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清明祭山(散文)

精品 【回归】清明祭山(散文)


作者:心静天好蓝 秀才,2696.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9发表时间:2020-04-06 12:07:46
摘要:我在曾祖母和姑公姑婆的坟前点燃纸钱,祭奠他们的在天之灵,并同时祭奠魏家山痛苦的过往,祈愿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永远成为历史!

【回归】清明祭山(散文) 故乡处在大巴山深处,敝塞贫穷且多陋习,从前最大的问题是男尊女卑——女人出嫁后就得完全屈从于男人,即使男人有许多不是,女人都得忍着,且不得对外人提起,更不得回娘家喊冤,否则就叫败坏门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后的女人连本名都得去掉而跟男姓,名字换作男人姓加自己姓,再加一个氏字在后面,如女人姓苟,男人姓仇,女人就得叫做仇苟氏——谐音“臭狗屎”,由此可见女人地位的可悲!女人的命运完全决定于男人,如遇到一个体贴的男人自是福分非凡,相反则算是跌入了万丈深渊。
   那一年我才刚刚记事。记得那是一个深夜,比邻的隔房曾祖母家里突然传来十分伤心的哭声,父亲和母亲都给惊醒了,说话声也将我弄醒。父亲母亲摸黑穿衣,打算去曾祖母家探问。夜色深沉,四周漆黑一片,那凄惨的哭声听起来十分恐怖,我便吓得哭闹起来,坚决不想一个人呆在被窝里。母亲只得给我也穿上衣服,父亲点燃煤油灯,母亲掌着煤油灯光在前引路,我被父亲抱着一同前往。
   曾祖母是一个年过六旬的孤寡老人,膝下一女与父亲母亲年龄相仿,几年前远嫁到了魏家山。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姑婆,只见她个子瘦削,皮肤黑黄,脸上一块大大的乌青,眼睛都哭肿了。在我们没有到来之前,曾祖母本来在唉声叹气,时不时还安慰姑婆两句。看见我们,姑婆的哭声戛然而止,似在极力掩饰心里的悲伤,但没说上几句话,就又控制不住,继续着哭泣。我们的到来似乎让曾祖母找到了倾诉的对象,她也跟着姑婆哭了起来。刚开始,母亲还能尽力安慰曾祖母母女,但时间一长,不知她们的哭声触动了母亲哪路神经,母亲的声调也逐渐变得十分低沉,到后来也变得悲戚起来。父亲偶尔发出的安慰声被这三个沉重的音符团团包围,气氛实在叫人快要窒息!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才略知事情的原委。魏家山山高路远,姑婆每次回娘家都得早起,路上行色匆匆,一直要到很晚才能到达曾祖母家。魏家山以贫穷出名,姑公家尤甚,且姑公有较为严重的男权行为,时不时殴打姑婆。时值曾祖母生日将近,姑婆想要带上几个鸡蛋和一小把面条回娘家探望。姑公倒没反对姑婆回娘家,但对姑婆提出的礼品绝不同意,姑婆偷偷地拿了礼品出门,谁知被姑公发现了。姑公责备了几句就火气上冲,抓住姑婆一阵拳打脚踢。姑婆除了脸上乌青,身上还有多处伤痕,她知道姑公不会善罢甘休,悲愤和恐惧之下,两手空空地回到了曾祖母这里,期望在母亲这里躲过一时的劫难。
   由此我对遥远陌生的魏家山心生恐怖,对那个凶狠的姑公也颇为厌憎。没有想到,次日姑公竟然义正辞严地找上门来,并称男人“教训”女人天经地义。姑婆躲进了我家避难,曾祖母只得谎称姑婆没有回来,姑公竟然赖在曾祖母家,称没要到人绝不离开。父亲强硬地数落了他一阵,姑公觉得在姑婆娘家捡不到便宜走,终于表示了悔改。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在父亲母亲的努力劝说下,姑婆这才现身,哭哭啼啼地告别曾祖母,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姑公走了。
   后来姑婆背着孩子回来了一次。母亲曾关切地询问姑婆的现状,姑婆说,姑公有时还会打她,但她一挨打,孩子就跟着哭,姑公这才逐渐改变了虐妻的习惯,姑婆的前途才不再渺茫。父亲母亲在庆幸姑婆命运改变的同时,联想到我们自家的艰难和时不时的家庭矛盾,认识到这一切的根源在于贫穷,盼望这样的日子能早点结束。
