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海蓝】乡关与乡愁(散文)

编辑推荐 【海蓝】乡关与乡愁(散文)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4发表时间:2020-04-11 22:11:4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代崔颢《黄鹤楼》诗中的诗句。这里的“乡关”应作故乡解。
   谁都有故乡的,故乡就是生养自己的地方。“故乡”与“家乡”只是近义,并不是同义,因为“故乡”隐含着祖宗也曾住过的意思,于是就有更深的情怀。
   我为什么不直接说“故乡”而说“乡关”呢?因为那是地理奇特的缘故。30年前,我的故乡不通公路,那里本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个山屯连着一个山屯,就像蜂窝一样,每个山屯都是四面环山。那些山屯一般都有两三个坳口,旧时代的居民们在每个坳口,都用石头垒成坚固的石墙。这些石墙一丈多高,三尺多厚,墙根厚些,墙顶薄些,重要关卡的石墙则加高加厚。石墙中开一个寨门,其宽度只能容一头黄牛穿过。这些石墙的作用,是防御土匪和盗贼的。在旧时代,世界不太平,每逢动乱的时候,各山屯里的人家,每天夜间都派人去关寨门、守寨门。攻打寨门和防守寨门的故事,我曾听说过不少,那都是过去的老人传说的。
   我出生在上世纪的50年代,我亲眼看见寨门中那些旧时留下来的、用于关锁寨门的柱洞,但我一直没见过任何一座寨门还有关锁的设施存在。在文革最初的头两年里,我知道山区里一些重要的关卡寨门,夜晚是有民兵把守的。不过那种把守不是常态化,守几天又停,停几天又守,一阵一阵的。那时的寨门也没有任何关锁设施,所有的寨门都是贯通的。人们只是在寨门的内侧结一草庐遮风挡雨,其空间只能容得三五人睡下而已。守门的人,若是“基干民兵”则带着枪,那些枪都是“三八式”或“七九式”的老步枪;若是普通民兵或社员群众,就带着一根木棍。自古以来,这些寨门一直是坚固地存在着,到了“农业学大寨”时期,因为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造田造地”,农民们看到那些古老的石墙和寨门已经毫无用处,大多都被他们推倒了。他们拆取石料,用于“砌墙保土”,只有少部分,由于地处特殊而得以幸免。
   改革开放之前,大山里的人家一般不养马。改革开放之后,政策允许农村人外出打工和经商,山里人就有些钱了。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人们,有的要将祖居的木屋改造成钢筋水泥房,于是他们好多人都买马,以马驮作为进出山屯、运输物资材料的工具。因为马驮的架子比马身宽,架子上又放好多东西,那些躲过一劫而遗留下来的石墙寨门又成为阻碍了,所以山里有马的人家就把它们全都拆掉了。如今能幸存下来的石墙寨门,已是凤毛麟角了。
   我的故乡所在的地方,现在叫“高岭乡江城村”;文革前叫“高岭区江城乡”;改革开放前叫“高岭公社江城大队”。这里的“江城”与湖北省武汉市的别称重名了,但这不是乡人故意的,因为这个地名自古以来,当地人都这么叫着的。
   我的故乡之所以叫“江城”,是因为它所属的村民委员会(旧时称“村公所”或“大队部”)的所在地是一个名叫“江城”的大村子。在此,将这村屯权称“江城大村”。
   我故乡99%的人是壮族,“江城”是官话地名,而壮语的发音则近似于“犟姓”(壮语GyangSingz),“犟姓”是“城的中间”的意思。那么有人会问:那个大村子像坐城吗?我说像,但是不像城市的“城”,因为人口不多,楼房也不密,又没有交易场地和交易行为。说它像城是因为它四面环山,只有南北两头各一个口子可供出入,东西两侧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其防守的功能,与古代兵家要地所筑的城池是一样的。
