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我的军旅岁月(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我的军旅岁月(随笔) ——回忆录一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17.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80发表时间:2020-04-07 11:11:49

1968:结业
   词曰:
   挥洒青春血汗,忠心护卫边疆。铺冰卧雪御财狼。小子辕门志壮。解甲常怀往事,腥风苦雨难忘。古稀林下露添凉。谈笑当年景象!(西江月)
   1968年10月,天气格外寒冷,地处齐岳山下的汪家营就弥漫起雪花,北风呼呼地刮,路上湿淋淋的一片。
   此时,我和同学许成直赶着三头老黄牛从福宝山放牧回来。那牛也像怕摔倒,一步地踩稳了再迈第二步,慢吞吞地。徐成直舞起一根竹条,吆喝着牛,我挑着两把做牛夜草的豆食叶跟着走,雪花飘落在头上脸上,一会儿就融化了,弄得满面水珠直往下流。
   我们是利川汪营师范班的首批学生。但没有校舍,附属在利川二中。汪营师范当时号称“半耕半读”的新型学校,属于利川县内部办的家当学校,学生大都是在初中毕业时比较优秀的,成绩也不错,1965年秋招生时学校就明确告诉学生,毕业后可以回到本地当教师,因此很得家长和学生喜欢。
   可是我们这届学生的命运真是不很顺畅,50个学生自带箩脚扁担进入学校。入校就是挑石头修建校园,每人每天必须挑一千以上。我当时人很矮小,身高不足1.5米,挑起石头“三爷子一样长”,很是吃力。家中贫寒,穿的草鞋三两天就磨穿了。1966年春,两间教室刚修好,老师打算给我们补课,可是又突然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开始批判“三家村”,接着“打黑帮”,老师成了挨整的对象,学生都成了造反派,一时间标语乱贴,大字报满墙,学校停课闹革命。社会上造反派组织蜂拥而起,三五十人纠合起来,就号称是“战斗队”“兵团”“司令部”。万县有“主力军”“红色派”司令部,汪营有“洪流”“烈火”战团,我们学校有“卫东彪”司令部;“红色风暴”战斗队等等,开始口头争辩,后来开始了肢体接触,接着就发生武斗。求知是没得希望了,于是有叛逆精神的学生就参加了当时利川最大的造反派组织“11•7”联合司令部。一般稍微稳重点的就参加了“利川工农兵大联合”,成为“保守派”组织。两派天天争吵,互相攻击。真是烦死人。我是按照父亲意愿(他曽对我说;你今后教书好。)报名来的,准备将来当个乡村好老师。因此一心准备学好知识。可是这样一来,我的计划就落空了。那时家里没得实力,也没势力,因此我很胆小,怕惹事出来不好办。于是就从不参与辩论,更不去沾惹打斗。为了应付局面,又怕人说我们不积极参加“文革”,所以有时就写点大字报(照抄传单)表示一下。其实大多数时间,我和徐成直,黄进才三个一起躲在学校图书室里看了许多诗词,古代汉语,文学名著等,因此还是靠自学学了一点知识。我们还趁写大字报的机会练习书法和写作。1966年6月中旬,我写的两首诗还被《恩施报》发表,因此奠定了我的写作兴趣。
   接着就是“大串联”。先是得到学校好感的学生被指派去北京受伟大领袖毛主席接见,那时无尚光荣的好事,必须受学校领导重视的少数人才会有机会。后来引起意见,学生们就是自由组合全国乱走。随即便是“文攻武卫”一类的大折腾,两年时间很快糟蹋过去。1968年春学校恢复“复课闹革命”,我却被分派在“放牛组”给学校养黄牛,每天赶牛上佛宝山放牧,割草。根本没有读书的时间。1968年10月5日,三年学业期满,学校安排我们毕业。一张白色的纸片印着“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口号,作为毕业证就把我们打发出校门了,什么安排当教师的许诺,都成了天方夜谈。
   我们没有得到正规中专生的待遇,不被分配工作,空着两手回到贫寒的家。那时我刚满十八岁,“文革”扼杀了我的成功第一步,且问路在何方?
   家里一贫如洗,母亲本身弱智低能,父亲一人支撑靠每天得七八分工分养家。(那时相当于2角4分钱。)弟妹六人,一家八口,嗷嗷待哺,无人救援和支持,年年都是“缺粮户”,吃野菜胡豆叶,真是饥寒交迫。我一回家,父亲就要我来当家,我自己都养不活,那有这个能力,就没有承担。我对父亲说:“我要去寻个出路,先把自己养活。”父亲点头。
   1968年10月24日,我到团堡公社教育站打听我们如何就业的事。站长彭世国(高岩坝人)和气的接待了我,他按照我的情况,说可以先去当民办教师,然后再找机会转正。但是要等到第二年开春,有机会才可安排。话虽好听,其实都是哄我安心。从公社教育站出来,已是夜晚,那轮暗淡的弯弯月亮,死洋洋挂在东山尖上。我对月叹息,满腹焦愁。突然脚下“跐溜”一声,一条菜花蛇穿过。吓得我一身冷汗……
   我只好去当生产队社员。生产队长见我从没有干过农活,做活质量自然比不上别人,因此每天只记7分工分。我默默地咬牙锻炼自己,与那些男人们一起挑粪,锄草、下田。10月30日,村里贴出大幅红色标语,主要是宣传征兵的。标语写着:“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军队十大学校!”“军人家属光荣!享有优待!”等等!父亲看得眼热,他想当个军人家属得到一点优待,于是就对我说:“你去考考,也许考得上!”