   再后来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关于魏家山的一段记载。据说魏家山离朱德元帅的故乡——琳琅山很近,山上有一座天兴寨,里面曾驻扎着一股土匪,周边的百姓时常受其所害。朱德元帅正是因为家乡的贫穷和动荡才走上革命道路的,那股土匪据说是被徐向前元帅的部队消灭了。联想到姑公身上的恶行,我曾想,魏家山的男人是不是都是青面獠牙,或者冥顽不化?由此我对姑婆的命运还是十分地担心,并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在我即将高中毕业之际,曾祖母已是七十好几的高龄,日常生活日渐艰难,挑水、劈柴甚至庄稼都得依靠父亲帮忙,母亲还时常送些粮食蔬菜给她,我也偶尔帮她做饭煎药。这样的日子显然难以为继。一日曾祖母家突然来了一群客人,原来是姑婆姑公和儿子带着几个男人来到了这里,他们决定将曾祖母接过去赡养,考虑到山高路远,他们还为曾祖母预备了滑竿,打算抬着她上路。一群人拆开房子,扛木挑瓦,迤逦而去。曾祖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和我们一一道别,感谢我们一家对她的照料,眼里噙泪,言语中流露出不舍。姑公姑婆还有他们的儿子希望我们以后能去做客,等我考上大学他们还会登门表示祝贺。看到曾祖母和姑婆迟来的幸福,母亲也为她们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从此曾祖母的音讯全无,家乡偶有从魏家山而来的手艺人,父亲想要从他们那里探听一二却一无所获。但与曾祖母的最后一面让我们一家不用再为她担心,后来偶尔得知的一个消息让我们的揣测得到了验证——据说曾祖母一直活到九十高龄才去世,她的孙辈重孙辈在武汉发展得不错,生活蒸蒸日上。父亲母亲又慨叹了一回,说要不是生活条件的改善,曾祖母怎么能安享晚年?
   但魏家山于我终究是有些神秘的。我不知道它到底位于哪里?也不知道那里正在经历怎样的改变?多年以后,我站在故乡的最高山顶上遥望绵延的群山,远处,一条白色的水泥路如玉带在翠绿的山峰间绕来绕去,在阳光下十分醒目。我问询同行的老人,那人告诉我,那里正是魏家山,如今已经成了旅游胜地。
   我的心瞬间激荡起来,遥看魏家山奇峰突兀,苍松翠柏隐约可见,云雾深处的人家如居缥缈的仙境。想到那里的曾祖母以及姑婆一家,我对魏家山有了一种神往,希冀能去那里一游,但当时碍于时间关系,我只好将念头压在了心底。
   一场剧烈的降温让今年的清明节变得寒冷异常,和着举世的悲哀,我的心也被紧揪成了一团,突然想起曾祖母和她在武汉打工的儿孙们来,不知她的儿孙们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命运如何?内心的牵挂让我决定驱车前往魏家山。
   数不尽的沟沟坎坎,说不完的曲曲折折,曾经整天的路途,如今车程半小时就到了魏家山。正是春意正闹的季节,鲜花盛开,绿叶争翠;燕雀翻飞,花香鸟语;人们三三两两,或踱步徘徊,或集中休闲取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个老农对我这个陌生的来客表示了极大的热情,靠近我滔滔不绝地讲述魏家山的过往今世——曾经极度贫穷的魏家山,而今旅游和产业发展兴盛,其中青松林和天兴寨开发的是旅游项目,花椒园、核桃园是产业园区,新农村则是新建的居民生活区。
   几十年的变迁,想要在这广袤的魏家山探听到姑婆的近况谈何容易?何况姑婆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而要探听到曾祖母的下落更是不可能。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个老人根据姑婆儿子的名字和在武汉打工的经历,这才对号入座地告诉了我他们的情况——姑公姑婆也已过世,他们的儿孙们现在武汉很好,往年都会回来探亲,今年因疫情问题只得托亲人帮他们祭奠老人。听闻这个情况,我心里得到了莫大的慰藉,衷心祝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甜蜜!