   “江城”二字,若依汉语来说,其城应该是有江的。那么又有人会问:你那个大村子有江吗?我说有,只不过这条江不长,而且是季节河,只有雨季才有水流过。那种季节河,壮人管它叫“瑞”(壮语Reij)。那个大村子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地河天窗”,当地人称这种天窗叫做“楞洞”(壮语NaenRaengz)。只要那一带地方下足半天的大雨,“楞洞”就会涌出一股大水来,大水流经那条季节河,最终流进东南山脚下的“消水洞”。大水被吸入地底,发出“轰隆隆”令人胆寒的声音来。
   江城大村的那条季节河,最宽处能有10到15米,窄处也有7、8米,深约4、5米。最可看的是它的形状,左一弧、右一弧、长一弧、短一弧地七拐八弯,酷似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我从小到大,一直对它很好奇,那时我很不明白:人们为何要这样造河呢?不怕费工费地吗?殊不知它是自然形成的,它不知经过了多少万年的洪水冲刷,才形成那个样子。
   江城大村好看的不光是那条河,村中间还有一座独山也是非常好看的。那独山近于圆柱形,它垂直挺立于平地,高120到150米,底部占地面积大约四五亩,峰顶比较小一些。这独山非常的秀丽,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般。它的四周如刀削斧劈,险而耐看。峰顶和崖壁缝隙里,生长着矮小而坚挺的灌木,四季常青。这独山自古以来无人能达峰顶,亦无野兽的行迹,只有飞鸟偶尔一栖而已。此山自古无名,当地人只叫它“独山”(壮语BaDog)。众所周知,桂林有座“独秀峰”,依我之见,江城之独山,比那“独秀峰”还要好看呢!如若要我给它起个名,我就叫它“灵秀峰”吧。我突发奇想,如今身家过亿的老板有的是,他若想流芳百世,可以花它十万八万的,搭架上去,在那平如刀削的崖壁上,镌刻几个溢美此山的字儿,落款就写他的名字,那他的目就能达到了。这样做,既能给此地山川增添光彩,又能使他的名字永传后世,如此的双赢,何乐而不为?如果他来问我:那该刻些什么字好呢?我会对他说:“那就刻‘一峰独秀’吧,仅供参考,可请高明先生另拟,但不能只刻你的名字哦,切记切记!”哈哈!
   江城江城,有江之城,江,就以那条盘龙般的季节河权当吧。可是现在如果大家亲临其地去看,那条季节河却无影无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上世纪90年开始修建G210南宁至水运二级公路时,路线刚好从那条季节河经过,于是就将它改造了。施工队采用隧道的方式,使水从地下管道流过,管道上覆盖厚厚的土层,使之成为耕地,所以那条季节河就隐形于地下了。
   江城江城,有城必有关锁,那么江城大村有关锁吗?有!小时候我多次听老人说,江城是有关锁的,而且还是比较大型的,那就是江城大村的“城墙”和“城门”。这里的“城墙”“城门”,跟其他村屯的寨墙寨门一样,都是用石头建筑的。这个情况,是我的伯祖父,他生前告诉我的。
   我小时候特爱听各种各样的故事,也特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记得那时候我才六七岁,我伯祖父已近八十了。他是个老道公;他见多识广;他读过《幼学琼林》和四书五经;他诲人不倦,对我是有问必答的。我就是在那时听他说这江城的故事的。伯祖父过世已经55年了,可他说的有关江城的故事,至今还记得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断。他生前如是说:
   “从河池市下来,若要到都安县城,必经过我们高岭;从贵州下来,若要到我们广西的南宁,也必须经过我们高岭的,高岭是个关键的地方。高岭一旦被封锁,要从贵阳到南宁,那就困难了!”
