在看山边那树梨花!”
李多娇说:“我才不管你看什么也,反正你莫看我就行。”
第五天中午,冉呼带着冉尚、冉奎等十八人回来,还带着兄长冉如彪拨给的十八万元的创业银票,鼓励冉如龙来一番作为。冉呼转告冉如龙说:“兄长要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进行商贸经营,资金保证他使用。另外如果有急事,他还可以派兵力支援。”听得兄长这些话,冉如龙心里很是踏实,就无所顾忌地开始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