   我从小爱看打仗杀敌的连环画,打心眼里敬仰那些战斗英雄人物,也梦想有朝一日当个英雄,因此并不反对父亲的意见。为了家庭的生活的缓解,为了自己的找个出路等多方面原因,我就放弃了对当民师的等待,就到公社报名应征,接兵的张连长一看到我就说:“这个小伙子还不错!”。
   体检结束,我身体合格,没有任何附带的条件,也不要任何不合法的作法,我就成为定员了。有婚约的妻子不想我去当兵,就加以阻拦。公社武装部覃应武部长就去她家做工作,说一定优待我的双方家庭并解决困难。与我同时考取的还有本村的吴明星,高岩坝的李木国,大坝的张流动,冉崇宣、同学中有颜客松,张流东、李永凤、谭进友、汤德学,还有蔡朝林,牟来东、吴佳虎等等!
   来团堡接兵的连长姓张,一脸黑胡子,身材略瘦,据说是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兵。他似乎对有点文化的新兵很重视,把我们公社的十几个初中以上文化的编在一起,还特别对我们说:“以后到了部队,我保证你们个个都有大出息!”后来才知道这是他起的贪才(人才)之心,倒是贻误了我们许多许多……。
   我们一个个身披大红花,从村里出发,在欢乐的鼓乐声中走向公社,一路上都是欢送的人群,红旗飘飘,鞭炮鸣放,“当兵光荣!”“军属光荣!”的口号震天彻响。大队党支部书记冉瑞全拉着我的手说:“小黄,你去当兵,我一定把你家的困难好好解决。”我表示说:“你们当干部的说话算话,我一定不会给您们抹黑的。”我受到人们的赞赏喜悦,决心到部队当个好兵,还要争取升职做个军官,一直到当上元帅一类!就这样,我带着梦想和喜悦,在热烈的欢送声里沉醉着。上午,我们到了利川人武部,哪里汇集新兵数百人,各接兵连的首长分别对自己的兵讲了话,强调了纪律,然后发给一套草绿色军装,穿上在送行的人群里显摆一番,让新兵与送行的家人相聚了最后的一夜。天麻麻亮,我们这100多人就集合起来分别乘车到所属的地域。我们团堡的新兵分编成3个班,由三个老兵任班长,其中一个叫杨林江,江苏人,看起来很精神,由他管理我们。接兵连长张老黑宣布说:“今天到恩施吃早饭。再向武汉方向出发!”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去哪里。
   县城高挂的广播里传来李少春演唱的京剧《野猪林》“望家乡,去路远……”此时正是1969年正月初十日。昨天我才满19岁。
   1969:新兵
   第一章在车上
   一辆大卡车,上面用军用帆布覆盖着,下面挨挤着三十几个新兵。汽车一路颠簸,摇摇晃晃。车上我认识的有长岳的张继开,丁世网,有官田的李永凤、有本村的吴明星、晒田的谭进友,长槽的牟来东、张立新,安乐的蔡朝林,梨树的汤德学,李典章、狮子的蹇天德、文夹魁、谭世荣几个,其他人均不熟悉。反正大家都显得亲热,一起在车上靠着挨着。
   可能是昨晚与家人分别熬夜的关系,车行不到20公里,车上的新兵大都不断昏昏入睡了。独有我一边把脑袋伸出观望车外风景,一边还在兴致勃勃地高声歌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日本狗强盗,消灭蒋匪军……”
   “黄金山,唱你个卵球呀!闹得我睡不着。”同村的吴明星鼓起眼睛横起眉毛高喊。原来昨晚他与未婚妻杨应翠在利川一旅馆欢快了一夜,损失了许多精力,要趁此补觉。我脸皮薄,听见他一喊,就停止了歌唱,缩回脑袋也歪在一边闭目养神了,此时我也想起我的未婚妻,她该回家了吧……!
   大约九点钟,军车到了恩施军分区大院,张连长指挥招呼各班班长带新兵到食堂指定地点就餐。我们由杨林江带到一间小屋里吃馒头和稀饭,外边是其他班的新兵。我有点口渴,先用瓷碗舀了稀饭,喝上几口,然后再到那边去拿馒头。蔡朝林用筷子敲着空碗,眯起眼睛望着我,伸出两个指头,意思是叫我给他代拿两个来。我用筷子穿起两个馒头,带过来给他。我两一起蹲下吃着。
   “你,守规矩点,不要拥挤插队!”“我哪里插队,别乱说。”突然,外边小院外传来吵闹声。我和蔡朝林站起来,走到门边望去,见是一个稍高个儿的新兵正把一个矮胖的新兵从排队盛面条的队伍里往外拉,二人发生争执。“你当兵了,要守纪律,不要还搞老百姓那套!”稍高个儿搬起脸训斥,显得他就比别人高出一头。
   矮胖的新兵也很有口才,反过来回答说:“你又不比那个多一个耳朵,在这里称什么能,难道你还搞你造反派那一套,随意欺负人!”