   “从大兴到高岭,只有两条路:一条经过响水关,一条经过江城关;响水关和江城关是都安县城到金城江的锁钥。”
   “江城关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关门的前后,各有一公里以上的荒凉地带,白天行人独自经过这里,都有些胆寒,夜晚就更可怕了。旧时代,常有土匪或强盗在那一带打劫杀人。”
   “解放高岭时,‘大军’(解放军)从金城江打下来,部队来到了大兴乡的国隆村,就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响水关,一是江城关。江城关这条路,山多路窄,地形复杂,只怕有埋伏,所以‘大军’不走这条路。‘大军’从响水关下高岭时,受到了高岭地方旧武装力量的顽固抵抗,‘大军’在响水关跟他们打了一仗,最后消灭了他们。‘大军’抓获了高岭的‘匪首’,判其死刑。由于那‘匪首’血债太多,民愤很大,有人将他分尸5块,并于江城关立五根木桩,将尸骸挂于桩上示众(这种刑法壮语叫NgodDongh),路人经过见了,好生恐怖。”
   我还听一些老人说,在旧时代,江城关的城门时常有‘民团’把守,解放初期,民团没有了。后来又修江城古道,人们就把江城关的“城墙”和“城门”全拆了,取其石料以作修路之用。
   现在我想,若是有心的人想研究此关所在的具体位置,可到现场去考察,也许还能找到城墙的遗址呢。
   因为‘大军’在响水关打了一仗,又因为解放初期所修的都安至金城江的公路经过响水关,这里就成了交通要道,所以响水关的名字被人们牢牢记住了。而江城关因以前不通公路,又无战事,渐渐地就被人们遗忘了。
   在江城关这个地方,两边高山耸入云端,中间只有一道狭缝,只容一条公路穿过。40多年前,我在家乡生活的时候,每个月都要往返经过那里好几次,我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非常熟悉。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修建G210国道的都安至水任二级路,此路直穿江城关而过。在地图上,江城关应在G210国道2850Km+800m的位置,那里如今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本世纪初刚建立的。我每年清明回去扫墓和春节去看老祖屋,都要经过那里的,虽然修公路后再也找不到江城关的古道了,但它的旧貌依然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对它的印像是不可磨灭的。
   自从2004年9月这条二级路通车之后,每天,成千上万的车辆从这里经过,但有谁知道,这里就是江城关呢?
   原来穿过响水关的那条旧国道,则因老路又弯又窄,又难以扩大,长途车都不过那里了,因此日渐冷落了,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我曾到过国内不少的地方,我观瞻过我国不少有名的雄关,如山海关、雁门关、居庸关、潼关、昆仑关等等。每到关前,我常屏息凝神,仰望巍峨高耸的关楼,端祥战痕斑驳的箭垛,观看厚实坚固的城墙,我不禁对它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这些雄关的历史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了。
   我每每站在关门之前,便想像着历史上兵家双方攻关守关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便出现那种血火纷飞、肝脑涂地的镜头,那是何等的激烈啊!虽然想到这些雄关跟“死人”紧密相联,但我并不感到阴森与可怕,我觉得,它就像一座永垂不倒的纪念碑,见证着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它就像一棵遮天蔽日的金树,让无数将士的灵魂在上面栖息。
   我常常想,城关,它像一位英勇无畏的父亲,守卫在领地的边沿,保护着家园无数的妇孺老幼;它像钢筋铁骨的卫士,挺立在战斗的最前线,让后方的人们获得安全与幸福!
   如今我到了晚年,我越发回顾我的家乡、想念那些乡关了。但每当想起故乡的响水关和江城关,我便有一些遗憾。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处古关,直到如今都没有什么标志。如果是因为地方财政能力小,或者是因为怕人说“搞形像工程”,那不给它们建牌楼也就算了,但总得立个大些的,醒目些的牌子,分别写着“响水关”和“江城关”的字样,让外地人知道,也让本土的子孙后代知道,这两个地方,并非一般平凡的地理位置。
   我只怕后人忘却了本土的故事,模糊了故乡的历史,淹灭了乡土的文化,淡化了乡愁。只因为那里是我的故乡,我对那里的一切充满眷恋之情,所以我才有这样的想法和提议,望后生不以为笑就好。
  
  

共 43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情和乡恋是每一个人终生不变的情怀,特别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情感更深,更让人难以忘怀。故乡的房屋特点,地貌特征,甚至是一条小河,一条小路……都会深深地印在游子的心里。作者满怀深情地回顾起家乡的每一道关口,江城大村的那条河,村中间的一座独山……散文充满真情,让人感动。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20-04-11 22:16:11
  对故乡的情和爱,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我离开家乡也三十年了,无数次的梦境,都是在家乡。虽然小时候的家乡落后、贫穷,但总是割舍不了那份浓浓的怀念。欣赏美文,问好老师!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0-05-05 19:41:06
  投稿地址有稿费的
   1、《作家》吉林长春,可以直达邮箱 ccwriter@263.net
   2、《边疆文学》昆明,直达邮箱kmbjwx@163.com
   3、《延安文学》yawx1979@163.com
   4、《百花洲》371754934@qq.com
   5、《黄河文学》hhwxxs@163.com
   6、《厦门文学》xmwenxue@126.com
太行飞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