   我在曾祖母和姑公姑婆的坟前点燃纸钱,祭奠他们的在天之灵,并同时祭奠魏家山痛苦的过往,祈愿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永远成为历史!
   (原创首发)

共 28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心静的散文《清明祭山》,感到作者的心境是敞亮多情的,对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父老乡亲,对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作者一直在深情地瞩望。由于贫困和闭塞,大山里的人们依然是民风陈旧,陋习惯常,这种古老的生活观念是几千年的心理积淀逐渐形成的,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近百年来各种现代文化思潮不断输入,使这种传统的乡风民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可是它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关键是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这篇文章,以姑婆的人生经历为叙事明线,以魏家山带给我的内心感触为暗线,写出了一个村子从贫穷愚昧到富裕文明伟大变化,主题突出了一个“变”,以此来歌颂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意义,其实立意蛮好。作者通过用不同的人物素描写真,刻画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命运,将时代变迁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深沉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思并审视自己的生活。作者的写作理念是清晰的,用一种渐进式的手法,将散文的叙事功能巧妙地贯穿整个篇幅,让时光的流萤在阅读的空间点点散发,慢慢积聚,组合成一曲短小的乡村民谣。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4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0-04-06 12:11:58
  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那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情感是深厚的,祝福是深沉的,故乡因你而闪光骄傲。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2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0-04-06 13:51:07
  感谢社长大哥精心拨亮拙文。祭奠一座山,祭奠一段历史,心情比祭奠一个人更沉重
3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0-04-15 09:58:26
  心静天好蓝老师的散文《清明祭山》之所以获得精品,自有其独到之处。文章亮点在于文章不止仅仅限于怀念逝者,而在叙述自己痛悼之时,寄托自己的哀思,叙述、展望着新生活的希望,这一点是很多文章并不具备的。文章起笔大篇幅地强调骨肉亲情与贫穷,突出社会的落后与贫困造成曾祖母与姑母悲剧,意外的打击使作者极为悲痛。迷雾一般的魏家山犹如当时作者对社会无法认识的困惑。文章的结尾篇幅略短,但是却是最为精彩之处,突出了一般祭奠类文章陷于悲痛的俗臼,而是以新生活的开始与向往,展示着我们新时代的开始与勃勃生机。这篇祭文能如此深刻地感染读者,也得力于作者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之中的点滴细节。如姑婆为祖母准备的几个鸡蛋以及姑公留在姑婆脸上的淤青,通过这些家常生活语言,把那个时代叙写的异常自然而真切,从而让文章形成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气势,形成了一种感人的感情氛围,使文章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住了它的读者。南山社长的编按的点睛之笔,给读者指点出文章的精彩之处,做到了编按与文章相得益彰。
回复3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0-04-15 16:01:35
  多谢老师精心留评。对我也有新的启发
4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0-04-15 09:59:00
  好久不见,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冰泉        2020-04-15 16:49:54
  一篇厚重朴实的散文,以清秀的笔触概述了魏家山的历史和姑公姑婆的一生。文章情真意切,亲情洋溢,感人肺腑。欣赏家兄新作,祝福春安文丰!
以文会友,与诗同行;让生命之花,盛开在文字的海洋!
回复5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0-04-15 19:47:43
  謝谢冰泉老弟留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