   稍高个儿一听这话,就更加发火起来,说:“我当什么造反派呀,那是干革命,你再乱说,小心我给班长讲。”二人越争越凶。
   我认得那个矮胖子名叫罗万金,长庆村人,初中时与我同学。蔡朝林指着那个稍高个儿说:“那个是金龟的,叫什么蹇守均,听说他在八中学校里当过“鹰击长空兵团”司令,还指挥人搞过打砸抢。本来就不够当兵的资格,不知审查时咋么被搞过关的!”
   我不知道这些,叫蔡朝林也不要多说。我走过去与罗万金打招呼,把他拉到一边说话。谭进友端着大碗,喝着稀饭转悠,斜眼望了外边一下,一句话不说,显得很老成。这时来了一个班长,把蹇守均喊到一边去了。
   外边的事刚平息,我们这边又出麻烦了。只见那个叫谭世荣的新兵抱着肚子蹲在地上哭叫:“我肚子痛,要上茅屎……呜呜呜!”
   原来这个谭世荣是高山人,从来没有吃过馒头,这次一下狼吞虎咽吞七八个馒头,肚子发胀,他围着院子找了三圈,没有找到厕所,于是就哭起来。班长杨林江把谭世荣拉起来,引他到一间暗室里解手。
   吃完早餐继续乘车前行。这时每个车里都有老兵带着。老兵给新兵讲部队纪律,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军容风纪。讲连队每天要进行“早请示,晚汇报”“早集合,晚点名”等等,给新兵留下初步印象。老兵讲得很仔细,我们都认真的听着,记着!老兵讲完,又带领我们一起唱歌。
   中午时分,车到宜昌。安排在一大食堂吃午饭。食堂里摆着几十张大桌子,桌子边有高板凳可坐,桌子上有碗和筷子。
   饭是米饭,用竹篾箩筐装着,热气腾腾。新兵自己拿碗舀饭,管吃饱,菜是用大锅熬得萝卜猪肉汤。泡在米饭里很好吃的。
   那个叫丁世网的兵,矮矮的个子,他说早上吃馒头他很不习惯,没有吃饱,这时就敞开肚皮,不到五分钟,就干掉三大碗。只有那个牟来东,吃饭慢吞吞的,这时他正在喝着汤,汤水顺着嘴角流下,他伸出手板就把嘴巴一抹……。那神态引得张流东抿嘴直笑。
   张连长来检查吃饭情况。对我们说:“吃饱后继续上车赶路,晚饭大约要到武汉才有。争取早点赶到徐州营房。”直到这时,我们才知是属于济南军区驻徐州的部队。
   我吃了两半碗饭,就最先进入车厢里,找个角落闭目养神。想起以后的路一定很不平坦,我得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
   第二天深夜1点,我们车进入徐州,进入早已安排好的营房。连队司务长及时给新兵发来薄薄的军被和毯子,班长叫各人随意选一个高低床位暂时睡下,等到明天上午正式编班。
   我选了一个低层床铺开了被褥。
  
   第二章 到徐州了
   徐州这个名词对我并不生疏,因为我在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时就有知道了“三让徐州”的故事,也觉得它是个了不起的城市。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属于江苏省。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有近7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被称为“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因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能在这样好的地方当兵,一定能学习到很多的宝贵知识。我一直兴奋了大半夜,才浑然入睡。

共 19341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黄金山老师的随笔《我的军旅岁月》,是一部回忆录,它真实地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部队的军旅生活。热情洋溢地再现了当兵之初的喜悦心情和在部队的锤炼过程。那个时期,虽然还处在文革时期,红文兵打砸抢,破坏了我们的经济建设,但在部队里,还是能锻炼出人才来的。一年的新兵生活,紧张而又令人难忘。【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0-04-07 11:16:55
  感觉栏目放错了,随笔有这么长的么?这属于纪实文学,回忆录,真实再现当年的军旅生涯。当小说来看未为不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4-07 13:26:21
  很好的建议,下次改为小说!1--2为记实!谢谢指导!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4-07 13:31:24
  谢指导!下次改当小说也好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4-07 15:13:05
  红卫兵!我们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瘦马        2020-04-07 19:15:40
  很耐看的一篇美文,很有历史感。此文就像一部摄像机,镜头里是一幕幕那个年代特有的画面。黄老师那个年代能考上师范是极不容易的,只可惜运动改变了人的命运。个人的命运总和时代命运休戚相关……深度好文,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